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市(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豪 《城市规划》2001,25(7):19-24
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市(县 )域城镇体系的发展 ?外在调控又对市 (县 )域城镇体系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如何形成一种有效的市 (县 )域城镇体系发展机制来促合市 (县 )域城镇体系从离散的困境走向良性的集约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 ,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的城镇体系发展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 ,阐明了不同激发因素在市 (县 )域城镇体系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相互消长关系 ;从对各激发因素最优组合的角度 ,提出了一般市 (县 )域城镇体系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建设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小净距隧道在地形、地质复杂情况下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在国内外学者对小净距隧道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较其它形式隧道的优越性及其适用条件,同时分析了在不同等级围岩条件下小净距隧道的最佳开挖方法,为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内信息     
覃春明 《规划师》2003,19(4):94-94
《关于加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发布  为贯彻国务院13号文件和204号文件提出的“大力加强对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的要求,做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建设部日前发布建规[2003]43号文件《关于加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外商投资城市规  相似文献   

4.
戴琳  赵四东 《规划师》2013,29(5):71-75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以规范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和提高规划科学性为目的,将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定位为"公共政策",提出空间管制、重要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及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强制性内容,提高了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及稳定性。通过对强制性内容的提取和分解,研究结合调研结果形成分级强制性要素,进一步提出采取制定强制性要素衡量标准、推进分级表达、强化空间化策略和技术研究等方式进行应用表达,并建议建立强制性要素专门管理机构、数据库和推进规划评估等。  相似文献   

5.
结合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路段紫坪铺隧道小净距段,当后行隧道爆破开挖时,在先行隧道洞壁安设测试元件,进行了爆破振动速度测试,研究了后行隧道爆破开挖对先行隧道的影响,得出了影响较大的部位为先行隧道迎爆侧以及开挖掌子面前后1B范围等重要结论,为小净距隧道的爆破开挖设计、施工和监控量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县(市)域城镇体系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心镇为节点,一般乡镇为基础的层次网络体系。但是,与经济发展速度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相比,城镇体系网络布局规划存在着很多问题,还远远不能满足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完善、优化县(市)域城镇体系网络布局,一直是规划设计研究人员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城镇体系规划的一大难题。因此,开展县(市)域城镇体系网络布局优化研究,探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大跨隧道最小安全净距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江南低山丘陵区高速公路隧道建设中,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高速公路分离式大跨隧道的净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而设计采用双洞方案时,隧道净距的减小应做出充分的技术论证和比较研究。在明确小净距隧道最小安全净距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以围岩位移、主应力以及支护结构主应力随净距的减小是否发生突变,并结合中间岩柱是否出现塑性区综合判定最小安全净距的新方法。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程序,考虑实际地形条件,针对破碎的Ⅳ级围岩在设计支护参数、实际施工方法条件下,不同净距高速公路双向6车道大跨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综合分析,比选出复杂地形高速公路大跨隧道的最小安全净距为隧道开挖跨度的0.5倍。研究成果可为低山丘陵区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的净距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小净距隧道在现在的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变成了一种非常常见的布置形式。这样的技术在现实的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随着高速公路隧道建设的增多和小净距隧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也加大了对其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乡空间规划的新发展--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政府工作角度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工作进行了较为认真的思考,概括了科学发展观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的新的认知和共识,指出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责任主体、审批程序和编制内容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归结了规划编制内容的三个必须,总结了上位政府在工作层面上三个必须,提出了省级人民政府应该做到的三个把握。  相似文献   

10.
商哲  赵荣山 《山西建筑》2007,33(22):8-9
从六个不同方面,对我国加速城镇化时期,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中的部分不足之处,提出了两点建议,以完善新时期的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相似文献   

11.
严西华 《山西建筑》2011,37(13):6-7
阐述了快速路在我国大城市出现的背景,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及快速路沿线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四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佐以实例,而后针对快速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提出了快速路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面对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对快速路系统提升功能、进行改建正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工程往往建设周期长、影响范围广,施工期间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避免造成路网严重拥堵,尽量减少对市民生产和生活的不利影响。以上海市济阳路快速化改建工程为例,对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重、难点及主要对策进行分析,阐述具体方法和措施,为城市快速路改建工程施工筹划及交通组织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马韵 《中国市政工程》2013,(3):12-15,113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日益增加,为了满足城市扩大带来的长距离出行需求,建设城市快速路成了许多城市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在研究了常州及南通等城市的快速路基础上,总结了城市快速路规划建设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结合淮安城市快速路的规划,提出了城市快速路规划中,在城市布局、城市发展、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等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为今后的城市快速路规划提供了有效的规划思路和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俊红 《山西建筑》2008,34(14):14-16
针对目前国内对于城市快速路景观影响后评价还没有成熟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现状,通过初步建立快速路景观影响后评价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该评价体系中评价要素的权重,为城市快速路景观影响后评价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城镇化发展牵引下,我国城市快速路迅猛发展,城市快速路绿化植物景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城市快速路绿地(包括主线绿地,互通立交绿地等等),作为城市景观的点与线的重要元素,在改善、恢复环境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如何对这些绿地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一直是风景园林行业关注的热点。本文是以北京城区互通立交绿地为研究对象,力图探讨较为系统、融生态、视觉美学、地域文化于一体的城市快速路绿化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快速路具有设计指标宽容性低、多点进出、交通组织复杂等特点。针对待建的城市地下快速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取地下快速路车辆运行数据是当前研究的难点。首先,结合城市地下快速路BIM模型,介绍高逼真驾驶模拟场景搭建过程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随后,针对试验行驶路径、交通流量等要素制订驾驶模拟试验方案;最后,计算合理的试验样本数,利用试验获得的数据,提出驾驶模拟数据分析流程与方法。为了充分探究驾驶模拟仿真试验设计方法,通过驾驶模拟手段获得城市地下快速路驾驶行为数据,可为地下快速路驾驶行为特性研究、安全性评价及运营管理策略制订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孙建祥  张连波  谢耀 《山西建筑》2007,33(1):309-310
从高速公路网络中城镇体系特有的交通区位优势出发,分析了高速公路对沿线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变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以促进区域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城市交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山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貌使得其交通基础规划和建设更加困难。城市地下快速路作为全新的解决方案对于"畅通重庆"的实现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地下快速道路网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其定义、功能、特点及优势,得出发展城市地下道路网是必然选择的结论。文章又分析了城市地下快速道路网的规划原则。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重庆市渝中区地下快速通道工程的初步设想,结合作者们的研究成果,对困扰城市地下道路网建设和运营的主要关键技术给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解决方案。文章最后表达了建设城市地下道路网的期盼和为此所作的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宏观交通流模型对高架道路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评价。在模型的选择上包括三个基本模型:递推模型、起始—到达模型、起始—终点模型。利用递推模型分析了上海市中心城区高架道路交通流状态。并与实际运行情况基本吻合。可见模型从宏观层次上能充分反映高架交通流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及分布规律,从而分析、评价了高架道路各路段的交通运行状态,指出了高架道路的交通瓶颈所在。  相似文献   

20.
汤震 《中国市政工程》2021,(2):8-11,121
城市快速路出口匝道与下游交叉口归纳成3种交通组织方法,即常规交织布置、车道转向置换及交替放行控制。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提出城市快速路典型衔接交织段的延误计算公式,可对交织区运行延误进行量化计算。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3种方法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提出快速路出口匝道设计和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