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在总结分析国内外中水切换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一款饮用水与中水同时在一个水箱中使用,可保证在中水给水正常情况下首先使用中水的自动切换技术。该技术可以确保在任何给水情况下水箱中的中水不会污染饮用水;同时具备了克服中水中存留杂质对给水阀的不利影响,确保中水给水阀的正常使用功能。该技术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免维护,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王培歌 《山东化工》2023,(13):201-204+208
乙烯装置裂解炉引入自动切换和烧焦APC技术后,在不同原料、不同炉型情况下,实现自动切换、自动烧焦等5个功能,优化了裂解炉操作,将系统波动降至最低,减少了物料浪费和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3.
S市水源水及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S市作为饮用水源的三个水库中的微囊藻毒素(MCYSTs)含量进行了监测分析,同时检测了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中的MCYST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原水、出厂水还是管网水,检出了MCYST,检出的种类都是MCYST—RR,原水的最高检出浓度达0.319μg/L,出厂水为0.324μg/L,管网水为0.276μg/L;藻毒素含量与藻细胞密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对藻毒素没有明显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详细介绍了DPT系列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工作原理、操作性能、保护性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电气接线及主要接点做了充分说明,并结合我厂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讲解,阐述该装置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相似文献   

6.
邵涛 《江西化工》2005,(3):55-56
饮用水有机物污染日益加重,其危害性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随着科学发展,许多更新更好水处理方法不断开发,确保了人们的饮水健康.  相似文献   

7.
膜技术在饮用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久传 《净水技术》1999,17(4):29-33,
膜技术在电子、发电、制药等工业用水中已被广泛采用,本文以大量实例及数据说明膜技术在饮用水中的生产中大量被采用,它在饮用水净化领域中的应用将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运行设备与备用设备变频器自动切换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变频器自动切换系统解决了设备出现故障造成的生产线停车现象。  相似文献   

9.
《化工设计通讯》2019,(12):67-68
以日常饮用水所含有的微生物为检验对象,首先简单地概括了检验的材料与技术,即多管发酵技术,然后介绍了现行的评价标准,最后根据检验结果展开探究,以影响微生物指标的因素为主,为微生物检验及相关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张凌云  丁文捷 《广东化工》2010,37(5):196-197,219
高氯酸盐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近十年来,国外学者已经对其在饮用水中的来源、存在、检测、安全阈值及去除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调查。文章参考大量文献,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学者采用离子色谱法和离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饮用水中高氯酸盐进行检测的研究进展,同时阐述了饮用水中高氯酸盐标准制订的现状,以及在中国开展此方面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相似文献   

11.
韩飞 《中国化工贸易》2012,(12):119-119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成为原子光谱法中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新技术、新器件和信息和数据处理的发展,更好地推动了原子荧光光谱技术的进步,目前可测元素已扩大到11种(包括砷、汞、硒、铅、锑、铋、碲、锡、锗、锌、镉),越来越受到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地质勘探等部门分析人员的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去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囊藻毒素是从蓝藻中释放出的一种肝毒素,可导致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死亡。水中藻毒素的去除有多种方法,但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其去除率较低,一般在50%以下,有时甚至出现负去除率。物理法、化学法、光催化氧化法及生物法等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一般可达90%以上,考虑到处理效果和运行的经济性,以光催化氧化法和生物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王晓东  张晓慧 《广州化工》2007,35(5):71-72,77
高氯酸盐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污染物质,其摄入人体后影响甲状腺功能,降低甲状腺荷尔蒙的合成和分泌能力,从而抑制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但我国关于高氯酸盐污染的研究基本没有开展,这里介绍了高氯酸盐的污染特点、毒理效应等,并且讨论了几种饮用水中高氯酸盐的脱除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用原子荧光法测定饮用水中汞的方法,通过对原子荧光光度计条件的设定,能够较好地测定水中的汞,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3%~3.66%,不同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在95.7%~104.7%。  相似文献   

15.
16.
文中介绍病毒的特点、介水传播的健康危害、国内外饮用水标准中对病毒指标的控制要求,并对饮用水中病毒的去除或灭活方法和效果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饮用水中病毒的监测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18.
丁文捷 《广东化工》2010,37(12):195-197
随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饮用水嗅味事件的不断发生,水中嗅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从感官检测法、仪器检测法和其它检测方法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国内外嗅味物质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发达国家及国内饮用水水质标准中对嗅味的限定,指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饮用水嗅味研究方面的差异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张旭  张小波 《辽宁化工》2011,40(2):145-147
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微污染水源的一些处理技术,为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