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分配性示踪剂测剩余油饱和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井间示踪剂测试中,同时使用分配性示踪剂和非分配性示踪剂,并利用色谱转换技术,由2种示踪剂产出剖面之间的分离直接求出井间的剩余油饱和度。运用该方法对Ranger油田的示踪剂测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与文献上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针对G油田XX井区非均质油藏参数变化难于适应剩余油分布富集描述的问题,利用单井控制计算储量,将油层有效厚度、物性和原油性质接近的油砂层控制在一个单井计算单元内,考虑非均质油砂层参数平面和纵向上的差异及其油气采出量,计算出了各油砂层单井控制地质储量、技术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利用单井控制可采储量,分析单井剩余可采储量和剩余油分布图表,阐明了剩余油平面和剖面分布富集井区、层位及其相应位置和形态,提供了目的层段剩余油挖潜规模、范围及其具体井位和富集量,为剩余油挖潜和高效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油田开发中期,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是油田开发调整及挖潜的关键.以大庆榆树林油田升382井区为例,介绍了一种周期短、易实现、精确程度高的定量化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方法.其方法为:通过井控面积法确定单井控制面积、储量参数,再应用容积法计算单井控制地质储量.将此方法应用到升382井区结果表明:升382井区剩余油以条带状分布,主要富集于油井排及油井列.单井剩余油大部分分布于1.0×104~6.0×104t,平均单井4.0×104t.油井剩余可采储量集中分布于0.35×104~0.95×104t,平均单井剩余可采储量0.75×104t.根据剩余油分布及富集规律给出了开发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单井初步解释、单井精细解释、多井综合评价的“三级”解释层次,重点介绍多井解释技术,并结合南阳油田水淹层评价和剩余油分布预测的实例介绍这项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渤海A油田平面矛盾加剧,注水受效较差,亟需明确油田平面注水波及状况和平面剩余油分布。利用示踪剂测试资料,建立质点运移方程,模拟示踪剂在储层中的动态流动过程,并根据流线的疏密描述平面的波及程度,定量给出平面波及系数,量化剩余油储量,同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通过示踪剂产出浓度拟合进一步修正数值模型,提高剩余油研究精度,指导油田剩余油精细挖潜。经渤海A油田4口调整井实例应用,2017年投产初期平均产油量53 m~3/d,预计累产油可达26.40×10~4 m~3,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该研究成果为渤海相似稠油油田的剩余油挖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港王徐庄油田歧五断块水驱效果变差,油井含水上升,递减加快的问题,开展了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和井间化学示踪剂监测工作,在搞清剩余油分布和水道变化情况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了大剂量深部调驱方案,在4口注水井实施了6井次深部调驱,平均单井次注入调驱剂量3954m^3,对应8口油井先后见效,累计增油6900t,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我国最早采用现代技术开采和最早注水开发的玉门老君庙油田,在67年的开发历史中先后采用测井、油藏工程、岩心、数值模拟、水矿化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开发时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同时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而同位素示踪技术对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水分布关系和剩余油研究针对性更强,其原理为:对注水井注入两种同位素示踪剂,根据对应油井产出示踪剂质量浓度曲线形态的变化,以及两种示踪剂峰值质量浓度产出的时间差,以色谱分离理论与对流扩散理论为基础,应用示踪剂解释软件,进行注采对应关系分析、储集层非均质性参数确定和剩余油饱和度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老君庙油田M油藏4252井组的应用,为老油田后期注水开发剩余油研究提供了一种简捷直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原油、水、岩石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注水驱替效率,根据室内试验和单井示踪剂现场试验证明,使用低矿化度水可以提高油田采收率。本文选择怀俄明地区保德河盆地的三个油田(属Minnelusa地层),对其地层水的矿化度、注入水的矿化度以及油藏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们还未进行多井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示踪剂产出曲线的数值分析,即可求得任意时刻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从而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为油田开发生产提供指导。卫95块油田是一个极复杂的断块油田,经过十几年的注水开发,层间矛盾越来越突出,水驱动用程度低,油藏中剩余油潜力大,应用井间示踪剂测试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摸清卫95-127井组地下剩余油的大小及分布状况,从而确定挖潜的主攻方向。结果表明,低渗层剩余油饱和度较高,主要集中在井组西部,大小为5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同位素示踪剂载体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勇 《测井技术》2003,27(5):427-431
同位素沾污、低注井同位素示踪剂因沉降造成的上返速度慢或无法上返、大孔道地层同位素示踪剂失踪等是影响注水开发油田后期吸水剖面测井资料质量的主要问题。同位素示踪剂载体的物理参数,尤其是其密度,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同位素示踪剂载体技术指标优选而生产的一种新型同位素示踪剂,可以解决低注井同位素上返速度慢的问题,并能有效识别大孔道地层,减少同位素沾污。这种同位素示踪剂载体已在河南油田吸水剖面测井中应用,并见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布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胜利油区注水开发时,由于油藏层系多,岩性复杂,非均质严重,因此,层间、层内不同部位水淹程度差别较大,各口井或区块剩余油分布也是不同的。文中着重阐述单层层内、同一层在平面上、单井剖面剩余油分布以及绘制多井剩余油分布剖面。最后,得出了几点重要看法。特别指出,根据剩余油分布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后,可进一步挖掘油藏潜力。  相似文献   

12.
代永贮  徐加军  庞瑞云  宋敏 《断块油气田》2005,12(1):52-54,i004
胜坨油田三区由于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断层多,油层非均质严重,剩余油分布异常零散,再加上近年来井况变差等因素影响,开发调整工作难度逐年增加.面临严峻的开发形势,为了充分认清剩余油分布及储量动用状况,通过加大油藏动态监测工作力度,不断强化PND、硼中子、示踪剂、产注剖面等监测资料的录取、分析与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老油田的认识水平,提高了油藏管理的针对性,有效地改善了老油田的开发效果,为下一步老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多学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胡十二块油藏为解剖对象,探索了一套高含水期含水期剩余 油分布的多学科研方法。以储层地质学,地质统计学和油藏工程等为理论基础,采取由点到面,静动结合,多学科协同的研究方法,应用虚拟井预测方法研究了单井剩余油分布特征,分微相建立了不同的水淹模式;根据正演井同分形克里格方晨均质概念模型与示踪剂方法的有机结合很好地指示了井间剩余油分布情况;应用动态综合分析法,物质平稳地,水驱特征曲线法  相似文献   

14.
田淑芳  张鸿文 《测井技术》2005,29(4):382-384
针对曙光油田油层平面、层间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渗透率差异,非均质相对较为严重等油藏特点,通过压力、注入剖面、产出剖面、示踪剂等各种生产监测技术在曙光油田的应用效果分析评价,充分认识到生产监测技术在揭示油藏平面、纵向开发矛盾及油藏剩余油研究和挖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生产监测技术应用表明,由注入剖面、产出剖面反映了主力油层动用较好,其余油层动用相对较差,其挖掘潜力在非主力油层;通过定点压力测试井连续监测地层压力,及时调整注采井网,保持地层能量;通过应用环空产液剖面资料确定出水层位,实施堵水措施11井次,有效9井次;应用同位素注水剖面测井,有针对性地与以前所测注水剖面资料进行对比,及时进行分调注措施,年均应用同位素注水剖面技术实施分调注井约60井次,效果明显.生产监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为油藏稳产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生产动态资料着手,以渗流力学和物质平衡方程为理论基础,发现累产油与水油比关系曲线可以确定单井动态储量,了解储层剩余油分布情况,为单井剩余油挖潜以及油田下一步的调整措施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渤海A稠油油田井距较大,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较低,可以通过井网加密,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生产实践也表明,新增一口调整井累产油增加1.58×...  相似文献   

16.
本次研究通过对单井累计产油量分小层进行劈分,利用各小层单井地质储量核算结果减去劈分后的各小层累计产油量,得到单井剩余地质储量。通过petrel软件对平面上剩余油的分布进行预测,阐明了剩余油平面和剖面分布富集层位及相应的位置,并提供了目的层段剩余油富集量及挖潜范围,为油田区块的开发调整及挖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桩西油区各油田已处于高含水、中高采出程度、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的开发阶段,必需充分利用各种动态监测资料与其它生产资料,不断加对地下油藏潜力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提高各种注采调整方案和单井措施增油方案的准确性。结合实例,进一步证实开发试井资料和生产测井资料在油田开发生产中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聚驱井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并间示踪剂监测原理,在水驱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聚合物对示踪剂产出曲线监测的影响,建立了聚驱井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数学模型,研制出聚驱井示踪资料解释的数值模拟软件,并成功应用于大庆油田北1-6井.该软件可使从示踪剂测试中获得信息的准确性大为增加,适用于二次采油、三次采油期间聚驱井地下示踪剂的矿场试验解释.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低渗透油藏剩余油预测精度低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藏为例,运用油藏数值模拟理论,引入黏滞性运动方程,描述低渗透油藏压力传播的方向和大小,将其成果运用到剩余油研究中,并对剩余油富集区优化部署挖潜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不考虑黏滞性会导致采收率偏低,见示踪剂情况证实了黏滞性对生产的影响;考虑黏滞性的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结果生产历史拟合较好,单井拟合率达到89%;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剩余油富集区主要位于水线两侧,为井间难以波及或注采不完善区域。在剩余油富集区域部署的挖潜井初期日产油为12.8 t/d,较邻井提高了近4倍,区域部署挖潜井预计增加可采储量9.27×103t。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剩余油挖潜和后期调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港王徐庆油田歧五断块水驱效果变差,油井含水上升,递减加快的问题,开展了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和井间化学示踪剂监测工作,在搞清剩余油分布和水道变化情况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了大剂量深部调驱方案,在4口注水井实施了6井次深部调驱,平均单井次注入调驱剂量3 954m~3,对应8口油井先后见效,累计增油6 900t,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