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Planning》2015,(8)
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自出版以来一直被奉为西方人类学研究的经典。米德等人的文化决定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构成了所谓的标准社会科学模型,即认为文化或环境是决定儿童发展的力量。20世纪后期,人类学家德里克·弗里曼通过详实的田野研究系统批评和质疑了米德的研究。近年来,进化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框架开始取代标准社会科学模型。文章对标准社会科学模型在日常生活和教育领域的表现——早期经验决定论进行了分析和质疑,并指出随着发育生物学、行为遗传学和进化心理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对早期经验决定论及相关理论进行清理和批判,不仅有其实践上的必要性,也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7)
新媒体与赋权联系的研究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流行之后开始,但研究者们面对同样的问题得出的却是不同的结论。一种结论对互联网提高民众权力的能力给予肯定,进而是对更大程度的民主进步寄予了厚望。另一观点则对互联网提高民众权力的能力提出质疑。结合美国著名媒介环境学者保罗·莱文森提出的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本文认为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不是"软"或"硬"单极中的任何一极,技术是生态的,生态技术决定论是互联网赋权研究的视域。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
通过文本细读和对作者的分析,本文试图找到巴克生活中不同时期环境所起的关键作用。此外,在环境决定论的指导下,本文分析了巴克由一只文明的狗退变成了一只野狼的原因。进而得出环境决定着巴克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4)
在当代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中,道德责任是一个关键概念。人们通常认为,道德责任依赖于自由:只有人是自由的,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才负有道德责任。但是,从决定论的观点看,人不是自由的。这样便产生一个重大的道德理论问题:自由(以及道德责任)与决定论是不是相容的?一些哲学家主张自由与决定论是相容的,而另外一些哲学家则认为两者是不相容的。后者的观点通常被称为"自由论"。自由论为"不相容论"提供了经典论证,并且深入地探讨了自由与道德责任的关系。但是分析和批评表明,自由论的观点和论证存在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5.
对建筑的审视,产生了环境决定论、经济决定论和文化决定等种种思想。作者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及其认识论与方法论,综合地评价了环境、经济和文化等种种因素对建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阅读,梳理出他们对科学观的论述,分析这些论述,得出科技是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动力和源泉。他们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观的思想,对于我们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创新性国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倪锋 《城市设计》2023,(2):86-93
当前,城市规划行业整体萎缩,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更需要冷静地反思。本文对行业发展的若干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简要回顾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对城市规划客观上资本主导和主观上理性主导的发展逻辑进行了描述,探讨了现代、后现代主义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对行业发展到现阶段的规划范式、分工碎片、规则异化、学术与实践分离等现象进行了评议,概述了国内城市规划行业行政管理管辖权的变更和学科发展的过程,提出学科发展可能会进入衰变的阶段,未来学科发展仍旧是以科学技术、社会学科延展支撑的建筑决定论为主,本来虚拟空间的发展好像还存在机会,但ChatGPT的出现,昭示大部分城市规划技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前景已摆在眼前。最后,希望热爱行业的人能够重拾批判的武器,为行业发展注入前进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4)
"技术决定论"作为社会技术哲学中不太严谨的一个概念,技术决定论虽然有多种形式,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要与技术变迁相适应。而技术决定论带给社会的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针对这种技术决定论的双方面问题,不仅要从实践上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而且要从理论上自觉地、系统地批判科学技术决定论,从而维护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精神。  相似文献   

9.
建筑决定论     
洪铁城 《华中建筑》1997,15(2):49-52
建筑决定论洪铁城作者金华市古子城历史文化区管理委员会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一个建筑的成功,是由谁所决定的?我认为是由业主、设计、施工、使用和环境等方面共同决定的,绝不是某一方面单独能够取得成功的。试想想,如果业主瞎指挥,你建筑师能设计好吗?假如有好的设...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4)
双主体师生匹配式教学风格被认为是西方当今最优教学风格。基于自我决定论视角,对课堂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双主体对匹配式教学风格的作用机制进行剖析发现,在胜任方向上,多元文化、转嫁、认识信念、诊断和探究力发挥重要作用。组织化行为、同种同文化和情感劳动三个因素是关联需要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导向—监督—评价循环链可以对自治需要进行充分阐释。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背景来看,新城市主义是对城市美化运动、田园城市运动等传统城市规划理论的一种发展和扬弃。1980年代以来,“公交导向发展模式”逐渐成为美国城市规划实践中实现新城市主义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全美规划实践中广泛流行。然而,虽然这种模式在局部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和推崇,但并未在更大范围内产生与其理论相一致的实质影响力。作者认为,无论是新城市主义理论本身,对新城市主义的批判,还是对公交导向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本质上都是对现代主义规划理论,特别是对“空间决定论”思维的深刻反省。了解新城市主义理论及其局限,对于指导我国城市规划实践,避免我国的城市规划和设计走西方的老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城市主义指导下的公交导向发展:批判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背景来看,新城市主义是对城市美化运动、田园城市运动等传统城市规划理论的一种发展和扬弃.1980年代以来,"公交导向发展模式"逐渐成为美国城市规划实践中实现新城市主义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全美规划实践中广泛流行.然而,虽然这种模式在局部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和推崇,但并未在更大范围内产生与其理论相一致的实质影响力.作者认为,无论是新城市主义理论本身,对新城市主义的批判,还是对公交导向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本质上都是对现代主义规划理论,特别是对"空问决定论"思维的深刻反省.了解新城市主义理论及其局限,对于指导我国城市规划实践,避免我固的城市规划和设计走西方的老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筑创作》2010,(5):164-165
<正>地脉文化是基于地理发生论的场所建构,地理发生论并非教条的环境决定论而是环境影响论。因此,在设计中应强调环境对建筑的"作用力"以及建筑对环境的"反作用力";认同人与自然创造了环境,环境改变了人。在这一可逆的过程中,建筑可以从地脉环境中吸收营养和能量,并使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设计》2009,(10):32-39
地脉文化是基于地理发生论的场所建构,地理发生论并非教条的环境决定论而是环境影响论。因此,在设计中应强调环境对建筑的“作用力”以及建筑对环境的“反作用力”认同人与自然创造了环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5)
继量子力学问世后,自由意志定理的提出再次抨击决定论,在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定理利用SPIN、TWIN和MIN三条公理清晰地证明了粒子行为的非决定论性,为最终理解自由意志观念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学界也有质疑,认为自由意志定理证明的只是非决定性,而不是自由意志。大量生物学、神经心理学实验揭示了知觉与自由意志并非人类独有,而是从人到单细胞生物呈现出由繁至简的渐变过程。单有非决定性显然尚不足构成自由意志,具有知觉能力是粒子自由意志的必要条件,自主选择与知觉能力共同构成了粒子自由意志的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16.
卢铿 《住宅产业》2007,(11):107-111
在工业时代的后期,科技的发达让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体验愈加特殊化和复杂化。此时,后现代文化的人类学决定论认为,“人及美好生活的向度必须成为艺术与技术的导向”。后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化重要的区别在于一一现代文化以科学和技术为导向,而后现代文化以文化和艺术为导向。现代的思维原则是“功能决定”和“技术决定”,而后现代的思维原则是“理念决定”和“文化决定”。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困境之一,是如何在当代话语中,为传统与地域注入灵魂。作为设计师,有责任提取传统文化的语法结构关系,令其精神和意境得以生生不息地传承。文章从微观角度——材料的运用出发,分析地域景观中材料表达的方式,试图讨论现代空间中如何利用材料体现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黄亮  李秀 《山西建筑》2007,33(10):43-44
结合工程实例,对其前期策划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区位、人群等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功能结构、空间构成、交通组织、绿化系统、环境景观等方面对其规划系统的设计进行了阐述,从而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地。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了重庆市北碚区醪糟坪泥石流概况、主要特征基础上,重点对其稳定性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泥石流稳定性中,除应确定其特征值外,还应分区、分模式、分时段区别分析,才能准确把握泥石流的稳定性。对醪糟坪泥石流按其运动规律,将其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在计算确定了泥石流特征值后,对各区的稳定性按其变形破坏的特征确定了稳定性分析的模式,并进行了分别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20.
王海顺  路锋 《特种结构》2012,29(6):16-18,55
应用通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对某双曲线冷却塔在自重、风载、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解了其基本力学性能;同时对其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分析结果可为类似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