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核废物的形式及最终处置 1.问题的提出核电站生产的电能和热能,都是对人类有用的能源形式。在这种能源的生产过程中,铀燃料的成分发生变化,重元素和剩余裂变产物的含量随时间增大,其中某些元素和剩余产物的放射性危险可保持成千上万年之久。铀燃料产生的热带动气轮机发电,其发电能力经过一段运行时间后就会减小;此时,应把它从反应堆中取出,并把这种乏燃料放于水池中冷却贮存。因此,数十年后,如何处理这些乏燃料或核废物将成为问题。美国、加拿大、瑞典、联邦德国以及其它拥有核电站的国家,在过去10年里,已经发展了处置核废物的科技项目,并提出了一些方 相似文献
2.
【美国《纽约时报》2005年6月5日刊报道】由于美国能源部(DOE)尤卡山项目的进度远远落后于预期,因此美国核工业界和国会正在考虑改变核废物的贮存战略,准备将核废物装入巨大的容器中,然后将容器放置在美国国内几个采取了严格保安措施的专用场区内,贮存数十年时间。这一设想于2005年5月取得了2项进展。美国核管会(NRC)仲裁组于5月24日建议,允许一个由8家电力公司组成的集团——私营燃料贮存公司(PFS)在盐湖城(Salt Lake City)西部印地安人保留地的一个专用场区上贮存4000个废物容器。在同一天,美国众议院投票决定,要求DOE建立类似的贮… 相似文献
3.
4.
前言随着核工业的发展,核能及核技术的广泛应用,放射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核工业的持续发展和防止核废物危害人类健康,核废物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美国在这方面每年要投资3—5亿美元。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78年成立了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顾问组。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对核废物处置也进行了专门研究,国际经济协作和开发组织的核能机构包括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西德、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澳大利亚、苏联,英国等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核废物地质隔离计划。美国、瑞典和加拿大等七个国家在这方面达成了合作的双边或多边协定。核废物管理包括处置和处理。处置主要指核废物 相似文献
5.
一、有关名词、术语解译 1.核废物核工业从铀矿开采、水冶、浓缩、加工到制成核燃料,称“前处理”。核燃料经反应堆运行后,每3—4年就有1/3—1/4要更换,进行后处理,以回收未耗完的铀并制成新燃料,同时生产钚,提取其他裂变产物和超铀元素。始于开采,终于核素回收的全过程称核燃料循环。循环过程中每一个工序都产生核废物,其中99%是固体,仅有1%是液体和气体。废物数量与反应堆的功率、堆型、运行管理水平、维护和事故情况以及处理工艺等很多因素有关。一座2×100万kW压水堆核电站,每年约有1000m~3固体核废物,寿期按35年计算,即有35 000m~3。这些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五十年代开始,迄今已建成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伴之而来也积存了一定数量的核废物,因而,开展核废物地质处置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在技术准备和可行性研究阶段,下面就这方面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核废物地质处置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核能发展概况自从1954年前苏联第一座核电站投入运行至今,核电柏发展已有38年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核电在总电量中所占的份额是逐年增加的:由1960年的0.1%到目前的17%。即使是在表1 世界各国核能发展情况一览表(截止1990年12月) 相似文献
8.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建立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性能评价方法而系统地介绍了性能评价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关于开展我国性能评价的若干建议。性能评价方法的建立将有利于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事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提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拟采用处置库选址和场址评价-特定场址地下实验室-处置库“三步曲”式技术路线。计划目标是于2030∽2040年前后建成我国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处置对象是玻璃固化块、超铀废物和部分乏燃料,处置库为竖井-坑道型,候选围岩为花岗岩,位于饱和带中。已初步选定甘肃北山地区为重点预选区。该区地处戈壁,地壳稳定,人烟稀少,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利。现已试验获取预选区大量深部地质环境参数。确定使用膨润土作为处置库的回填材料,已获得一批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和膨润土中的吸附、扩散数据,建立了模拟处置库温度、压力和氧化还原条件的实验装置。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场址评价、放射性核素地球化学行为、回填材料研究和环境评价研究正在深入进行,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规划设想及经费预测 (1)规划设想 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总目标是:在我国领土内选择地质稳定、社会经济环境适宜的场址,在21世纪中叶建成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通过工程屏障和地质屏障的包容、阻滞,保障国土环境和公众健康不会受到高放废物的不可接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12.
2005年8月1~3日,国防科工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讨会.这是我国高放废物处置领域的一件大事,是我国首次由政府部门举行的第一次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场址安全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概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法国、瑞典、芬兰和日本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场址安全要求的内容、现状和发展趋势。场址安全要求主要从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岩石特征、气候变化、人类干扰等方面来阐述场址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以及潜在的有利与不利条件。以系统科学为指导,初步探讨了我国场址安全要求的研究框架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4.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工程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人类从事于与核材料有关的许多生产、生活活动均可能产生不同活度的放射性废物.高放废物由于具有放射性水平高、发热量大、核素寿命长等特点,其安全处置倍受全球科学家和广大公众所重视.目前深地质处置被国际上公认为处置高放废物的最有效可行的方法.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我国采用多重工程屏障系统(包括废物固化体、废物罐及其外包装和缓冲/回填材料)和适宜的地质围岩地质体共同作用来确保高放废物与生物圈的安全隔离.参照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处置概念,本文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工程材料(废物固化体、废物罐、外包装、缓冲材料、回填材料),以及其材料选择、设计要求和研究重点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一、核废物地质处置核能的开发与发展的确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能源,但是,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随着核燃料的循环,不断地产生出核废物。与其他有毒性工业废物不同的是,核废物具有一定的放射强度,能够不断地产生辐射热,并随时间的变化,放射强度和辐射热逐渐降低和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国内外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的研究现状。国外处置低中放固体废物主要采用浅陆埋藏和岩穴储存两种地质方法,其处置技术和理论较成熟.我国可直接借鉴;国外高放固体废物地质处置方法主要以人工深岩穴储存法实际可行,其他方法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或者还处于设想阶段。国外研究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已有近四十年历史,我国的同类研究现处于起步阶段,过去对已有的放射性废物缺乏科学管理.为了缩短这种差距.除积极引进国外成熟技术,推行国际合作方针外,我国应尽早安排研究计划,拨出较充足的研究资金。最后,针对我国的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核能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放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将成为一个重大的安全和环保问题。这体现在最终如何安全处置核电厂乏燃料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物、核武器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已产生的高放废物,以及我国存在的某些可能不宜后处理的乏燃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德国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及相关研究的历程和现状,包括中低放废物和高放废物的处置情况,同时从技术层面分析了德国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评价所面临的问题。希望对于我国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NIS数据库检索出来的1986—1989年有关核废物处理和地质处置的资料,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文献资料特点,介绍了国际合作和经费来源。有针对性地总结了各国新进展、新观念、新设想以及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乌克兰水文地质局局长、科学院院士Yakovlev博士应邀于1998年11月10日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就放射性环境地学问题进行了为时一天的学术报告。报告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多年来的调查为重点,同时涉及了放射性废物处置、环境地质编图等有关问题,内容十分丰富。 通过Yakovlev博士的报告,不仅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