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JJF1059-1999标准,分析了灰铸铁在做拉伸试验过程中设备、量具、人员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不确定度的评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标准GB/T17911-2018《耐火纤维制品试验方法》,采用破坏性拉力测试的方法对LNG储罐弹性毡材料进行了拉伸强度测试.求得拉伸强度的平均值,同设计要求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弹性毡材料的拉伸强度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另外,根据试验测得的拉力-位移曲线分析,弹性毡材料在弹性变形期间达到峰值后开始断裂,直至最终完全...  相似文献   

3.
中心区减薄的十字形试件拉伸,是实现板料双向拉伸变路径条件下,达到大变形以至破裂的可行试验方法,对于复杂加载路径板料屈服行为及成形极限研究,有重要的试验意义。通过标准单向拉伸试验,对比研究了板材减薄前后单向拉伸性能的变化。对于中心区方形减薄的十字形试件,进行了单臂试件和十字形试件的单向拉伸试验,验证了中心区减薄后应力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铝合金管力学性能的拉伸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得了LF2M(Φ75 mm×1.5 mm)和LF21M(Φ27 mm×1 mm)两种铝合金管材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了不同数学模型对材料应变硬化曲线的描述能力,发现采用幂函数对LF2M管材试验数据拟合较好,指数函数对LF21M管材试验数据拟合较好;基于单向拉伸试验获得了两种铝合金管材的塑性应变比。为上述两种试验铝合金管材的塑性成形分析提供了实用的材料模型。  相似文献   

5.
王振华  田野  张龙 《塑性工程学报》2012,19(2):56-59,113
通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得7种规格的21-6-9不锈钢管及3种规格的321不锈钢管的基本力学性能参数,21-6-9不锈钢管强度高、塑性差,其力学性能特征不利于拉深、弯曲等塑性成形;与21-6-9不锈钢管相比,321不锈钢管强度低、塑性好。分别通过弧形试样拉伸试验和管段试样拉伸试验,获取了Φ1.25mm×0.02mm厚的规格21-6-9不锈钢管的力学性能参数,发现由管段试样获得的延伸率大于弧形试样获得的延伸率,其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略小于弧形试样获得的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由于弧形试样拉伸过程中,试样受到的并不是单向应力状态,因此管段试样获得的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种拉伸试验断裂于热影响区附近的X70管线环焊接头,通过数值仿真和韧性试验分别获得断裂驱动力和断裂阻力曲线. 在此基础上使用切线法预测该环焊接头具有较高的拉伸应变容量,与宽板拉伸试验结果一致. 结果表明,与现行标准中要求焊接接头强匹配,并且拉伸试验不应断于“近缝区”的准则相比,使用延性撕裂行为进行热影响区软化环焊接头的定量分析,可以避免对材料性能的过度要求,并且能科学有效的预测环焊接头拉伸应变容量.  相似文献   

7.
黄豆  吴锦武  汪佳辉 《无损检测》2021,(1):47-50,51,52
对2D-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试样在室温条件下单调拉伸试验和循环拉伸试验的损伤声发射信号进行研究,利用无监督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单调和循环拉伸试验的声发射信号进行损伤模式识别,得出了两种拉伸试验下试样都有相同的损伤分类。对每次单调加/卸载试验分别进行应力和声发射信号分析,得到了在循环加载区间和卸载区间试样的损伤情况。对比分析两种拉伸试验的声发射信号,得到两次试验中首次加载相同应力时,两个试样有同一种类的声发射损伤信号,从而说明循环加载对试样的主要损伤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以黄铜薄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厚度、不同宽度试样的单向拉伸,研究厚度和宽度变化对薄板单向拉伸过程应力和塑性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厚度变化对应力的影响十分显著。当厚度小于10倍左右内禀尺寸,薄板变形不均匀性加剧,不断增大的几何必需位错加强了薄板的硬化,流动应力随厚度的减小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第Ⅱ类尺寸效应。但是当应变增大到0.013以后,几何必需位错所占比例不断减小,其对材料的硬化作用明显减弱。此外,随着厚度的减小,薄板的断裂机制由韧窝微孔聚集断裂转变为沿晶断裂,板料的塑性性能持续下降。拉伸试样宽度减小使流动应力略微下降,但对塑性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The small punch test technique (SP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various materials and the basic method to test material tensile mechanics peqeormance from an inverse finite element ( FE) arithmetic with SPT was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specific tensile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strain-stress distribution of each district of weld seam can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by small punch test. Therefor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inhomogeneous joint can be predicted by a numerical model. The simulation comes to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抗拉试棒形状误差对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根据生产铸件的特点,对试棒尺寸参数进行了改进,使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明显提高,避免了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