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振君  刘晓利  周均 《黄金》2016,(8):80-82
实验拟定了镍冶炼渣回收钪的冶金工艺过程中钪的检测方法,主要研究了偶氮胂Ⅲ光度法测定钪过程中高含量铁、镍和少量钛、稀土元素对其测定结果的影响与消除。实验结果表明:p H值为2最佳酸度下,钪与偶氮胂Ⅲ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吸收峰在波长680 nm处,在室温下显色5 min即可测定,且吸光度在6 h内基本保持稳定;铁、镍、钛、稀土元素干扰钪的测定,采用PMBP-乙酸丁酯萃取和甲酸萃取与其分离,可消除干扰影响。在最佳测定条件下,钪质量浓度在0~1.0μg/m L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104L/(mol·cm)。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结果对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偶氮胂Ⅲ光度法直接测定铜合金中的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云 《冶金分析》1990,10(4):1-1
利用偶氮胂Ⅲ测定稀土总量,钪,钙等已有不少报导。但用于测定铝,国内文献尚少报道。为此,本文研究了偶氮胂Ⅲ(ASA Ⅲ)与铝显色反应的条件及络合物的分光光度性质,并拟定了铜合金中铝的测定方法。试验表明,在pH3.0~5.6的酸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采用铬天青S作显色剂,研究了在赤泥-钛白废水综合回收过程中微量钪的分光光度法测定。考察了反应条件、共存离子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定了硫酸浸出液中钪的最佳检测条件为采用伯胺N1923为萃取剂,HCl为反萃剂,相比为1.0,萃取时间为10 min,显色剂铬天青S(CAS)的体积为4.00 mL,显色溶液的pH值为1.0~1.5,显色时间为30 min。加入1.00 mL盐酸羟胺溶液、2.00 mL邻菲罗啉溶液作为掩蔽剂可消除残留于溶液中少量Fe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5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85×105L·mol-1·cm-1,钪的质量浓度在0 ~ 0.18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1。对钛白废水实际样品进行分析,实验方法与ICP-AES法测钪的相对误差在5%之内,钪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4%~4.1%。  相似文献   

4.
在硫酸介质中,高碘酸钾能氧化肼黄褪色使其吸光度下降,而铁的加入能明显地催化这一反应,其催化程度与加入铁Ⅲ的浓度有关,据此建立了肼黄褪色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的方法。考察了不同试验条件对催化反应灵敏度的影响,得到了最佳试验条件:4.0 mL硫酸,0.9 mL高碘酸钾溶液,1.5 mL肼黄溶液,反应温度为100 ℃,反应时间为 9 min。并考察了Na+、K+、Cl-、SO42-等多种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离子对反应的影响,发现大部分常见离子对测定无干扰或者干扰较小。在最佳测定条件,测得体系的最大吸收峰为427 nm,该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为9.8×10-4/s,表观活化能为23.63 kJ/mol。铁的质量浓度在2.4~40 μg/L范围内校准曲线呈线性,相关系数r=0.998 7;方法检出限为2.4×10-7 g/L。实验方法用于测定自然水中铁,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7%~2.4%;测定结果与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针对用NaF-SnCl2作还原剂的磷钼蓝光度法测定钢铁中磷的显色不稳定,进一步研究了该法的显色条件,并在显色体系中加入三乙醇胺作为显色反应稳定剂。结果表明,三乙醇胺对该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显色液在室温下放置5 min后,能使磷钼蓝的吸光度值稳定50 min以上。当磷的含量在0.00~1.00 μg/mL 范围内时,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方法用于钢中磷含量的测定时,结果稳定,相对误差小于5%,RSD在1.5%~3.2%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8.7%~103.2%之间,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max,700 nm=3.18×104 L· mol-1· cm-1。方法容易掌握,适用于钢中磷含量的快速和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6.
以双环己酮草酰二腙(BCO)光度法快速测定合金中高含量铜,并对最佳显色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pH 8.5~10.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中,铜与BCO形成蓝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00 nm;BCO浓度为0.1 g/L;显色温度为20 ℃;显色时间是10 min;柠檬酸铵用量为1 mL。铜在0.4~4.0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6×104 L·mol-1·cm-1。方法应用于高温合金及铜合金标准样品中高含量铜的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相对误差<1.0%,相对标准偏差<6.5%。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Fe(Ⅲ)-三溴偶氮胂-高碘酸钾体系测定痕量铁的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试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0×10-3 mol/L的硫酸介质中,痕量Fe(Ⅲ)对KIO4氧化三溴偶氮胂有强烈催化作用。根据53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新方法,Fe(Ⅲ)质量浓度在0.5~4.5n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差值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393ng/mL,已成功用于测定海鱼中的痕量铁。  相似文献   

8.
赤泥用硝酸、氢氟酸和硫酸溶解,过强酸型树脂(Dowex50W-X8(H+型))交换树脂柱,用2 mol/L 盐酸多次淋洗,再用5 mol/L 盐酸洗脱富集在交换分离树脂柱上的钪,加热蒸干,再加高氯酸冒烟至尽干,依次加入10 mol/L 过氧化氢和6 mol/L盐酸,加热至尽干,用2 mol/L盐酸溶解并转移到分液漏斗中,依次加入磺基水杨酸、溴甲酚绿,再用氨水和盐酸调节溶液至黄色。再加入偶氮氯膦-PN(CPA-PN)进行显色并与钪形成α型络合物,用20 mL 0.02 mol/L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苯萃取该络合物。于分光光度计波长680 nm处测量其吸光度,从校准曲线上查得钪含量,以此建立了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赤泥中钪的方法。结果表明,溶液中钪质量浓度在0.01~0.48 μg /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8 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86×104 L·mol-1·cm-1,方法中钪的检出限为0.42 μg/g。干扰试验结果表明,溶液中5.0 μg ScⅢ的测定结果相对误差不超过±5%时,BO33-(600),NH4Ⅰ(200),CaⅡ(100),RE2O3(60),BeⅡ(30),FeⅢ、AlⅢ、MnⅡ(25),ZrⅣ(4),TiⅣ、TaⅤ(2)不干扰测定。按照实验方法测定赤泥实际样品中钪,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5%~3.9%,并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以试剂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 5-I-PADAT )做显色剂,建立了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钴和钯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0.6~2.4 mol/L HClO4介质中,钯(Ⅱ)与5-I-PADAT反应形成稳定络合物,而在此高酸度下,钴(Ⅱ)则完全不能显色;在pH 3.6~10的缓冲介质中,钴(Ⅱ)与5-I-PADAT反应形成稳定络合物,钴络合物形成后以强酸酸化,提高酸度至0.6~3.0 mol/L HClO4,可转变为另一种具有较高吸收特性质子化型体。研究还发现,钴(Ⅱ)、钯(Ⅱ)与5-I-PADAT形成的络合物,均呈现两个吸收峰,且吸收峰位置十分接近,强峰分别位于580和583 nm,弱峰分别位于532和543 nm。基于钴(Ⅱ)、钯(Ⅱ)与5-I-PADAT显色酸度的差异以及吸光度的加合性特点,采用双波长叠加,建立了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钴和钯的新方法。钴、钯质量浓度分别在0~0.4 μg/mL和0~1.0 μ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17×105 L·mol-1·cm-1和1.10×105 L·mol-1·cm-1,灵敏度较单波长分别提高1.75和1.53 倍。方法应用于催化剂和矿样中钴和钯的同时测定,测定值与推荐值相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0.50%~2.3%(钴)和1.0%~1.4%(钯)。  相似文献   

10.
偶氮胂Ⅲ是测定稀土元素、钇、钪的较灵敏的试剂之一。但是稀土元素存在时测定钪的选择性,以及反之,钪存在时测定稀土元素的选择性,在络合物形成的最佳pH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测定都是不够满意的。在分析这些样品时,稀土元素和钪必须预先分离。  相似文献   

11.
对乙酰基偶氮胂与铬(Ⅲ)的分光光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铬(Ⅲ)的分光光度测定法近年来报道不少,如二甲酚橙法、铬青R法、PAA法,这些方法虽灵敏度较高,但选择性较差,最近报导的间甲基偶氮羧法可在室温显色,克服了沸水加热的缺点,但温度要求苛刻,难于应用.对乙酰基偶氮胂与稀土、钍、钪等元素的显色反应研究已有报导,但与铬(Ⅲ)的显色反应尚未见报导.本文研究了对乙酰基偶氮胂与铬(Ⅲ)的显色反应的条件.试验表明,该试剂也是测定铬(Ⅲ)的灵敏试剂,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55×10~4,络合物组成为1:2,显色反应  相似文献   

12.
基于磷、砷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一定的酸度条件下,磷、砷都与钼酸铵和铋盐形成磷铋钼杂多酸、砷铋钼杂多酸,在抗坏血酸的作用下还原成磷铋钼蓝和砷铋钼蓝,且其吸光度值具有加合性,测定磷、砷合量的吸光度值后,用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溴化钾复合还原剂还原掩蔽砷,测定磷的吸光度值,从而可以分别测定磷、砷的含量。大多数的金属离子不干扰磷、砷的测定,只有硅在一定的酸度下产生干扰,可以用提高显色酸度的方法来消除,对于高含量硅可以通过分离除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磷:0~0.75μg/mL;砷:0~1.25μg/mL。掩蔽还原砷后磷的显色稳定性较差,加入乳酸得到了改善。本方法用于实验室快速测定钢铁中的磷和砷。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显色剂偶氮氯膦Ⅲ与锶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pH 2.9的H3PO4溶液中,锶与偶氮氯膦Ⅲ反应形成蓝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6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67×104 L· mol-1·cm-1。在选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锶量在0.04~1.6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检出限为0.04 μg/mL。方法以EDTA-Mn溶液掩蔽铁后,用于锶硅铁合金中锶的测定,测得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5)为1.5%~2.2%,加标回收率为98%~102%。  相似文献   

14.
赵登山  高明  高强  孙永明 《冶金分析》2012,32(11):36-39
在H2SO4介质中,加热80℃条件下,Fe对溴酸钾氧化中性红褪色反应具有较强的阻抑作用,基于在波长520 nm处Fe的量与阻抑反应体系(吸光度为A)和非阻抑反应体系(吸光度为A0)吸光度差值呈线性关系,建立了阻抑褪色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Fe的分析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0 4~0.064 μg/mL,检出限为1.41×10-4μg/mL。测定了动力学参数,该阻抑反应为准一级反应,表观速率常数k=4.53×10-4s-1,表观活化能为69.25 kJ/mol。方法用于天然水中痕量铁的测定,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9.0 %~99.5%;RSD 为3.8%~6.2 %。  相似文献   

15.
在弱酸条件下,痕量铈(Ⅳ)对于亮绿SF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的褪色反应有阻抑作用,由此建立了一种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铈的新体系。考察了缓冲溶液种类和用量、亮绿SF和CTMAB用量、试剂加入顺序、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建立的最佳测定条件为:在25 mL比色管中加入1.0 mL CTMAB溶液、2.0 mL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2.0 mL 亮绿SF溶液,室温反应60 min,测定波长为630 nm。实验表明,在Ce(Ⅳ)质量浓度为0~80 ng/mL时,吸光度的改变量ΔA与Ce(Ⅳ)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4 3,检出限为7.1 ng/m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3×105 L·mol-1·cm-1。实验方法用于含铈催化剂中铈含量的测定,其测定结果与硫酸亚铁铵滴定法基本一致,5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4.0%。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二溴羧基偶氮胂(DBKAA)与Pb2+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微波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Pb2+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以硝酸、过氧化氢为消解剂,消解功率为480 W、消解时间为3 min时水样消解效果最佳;在pH 10,室温25℃条件下,溶液中Pb2+与二溴羧基偶氮胂生成蓝紫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90 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9×103L.mol-1.cm-1。25 mL溶液中,吸光度值与Pb2+在0.11~15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24.8μg/L。本法用于含铅废水中Pb2+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9%~102%,相对标准偏差为1.3%~1.9%,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赤泥盐酸浸出液中钪的分光光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考察了温度、时间、显色剂用量、酸度对待测溶液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吸光度值不产生大的影响,在室温下测试即可;溶液显色在前8min内不稳定,其显色时间一定要达到10 min,溶液颜色保持16h不发生太大的变化;显色剂氯代磺酚C和Sc(Ⅲ)1∶1络合稳定,其溶液加入量确定为3ml;酸度对吸光度有较大的影响,待测溶液...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pH3.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痕量铜离子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偶氮胂Ⅲ和灿烂禄褪色的指示反应。通过测量催化反应体系和非催化反应体系在530nm和620nm处吸光度的变化,利用铜离子浓度与两波长吸光度差值的和成线性关系,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物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铜的线性范围为0.0002~0.10μg/mL,检出限为4.3×10-10g/mL。对0.040μg/mL铜进行10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8%。用于水样和铝合金中铜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高纯氧氯化锆是制取高纯锆化学制品的重要原材料,铁作为高纯氧氯化锆中一种常见的杂质元素,含量为0.000 1%~0.005 0%(质量分数,下同),其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高纯氧氯化锆生产工艺的研究以及下游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用盐酸(1+1)溶解样品,利用硫氰酸钾、1,10-二氮杂菲可以与样品中铁在稀盐酸介质中反应生成紫红色三元络合物的特性,建立了硫氰酸钾和1,10-二氮杂菲显色-甲基异丁基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高纯氧氯化锆中痕量铁的方法。优化后的测定条件如下:显色体系中盐酸含量为1.0~2.5 mL,分别加入2.0 mL 500 g/L硫氰酸钾溶液和2.0 mL 2.5 g/L 1,10-二氮杂菲乙醇溶液,振荡10 s,显色1 min,以5.0 mL甲基异丁基酮萃取,振荡30 s,于分光光度计520 nm处测量吸光度。实验表明,显色体系中铁含量在0.50~16μg范围内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0.999 7;摩尔吸光系数为2.081 8×104 L·mol-1·cm-1;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 0...  相似文献   

20.
铁基材料中,含钼、镍及轻稀土氧化物的量各为百分之几.以偶氮胂Ⅲ为发色剂,进行稀土含量测定时,有过量EDTA(存在Fe—EDTA)时,在pH2.4附近吸光度最高,说明此时EDTA干扰最小;稀土偶氮胂Ⅲ吸光度从pH1到pH2.4逐渐升高,pH2.4到5.0不变,可见在pH2.4时,稀土偶氮胂Ⅲ已充分发色;Fe—EDTA吸光度随pH增大而增高,pH2.4吸光度为0.003,可忽略不计,用试剂空白代替.pH由3.0降到pH2.4时,Fe—EDTA的pK值降低很小,而稀土—EDTA的pK值则降低较多,说明pH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