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通过对水泥基裂缝修补浆料减水剂掺量和水灰比进行探究,表征了浆料24h和48h抗压、抗折强度,研究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结合体积参数得出最佳的减水剂掺量和水灰比。实验结果表明:灌缝浆有较好的流动性且30min内流动度不损失,其减水剂掺量应控制在0.3%~0.5%的范围内,水灰比应为0.35~0.45。高流态灌缝浆的强度和干缩率与水灰比和减水剂掺量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合适的减水剂掺量为0.4%,水灰比为0.4。高流态灌缝浆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强度,针对早期的微小裂缝,能较好的渗透和填充其中。起到防水、补强的作用,能较大程度降低后期养护成本。  相似文献   

2.
以硫铝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主要胶凝材料,掺加适量的减水剂、缓凝剂、纤维素等制备高流态半柔性路面灌浆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合适配合比。结果表明,半柔性路面灌浆料的最佳配比为:水胶比1∶2,胶砂比3∶2,硫铝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二者质量比为5.7∶1)86%~88%、膨胀剂5%、微珠7%~9%,减水剂、早强剂、硼酸、硼砂、和易性调节剂掺量分别为胶凝材料的0.10%~0.13%、0.04%~0.06%、0.06%~0.07%、0.06%~0.07%、0.01%。制备的半柔性路面灌浆料具有更好的早强性能和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可再分散乳胶粉改性硫铝酸盐水泥制备修补砂浆,研究了乳胶粉掺量对修补砂浆力学性能和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胶粉掺量从0增加到2%时,修补砂浆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而抗折强度和粘结强度却逐渐提高。当乳胶粉掺量为1.5%时,修补砂浆2 h、1 d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27.3、42.3、57.0 MPa,拉伸粘结强度为1.8 MPa,界面弯拉强度为7.8 MPa,抗拉强度恢复率为73.4%。在乳胶粉和聚氧化乙烯(PEO)复掺条件下,砂浆的拉伸粘结强度进一步提高,当乳胶粉和PEO掺量分别为1.5%和0.5%时,拉伸粘结强度可达2.31 MPa。  相似文献   

4.
文中在现有压浆料配比基础上加入白炭黑、塑性膨胀剂、消泡剂对压浆料进行改性试验,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分析设计制备9组试验,并进行相关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材料的加入合理控制了凝结时间,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了压力泌水率,5‰掺量白炭黑、0.2‰掺量塑性膨胀剂、0.8‰掺量消泡剂,初始流动度为17s,1h流动度为18s,28d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57.7和11MPa。  相似文献   

5.
EPS混凝土是一种轻质、中强、吸能性能优异的混凝土.但是EPS颗粒自身的缺陷影响了EPS混凝土的使用范围.通过对高流态EPS混凝土配合比及其强度的研究,得出单位用水量是低掺量EPS混凝土流态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高掺量EPS混凝土的流态性能主要取决于EPS颗粒,原生颗粒比再生颗粒流动性好;随着水灰比的降低,EPS混凝土的流态性能和强度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7.
为解决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压浆料的抗折强度低、脆性大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压浆料抗折剂,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微观分析,研究了纳米硅灰、超强吸水树脂(SAP)、聚乙烯醇(PVA)对压浆料抗折强度的影响,并确定了各因素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压浆料抗折强度的影响顺序为:纳米硅灰掺量SAP掺量PVA掺量,最优组合为:纳米硅灰掺量1%、SAP掺量0.1%、PVA掺量0.3%,此时压浆料的7 d抗压强度最高,达到11.8 MPa。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了塑性膨胀剂发气组分和改性增强组分对压浆料性能的影响,对塑性膨胀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有机物A作塑性膨胀剂的发气组分(掺量为0.1%)、有机酸盐B作为改性增强组分(掺量为0.03%)时,压浆料的24h自由膨胀率从2.4%增加到4.1%,效果显著.按m(有机物A):m(有机酸盐B)=77:23制备的塑性膨胀剂与北京荣泰兴科技的EEA-101塑性膨胀剂(掺量均为0.1%)效能相近,均能达到TB/T 3192-2008《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案,应用外加剂(NF)配制高流态早强混凝土。经验证明只要选好与水泥品种相适应的外加剂型号,将高流态早强混凝土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范围设计好,利用正交法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可以较大的减少试验的工作量,并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为建筑施工单位提供理想的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优选原材料,从掺入膨胀剂、粉煤灰、高效减水剂三掺技术角度。解决混凝土性能间的相容性,成功配制了高流态混凝土,并利用顶升泵送施工工艺在国家体育场工程矩形钢管柱混凝土施工中得以应用,并结合现有的检测技术编制了详尽的检测方案,对钢管混凝土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道路修补砂浆的抗弯折性能,研究了聚乙烯醇纤维、聚丙烯纤维及玄武岩纤维单掺及复掺情况下对水泥基材料抗折强度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玄武岩矿物纤维对抗折强度增强效果较小;单掺聚乙烯醇纤维0.75%时,28 d抗折强度比不掺增加15%;单掺1%聚丙烯纤维时,28 d抗折强度比不掺增加16%。聚乙烯醇纤维、聚丙烯纤维及玄武岩矿物纤维复掺时,聚乙烯醇纤维对砂浆28 d抗折强度增强效果的影响程度最大。复掺聚乙烯醇纤维0.5%、聚丙烯纤维0.5%、玄武岩纤维0.25%时,3 d、28 d抗折强度分别为9.4 MPa、13.8 MPa,28 d抗折强度比不掺纤维砂浆增加22%。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了砂的种类、细度、用量,重钙粉用量及减水剂掺量对高流态砂浆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的种类和细度对高流态砂浆的流动性和强度影响较大;在相近的流动状态下,砂用量越大,用水量越小,7 d抗压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当砂用量为54.1%时,7 d抗压强度最高;随重钙粉用量增大,砂浆的流动性先增加后趋于平缓,7 d抗压强度先提高后降低,重钙粉的最佳用量为14%左右;减水剂掺量为0.3%时,砂浆的流动性最佳。  相似文献   

13.
14.
根据国家体育场工程看台结构特点,对高流态混凝土的原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进行论述并进行试验比较分析,指导并应用于国家体育场工程看台结构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兰红伟 《中外建筑》2010,(9):140-141
高流态粉煤灰混合料流动度大,施工方便,不用碾压,尤其适合施工作业面狭窄,大型机械无法作业的路基三背回填工程。本文主要探讨其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对相关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流态素混凝土钻孔压力灌注桩(以下简称“压灌桩”) ,采用空心螺旋钻机成孔 ,泵压混凝土成桩。钻孔达设计标高后 ,先提升空心螺旋钻杆 30 cm ,将高流态素混凝土拌合料经钻杆中部孔道由混凝土泵压入孔底 ,并使拌合料埋住钻头一定深度 ,再继续提升钻杆。然后 ,泵压混凝土与提钻同步进行 ,边提升空心螺旋钻杆 ,边泵压高流态素混凝土拌合料 ,循环反复进行 ,直至桩顶高出设计标高 5 0 cm。“压灌桩”具有经济实用、噪声低、质量稳定、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但尚存在不足之处 ,笔者提出如下改进意见 :(1)成孔机械与工艺 采用泵压导管法施工 ,仍可在…  相似文献   

17.
高流态素混凝土钻孔压力灌注桩 (以下简称“压灌桩”) ,采用空心螺旋钻机成孔 ,泵压混凝土成桩。钻孔达设计标高后 ,先提升空心螺旋钻杆 30cm ,将高流态素混凝土拌合料经钻杆中部孔道由混凝土泵压入孔底 ,并使拌合料埋住钻头一定深度 ,再继续提升钻杆。然后 ,泵压混凝土与提钻同步进行 ,边提升空心螺旋钻杆 ,边泵压高流态素混凝土拌合料 ,循环反复进行 ,直至桩顶高出设计标高 5 0cm。提出如下改进意见 :(1)成孔机械与工艺 :采用泵压导管法施工 ,仍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混凝土的离析及配合比的改变。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改进成孔机械与工艺 …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2017,(9)
对1 500 mm×1 200 mm×150 mm双侧带有净浆(未发泡)面层的发泡混凝土墙体1/2缩尺试件进行了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在轴压过程中外部面层和内部发泡混凝土的协同承压能力、面层在墙体轴压极限破坏荷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了带面层的发泡混凝土墙体受压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当墙体受到竖向荷载为竖向极限荷载的60%以下时墙体基本属于弹性工作阶段,且竖向荷载恒定不变后外部面层和内部发泡混凝土基本可以保证达到共同受力的状态可以进行协同工作;带面层的发泡混凝土墙体的受压极限承载力受面层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主要取决于面层和主体剥离界面处发泡混凝土的受压极限承载力;带面层的发泡混凝土墙体轴压破坏时的极限承载力可以用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素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中抗压承载力计算。此结果满足于在墙体发生轴压破坏时墙体的极限承载力取决于面层剥离界面处混凝土的受压极限承载力的假定之下。  相似文献   

19.
以通榆河泵站工程为例,通过对高流态混凝土的试验研究,确定了科学合理的高流态混凝土配合比,解决了通榆河泵站工程平直管底部混凝土浇筑施工难题,为高流态混凝土在今后工程施工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一些特殊掺舍料和分散剂、稳定剂、膨胀剂等高分子材料,研制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新型孔道压浆料,通过实验得到当粉煤灰掺量为15%、硅灰掺量为3%和分散剂组分B掺量为0.3%时,并且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和膨胀剂,在规定水胶比下可以制备出合格的孔道压浆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