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西北地区光伏支架基础的设计和应用问题,在传统抗拔类基础之上提出了微型锚杆复合桩。通过在西北某光伏电站砂砾石场地的现场足尺试验,由竖向位移观察装置及埋设在不同深度处的应力计对加载过程中各试桩的位移变形和轴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全时动态监测,对比分析了传统抗拔基础和微型锚杆复合桩的承载特性及相关工程应用问题。结果表明:传统抗拔类基础的荷载 位移曲线形态因桩型不同而异,微型锚杆复合桩呈现缓变型;传统抗拔类基础的极限承载力普遍低于15 kN,而微型锚杆复合桩普遍高于60 kN,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但微型锚杆复合桩承载力随桩长提高方面存在临界长度(4 m);微型锚杆复合桩抗拔承载特性优化参数分别从承载力、位移变形及复合优化效果3个方面定量表征了相近桩基尺寸下微型锚杆复合桩的优越抗拔工作性能;建议在西北砂砾石场地适度推广应用微型锚杆复合桩作为光伏支架抗拔基础,其中桩长设计可控制在4 m以内。  相似文献   

2.
以青藏直流联网工程为背景,进行上拔和水平力组合荷载作用下管桩基础抗拔承载性能真型载荷试验。结果表明:冻结期冻土地基整体处于冻结状态,地基回冻情况良好;融化期最大融化深度与地基多年冻土上限较吻合,多年冻土层无明显退化迹象。上拔加载过程桩底接触土压力减小,冻结期活动层范围内桩侧土压力明显增大,融化期活动层范围内桩侧土压力大大减小,其余位置土压力变化不明显。冻结期基础位移量显著低于融化期,冻结期抗拔及水平承载力高于融化期,上拔承载力高于水平承载力;上拔荷载与位移关系可采用幂函数模型进行预测。试验所得基础抗拔承载力与规范法计算结果比较吻合,表明冻土地区桩基础抗拔承载力规范计算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桶形基础抗拔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桶形基础在抗拔承载力方面的研究现状 ,根据桶形基础应用地区的滩海地质情况制备模型试验地基基础。为了了解桶形基础在这一地区的抗拔承载力情况 ,对不同桶深的桶形基础进行抗拔承载力试验 ,分析桶形基础抗拔承载力的作用机理 ,同时 ,考虑了负压对抗拔承载力的影响 ,为桶形基础在这一地区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抗拔不抗剪栓钉连接件抗拔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混凝土组合梁是组合结构中最常见的构件形式,而栓钉连接件是混凝土与钢梁发挥组合作用的关键,也是组合梁研究的重点。随着组合梁的广泛应用,改善其负弯矩下受力状态成为推动组合梁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针对可用于改善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的抗拔不抗剪栓钉,本文进行了7组不同参数的抗拔不抗剪栓钉试件的拉拔试验,获得了混凝土锥体冲切破坏和栓钉径缩拉断两种破坏形态。根据试验结果,对抗拔不抗剪栓钉抗拔性能与栓钉尺寸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抗拔承载力的设计公式及构造要求。研究表明,抗拔不抗剪栓钉具有良好的抗拔性能,栓钉尺寸是影响其抗拔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环氧涂层钢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氧涂层钢筋能有效地防止钢筋锈蚀,用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由于表面状态改变,环氧涂层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受到削弱.作者通过拉拔试验探讨了其粘结锚固机理、锚固特性及锚固强度,并通过梁锚试验加以验证.在此基础上,由可靠度分析提出了锚固长度设计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植筋的拉拔试验,研究了焊接温度对植筋粘结滑移性能和抗拔力的影响,考虑了植筋的直径、锚固深度和焊接位置3个因素,得出在焊接温度影响下植筋极限抗拔力和滑移量的变化情况,并在试验分析基础上提出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7.
嵌砂型环氧涂层钢绞线是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的一种,用于预应力管道内灌浆的场合。通过拉拔试验方法,对嵌砂型环氧涂层钢绞线和光面钢绞线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研究证明,嵌砂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与混凝土或水泥浆的粘结性能与光面钢绞线相当。  相似文献   

8.
土钉的抗拔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土钉的抗拔试验成果及数据,对不同土层的抗拔出极限摩阻力进行了统计,并对土钉的拔出受力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20个金属套筒粘接试样的拉伸抗剪试验,在对试验结果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植筋胶的粘结机理,提出了植筋胶粘结滑移的本构关系,可作为植筋有限元分析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植筋技术是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种广泛使用方法,但关于无机植筋胶粘结性能的试验相对较少,本文以C20和C25混凝土为基材,选择光圆钢筋6和8在常温下进行植筋拉拔试验,测得相关试验数据,得出采用无机植筋胶时的植筋深度要求等结论,可为工程设计,尤其工程加固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竹节型管桩是近年在工程中用得较多的桩型,主要应用于抗压桩和抗拔桩,竹节型管桩的承载力会因节间距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研究竹节模型桩的抗拔承载力受竹节间距的变化产生的影响程度显得极为重要。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得到的实验结果,研究了竹节型管桩抗拔承载力的受力特性并从中发现:竹节型管桩的单桩抗拔承载性能随着竹节间距的变化而改变但非单向变化,在某个间距处其承载力存在峰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榫卯节点在拔榫过程中的性能,以直榫和燕尾榫为例,运用ANSYS模拟在拔榫过程中的位移、应力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直榫在拔榫前半段,位移和应力基本恒定;在拔榫后半段,位移快速增长,等效应力快速下降。燕尾榫在拔榫中,位移随荷载子步呈线性增长,等效应力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相比直榫,燕尾榫在拔榫过程中受力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3.
研发了太阳能光伏支架与已建工业建筑轻钢屋面的一种连接方式,进行了连接节点的抗拉和抗压试验,介绍了试验的加载装置和测试方法,分析了节点破坏模式、承载力及刚度等性能。研究表明:连接节点受拉时发生檩条螺栓孔边撕裂或连接螺栓从檩条中脱出破坏,受压时发生檩条上翼缘屈服破坏。以面板平铺方式的光伏支架为例,基于屋面檩条间距布置和风荷载条件以及试验结果,对连接节点承载力进行了评估,表明所研发的光伏支架在轻钢屋面上的连接方式具有很好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偏心对全金属装配式基础承载性能的影响,利用AnsysWorkbench建立双轴对称(A类,偏心距ex=ey=0)、单轴偏心(B类,偏心距ex=0,ey=0.1~0.6 m)及双轴偏心(C类,偏心距ex=ey=0.1~0.6 m)三类全金属装配式基础与土体模型,以上拔-水平力组合荷载为试验工况对基础进行分析,研究基础的位移特性、整体应力及底板变形情况。研究表明,偏心距为0.3 m的单轴偏心基础竖向位移最小为8.83 mm; B、C两类偏心基础屈服时的荷载随偏心距增大呈先增后减的变化,偏心距为0.3 m的单轴偏心基础屈服时荷载最大约为990 kN;基础底板的极差值随偏心距呈先减后增的变化,偏心距为0.3 m的单轴偏心基础底板变形极差值约为1.8 mm。综合比较三类基础发现,单轴偏心基础在组合荷载作用下承载性能较好,其中偏心距为0.3 m的单轴偏心基础是最适宜的全金属装配式基础偏心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5.
从复合材料角度出发,通过在环氧沥青中加入粉煤灰来增强环氧沥青胶浆的韧性和强度,进而探索提高铺装材料的抗疲劳耐久性.选用的填料包括石灰岩矿粉、Ⅰ级粉煤灰、Ⅱ级粉煤灰.对制备的环氧沥青填料胶浆进行拉伸试验和动态剪切流变实验(DSR)测试胶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填料能显著提升环氧沥青胶浆的力学性能,对应的胶浆性能提升越明显,且...  相似文献   

16.
选取国内研发的7610型环氧沥青为结合料,以最大公称粒径为16 mm的玄武岩为集料,利用单轴贯入试验对不同级配组成的环氧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不同沥青材料混合料的抗剪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远优于一般的沥青混合料,对其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主要是油石比和4.75 mm...  相似文献   

17.
桥面环氧抗滑铺装层间粘结拉拔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环氧薄层铺装在实体工程中的应用,重点针对层间粘结问题,利用现场钻芯拉拔试验,检验其在正常施工条件下环氧薄层铺装与混凝土桥面及钢桥面的层间粘结强度,为今后此类材料制定规范和验收标准提供参考依据。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环氧薄层铺装与混凝土粘结强度大于2MPa,与钢桥面的粘结强度大于3MPa。  相似文献   

18.
<正> 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而且机械强度高、固化快、收缩小、化学稳定性好。因此,近年来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采用环氧树脂粘结的构件或部件有许多已用于有重复载荷作用的地方。目前,对于环氧树脂在重复载荷作用下的物理力学性能还了解得很少。为适应当前日益广泛应用的需要,本文对环氧砂浆粘结疲劳性能的特点加以介绍。关于粘结强度的疲劳性能试验,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我们的试验是采用由环氧砂浆将钢棒粘结在钢管内而做成的试  相似文献   

19.
环氧涂层钢筋粘结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解决钢筋锈蚀问题的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环氧涂层钢筋。环氧涂层钢筋具有防腐性能稳定、生产工艺简单、耐磨损、对环境污染少、成本较低等优点,近年来,环氧涂层钢筋在欧美、日本等国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首次在国内开展了环氧涂层钢筋在我国大型水工建筑物中的应用研究。对环氧涂层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经历干湿循环作用后的钢筋与不同强度混凝土的界面力学进行了拉拔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不同混凝土强度与钢筋的界面拉拔试验力的变化、界面的破坏模式、以及宏观与微观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钢筋混凝土在拉拔过程中呈现两种破坏模式:低强度混凝土的挤压膨胀破坏,高强度混凝土的剪切破坏。(2)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加,初始拉拔力峰值逐渐增大,经历干湿循环作用后不同强度混凝土拉拔力变化不同,经历干湿循环作用后,低强度混凝土拉拔力峰值逐渐增大,而高强度混凝土拉拔力峰值逐渐降低。(3)核磁试验中通过孔隙的变化情况验证了宏观拉拔力学的规律。(4)混凝土抗拔性能试验研究证明,实际工程中低强度混凝土更加适用于工场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