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乐 《城市住宅》2022,29(2):83-86
重庆市于2021年入选我国首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城市之一,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片区所在的寸滩国际新城被赋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历史使命,将建设成为国际消费集聚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地、城市形态展示新高地和对外开放新窗口.从总体空间格局、TOD开发模式运用、地标性建筑方案概念构思、城市设计管控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孟君毅  赵娟  张殿松 《规划师》2003,19(11):47-49
城市由建筑、片区等景观要素组合而成。包头市新时代商务区城市设计运用从城市到片区再到建筑的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同时考虑建筑影响片区,进而塑造城市的自下而上的设计思路,将其定位为现代城市商务区、城市形象标志区、城市发展带动区,从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空间布局和景观风貌4方面塑造区片整体空间。  相似文献   

3.
当前县城发展面临服务承载和吸引能力不足、产业与县域经济缺乏互动、人居环境品质差、空间活力不足、城市风貌特色缺失等问题。县城空间应强调本土特色风貌塑造,提升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与资源条件相匹配;提升城市建设发展品质,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和和服务水平,与城市及区域职能相匹配,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县域-县城-新区三个层面的多维融合共生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本文就炎陵县新城片区特色产业体系构建及其发展策略、县城总体特色空间结构的设计策略及其新城片区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崔勇  成斌 《四川建筑》2014,(2):19-21
小城镇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城市郊区的小城镇在发展机遇、发展速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何利用这种优势塑造小城镇差异性特色是规划设计中一个难题。文中对绵阳市游仙镇中心片区设计分析研究,依据其资源现状和文化背景,通过对中心片区物质要素、非物质要素的引导塑造特色;并探讨了城市郊区小城镇特色塑造的思路、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通常会出现自然和社会灾害,在危机来临时如何保持自身发展的活力,是现代城市设计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绵阳市朝阳片区的城市发展正面临着这些问题,因此规划采用弹性城市设计理论对其进行了改造设计.文章首先简述了国外弹性城市研究的四个领域;其次,从朝阳片区自身特点出发,论述了弹性城市设计的必要性和潜力;最后,根据弹性城市相关理论,拟定朝阳片区弹性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框架,用于指导其更新改造设计.文章分别从生态、经济、社会和工程四个方面探讨了朝阳片区弹性城市设计的相关策略,即维护生态系统完整、优化片区产业结构、完善防灾功能配置和增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发现弹性城市理论能够较好地引导旧城更新改造设计,从而实现安全与稳定的弹性城市目标.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速生片区所进行的的城市设计,不同于城市新区中的城市设计,受到的制约与需综合考虑协调的因素较多,须运用城市设计作为工具进行更新再设计。本文以长春高新区整体空间提升规划设计为例,运用R-D-P-D(Review-Design-Platform-Decompose),即:整合评估-设计提升-管控平台-分解实施的思路,进行城市速生片区再设计的方法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陈雨露  吴晓  高源  郑浩 《规划师》2013,29(3):39-42
项目策划与城市设计具有"策划先行,顺向指导;设计反馈,逆向修正"的关系。在城市设计中,围绕上层建构与下层衍化搭建项目策划思路框架,包括目标建构与方案制定,具体可拆解为发展目标、职能结构、概念布局和项目落实四个方面。武夷山赤石村片区城市设计采用了上述项目策划思路框架,将发展目标确定为以生态、艺术、活力、历史为重点发展方向的旅游发展目标;将职能结构确定为由崇阳溪/黄柏溪滨水游线串接而成的四个片区;提出北片区"河街并行、绿楔纵织",南片区"茶阡林陌、溪引岛链"的概念布局;为落实项目,编制项目细化方案,进行设施配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郑彬 《江西建材》2022,(2):70-71,74
文中以秦皇岛市海阳片区为例,深入探讨其城市设计方法,既要考虑片区自身迈向现代城市区窗口区域的先进性,又要兼顾对周边城镇城市形象的指引和衔接,因此海阳片区的城市设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城市重要道路是城市的交通干道、发展轴与景观廊道,在城市的发展战略中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其两侧地块空间的发展结构及业态取向,更是城市在区域竞争中的关键。本文结合中山市中山路沿线片区城市设计,主要从用地布局、交通、生态景观、公共空间、片区发展策略等方面出发,探索了城市重要道路两侧片区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慈寺片区经历了多次更新设计,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历史片区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自我完善。文章简述了该片区的的更新背景,对最新的更新设计内容进行了解读,并从城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析了更新设计做出的贡献以及存在的问题。期待大慈寺片区下一阶段更新发展,更多地关注人的生活,动态发展从城市设计层面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以“楚文化、三国文化”为主体,抽取历史文化资源中的代表元素进行定位,从而设计出符合古域荆州的城市形象:并对荆州古城今后的发展状态进行定位与思考,发展古域旅游服务事业,将荆州古城建设成为集环城旅游、休闲、古城保护等系统为一体的城市景观,打响荆州古城的名气。  相似文献   

12.
王浩  徐英 《中国园林》2006,22(6):56-60
绿地是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宿迁、临沂、盐城3个城市为例来分析绿地系统规划强化城市特色的手法,总结为“三步走”。首先对城市资源进行梳理,从空间特征、文化特征、产业结构特征这三个方面来提炼体现城市特色的资源要素;其次从宏观层面(特色资源在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层面的体现)对特色资源作整体、全局地调控,使之成为城市的特色骨骼框架;再次详细考虑公园绿地规划中特色资源的分级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我国沿海地区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城区之间的不均衡现象,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识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面临的共性问题,并主要从社会地理学、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加强城乡,城区协调发 展研究,进一步整合优化功能布局、空间结构以及城市公共资源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兵 《规划师》2003,19(6):80-83
城市核心竞争力较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对城市的发展更具深远影响。它具有独特性、扩展性、积累性和耐久性,由城市运行控制能力和城市持续发展能力组成。我国城市应运用城市特色资源,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塑造城市形象,增强社会成员对城市的认同感;进行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城市自我更新、自我改造的能力;应建立城市学习机制,构建学习型城市;应加强城市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以这样的策略来实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阜新市作为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向可持续性发展城市转变迫在眉睫,玉龙新区的建设无疑缓解了经济发展对枯竭资源的依赖,城市园林景观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多的城市园林过于追求理想的景观效果而忽略节能、环保的初衷,在城市人居环境亟待提高的情况下,城市园林的被动式节能应运而生,对于构建绿色生态城市、低碳环保城市有着重大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鹄 《福建建筑》2011,(4):29-32
城市环境景观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代表,美好的城市形象是促进城市全方位发展的重要资源.论文通过对城市环境美的美学特征及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指出了城市环境景观美学的定位问题,旨在为我国城市环境景观美的发展和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薛丽华  王欣 《中外建筑》2014,(3):99-100
沿海口岸城市是指由国家指定的拥有一定海岸线,依托海洋资源进行对外往来的门户城市。此类城市的地理区位及环境资源具有一定共性,其城市规划也具有相似点。笔者对香港和大连这两个城市的发展背景、城市结构、规划编制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对沿海口岸城市的规划编制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范围界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伟 《规划师》2003,19(12):102-104
近郊风景名胜区对于树立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其范围的界定应以风景资源保护、自然与城市相融合为前提,规划上应注重与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城市近郊用地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相协调,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协调矛盾,保证近郊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卢峰 《南方建筑》2013,(2):48-52
自然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制约山地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国山地城市应在生态优先原则的指引下,从生态环境安全、地域特色塑造、资源整合、城市空间集约利用等不同角度,积极探索以紧凑城市形态为核心的山地城市发展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山地城市的资源优势,延续山地城市的地域特色,从而引导山地城市形态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姚圣 《华中建筑》2012,30(6):97-100
位于沿海省份福建省内陆山区的南平市发展面临被边缘化的不利局面,城镇体系发展方面更是存在不少困惑,急需在战略高度上形成完善的城镇体系规划。此文在分析研究城市发展各项决定因素后,在优化空间结构、充分利用交通条件、积聚城市发展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开拓通道,多极推动,整合资源,集聚发展”的沿海地区欠发达城镇体系化发展路径的思路,提出构建“双心、双轴、多核、网络化”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