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起重机在进行起重作业时,支腿液压缸因长时间承受较大负载,易使活塞Y形密封因失效,造成支腿油缸内泄,导致起重机站立不稳,甚至发生翻车事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软腿”现象。对于此类故障,通常的解决方法是更换密封圈;但在实际工作中,事故多发生在野外工地,因缺少必要的工具,常给维修带来不便。 最初,我们在拆装QY12型(长江起重机厂产品)汽车起重机支腿油缸时,就遇到了以下困难:密封圈虽已失效,但活塞与缸筒的配合仍然较紧,很难将活塞从缸筒中拔出;更换密封圈后在安装活塞时,Y形密封圈唇边常在缸口的卡键槽及…  相似文献   

2.
目前各类磨床油缸与活塞的密封,大多采用O形密封圈。O形密封圈虽有结构简单、装拆容易、更换方便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1)以O形圈为密封件的活塞与油缸,一般采用H8/f8间隙配合。为了使O形圈有预压缩量,O形圈放入活塞槽后总是略高于活塞外圆表面。不过,因制造O形圈的橡胶的弹性模数极低(E=8MPa),不能承受活塞与活塞杆重量的下垂。当装进油缸后活塞的下半部表面就直接与油缸壁接触,所有配合间隙均在活塞上半部与油缸壁之间,总装配时不能作到活塞、活  相似文献   

3.
英国 TI Reynolds公司声称,由于采用了一种活塞密封结构,已能用该公司生产的冷拔钢管直接制成油缸,而不需要再进行珩磨。这种活塞密封结构是由三个密封圈组成(详见附图):里层为一O形密封圈,外层为一X形密封圈,在两者之间还装有一U形密封圈(由聚四氟乙烯基的弹性材料制成)。当活塞装入油缸后,X形密封圈被挤压而紧贴于油缸壁上,起到初始的密封作用。当油缸内工作介质的压力升高,O形密封圈产生变形,顶起U形密封圈,使之与缸壁相接触,和X形密封圈同时起到高压密封的作用。据说这种活塞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优异,还可适用于油缸活塞两侧为两种不同油液或一侧为油液、另一侧为气体的油缸。此外,还容许活塞作转动或振动,即使在活塞静止时,也至少可承受  相似文献   

4.
李莉洪  李世昆 《轴承》2000,(10):31-32
DF1滚子车床是切滚子的主要生产设备 ,在使用中发现 :夹紧油缸中的两个活塞与缸体配合处严重磨损 ,致使大量漏油 ,每月每台要漏掉 340kg。另外 ,由于油缸内向心球轴承磨损严重 ,每月每台要多次更换轴承。针对这种情况 ,对夹紧油缸进行了改造。1 漏油原因如图 1 ,当夹紧油缸工作时 ,来自系统的压力油 ,通过两个油管带动大、小腔使活塞 1、2和 4带动拉杆和卡套左右移动 ,实现夹紧、松开全过程。其漏油的主要原因如下 :( 1 )活塞 1与缸体 3密封失效活塞 1与 2在工作时往复移动 ,此处原用O型橡胶密封圈 ,此密封圈的特点是 :当压力较高或间…  相似文献   

5.
<正> 当前,国内生产的大小型油压机,在维修油缸时,更换防漏V型密封圈的问题是一项难题。本人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外出调查,设计了在油压机上可直接更换密封圈的新式工具——独桥衬套(图1)。多年来,我厂维修200吨油压机活塞密封圈是一大难题。柱塞杆周围的间隙仅有5.5毫米。任何辅助工具都无法解决。按老方法,换一次密封圈需要人工6人,设备需要一台三叉架包括手拉葫芦和一台行车,时  相似文献   

6.
平衡重式叉车倾斜油缸用于叉车门架使其作前、后倾运动,以便货叉装卸货物。门架的前、后倾角度值已在叉车标准中规定,但有些叉车有特殊的要求。在叉车总体设计中,一般都给定门架与驱动桥或车架之间的铰接点和油缸上、下支点的位置,由给定的门架前后倾角  相似文献   

7.
我校一台上海机床厂生产的 M7150型平面磨床的工作台油缸活塞杆处漏油严重,虽然调换了密封圈,但漏油现象也没有多大改善。后发现在活塞杆上有二三条深0.05mm 左右的纵向沟槽,原想更换活塞杆,但因该厂生产的M 7150工作台驱动油缸活塞已进行了几次改型已无备件供应,如使用该厂现在生产的活塞  相似文献   

8.
针对叉车倾斜油缸受力较大的问题,运用ADAMS软件对某叉车门架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得到倾斜油缸受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确定倾斜油缸的最大受力值。参数化倾斜油缸铰接点坐标,通过敏感度分析确定优化变量。以最小化倾斜油缸的最大受力值为目标,建立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运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fmincon函数进行优化求解。对优化后的模型重新进行动态仿真分析,验证优化设计结果的准确性,为叉车门架系统的受力改善和结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矿用液压支架千斤顶泄漏原因与排除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液压支架千斤顶密封结构与机械制造技术两方面,分析了液压支架千斤顶使用过程中存在内泄漏与外泄漏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密封解决方案.液压支架千斤顶的内泄漏主要发生在活塞密封方面,可采用更换活塞密封圈,包括更换全套活塞密封、导向环和O型圈等方法解决;外泄漏主要发生在导向法兰静密封、活塞杆封和缸筒焊接处,可采用更换密封圈和对焊缝进行焊接处理等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油缸密封圈密封性能和摩擦阻力相互制约的问题,提出了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技术的方法。以油缸密封圈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活塞速度和仿生凹坑直径与减阻特性的相互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当压缩率为20%时,仿生非光滑密封圈产生的有效压应力满足了油缸密封圈密封性能;在活塞速度一定且凹坑直径为1.5 mm时减阻率达到最大;在凹坑直径一定时减阻率随着初始速度的增大而不断变大,速度为0.6 m/s时具有较好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维修各类液压高空作业车时,经常需更换其液压油缸活塞上的矩形密封圈。这种密封圈伸涨性相当小。从前,我们是用一个千斤顶,在千斤顶上放一钢管,靠钢管的外圆把其压进。这样,由于定位不好,一次安装得损坏几个,且密封环价格高,浪费相当严重。现在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工装,用此工装可以缩短安装时间,并且密封圈不容易损伤,  相似文献   

12.
叉车门架     
货叉、叉架、门架、链条和滑轮、起升及倾斜油缸等构成叉车工作装置,它是叉车进行装卸作业的执行机构,也是叉车区别于其他工业车辆的重要标志。门架则是工作装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门架,其次介绍起升油缸在门架上的布置。  相似文献   

13.
<正>我公司叉车数量较多,因工作任务繁重疏于保养和修理,其货叉升降缸、倾斜缸经常出现漏油现象,造成货叉自动下降或倾斜。有些叉车出现转向缸漏油现象,造成转向失灵。为了及时修复这些液压缸、保证维修质量,通过大量维修实践,我们制作了快速拆装上述液压缸的专用工具,总结出使用专用工具拆装叉车液压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拆装升降缸活塞(1)制作活塞引导工具以CPCD35型叉车货叉升降缸为  相似文献   

14.
在叉车的使用过程中,液压系统的漏油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用户.其中尤其液压油缸的焊缝漏油现象较为严重,液压油缸通常由起升、倾斜、转向等油缸组成.现介绍一种无焊缝的转向油缸,大大降低了液压系统的漏油现象.  相似文献   

15.
活塞外表面密封圈在活塞缸中,起到隔离两腔、防止泄漏的作用,是需要定期更换的易损件。非均匀磨损的主要原因是活塞杆与活塞连接以后所导致的活塞外表面与缸筒内表面的不同轴。通过采用柔性连接方式,减小液压缸活塞外表面密封圈产生的非均匀磨损。  相似文献   

16.
主要着眼于液压支架千斤顶密封结构,对使用期间液压支架千斤顶出现内外泄漏的原因展开分析,并给出针对性密封解决方案:液压支架千斤顶出现内泄漏的部位一般为活塞密封处,建议及时更换活塞密封圈,主要方法为更换全套活塞密封、O型环以及导向环等;液压千斤顶外泄漏通常发生在缸筒焊接、导向法兰静密封以及活塞杆封等部位,可采用焊接处理或者更换密封圈等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液压缸活塞密封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以某油缸的活塞密封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借助ANSYS软件对O形圈和唇形圈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比较了二者综合等效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密封圈的应力集中区域为密封圈与缸筒接触以及密封圈挤进间隙且与活塞沟槽(或者挡圈)接触的区域,这两个部位是密封圈的薄弱环节;唇形圈内部的应力分布比O形圈内部的应力分布明显均匀,应力集中现象不明显,从理论上验证了采用唇形圈代替O形圈的密封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密封失效引起的油缸内泄的设想;用有限元方法研究液压缸密封性能具有直观、快速、可靠的优势,该思路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密封元件。  相似文献   

18.
我厂在YT32-200型4柱万能液压机维修时,对主缸活塞上Y型聚氨脂橡胶密封圈的更换,改变了以往强行拆卸和热水膨胀强行过沟的装入方法。采用了竹片装卸密封圈,既节省了更换时间又保证了更换质量,解决了因装卸方法不当而损伤密封圈导致反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CPQ-3型叉车为例,介绍了升降油缸与倾斜油有关活塞杆的七种故障,并对其进行了故障诊断,给出了简便易行的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20.
ZIAO、ZL50轮式装载机盘式制动器中的矩形密封圈因损坏而需要更换时,拆卸活塞比较困难。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专用拆卸工具,既简单又方便、快捷。拆卸工具的结构如附图所示,主要由半圆片U形压板、拔吊螺杆和螺母等组成。拆卸时,先将拨吊螺杆及两个半圆片放人活塞中,旋转拔吊螺杆使其上鼓形凸台将两个半圆片推人活塞槽中,用扳手顺时针旋转螺母使活塞均匀地垂直向上移动直至拔出,随后即可更换矩形密封圈。装载机盘式制动器活塞的拆卸工具@潘仲兴$临沂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276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