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河南省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对后备土地资源的整治成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同时,河南省地貌类型多样,不同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差异性导致整治后耕地质量存在较大的区域分异性.因此,分析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区构建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成为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的基础和依据.文章在系统分析影响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的地貌、土壤、气候、水资源和投入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依据主导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和生产性原则,划分了9个评价区.然后,在确定各评价区作物类型和耕作制度的基础上,分区构建了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耕地质量监测是新时代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动态、实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举措。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精准化监测耕地生产力和改善耕地生态环境,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从省级、耕地监测区层面系统分析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控。基于陕西省2005~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对耕地利用水平分区和经济水平分区进行空间叠加分析,采用分区组合法划分监测控制区,采用空间分层抽样法布控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对比分析不同属性值情况下监测样点的耕地面积比例与数量比例分布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划分7个监测类型区、82个监测控制区,布设757个监测样点,样点代表性与所选取的因素类型分布趋势保持一致,样点分布合理,能够满足耕地质量监测的需要。本研究构建了陕西省耕地质量监测样点体系,以期为全国其他省域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耕地产能提升等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理论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实现生态环境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针对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从便于生态环境调控与管理的角度出发,给出生态环境质量量化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并介绍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多级关系评价方法及其在宁夏分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条件,保护耕地对于维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耕地面临的主要现实风险,借鉴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思想,构建"农业生产-城镇发展-生态维持"视角下的耕地敏感性评价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法,以鹤壁市为例,开展耕地敏感性综合评价,定量揭示鹤壁市耕地敏感性程度和地域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鹤壁市耕地综合敏感性主要以轻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为主,占比分别为39.78%和34.35%;(2)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鹤壁市西部山区和城区周边,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鹤壁市中部山地与平原交汇地带以及浚县北部,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浚县南部;(3)鹤壁市耕地可分为生态保育区、城镇限制区、粮食主产区和综合整治区,根据不同分区主导敏感性因素,对耕地提出不同的利用方向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农村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从景观生态结构、景观生态功能、景观生态质量3个维度,对株洲市云峰湖社区的景观生态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峰湖社区耕地、林地景观生态结构很好,园地、道路景观生态结构较好,城镇景观生态结构一般,水域景观生态结构较差;云峰湖社区耕地、水域景观生态功能很好,林地、园地、道路景观生态功能较好,城镇景观生态功能一般;云峰湖社区耕地、林地景观生态质量很好,园地、水域、道路、城镇景观生态质量均为较好。根据生态评价结果,提出加强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监督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现生态环境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针对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从便于生态环境调控与管理的角度出发,给出生态环境质量量化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并介绍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多级关联评价方法及其在宁夏分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首先测算出各评价分区相对于某一指定作物的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作用分;然后进行评价因素可比性修正和光温生产潜力修正,得到具有可比性的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作用分;最后引入产量比系数,将评价分区内指定作物综合作用分析算成基准作物的综合作用分,即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研究表明:运用该方法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的测算,可以有效消除因分区选取评价指标、赋予权重以及基于不同指定作物进行综合指数测算而产生的差异性;测算出的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具有显著的全省统一性和可比性,能够科学地反映出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高低及其区域分布规律,可以作为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标准构建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首先测算出各评价分区相对于某一指定作物的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作用分;然后进行评价因素可比性修正和光温生产潜力修正,得到具有可比性的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作用分;最后引入产量比系数,将评价分区内指定作物综合作用分折算成基准作物的综合作用分,即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研究表明:运用该方法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的测算,可以有效消除因分区选取评价指标、赋予权重以及基于不同指定作物进行综合指数测算而产生的差异性;测算出的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具有显著的全省统一性和可比性,能够科学地反映出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高低及其区域分布规律,可以作为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标准构建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基础上保证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教育质量是高校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制度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起步较晚,仍处于探索阶段,要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理念的创新与发展、评价主体的丰富与拓展、评价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及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0.
鲍店煤矿十采区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开采沉陷引起的耕地破坏比较严重.假设十采区103上01、103上02、103上03、103上04和103上05五个采面完全开采,应用前期开发的评价系统,对评价区开采沉陷耕地破坏进行了GIS量化评价.通过现场校验,本评价计算结果与矿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可为该矿区开采沉陷耕地的复垦治理工程与损害补偿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秦岭耕地资源环境变化规律,基于动态度模型、区位指数、重心迁移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采用陕西省2005~2019年1:10 000县级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以及统计年鉴数据,探究秦岭陕西段6个市、39个县(市、区)、353个乡镇的耕地质量时空变化格局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在时间上,秦岭陕西段在2005~2010年、2010~2015年、2015~2019年间耕地资源数量有所减少,且年平均减少率分别为0.45%、0.12%、0.20%,耕地数量变化趋于平稳,耕地质量等别平均值为10.98,相比陕西省耕地质量等别平均值(11.34)略高,相比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平均值(9.96)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②在空间上,2005~2019年秦岭陕西段耕地质量呈现出靠近关中平原的北线与西南线以及中部较高,东部、西部较低的分布格局; 从区位指数变化来看,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的西安市和渭南市耕地质量等别较高且为高等地的聚集区,处于陕南地区的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耕地质量较差,中等地、低等地的聚集程度较高; 从重心迁移角度来看,高等地重心由周至县迁移至西安市鄠邑区,中等地重心由宁陕县迁移至镇安县,低等地重心由安康市汉滨区迁移至柞水县,然后再迁移至镇安县,坐标迁移量从大到小为低等地、中等地、高等地; ③秦岭陕西段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各驱动因子交互作用后解释力增强,共同影响秦岭陕西段耕地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定量评价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土地整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逐步提升,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在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实施和验收中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成为贯穿土地整治项目立项、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耕地效益等几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并应用于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效益、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效益的分析中,从而指导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13.
以焦作市温县土地质量评价为例,对农用地土地质量评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编制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项目,在其质量控制过程中,针对各种评价因素的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引入了三角模糊故障树理论,采用新方法对案例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成果的质量作了可靠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理论方法得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成果的质量可靠性与实地抽样验证相吻合,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并指出了在实例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软件质量灰色定量评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国内外软件质量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软件质量定量评价模式,即通过工程化方法筛选软件质量评价因子,确定因子权重值,计算各因子与参考基准的灰色关联度;通过应用实例,得出四个软件系统质量的实际评价结果,并与其它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符合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特点和软件工程的发展方向,理论上先进,技术上可行,在软件工程领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的宗地估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宗地估价系统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定级估价资料进行宗地地价评估.运用先进的GIS技术,以土地定级估价的基础数据库为依托,开发了基于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的宗地估价系统.此系统经过实践运用,实现了宗地地价评估的自动化,保证评估结果的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已普遍采用DTP ,印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印刷图像的质量 ,影响印前技术质量的因素很多。就数字印前技术质量做出评价。主要包括 (系统评价质量、评价 ) ,对印前部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软件质量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提高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软件安全性和评价软件质量.分析了软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并给出了软件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单因素模糊评价,给出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使用评价模型进行软件评价的步骤.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模糊特性,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构建了评判模型和评判方法,并给出应用实例.通过合理的确定评价指标中的权重,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得到较好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只有定性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