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点火提前角对电喷LPG发动机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台水冷、四冲程、125ml的LPG电控喷射火花点燃式摩托车发动机上通过改变点火提前角束研究LPG发动机的排放特性,了解在不同空燃比条件下的影响趋势,为LPG发动机点火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2.
3.
LPG多点连续电喷发动机及车辆的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电控LPG多点连续喷射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降低排放,而且可以从结构和原理上避免进气管“回火”的发生。通过试验分析了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对CO,HC和NOx三种排放物的影响趋势。并从三种有害气体排放物的生成机理上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及变化的规律;通过试验比较了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燃用汽油和LPG时的排放,分析了燃用LPG燃料排放降低的原因;最后用工况法试验循环(ECE EUDC)进行了车辆运行的怠速、加速、减速及等速等不同工况下的试验,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排放结果。在不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及经济性的前提下,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达到欧洲Ⅱ号法规限制的50%,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4.
5.
6.
提出了一种具有调节点火提前角功能的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在对化油器发动机进行简单改造加装点火控制ECU后对其点火提前角进行标定,对发动机在不同转速和工况下的点火提前角进行实时的调节,寻找到发动机在该转速和工况下的理想点火提前角。能够根据实际调节的理想点火提前角生成点火提前角曲线,对ECU内部原有的点火提前角曲线进行修改,使ECU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发动机理想的点火提前角。该系统还可以实时调节电控发动机点火提前角。 相似文献
7.
8.
9.
不同点火提前角时HCNG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一台火花点火天然气发动机上开展了在不同点火提前角下燃用不同体积掺氢比(O%~50%)的天然气掺氢燃料(HCNG)的试验研究,进行热效率、燃烧放热率、循环变动及排放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天然气发动机相比,HCNG发动机的最大扭矩点火提前角(MB了)减小,MBT时指示热效率变化不大;点火提前角增大时,火焰发展期增长,最大压力变动率减小,快速燃烧期和平均指示压力变动率先减小后增大;在相同点火提前角时,以上4个参数均随掺氢比的增加而减小.N0x、CO排放浓度随掺氢比增加而增大,CH4排放則相反.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LPG单燃料发动机电控标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电控单燃料LPG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情况 ,对不同工况下的空燃比、点火提前角及废气旁通阀的开度等进行了实验标定 ,并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 ,考察了LPG发动机的总体性能。所采用的控制方法对开发LPG单燃料电控发动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LPG单一燃料电控发动机冷起动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LPG发动机冷起动的特点,设计了LPG发动机冷起动控制策略,在4缸直列单一LPG气态进气道多点顺序喷射发动机上进行了9℃、15℃和20℃的冷起动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初始燃油喷射脉宽、起动喷射脉宽衰减梯度、初始节气门开度、节气门开度衰减梯度等控制参数,可以实现LPG发动机燃烧稳定、起动可靠,并尽可能缩短浓混合气供给时间;为保证可靠起动,LPG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在起动阶段都需要浓混合气,但相对于汽油机,温度对LPG发动机能够成功起动的初始喷气脉宽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使用LPG燃料可以缩短起动阶段提供浓混合气的时间,起动过程中为产生相同的转矩,LPG发动机需要较大节气门开度。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所研究的吉利MR479Q 4缸四冲程电控汽油机,分析了曲轴转速、凸轮轴位置等信号与喷油点火及同步过程关系,给出了曲轴位置同步、喷油时序、点火时序相应具体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基于事件的电喷汽油机喷油点火及同步协调控制方案,同步过程、喷油时序、点火时序控制均由相应事件激活,并将其应用于自行研发的EMS控制器中.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汽油机起动顺利,运行平稳,稳态及瞬态工况下喷油相位、喷油脉宽、闭合角及点火提前角等重要参数传递准确及时,喷油点火控制信号准确,控制策略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燃油组成对火花点火发动机碳氢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弄清燃油组分对发动机排气碳氢的影响,在一台单缸发动机上开展了燃用汽油-正已烷和汽油-二甲苯混合燃料的研究,利用FID测量了总碳氢排放量。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例下汽油-正已烷和汽油-二甲苯混合燃料对发动机碳氢排放的影响。给出了混合燃料与商品汽油的排放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正已烷混合燃料较汽油碳氢排放低,汽油-二甲苯混合燃料较汽油碳氢排放高。认为亨利常数、扩散系数和蒸馏温度决定了燃油组分引起的缸内未燃碳氢数量。指出燃油组分对发动机碳氢排放有很大的影响。碳氢排放量与汽油中正已烷或二甲苯掺混比例成线性变化关系。汽油中正已烷增加10%碳氢排放降低2×10-4C,汽油中二甲苯增加10%碳氢排放会增加2.2×10-4C。 相似文献
20.
基于液态LPG/柴油混合燃料在油泵前按一定比例混合和缸内直喷压燃的构想,开发了液态LPG/柴油比例混合电子控制系统。对该控制系统进行的一系列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它能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的需要,任意调节液态LPG/柴油的混合比,且调整精度较高。应用该系统,进行了直喷式LPC/柴油混合燃料压燃发动机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直喷式LPG/柴油混合燃料压燃发动机具有与柴油机相同的动力性与燃料经济性,而其烟度、NOx和HC排放均优于原柴油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