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河下游历史上决口改道频繁,当前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下游堤防仍有决口的可能。在分析决口口门形式,口门发展变化过程,溃口洪水演进及洪灾损失模拟计算的基础上,提出黄河堤防溃口总体对策是:抢修裹头,控制口门;水库拦蓄,削减洪水,导流入槽,杀减水势;相机分水,服务堵口,堵口复提,重归大河,排围结合,尽力减灾,可概括为“裹、拦、导、分、堵、排、围”七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1370km长在临黄大堤在防洪工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堤防仍存在不少隐患和薄弱段,因而研究堤防溃口措施很有必要。黄河堤防溃口对策及措施虽然是根据黄河下游的具体情况研究出来的,具有特殊性,但也具有普遍性。分析了黄河堤防溃口的“裹,拦,导,分,堵,排,围”7个方面的措施,探讨了各项措施在其他江河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是“地上悬河”,一旦溃口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灾难性后果,为了保证各项溃口对策的顺利实施,关键是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实施步骤。预案编制的内容包括:①溃口裹头抢修;②水库拦洪;③分滞洪区及涵闸分洪;④导流;⑤口门堵复;⑥泛区围堤修筑和排水。以典型口门为例:简要分析了对于“裹”,“拦”,“导”,“分”,“堵”和“排”,“围”结合的7个方面措施,并说明了各项措施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4.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下游初步建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加之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汛期堵复决口成为可能。黄河干流堤防发生溃口后采取“裹、拦、导、分、堵、排、围”措施是结合黄河实际提出的科学对策,可为各级汛部门编制具体方案和行政首长指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历史溃口、河防工程、河势影响和社会经济生态影响等情况,选择高村和胡家岸作为黄河下游堤防右岸典型段溃口位置,建立平面二维溃堤模型,对溃口溃决过程进行模拟,分别采用高村和艾山水文站1982年型近1 000 a一遇洪水过程作为进口流量,对典型河段溃堤过程中洪水演进、溃口冲深和展宽、横断面发展等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溃口口门发展过程及分洪流量过程。计算结果表明:高村、胡家岸溃口最终宽度分别为900、720 m,分流比分布分别经过2、3 d之后达到稳定,为80%和75%。  相似文献   

6.
一、黄河下游堤防存在的隐患类型黄河下游大堤,年代久远,解放前,黄河大堤一般高3~6米,顶宽4~8米,质量很差。解放后,工程技术人员沿堤线反复调查,并进行了锥探,发现大堤存在的隐患普遍而严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堤身隐患 1.动物洞穴,如獾孤洞、地鼠洞等; 2.人造洞,如军沟碉堡、排水沟藏人洞等; 3.树根腐朽形成的洞穴; 4.雨水冲刷而成的水沟浪窝; 5.堤下压有腐朽料物,因而堤土沉陷所发生的裂缝; 6.修堤质量不好,如修堤未经压实,土质多沙,以及施工接合部接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堤防隐患特征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堤防隐患众多,堤其隐患,堤身隐患,穿堤建筑物隐患各有其不同的形成原因,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对堤防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堤防隐患的治理应在查明隐患性质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进行的黄河地质勘察和研究工作,总结和分析了有关黄河地质问题的多家观点,对多年来的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指出了在这些工人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黄河的历次决口与地质险段,险点有关,黄河下游堤防地质的勘察和研究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堤防的系统勘察,重要堤段的专题研究,堤基稳定性的理论探讨,地质险段的治理等都是今后堤防治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根据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渗流计算成果失真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历史出险渗透比降计算方法。典型断面计算结果表明:依据历史险情资料推求出的渗透比降是实际发生的渗透破坏比降,将其除以安全系数后作为允许渗透比降是适宜的,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地质勘测应考虑到悬河的特殊性,采取点面结合、专项研究与生产相结合的思路,对活断层渗透变形、堤身特性、堤基稳定等关系到悬河安危的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研究黄河溃堤对策及措施的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选择大堤决口位置及决溢形式、研究水库拦洪及涵闸分滞洪区分洪措施,估算溃堤造成的后果,拟定洪泛区排水出路及围护措施,制定溃堤总体对策等。通过研究达到的目标为:①可系统提出黄河下游溃口总体对策;②能提出相应措施的具体实施步骤;③可提出黄河溃口对策及措施在其他江河的适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溃堤洪水灾害与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大发  汪习文  韩侠  宋红霞 《人民黄河》2003,25(3):22-23,25
基于大规模洪水演进二维非恒定流模型及洪灾损失计算模型,研究了黄河下游发生溃堤情况下采用水库拦蓄措施和洪泛区面上“排”,“围”结合措施,对减少防洪保护区洪灾损失的效果,提出了在社会经济条件容许情况下应加强防洪系统的建设,不断提高和扩展黄河下游防洪系统的功能,减少社会洪水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3.
黄河大堤高聚物防渗墙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防止黄河大堤发生渗漏、管涌等险情,确保郑焦城际铁路桥跨越黄河大堤工程安全,建立考虑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的三维大堤数值模型,分析堤前水深、高聚物防渗墙厚度和密度等因素对大堤防渗墙体应力变形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聚物防渗墙防渗效果及稳定性优于混凝土防渗墙;高聚物防渗墙厚度越大,墙体的水平位移和受到的竖向压应力越小,墙体所受竖向压应力随墙体高度增加减小;堤前水位越高墙体所受压应力越小,水平位移越大;当高聚物取不同密度时,墙体水平位移变化规律一致,随着墙高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位移最大部位在墙体中部。  相似文献   

14.
黄河堤防堵口闭气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结合新的堤防堵口合龙技术,从黄河下游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新型工程材料和技术,对传统堵口闭气技术进行结构、材料上的改进,使新型工程材料、当地工程材料、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有机结合。提出了在进占体上游坡铺设充沙长管袋软体排,然后抛土工包来削减进占体漏水量,最后在进占体下游水中倒土修筑后戗来实现坝体闭气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黄河西霞院水库特征水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霞院水库的地形特点、运用方式以及来水来沙条件等因素,在水库淤积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对水库的汛期限制水位、水库正常蓄水位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论证。从水库淤积形态方面分析,西霞院水库汛期限制水位不应超过131m;根据动能指标、反调节库容需要等因素分析,汛期限制水位131m的有效库容能够满足反调节库容要求,且发电指标较好。因此,选择汛期限制水位为131m。考虑到小浪底坝下水位的影响,西霞院水库正常蓄水位选择范围为133~135m,根据动能、经济方面的综合比较,选择西霞院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34m。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利用河道泥沙淤背固堤取得了巨大成效。近年来 ,由于输沙距离增大 ,沙场条件变差 ,增加了施工成本 ,降低了生产效率 ,制约了淤背固堤工程进度。通过分析河道泥沙分布规律 ,合理选择机淤沙场 ,并首次研究应用跨河穿管取沙、塑料编织布长管袋沙浆充填围堰等技术 ,较好地解决了淤背固堤机淤生产中存在沙场缺乏的突出问题。该成果可在大江大河淤背固堤除险加固及防汛抢险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逐步推行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建设管理新体制。在黄河堤防工程施工中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办法、建立建全质量检查体系:对施工单位呈报的开工令进行严格审批;在施工阶段,要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严格按照工程规范进行施工,对任何违反施工程序、不合乎质量要求的地方一律返工;保证达到堤身填筑段接缝的密实、填土压实度不小于94%、干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