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球磨法制备具有非晶纳米晶结构的CeMg12+100wt%Ni+Ywt%TiF3(Y=0、3、5)电极合金,研究在球磨过程中加入不同含量的TiF3对合金的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影响。主要从电化学放电容量、循环稳定性以及电化学动力学方面对制备的合金电化学性能进行探讨,并运用电化学PCT(压力–组成–温度)法从热力学角度进一步研究制备合金电化学性能变化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TiF3有助于增强球磨CeMg12+100wt%Ni+Ywt%TiF3(Y=0、3、5)储氢合金玻璃化形成能力,改善合金的电化学与动力学性能。另外,球磨过程中加入TiF3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合金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有利于电化学释氢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La2Mg17+200%(质量分数)Ni复合储氢合金,并对不同球磨时间时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球磨过程中Ni粉诱导了La-Mg-Ni非晶/纳米晶结构的形成。XRD和HRTEM结果共同表征了球磨80h时,合金中有Ni金属的存在,且XRD衍射峰强度较低,宽化严重,SAD为宽化的多环,表明形成非晶结构。电化学及其反应动力学测试结果发现,不同球磨时间的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控制机理是不同的。球磨60和80h后合金中不仅存在La-Mg-Ni非晶相,同时也有催化剂金属Ni,使合金的表面电荷转移反应电阻较小,氢在合金体相内的扩散系数D和极限电流密度I L均最大,最终导致80h的放电容量为最大值948.3mAh/g。然而,当合金的球磨时间为100和120h时,合金粉化到纳米级,100h的电荷转移反应电阻R ct最大,合金表面电化学反应缓慢,且合金体相内的极限电流密度和氢扩散系数均最小,属于合金电解液表面间的电荷转移和氢向体相内扩散联合控制的过程,必然导致其放电比容量较小。 相似文献
3.
在Ar保护下采用磁悬浮感应熔炼制备(La0.8Nd0.22)Mg(Ni0.9-xCo0.1Mnx)9(x=0,0.05,0.1,0.15)合金,系统研究了元素替代及退火处理对合金相结构、吸放氢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相主要由(La,Nd)Ni5相、LaMg2Ni9相和(La,Nd2)Ni7相组成,当x=0.15时,(La,Nd)2Ni7相消失。随着Mn取代量的增加,合金的储氢量、放电容量先增加后减小,Mn的添加提高了合金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经1073K退火处理后合金的放电容量得到提高,循环稳定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La2Mg17+200%(质量分数)Ni复合储氢合金,并对不同球磨时间时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球磨过程中Ni粉诱导了La-Mg-Ni非晶/纳米晶结构的形成。XRD和HRTEM结果共同表征了球磨80h时,合金中有Ni金属的存在,且XRD衍射峰强度较低,宽化严重,SAD为宽化的多环,表明形成非晶结构。电化学及其反应动力学测试结果发现,不同球磨时间的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控制机理是不同的。球磨60和80h后合金中不仅存在La-Mg-Ni非晶相,同时也有催化剂金属Ni,使合金的表面电荷转移反应电阻较小,氢在合金体相内的扩散系数D 和极限电流密度IL均最大,最终导致80h的放电容量为最大值948.3mAh/g。然而,当合金的球磨时间为100和120h时,合金粉化到纳米级,100h的电荷转移反应电阻Rct最大,合金表面电化学反应缓慢,且合金体相内的极限电流密度和氢扩散系数均最小,属于合金电解液表面间的电荷转移和氢向体相内扩散联合控制的过程,必然导致其放电比容量较小。 相似文献
5.
用双辊快淬工艺制备了纳米晶AB5型富镧稀土贮氢合金。对热处理后的合金进行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并测试合金的吸放氢等温平衡曲线PCT。结果表明,处理的合金晶粒尺寸〈50nm,该合金具有良好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真空感应悬浮熔炼法制备了Ti3Al合金,将合金粉碎后与Ni粉进行机械球磨,从而制得非晶态Ti-Al储氢电极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Ti-Al合金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分析表明,未添加Ni粉球磨后,Ti3Al合金不发生非晶态转变,而添加Ni粉球磨后,Ti3Al合金由晶态转变为非晶态。电化学测试表明未添加Ni粉的Ti3Al合金最大放电容量仅为100.7mA·h·g-1;当添加Ni粉与合金进行球磨之后,随着Ni粉添加量的增加,合金最大放电容量先增加后减小;当Ni粉添加量为200wt%时,合金最大放电容量达到最大值476.7mA·h·g-1。对Ti3Al+200wt%Ni合金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其最大放电容量先增加后减小。总之,Ni促进了Ti-Al合金的非晶转变,改善了合金的电化学性能,Ni粉的添加量和球磨时间对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总能量平面波赝势方法,设计了La0.75Mg0.25Ni3.5-xCox(x=0、0.25、0.5、0.75)系列合金,并研究了其晶体及电子结构.计算结果显示随着Co含量的增加,La原子上的电荷转移先增大后保持不变,在Co含量为0.5时达到最大;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值先增加后稍减小,Co含量在0.5时达到最大.利用悬浮感应熔炼法制备了该系列合金La0.75Mg0.25Ni3.5-xCox(x=0、0.3、0.5、0.7).对熔炼所得合金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XRD结果显示,随着Co含量的增加,合金的主相均为Ce2Ni7型AB3.5相;电化学测试显示,x=0.5时,合金的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均较好,为398.5 mAh/g,容量保持率S250为62%;PCT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合金的吸氢平台在0.04~0.09 MPa之间,当x=0.5时,吸氢平台压最低,为0.04 MPa,同时吸氢量最大,为1.587wt%.综合分析计算和实验的结果,AB3.5合金性能随Co添加量的变化趋势符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贮氢合金表面置换镀铜工艺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MH-Ni电池负极贮氢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采用表面置换镀铜技术对贮氢合金粉末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循环伏安曲线、交流阻抗、放电曲线的测试,系统研究了pH值、Cu2 用量、添加剂含量等工艺条件对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置换镀铜最佳工艺条件为:每处理1g贮氢合金,需0.01 mol/L H2SO4酸洗液25 mL,Cu2 的加入量为0.05 g,CuSO4溶液的pH值1.5~2.0,添加剂A的浓度为12 mg/L.结果表明,通过控制适宜的工艺条件可获得均匀、细致、光亮的置换镀铜贮氢合金,显著提高了贮氢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了La-Mg-Ni系储氢合金中La-Mg-Ni合金、La-Mg-Ni-Co合金、不含Co的多元La-Mg-Ni系合金和含Co的多元La-Mg-Ni系合金的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最大放电容量、循环充放电性能和高倍放电性能。发现La-Mg-Ni-Co合金中的La0.67Mg0.33Ni2.5Co0.5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最好,最大放电容量达到420.5mAh/g,循环放电性能S70为92.9%和高倍放电性能HRD900达到87.7%。Co元素的添加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和循环放电性能,其高倍放电性能相比多元La-Mg-Ni系合金有所增加,但是对于La-Mg-Ni合金反而降低。可见,元素的增加和复杂化对多元La-Mg-Ni系合金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四探针法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FeCo)73.5CuiNb3Si15.5B7合金在定速升温过程相对电阻率与结构的变化.实验发现在电阻率快速上升的温度范围与晶化的第一阶段有关,是由纳米尺寸bcc的α-Fe(Si)固溶体形成引起的.在晶化发生的第二阶段,剩余非晶相转变为硼化物(Fe3B和Fe23B6)相,电阻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以La2Mg4-xCaxNi13合金为基础,研究了Ca部分替代Mg对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和Rietveld分析表明,随ca替代量的增加,合金中MgNi2相含量逐渐减少,(La,Ca,Mg)Ni3相含量则先增加后减少;同时,ca的添加改变了La2Mg4-xCaxNi13合金中主相的晶格常数。电化学测试表明,ca部分替代Mg能够大幅提高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其中La2Mg4-xCaxNi13合金具有最大的放电容量350.5mAh/g。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LaxMm1-x(NiCoMnAl)5合金的放氢PCT曲张和MH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随La含量增加,该合金平台压P和平台斜率fs降低,平台斜率随温度的变化率k和氢在合金和氢化物中的活度系数γ增加。氢化物形成焓ΔH随La含量增加而增加,电化学容量随之增加,同时,大电流放电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新型稀土镁基贮氢电极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研究了La0.7Mg0.3(Ni0.85Co0.15)x(x=2.5,3.0,3.5,4.0,4.5,5.0)贮氢电极合金的结构和储氢性能.该类型合金由(La,Mg)Ni3相(PuNi3型结构)和LaNi5相(CaCu5型结构)组成,两相的a轴参数和晶胞体积都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La,Mg)Ni3相的丰度先从x=2.5时的48.4%增加到x=3.5时的78.2%,然后又减小到x=5.0时的12.2%,而LaNi5相的丰度在x=2.5-3.5时基本保持不变(-20%),在x=4.0时突然增加到71.9%.合金的吸氢量从x=2.5时的0.86%(质量分数)增加到x=3.5时的1.50%然后又减小到x=5.0时的1.19%.合金的放氢平台压力在x=2.5-3.5时保持基本不变(-65.9kPa),然后逐渐增加到x=5.0时的0.30MPa.随着x的增加,吸放氢过程的滞后效应先增大后减小,而合金的放氢平台变得更加平坦. 相似文献
14.
15.
退火温度对Mm(NiCoMnAl)5/5wt%Mg2Ni储氢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步熔炼法制备了Mm(NiCoMnAl)5/5%(质量分数)Mg2Ni复合储氢合金,并对其在不同温度(1023、1123和1223K)下进行退火热处理10h。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Mm(NiCoMnAl)5/5%(质量分数)Mg2Ni复合合金由LaNi5相和少量的Mg2Ni相组成,而退火态合金由LaNi5相和(La,Mg)Ni3新相组成。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和高倍率放电性能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规律,其中退火温度为1023K时,合金电极的上述性能均达到最佳。合金的容量保持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地增大,6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从铸态合金的86.6%增大到退火合金(1223K)的92.4%。 相似文献
16.
采用感应熔炼法制备低成本富镧贮氢合金MLNi4.0-xCo0.4Mn0.3Al0.3Cux.通过X射线衍射(XRD)、交流阻抗和恒电流充放电法等手段对合金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部分取代Ni后,合金仍保持单相CaCu5结构,随着X的增加,合金晶格参数a值和晶胞体积减小,c值和c/a值增大:当x=0.2时,合金电极最高放电容量为327.1mAh/g铜的添加能降低舍金的显微组织硬度,提高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经200次循环后的电极容量保持率(C200/Cmax)均在83%以上(X=0.2);高倍率放电性能(HRD)有所下降,但x=0.4时,HRD300仍达到89.6%。 相似文献
17.
球磨Mg0.97La0.03Ni合金的热稳定性及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XRD、DTA、SEM及电池性能测试仪等对球磨Mg0.97La0.03Ni合金的结构、形貌、活化性能、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及容量衰减机理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热稳定性及循环稳定性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经400r/min球磨50h的样品在第二次活化时即达到最大值450mAh/g.经25次循环充放电后.该样品的容量与其最大值相比下降了53%.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有: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非晶体逐渐分解生成Mg2NiH4和Ni等晶体相,同时在颗粒表面形成腐蚀产物Mg(OH)2等。 相似文献
18.
用铸造及快淬工艺制备了稀土基AB5型Mm(NiMnSiAl)4.3 Co0.6-xFex(x=0、0.1、0.2、0.3、0.4、0.5、0.6)贮氢电极合金,测试了合金在铸态及快淬态下的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了Fe替代Co对铸态及快淬态贮氢合金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替代Co对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相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合金的电化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对铸态及快淬态合金,随Fe替代量的增加,合金的容量下降,但合金的循环寿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Fe替代Co对快淬态合金循环寿命的改善更加显著,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Fe替代Co使快淬态合金的微观组织显著细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磁悬浮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Ti_(10)V_(83-x)Fe_6ZrMn_x(x=0、2、4、6)储氢合金,系统研究了Mn含量对合金微观结构和储氢特性的影响.XRD及SEM分析表明,无Mn合金(x=0)具有体心立方(bcc)结构的Ti-V基固溶体单相结构,而含Mn合金(x=2~6)均由bcc主相和C14型Laves第二相组成;随着Mn含量的增加,合金bcc主相的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逐渐减小.储氢性能测试表明:该系列合金的吸氢动力学性能较好,在室温和4MPa初始氢压条件下,含Mn合金无需氢化孕育期就能快速吸氢;随着Mn含量的增加,合金的P-C-T放氢平台倾斜度逐渐减小,333K放氢平台压力先增后减,并在x=4达到最高;但合金的室温吸氢容量和333K有效放氢容量随Mn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