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任庆雷  于元章  刘京 《广州化工》2010,38(1):96-97,105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耐热改性单体,根据粒子核壳结构设计原理,采用乳液互穿聚合方法在核中加入交联剂二乙烯苯(DVB)合成三元共聚物,壳层是苯乙烯和甲甲酯的二元共聚物,合成出纳米粒子型耐热改性剂,并对交联剂用量和核壳单体比例对粒径大小和玻璃化温度的影响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交联的聚丙烯酸丁酯为核(橡胶相),以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为壳(塑料相),考察了核一壳乳液聚合动力学;并研究了一些聚合参数对接枝率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Perkin-Elmer240C元素分析仪对接枝物进行了定性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3.
有机氟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氟醇(RfCH2CH2OH)和乙烯基硅氧烷(A-151)为原料合成氟硅单体,然后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10)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KPS)引发剂存在下,分别采用间歇乳液聚合法和核壳乳液聚合法将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进行乳液共聚,制备含氟硅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用TEM观察乳胶粒形态,测定了反应的转化率,研究了乳液的稳定性和乳胶膜的耐水性能.结果表明:氟硅单体含量为15%时,核壳法制得乳液的乳胶膜对水的接触角达110°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P(MMA-ITA)]核壳乳胶粒子,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非水酸碱滴定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核壳乳胶粒子平均粒径为330 nm,其中,PBA核平均粒径为290 nm;通过接枝共聚物P(MMA-ITA)实现了核壳间的化学键连接.  相似文献   

5.
通过制备一种含有全氟壬烯基的含氟共聚物乳液,并考察其性能,研究了含氟单体对共聚物乳液性能的影响。以K2S2O8为引发剂,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全氟壬烯基烯丙基醚(PFNAE)为共聚单体,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带蓝色荧光的含氟乳液。用傅里叶红外(FT-IR)、接触角、差示量热扫描(DSC)和热重(TG)分析等手段对制备的PFNAE-BA-MMA共聚物(PBM)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引入含氟单体后,聚合物的疏水性、热稳定性、玻璃化温度(Tg)都有提高。水在含氟共聚物上的接触角随含氟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PFNAE占单体总质量的25%时,水的接触角为94.9°;当PFNAE占单体总质量的20%时,共聚物在221℃开始分解,429.5℃分解完全,该共聚物Tg为8.5℃。PFNAE-BA-MMA共聚物具有一定的拒水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氧化还原种子乳液的聚合方法制备了结构可控、粒径均一、功能化的核壳结构改性剂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BA/MMA-co-MAA),简称PBMMA,并研究了其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的乳液固含量为50%,聚合过程转化率几乎都达到99.5%以上,聚合过程中乳胶粒的增长过程用动态光散射(DLS)测量,其形态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表明,加人的单体几乎都参加了反应,理论粒径与实测粒径基本吻合,最终粒径在334.2 nm左右,粒径分布系数(PDI)都小于0.08,粒径均一,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乳液聚合中没有明显的二次成核过程。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说明功能单体(MAA)已经共聚到核壳改性剂上。PBMMA与PBT共混之后,使得PBT的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与壳层功能单体(MAA)的含量相关,DMA和SEM测试结果可以证实。该研究有望应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在聚氨酯水分散体中进行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聚合过程。研究表明:聚氨酯水分散体起着种子乳液的作用,发生了核-壳到乳液聚合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ZonylTM)、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全氟辛酸铵(1:1)为乳化剂,经超声波预乳化后进行聚合,成功制备了一系列高氟单体含量的三元共聚物乳液,系统研究了聚合条件对乳液稳定性和反应动力学的影响,测得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68.4kJ/mol。考察了氟元素含量对共聚物表面性能的影响,含氟共聚物对水和对油的接触角最高可分别为116°和77.5°。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乳液聚合方法,研究了合成过程中乳化剂、引发剂的加入方式及工艺条件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并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化剂的最佳投加方式为(以乳化剂/VCM表示):先投加0.02,反应开始后流加0.02;引发剂的最佳投加方式为(以引发剂/VCM表示):先投加0.012,反应开始后流加0.012。该共聚物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处理,以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和有机硅中间体为种子乳液,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MBA)为主要共聚单体,通过原位聚合反应,合成纳米TiO2-硅丙复合乳液。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分布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TiO2-硅丙复合乳液进行了表征,证明所得产品是硅氧烷和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具有核/壳结构,且乳液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在63 nm左右。  相似文献   

11.
饰面型苯丙溴碳乳胶防火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酸性介质中,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苯酚与溴酸钠、溴化钠发生溴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与丙烯酰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丙烯酸-2,4,6-三溴苯酯;丙烯酸-2,4,6-三溴苯酯与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乳液聚合生成苯丙乳液;以苯丙乳液为成膜物与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季戊四醇(PER)等复配得到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相似文献   

1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高固含量(不挥发物质量分数≥50%)丙烯酸酯乳液。采用红外光谱(FT-IR)、激光粒度仪(LPA)、透射电镜(TEM)等检测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乳化剂的用量及复配比、引发剂、交联剂以及核单体中软单体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软﹑硬单体发生了共聚反应;乳液粒径分布较窄,核层聚合时适当加入少量BA,乳液的稳定性能明显提高,复合乳化剂m(SDS)∶m(OP-10)为2∶1且质量分数为3%,引发剂KPS质量分数为0.5%,交联剂EGDMA质量分数为2%时可制得性能较好的乳液。  相似文献   

13.
以甲基丙烯酸酯基烷氧基磷酸酯(PAM-100)、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等为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磷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PAM-100用量对单体转化率、乳液稳定性和乳胶粒粒径及分布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微型燃烧量热分析(MCC)对乳胶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AM-100的加入有利于提高乳液聚合的稳定性及乳胶膜阻燃性能。与纯丙乳液相比,当PAM-100用量为10wt%时,含磷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乳胶粒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由34.6mV提高至41.3mV,粒径由169nm下降至132nm;同时,含磷丙烯酸酯乳胶膜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由391.1W/g下降至333.3W/g,到达pHRR的时间由264s推迟至300s。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制得反应性乳化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核,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为壳,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式制备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对反应性乳化剂的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究,并通过红外光谱、TEM、DSC、CA、TGA等对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制的反应性乳化剂性能优异,合成的乳胶粒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乳液性能稳定;反应性乳化剂的引入使涂层具有较低的表面能,有效地提高了乳胶膜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15.
胡瑛  艾照全  张黎黎 《粘接》2009,30(12):55-58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乳化剂,在超声波作用下合成了聚苯乙烯(PSt)与丙烯酸丁酯(BA)的共聚乳液.研究了聚合方法、超声波强度、环境温度、聚合物浓度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透射电镜图表明,乳液粒子有核壳结构,粒径分布呈多分散型,由此可以推测该乳液的成核方式是液滴成核.  相似文献   

16.
原位聚合法制备纳米TiO2/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钛(TiO2)粒子表面进行预处理,使其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并在其表面接枝上可反应的有机官能团。通过改性纳米TiO2表面上的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了纳米TiO2/硅丙复合乳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乳液中存在两种结构的乳胶粒子:一种是以聚丙烯酸酯为核、有机硅聚合物为壳的核壳结构硅丙乳胶粒子;另一种是以纳米TiO2为核、有机聚合物为壳的纳米TiO2/聚合物复合结构乳胶粒子。乳胶粒子的结构形态可由乳化剂的用量控制。该复合乳液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在较短时间内对细菌的杀灭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571)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聚合反应,采用水解抑制法合成出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和比例,以及有机硅单体、引发剂和水解抑制剂用量等因素对硅丙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及产品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合成硅丙乳液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利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韩君  沈跃  侯仁阳  黎昌辉  魏勰 《粘接》2011,(12):52-55
以过硫酸铵( APS)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可聚合乳化剂(WE-9)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法合成了一种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讨论了聚合温度,预乳化液滴加时间,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80 ℃,WE-9质量分数为1 5%,滴加时...  相似文献   

19.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聚丙烯酸丁酯为种子乳液,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与丙烯酸酯进行乳液共聚,制成了聚合稳定性良好,性能稳定的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详细讨论了VTES用量对聚合过程稳定性和乳液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采用动态光散射法跟踪了聚合过程的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TEM表征了粒子形态;同时研究了乳液的粘度及乳胶膜的耐水性能,结果表明:乳胶粒的平均粒径随聚合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乳胶粒呈球形,具有核壳结构,随着VTES用量的增加,乳液聚合的稳定性变差,乳胶粒的平均粒均增大,乳液的粘度增加,乳胶膜的吸水率减小。  相似文献   

20.
张奎  屈龙  张红  朱勇  王平华 《粘接》2009,30(11):51-54
以醋酸乙烯酯(VAc)为核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壳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分阶段饥饿态加料方式和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硬核软壳结构的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采用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比为2:1的复合乳化剂,用量为4%左右时乳液稳定;壳单体的滴加速度在5~6g/h时,聚合体系稳定,且转化率高。用FT—IR分析了聚合物的结构;并用透射电镜表征了乳胶粒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