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永伟  朱波  曹伟伟  姜新斌  王西海 《功能材料》2013,44(11):1531-1534
选用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制备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研究了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AM的引入可使PAN预氧化的起始反应温度提前,在DSC曲线上形成双峰,使放热峰宽化,失重降低,降低放热反应速率,有利于促进PAN原丝在预氧化、碳化过程中形成均匀的环化梯形结构,最终可提高碳纤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溶性偶氮盐——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为引发剂,以丙烯腈/丙烯酰胺/衣康酸(AN/AM/IA)为共聚合反应单体,根据正交试验方案,采用混合溶剂沉淀法合成了具有不同聚合反应转化率和平均分子量的聚丙烯腈(PAN)共聚物。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是分别影响聚合反应转化率和聚合产物平均分子量最明显的因素。结合不同反应因素的影响显著性,进行验证性实验表明:通过改进正交试验获得的聚合工艺条件能够制备出具有高转化率和高分子量的PAN共聚物。PAN产物的红外谱图上存在较强的氰基(C≡N)和不同波数的羰基(C=O)吸收峰,表明AM和IA单体与AN发生了共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3.
离子液体中的AM/AMPS/ST三元共聚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bmim]BF4)离子液体作为聚合反应介质,以过氧化苯甲酰(BPO)/N,N-二甲基苯胺(DMA)为引发剂,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亲水单体,苯乙烯(ST)为疏水单体,合成了AM/AMPS/ST三元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引发剂用量、单体的摩尔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IR谱和1H-NMR1、3C-NMR谱表征了共聚物结构。测定了共聚物水溶液的表观黏度,表明其有良好的耐温性和抗剪切性。  相似文献   

4.
以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为引发剂,采用水/二甲基亚砜(H_2O/DMSO)混合溶剂沉淀聚合工艺合成了高分子量的丙烯腈/丙烯酰胺/衣康酸(AN/AM/IA)三元共聚物。用乌氏黏度计测出产物的平均分子量,继而分析了引发剂浓度、总单体浓度、混合溶剂配比、共聚单体配比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该聚合反应转化率和聚合物平均分子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V50引发混合溶剂沉淀聚合工艺,可制得高产率和高分子量的PAN共聚物。  相似文献   

5.
丙烯腈-丙烯酰胺溶液共聚合及其产物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改变原料中丙烯腈(AN)与丙烯酰胺(AM)的配比,获得不同共聚组成的聚丙烯腈。结合凝胶渗透色谱(GPC),X射线衍射(XRD),核磁共振(NMR),失重差热联用(DSC TG)等考察了AM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剖析了聚合物的结构特征,评价了共聚产物在50℃~500℃氮气中的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物料中AN与AM的配比对产物分子量、转化率、共聚组成、共聚物的晶态结构和立体结构以及放热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AM的加入对共聚产物分子量和聚合转化率的影响趋势相反。当AN与摩尔分数为0.75%的AM反应时,转化率最高,分子量最低。在AM的摩尔分数为0%~3.78%的条件下,随着AM加入量的增多,共聚组成中AM量也增多,聚合物的规整度增高,结晶度变大,晶粒尺寸增加。AM的引入能够使PAN/AM环化提前,降低放热速率。并且,环化机理受共聚组成影响。AM的引入使得共聚物存在两种环化增长方式(离子增长和自由基增长)。随着AM引入量的增多,氰基的自由基环化增长越来越少,离子环化增长越来越多,存在自由基机理向离子机理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不同分子量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溶液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不同分子量的丙烯腈(AN)与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溶解于二甲亚砜(DMSO)中,获得聚丙烯腈(PAN)溶液。采用旋转粘度计和锥板流变仪,从非牛顿指数n、流动活化能△Eq、结构粘度指数△ηa和弹性模量G等方面比较了不同分子量PAN溶液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分子量高的PAN溶液的表观粘度对应力变化敏感,分子理低的PAN溶液的表现粘度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无论是从粘性还是从弹性角度看,低分子量PAN溶液的物理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
选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助剂,通过逐渐滴加单体与引发剂的方法进行聚合反应,合成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探索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合成的目标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确保合成产物结构的正确性;对共聚物进行了热性能测试,5%热分解温度均大于260.6oC;吸水性能测试表明,共聚物对去离子水和0.9%NaCl水溶液吸水倍率可分别达318、69.2g/g。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丙烯腈(AN)-丙烯酰胺(AM)共聚物以及含有正十八烷微胶囊的AN/AM共聚物.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差热分析(DSC)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M的引入改变了聚合物的环化机理,从自由基环化机理过渡为离子环化机理.随着共聚物中AM含量的增加,分解温度(Td)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但含有正十八烷微胶囊的AN/AM共聚物的Td则随着聚合物中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而持续升高.共聚物的熔点(Tm) 随着AM或正十八烷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法,在水溶液中合成含纳米二氧化硅的新型星形水溶性共聚物,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催化剂、配体和改性纳米SiO2功能单体(NSFM)用量、单体摩尔比等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制备的丙烯酰胺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SFM成功地参与了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中。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聚合反应的最佳物料摩尔比,即n(AM)∶n(AANa)∶n(Gly-Br3)∶n(CuBr)∶n(Me6TREN)=1687.5∶562.5∶1.0∶2.3∶1.5,[AM]+[AANa]+[NSFM]总浓度为4.5mol/L;单因素实验确定了NSFM的最佳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5%。用流变仪对共聚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剪切速率超过临界值(100s-1)时,星形共聚物表现出剪切增稠的流变性能;P(AM-co-AANa-co-VTS-SiO2)表现出较好的耐温和抗盐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含有0~25mol%丙烯酰胺(AM)的丙烯腈(AN)-丙烯酰胺共聚物,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光谱(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DTG)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产物中AM的摩尔含量略高于投料比,随AM摩尔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分解温度先降低后又升高。共聚物中AM含量为20mol%时分解温度仅为262.5℃;放热量先减少后增加。AM的引入将聚合物的环化机理从自由基环化机理过渡为离子基环化机理。  相似文献   

11.
Thermally-responsive graft copolymer of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co-N-(hydroxylmethyl)acrylamide)-g-poly(lactide) was synthesized by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D,L-lactide (LA). The polymerization was initiated by the hydroxy group of poly(N-isopropyl acrylamide-co-N-(hydroxylmethyl) acrylamide), using stannous octoate as catalyst. The resulting polymer was temperature-sensitive and the 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LCST) was affected by their composition. The chemical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grafted copolym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various methods. Nanocontainers formed from the self-assembly of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co-N-(hydroxylmethyl) acrylamide)-g-poly(lactide)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a spherical structure was observe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article siz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olylactide content in the copolymer. The properties of this polymer are interesting for both industrial application and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particular it will combine a spatial specificity in a passive manner and a temperature-responsive active targeting mechanism for drug delivery system.  相似文献   

12.
针对溶剂法合成马来酸酐-丙烯酰胺共聚物时聚合物中MA含量少、利用率低以及聚合物收率低的难题,文中在四氢呋喃(THF)中,沉淀聚合合成了马来酸酐-丙烯酰胺(MA-AAM)共聚物,考察了单体投料比、单体总浓度、引发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共聚的影响.凯式定氮法测定了聚合物中AAM含量,化学计算得到了MA含量.循环利用聚合残液八...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酰胺为共聚单体,选择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相沉淀法制备了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及链转移剂和终止剂的选用对共聚物转化率和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宜控制在65℃,随着引发剂和共聚单体的增加,共聚物的转化率提高而分子量降低。引入链转移剂并未改变分子链结构,从热性能上看乙醇胺效果较好。而终止剂宜选用N,N-二乙基羟胺。  相似文献   

14.
非离子型疏水缔合聚合物PBAM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自由基胶束共聚法制备了PBAM系列非离子型疏水缔合共聚物,并对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酰胺的水相聚合反应动力学仍然适用于胶束共聚合过程;在聚合过程中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疏水单体在反应初期的嵌入率很高,而后期主要以丙烯酰胺均聚物为主,导致严重的微现结构非均匀性,而这种非均匀性对共聚物的增粘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聚季铵盐与丙烯酰胺的接枝聚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环氧氟丙烷和二乙胺为原料,合成一种聚季铵盐;研究了过硫酸铵、异丙醇氧化还原体系引发聚季铵盐与丙烯酰胺的接枝聚合反应,应用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着重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异丙醇浓度、原料配比对接枝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溶液聚合制备了离子型疏水缔合水溶性共聚物P(AM/AMPS/C11AM),在共聚物结构中引入了既带有疏水长链又带有可离子化的基团,红外光谱确认了所合成的共聚物为目标共聚物;P(AM/AMPS/C11AM)系列共聚物溶液的表观黏度与共聚物浓度有很大关系,即使在极低的共聚物溶液浓度下也具有很好的增粘效果;在一定温度,一定pH值和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研究了系列共聚物溶液行为,结果与接枝疏水单体改性的丙烯酰胺是不同的。荧光光谱研究证实了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缔合行为。  相似文献   

17.
阳离子聚丙烯酸酯乳液纸张增强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丙烯酰胺(AM)为单体,在氮气的保护下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纸张增强剂。探讨了合成过程中阳离子单体用量、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纸张增强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湿部应用中增强剂用量、pH值、浆种与纸张增强效果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用量为6%、反应温度为80℃、乳化剂用量5%和引发剂用量0.75%时,乳液聚合物的增强效果最佳。增强剂的最佳使用条件为增强剂用量0.8%,体系的pH值为7。使用增强剂时,应先调体系的pH值,再加入增强剂以充分发挥增强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S,S-二(α,α′-二甲基-α″-丙烯酸)三硫代碳酸酯(BDATC)为链转移剂,甲基丙烯酰胺(MAM)为第一单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法合成出链转移剂(PMAM-CTA),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作为第二单体合成PAM-b-PNVP,再水解得到含有氨基和羧基的CO2分离固定载体膜材料N-乙烯基-γ-氨基丁酸钠-丙烯酸钠共聚物(VSA-SA)。通过FT-IR、1H-NMR、XRD和DSC对PMAM-CTA、PMAM-b-PNVP和VSA-SA进行表征,采用GPC测定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研究发现,该聚合具有活性可控聚合的特征,聚合动力学呈一级线性关系,得到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1.2~1.3)窄的聚合物。与自由基聚合产物相比,水解产物VSA-SA的结晶度减小,载体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机械活化淀粉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经机械活化预处理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84[M]1.12[St]1.07[E]0.54。推导并验证了该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方程和反应机理,双基终止与单基终止过程同时存在,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0.
核磁共根(^1H—NMR)、透射电镜(TEM)和粘度测定法的结果表明两亲接枝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氧乙烯(PMMA—g—PEO)在甲苯中可形成胶束,PMMA—g-PEO的浓度和体系的温度决定量胶束的大小及CMC值。将PMMA—g-PEO应用于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结果表明,可形成稳定的乳液。PMMA—g—PEO用量越大,丙烯酰胺的聚合速率越快,乳液粒径和稳定性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