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撞击流技术与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结合,以利福平为模型材料,考察该技术用于脂溶性药物超细微粒制备的可行性,系统分析了混合器的压力和温度、溶液浓度、进液速率、析出器的温度及撞击距离对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相比,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撞击流技术可制备出形态更好的利福平球形微粒,微粒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采用撞击流技术后,减弱了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参数(如溶液浓度、进液速率等)对微粒的不利因素,可在较大的操作范围内制得粒径分布均匀的微粒;同时强化了液滴和热气体之间的传质和传热,微粒干燥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在低于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适宜析出器温度10℃时,仍能得到分散性较好的微粒,有效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能够溶解反应副产物小分子苯酚以及撞击流能够强化物质传递过程的特点,对以双酚A(BPA)和碳酸二苯酯(DPC)为原料通过熔融酯交换制备的低分子量聚碳酸酯预聚物在超临界撞击流条件下进一步缩聚反应的本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苯酚内扩散的阻力在预聚物颗粒粒径小于0.143mm以后可以消除,苯酚外扩散的阻力在CO2的流动速率超过15mL/min以后可以消除。消除苯酚内、外扩散阻力情况下该缩聚过程仅由本征动力学控制,在压力10MPa~14MPa、温度90℃~130℃条件下,缩聚反应在最初的6 h内为2级反应,并得到了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利用自制特殊喷嘴制备红磷微胶囊阻燃剂。实验研究了旋流器、前置可旋接头旋转角度对包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旋流器时的包覆效果明显优于不加旋流器时的包覆效果。在前置可旋接头旋角为20°时,包覆效果最好,当旋角大于30°后,包覆效果随旋角的增大而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4.
撞击流粉碎制备超细颗粒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小宁  徐更光 《功能材料》1999,30(6):657-659
撞击流粉碎技术是一种新颖的超细颗粒制技术,它利用了撞击流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超声波及高压冲击力作用,可制 出粒度小且分布窄的超细颗粒。本文工作以硝胺化合物颗粒为例,用ζ电位实验研究了奥克托金和黑索今颗粒悬浮体系的分散性,加载压力以及循环碰撞次数对颗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并利用激光粒度仪对所得亚微米级超细硝胺颗粒进行了粒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复合药物微粒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因具有较好的超细小的粒径、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体内分布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复合药物微粒可包载蛋白质、多肽、基因等大分子药物,还可实现缓释、控释、靶向给药等,使药物在病灶处释药,具有减少给药剂量、延长作用时间及降低机体损伤等优点。文章简要介绍利用超临界流体膨胀技术、流化床技术、超临界流体辅助渗透技术、超临界流体反溶剂技术制备药物缓释复合微粒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超细微粒,特别是纳米级粒子的研制,在当前的高新技术中己成为一热门领域,在材料、化工、轻工、冶金、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超微粉体是一项新技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开发的一些新方法和新工艺,诸如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超临界流体化学反应和超临界干燥法.重点介绍了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并指出,要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尚需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超细粒子包覆技术。本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利用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技术进行超细粒子包覆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应用此技术制备包覆粒子的方法、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用撞击流微反应器制备超细硫酸钡粉体, 并用XRD、TEM、BET对粉体的性质进行了表征. 实验表明, 采用撞击流微反应器, 提高了微混合性能使得反应体系获得均匀的过饱和度, 得到了平均粒径约100nm, 比表面积约60mg-1的超细硫酸钡粉体. 考察了撞击速度和撞击角度等因素的影响, 确定了优化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一定pH值条件下,采用水溶液(W)/环己烷(O)/OP-10(S)/正辛醇(A)四元反相微乳液体系并结合撞击流技术制备出粒径为20-50nm的针状纳米羟基磷灰石(HA)晶体。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羟基磷灰石颗粒进行表征和分析表明:颗粒分散均匀,成针状,沿C轴方向的微晶尺寸约30nm,沿a轴方向为20nm左右。并主要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杂质、反应和静置时间等对HA的微观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概述了微胶囊的发展及其应用,介绍了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水(油)中相分离法、溶液干燥法、气相表面聚合法、喷雾干燥法造次我种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并就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与水射流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破岩具有所需能量少、效率高,以及不产生储层渗透性伤害等优点。将其应用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径向井钻井与喷射压裂作业中已引起广泛关注。井底压力环境对水力能量具有严重影响,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性质易随环境压力改变而显著变化,是否具有良好射流作业效率仍亟待研究。通过数值模拟与室内测试实验方法,研究了模拟围压对流场速度分布、射流冲击力以及冲蚀破岩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射压力恒定时,射流冲击力和射孔深度均随围压增大而显著减小,二氧化碳临界压力处变化明显;喷射压差恒定时,随着围压的增大,射流冲击力几乎不发生变化,而射孔深度先较稳定或轻微增长然后明显减小,在临界压力时达到最大。分析认为,围压升高引起喷嘴外流场二氧化碳由气态相变为超临界态,射流形式由非淹没射流转变为淹没射流,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与水射流冲蚀射孔规律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直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石蜡为内相的脲醛树脂微胶囊,考察了芯壁比和间苯二酚对石蜡微胶囊相变潜热和平均粒径的影响,制备了基于相变机理的隔热腻子,并表征了其隔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芯壁比的增加,微胶囊相变潜热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降低,而粒径一直增大。间苯二酚的作用是加速囊壁固化,其加入时间需在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用量应该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石蜡微胶囊能用于制备不饱和聚酯隔热腻子,制出的腻子符合Z0721原子灰标准Q/CYQ310-2006。石蜡微胶囊在腻子中起到了隔热作用,微胶囊含量的降低将会大大降低涂膜的隔热性能。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流体具有粘度低,密度大,较好的流动、传质、传热和溶解性等特性。超临界流体对状态参数的改变十分敏感,温度和压力较小的变化就会使流体的性质发生较大的改变。超临界流体可作为热敏性物质分离纯化方法及产品分析和测定手段,本文主要介绍超临界流体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流体干燥合成ZrO2气凝胶及其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沉淀法结合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技术成功地制备了ZrO2气凝胶.借助TG/DSC、XRD、TEM、DLS以及N2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流体干燥可以有效地防止干燥过程中胶体粒子之间的硬团聚作用,在基本保持湿凝胶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液相的脱除,从而使合成的ZrO2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大孔体积等特点.此外,样品的TEM和DLS分析显示,纳米ZrO2颗粒首先形成具有空间网络结构的簇团,尺寸为数百个纳米的簇团堆积形成ZrO2气凝胶;气凝胶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在中等温度的热处理过程中不会遭到完全破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超临界氦增压技术在运载火箭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验证,研究超临界氦增压系统设计参数的匹配特性,本文对比分析了不同增压方式的效率,开展了超临界氦增压系统试验.在试验中通过分析比对超临界氦增压系统的各项参数,获得了超临界氦增压系统的增压性能,同时验证了超临界氦的置换、预冷、加注等流程.试验表明,在适当的参数匹配条件下,超临界氦增压系统增压性能稳定,是一种具有较高效率和可靠性的液体火箭的增压方案.  相似文献   

16.
《功能材料》2012,43(15)
以超临界流体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CaCO3粉末涂料,应用于纸张表面干法处理技术。为了解决无机颜料与有机胶黏剂界面结合、均匀分散等问题,探究了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碳酸钙进行改性。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和改性CaCO3用量对制备的无水相涂料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TG等对改性后CaCO3进行表征,利用GPC-十八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技术、TG、SEM等对制备的粉末涂料进行表征。实验表明,与未改性的纳米Ca-CO3相比,改性CaCO3与PMMA粉末涂料颗粒分布均匀,界面结合和分散状况基本能满足纸张表面干法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相变微胶囊材料因其环保性与经济性的优势,已成为相变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其导热性能过低,严重限制了相变微胶囊材料的推广与应用。本文分别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填充于微胶囊的颗粒间隙中,获得复合相变体系,研究了无水乙醇和蒸馏水体积分数分别为20.0%、40.0%、60.0%时复合体系相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空白体系,两液体填充复合体系的相变速率均有明显提高,无水乙醇/微胶囊复合体系相变速率提升了87.5%~266.7%,微胶囊/蒸馏水复合体系提升了125.0%~368.8%。蒸馏水对微胶囊材料的强化效果优于无水乙醇,同时两复合体系的相变速率均随着填充液体体积分数的增加而上升。研究结果对微胶囊相变强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用超临界流体过程制备非对称有机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超临界流体过程制备非对称有机膜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工艺流程、研究现状和主要研究结果等,并对该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该方法是近一两年提出的一种膜制备新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它有许多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超临界流体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CaCO3粉末涂料,应用于纸张表面干法处理技术。为了解决无机颜料与有机胶黏剂界面结合、均匀分散等问题,探究了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碳酸钙进行改性。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和改性CaCO3用量对制备的无水相涂料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TG等对改性后CaCO3进行表征,利用GPC-十八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技术、TG、SEM等对制备的粉末涂料进行表征。实验表明,与未改性的纳米Ca-CO3相比,改性CaCO3与PMMA粉末涂料颗粒分布均匀,界面结合和分散状况基本能满足纸张表面干法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preparing solid dispersions of the poorly soluble budesonide by supercritical fluid (SCF) technique, using poly (ethylene oxide) (PEO) as a hydrophilic carrier. The budesonide-PEO solid dispersions were prepared, using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 CO2) as the processing medium, and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PXR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solubility test and dissolution tes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CF process on the physical status of the drug. The endothermic peak of budesonide in the SCF-treated mixture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dicating that budesonide was in amorphous form inside the carrier system. This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SEM and PXRD studies. The enhanced dissolution rates of budesonide were observed from SCF-treated budesonide-PEO mixtures. The amorphous characteristic of the budesonide, the better mixing of drug and PEO powders in the presence of SC CO2, together with the improved wettability of the drug in PEO, produced a remarkable enhancement of the in vitro drug dissolution rate. Thus, budesonide-PEO solid dispersions with enhanced dissolution rate can be prepared using organic solvent-free SCF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