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湘洋  宋卫东  杨勇  何国强  曹帅 《黄金》2020,41(1):30-33
针对焦家金矿北翼矿体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人工假顶失稳的问题,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假顶失效原因,并提出了人工假顶优化设计方案。将"田"字形布置的进路改为"品"字形布置,采用吊筋连接相邻进路人工假顶,增设竖筋,充分利用胶结充填人工假顶强度,提高了人工假顶的稳定性。现场工业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矿成本降低了18. 88元/t。该人工假顶优化设计施工方案为焦家金矿北翼矿体安全高效回采提供指导,对类似矿山人工假顶构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武山铜矿下向分层进路式充填采矿法概况 ,分析了影响假顶稳定性因素 ,提出了假顶护顶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嵩县山金矿业有限公司主矿体位于矿区构造破碎带内,前期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对其进行开采时留下了高品位顶底矿柱的开采难题,矿山提出通过在各中段间施工人工假底来对这部分高品位矿柱进行回收。因此,为保证顶底柱回采稳定性和矿石回收率,建立了人工假底薄“板”力学模型,应用弹性力学理论对其失稳机理进行分析;同时在人工假底厚度确定的情况下采用安全系数法分析了进路宽度与高度对进路稳定性的影响,确定安全合理的进路宽度为3.5~4.0 m,高度为3.0~4.0 m;再对人工假底进行配筋设计,并对金属网在人工假底中不同位置时假底位移及应力场变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最安全合理的铺设位置为人工假底中部。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工程实践中,结果表明人工假底的应用使矿山顶底柱得到安全高效的回采。  相似文献   

4.
薄板理论在采场假顶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岩石力学薄板理论,结合现实实测,研究了武山铜矿下向分层进路式充填采矿法采场暴露后的假顶下沉规律及其稳定性影响因素,得出了维护采场假顶稳定的有益结论,对其他矿山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下向进路水砂充填采矿法的钢筋、竹筋人工假顶方案,进行了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阐述了布筋原则、方法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下向分层进路式充填采矿法中人工假顶的破坏形式、传力特点,并由此得出了假顶内钢筋的合理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7.
根据新城金矿顶底柱开采的技术条件,应用极限分析法导出了人工假顶最大变形量和水平临界载荷计算式,并据此对新城金矿顶底柱开采稳定性进行了监测。试验研究期间,运用YZY型应变式刚性钻孔应力传感器、收敛计分别对回采过程中岩体内应力变化、进路的收缩变形进行实测,为类似条件下矿柱开采的稳定性监测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嵩县山金M1构造蚀变破碎带内矿岩较破碎且稳固性差,矿体与破碎带交错分布的开采技术难题,开展了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通过在人工假顶下自上而下分层进路式回采接顶充填,保证了构造蚀变破碎带内矿体回采的安全性。将盘区划分为2个采区、4个分段,采用下盘脉外盘区斜坡道-分段运输平巷采准方式,每一分段3条分层联络道交错布置;在分段内自上而下沿走向进路逐层回采,每一分层回采均在C料尾砂人工假顶下作业,采场采用铲运机出矿。现场应用表明: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保证了矿体安全回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盘区生产能力180 t/d、采矿损失率4.9%、矿石贫化率4.6%的良好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研究单进路采场充填假顶在暴露过程中的力学行为与发展特征,以及内部配筋的受力状态,以某矿山急倾斜薄矿体下向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形成的充填假顶为工程实例,结合实际建立标准化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回采水平越深采场主应力越大,其中充填通风小井靠近上盘的井壁处受拉应力较为明显,在矿房边界外5~10 m范围内存在一定的压应力集中现象;顶板最大位移并不位于几何中心,越靠近上下盘边界位移变形量越大;吊筋所在位置顶板暴露前后受力状态由受压转变为受拉,底筋受力状态并不单一受拉,呈拉压交错复杂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在武山铜矿下向进路水砂充填采矿法中.用竹筋代替假顶中部分钢筋的试验研究方案.它的主要技术特点是安全生产可靠,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铺设假底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目前竹——钢筋假底在武山铜矿已开始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The processes of solidification and heat extraction are important for the continuous casting of steel. In this work, investigations on the influence of support roller contact on solidification in a strand of a slab caster, such as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trand shell growth, and on thermal strain and stress in the slab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roller contact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solidification of steel and on the thermo‐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he strand.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云南某磷矿房柱采矿法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采用各力学理论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采场深度下矿房的极限跨度,同时以分析矿柱的稳定性确定矿柱的合理尺寸。研究表明,分别以太沙基理论和等效覆岩总重假说作为顶板所受荷载时,在各力学理论下分别得出矿房的极限跨度。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得出:太沙基理论仅适用于浅埋地压;以等效覆岩总重假说作为顶板所受荷载时,弹性力学简支梁理论不适用深埋地压,其他各力学理论基本符合实际,并利用矿柱稳定性分析确定了矿柱的合理尺寸。该研究为采场结构参数的理论优化及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薄板坯连铸过程中轻压下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光亮  肖上工 《炼钢》2001,17(3):37-41
简述了薄板坯连铸过程中的轻压下工艺,分析了薄板坯连铸过程中的轻压下对铸坯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场不稳固围岩锚杆支护设计与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采场顶板围岩力学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顶板围岩的塑性区半径、松动区半径计算,来确定锚杆的有效长度和锚杆网度。采场试验表明,采用“先短后长”的锚杆支护技术和“先柔后刚”的锚杆群组支护结构,是解决采场顶板围岩支护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板坯支撑辊是板坯连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辊轴承位的温度及辊面温度直接决定了支撑辊能否正常运行。为了探明转动过程中辊子各部位的温度分布规律,对板坯ø230 mm支撑辊周期性转动过程中的辊子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板坯ø230 mm支撑辊在连铸过程中受板坯辐射、冷却水及空气散热影响,在连铸约1 500 s时温度达到稳态,且在有冷却水影响时辊子投影向空气侧半圆中部温度为250 ℃左右,在无冷却水影响时温度为270 ℃左右;在有冷却水影响时辊子投影向板坯侧半圆最高温度为272.3 ℃,在无冷却水影响时温度为290.0 ℃左右。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证明本文计算模型能很好地预测连铸支撑辊的温度分布,可为其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宽板坯连铸机的主要设备技术参数和技术特点,论述了连铸坯质量控制的工艺措施,如结晶器内钢液面稳定控制,振动与振痕控制,钢水流动控制等。  相似文献   

17.
 从显微结构到宏观结构上认识铸坯的高温性能演变规律,对铸坯的性能与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应用Gleeble热/力模拟试验机对L245MB钢铸坯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高温强度演变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EMTO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研究分析了不同晶体结构与磁性状态下铁基体相体模量B、单晶弹性常数c′与c44、多晶杨氏模量E、体系磁矩μ等随温度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冷却速率对铸坯高温强度演变的影响较小;高温强度在Ae3及TC温度附近发生转折,TC~Ae3温度区间呈现“平台”,抗拉强度平均演变速率为0.008 MPa/℃,屈服强度为0.076 MPa/℃。铸坯热塑性在TC~Ae3温度范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断面收缩率在800 ℃左右最小,为59.02%~62.79%;二冷低延性区的温度范围随冷却速率增加而增大,矫直区表面温度应控制在850 ℃以上以避免裂纹产生。铁基体相弹性性能参数随磁性状态及晶体结构的转变而变化,磁性状态的转变对c′、c44、E影响较大,晶体结构的转变对B影响较大;FM向PM转变时c′和E分别下降了64.09%和10.33%,c44提升了57.82%,bcc向fcc结构转变时B降幅达34.38%。结合分析了铁基体的单晶弹性常数c′、多晶杨氏模量E演变与铸坯高温强度演变间的联系,提供了从显微晶体结构性能参数推测分析铸坯宏观性能演变的思路,为第一性原理方法在钢铁材料高温力学性能中的研究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司小明 《中国冶金》2022,32(12):98-105
带钢热轧跑偏问题是影响带钢生产与板形质量的重要因素。轧制生产过程中,由于粗轧中间坯头部弯曲导致的精轧堆钢事故频发,不仅严重危害生产稳定性,还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企业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针对粗轧非对称板形影响因素,结合实测粗轧中间坯以及工艺过程数据,建立中间坯头部预控模型,并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与模型自学习对模型增益系数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了基于粗轧镰刀弯的精轧跑偏预控模型。将模型计算值应用于现场生产后,有效降低了精轧带钢头部跑偏,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连铸相比,薄板坯连铸在铸坯厚度、浇铸速度、铸态组织、在线连轧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既具有冷却强度大、生产线短、能耗低等优点,也具有表面质量不高、产品适应范围较小等缺点.近年来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发展较快,已建成十几条生产线,但对其生产情况褒贬不一.通过对薄板坯连铸产品组织、化合物析出、产品的适应性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客观地评价了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20.
连铸板坯中间裂纹控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重  付劲光 《河南冶金》2006,14(4):34-35
分析了安钢第二炼轧厂板坯中间裂纹的成因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减少中间裂纹的具体措施.措施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