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简称CMC)为基材,石蜡为油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在反相乳液中合成羧甲基纤维素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MC g DMDAAC AM)。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油水体积比和单体配比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得到合成CMC g DMDAAC AM的最佳条件为:w(totalmonomers)=35%,m(DMDAAC)∶m(AM)=1∶1.75,w(Span 80)=6%,引发剂c[(NH2)4S2O8]=0.055mol/L,油水体积比V(油)∶V(水)=1.2∶1,θ=48℃,t=4h。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两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方法 :以淀粉为基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等为原料 ,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 ,采用四元聚合的方法。论述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油水体积比、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物的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阳离子化度、阴离子化度等方面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 :(NH4) 2 S2 O8浓度 0 .330mmol/L ,NH2 CONH2 浓度 2 .5 0mmol/L ,单体质量分数30 % ,单体与淀粉质量比 1.5∶1,AM、DMDAAC、MAA质量比 70∶2 0∶10 ,乳化剂质量分数 8%、油水体积比 1.4∶1,引发时间 10min ,反应温度 4 5℃ ,反应时间 4h。  相似文献   

3.
以淀粉、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煤油作为连续相,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考察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聚合物特性黏数及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以及阳离子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质量分数6%,两种单体共占水相质量分数45%,阳离子单体占总单体的质量分数为30%,引发温度45℃,引发时间4h。在此条件下,单体转化率可达97.82%,特性黏数为340.21mL/g,接枝效率为97.93%。  相似文献   

4.
以淀粉、丙烯酰胺(AM)和DMDAAC为原料,采用复合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进行三元共聚,得到了淀粉改性强阳离子絮凝剂。本文报道其实验研究及结果:投料方式、淀粉与单体的配比、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特性粘数、接枝率、接转化率和阳离子化度等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淀粉、丙烯酰胺(AM)为原料,煤油作为连续相,采用分段引发的方法,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高单体转化的淀粉基絮凝剂。考察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引发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淀粉比以及油水体积比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和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质量分数7%,引发温度初期是50℃、后期65℃,引发剂浓度0.008mol/L,单体淀粉比1∶1,油水体积比1∶1,反应时间5h。在此条件下,单体转化率达到99.74%,接枝效率99.8%,特性黏数为571.3mL/g。  相似文献   

6.
淀粉改性阳离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淀粉、丙烯酰胺(AM)和DMDAAC为原料,采用复合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进行三元共聚,得到了淀粉改性强阳离子絮凝剂.本文报道其实验研究及结果:投料方式、淀粉与单体的配比、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特性粘数、接枝率、接转化率和阳离子化度等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淀粉为基材的两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报道了两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方法:经淀粉为基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等为原料,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采用四元素聚合的方法。论述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油水体积比、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物的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阳离子化度、阴离子化度等方面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NH4)2S2O8浓度0.330mmol/L,NH2CONH2浓度2.50mmol/L,单体质量分数30%,单体与淀粉质量比1.5:1,AM、DMDAAC、MAA质量比70:20:10,乳化剂质量分数8%、油水体积比1.4:1,引发时间10min,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4h。  相似文献   

8.
通过马来酸酐酰化改性壳聚糖,制备水溶性的马来酰化壳聚糖(MHCS);采用紫外光引发MHCS和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备P(MHCS-AM)絮凝剂。探讨单体含量、反应时间、醋酸含量、壳聚糖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对P(MHCS-AM)特性黏度与接枝效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热热重对其结构与组织进行表征,优化其制备和絮凝条件。结果表明:制备P(MHCS-AM)的优化条件为单体质量分数12.5%~17.5%、反应时间3~5 h、醋酸质量分数2%~4%、壳聚糖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1∶2~1∶4,P(MHCS-AM)特性黏度和接枝效率最高可分别达2 368.09 mg/L和163.7%;MHCS和AM成功发生接枝共聚反应,MHCS表面有大量多孔或凸起结构,AM成功接枝到MHCS骨架上,P(MHCS-AM)在常温条件下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分解;P(MHCS-AM)的絮凝性能优于市售的聚丙烯酰胺(PAM)、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等絮凝剂,其优化的絮凝条件为投加量2~4 mg/L、pH值6~9、水力条件G为200 s-1,对水体浊度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与丙烯酰胺(AM)为原料,以叔丁基过氧化氢和焦亚硫酸钠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DAC-AM).以絮凝剂对油田模拟废水浊度去除率为指标,探讨DAC与AM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引发剂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DAC-AM)最佳合成条件为:n(DAC)∶n(AM)为2.11∶1,反应温度59.8℃,反应时间7h,引发剂用量0.022mol/L.在此条件下,絮凝剂对模拟废水浊度去除率为91.4%.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均相水介质中,采用铜(Ⅱ)催化体系,水溶性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丙烯酸的可控聚合。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以氯化铜与乙二胺(en)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在水相中进行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控制原料配比、聚合温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催化剂与配体配比等条件,可使反应呈现一定的可控性。通过测定单体转化率、聚合物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与转化率的关系,对丙烯酰胺聚合反应可控性进行了讨论。实验较佳控制条件为:原料配比为n(AM/AA)∶n(CuCl2)∶n(en)∶n(KPS)=400∶1∶2∶0.27,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8 h。  相似文献   

11.
铜络合物催化体系下丙烯酰胺-丙烯酸控制聚合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均相水介质中,采用铜(Ⅱ)催化体系,水溶性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丙烯酸的可控聚合。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以氯化铜与乙二胺(en)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在水相中进行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控制原料配比、聚合温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催化剂与配体配比等条件,可使反应呈现一定的可控性。通过测定单体转化率、聚合物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与转化率的关系,对丙烯酰胺聚合反应可控性进行了讨论。实验较佳控制条件为:原料配比为n(AM/AA)∶n(CuCl2)∶n(en)∶n(KPS)=400∶1∶2∶0.27,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8 h。  相似文献   

12.
以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 methyl cellulose,简称CMC)为基材,石蜡为油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在反相乳液中合成羧甲基纤维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MC-g-DMDAAC-AM)。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油水体积比和单体配比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得到合成CMC-g-DMDAAC-AM的最佳条件为:W(total monomers)=35%,m(DMDAAC):m(AM)=1:1.75,w(Span-80)=6%.引发剂c[(NH2)4S208]=0.055mol/L,油水体积比V(油):V(水)=1.2:1,θ=48℃.t=4h。  相似文献   

13.
在CO2的保护下,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铵/尿素为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絮凝剂,考查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单体转化率以及特性黏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淀粉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1.0∶1.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4%、60℃反应4 h时接枝率达到最高,为135.8%,此时单体转化率为99.9%,接枝共聚物的特性黏数为951 mL/g。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合成淀粉接枝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阳离子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方法。考察了不同的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并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 :m(淀粉 ) :m (DMDAAC)为 1∶4 ;单体总浓度为 35 % ;引发剂浓度为 0 .8mmol/L ;pH值 2~ 3;反应温度 5 0℃ ;反应时间 6h。并对制得的产物进行了絮凝性能实验 ,结果表明该产物具有良好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淀粉为基材,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AC)、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聚合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技术合成两性接枝共聚物的方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解助剂用量、络合剂用量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物特性粘数及溶解性的影响。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1%,m(单体)∶m(淀粉)=7∶3,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所得产物的接枝率为217.92%、转化率为93.74%、特性粘数为543.31 mL/g。  相似文献   

16.
以丙烯酸和CMC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共聚反应制备聚丙烯酸钠/CMC复合型糊料。考察了单体浓度、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对产物的粘度、粘度指数(PVI)及抱水性的影响,测试了其化学相容性及储存稳定性,并用红外分析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CMC复合糊料制备最佳工艺为:m(CMC)∶m(AA)=1∶9,单体浓度为10%,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剂的用量占单体的0.5%,交联剂为0.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h。制得的产物无需提纯可用作糊料,该糊料各项印花性能优于海藻酸钠,且稳定性较优,但其化学相容性不及海藻酸钠。  相似文献   

17.
以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为原料合成出了聚季铵盐(PEM),然后以过硫酸铵和异丙醇氧化还原体系引发聚季铵盐与丙烯酰胺(AM)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得到一种新型阳离子絮凝剂PEM/AM。对PEM/AM接枝效率、电荷密度、特性黏度以及絮凝性能进行了测试,并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PEM/AM的最佳合成条件为:m(AM)∶m(PEM)≈5∶1,异丙醇浓度为50mmol.L-1左右,反应温度为70℃左右,反应时间约为4h。絮凝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相同加量情况下PEM/AM絮凝剂除油、除浊及降低CODCr效果明显优于实验所选用的3种市售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  相似文献   

18.
以魔芋葡甘聚糖(KGM)为基材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反应制备高吸水材料,考察了单体与基材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及所得产物吸液倍率的影响。当m(AM)∶m(KGM)=5∶1,以过硫酸铵和尿素为复合引发体系,引发剂质量浓度0.200g/L,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质量浓度0.200g/L,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4h,产物接枝效率可达90%,对去离子水的吸收倍率为2 680g/g,对0.9%NaCl溶液的吸收倍率可达130g/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产物表面粗糙,有利于快速吸收液体。  相似文献   

19.
有机玻璃热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自由基共聚合和副价交联改性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原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偶氮二异丁氰(AIBN)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共聚合法制备了PMMA/AA交联共聚改性的有机玻璃,并研究了单体质量分数、配比及引发剂质量分数、反映温度和时间等共聚条件对改性有机玻璃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MMA∶AA=10∶1(m/m),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 5%,共聚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2h的条件下,所制得的交联共聚有机玻璃比普通有机玻璃的tg提高了7~9℃.  相似文献   

20.
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秸秆纤维-丙烯酸(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软膜型抑尘剂,探讨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及增塑剂用量等对产物粘度及成膜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喷洒抑尘剂后煤粉表面固化层的形貌.结果表明,当单体配比m(AA)∶m(DMDAAC)=5∶1,引发剂过硫酸钾(KSP)用量(对单体AA质量,下同)为1%,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用量为0.5%,增塑剂丙三醇的用量为20%时,抑尘剂具有较好的保湿性和温度适应性,其接枝率达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