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建筑工人》2009,(4):50-50
徽派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徽派建筑的缔造者——“徽匠”将拥有自己的徽标,并将印制在建筑工人的工作服、安全帽以及与建筑相关场合、宣传品上。目前,安徽省建设厅正式发文。将在全省推广使用“徽匠”徽标。  相似文献   

2.
徽派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徽派建筑的缔造者——"徽匠"将拥有自己的徽标,并将印制在建筑工人的工作服、安全帽以及与建筑相关场合、宣  相似文献   

3.
正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建筑并非指安徽建筑,其建筑风格主要流行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徽严地区——一府六县及淳安、建德),浙西的婺州、衢州及泛徽州地区(江西浮梁、德兴,安徽旌德、石台)。历史上的徽派建筑最初多由婺  相似文献   

4.
吴小中 《新建筑》2006,(4):123-124
徽州古民居装饰雕刻作为明清两朝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居装饰艺术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传统文化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收集整理了详实而生动的传统民俗文化资料和徽雕作品的文脉展示,探寻徽派雕刻与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源流,了解精美之中的民俗典故和人们企盼吉祥生活、家业兴旺的美好愿望,从而揭示徽州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及潜藏于其中的伦理道德和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徽派建筑特色风格探讨:古朴淳真和谐典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故从徽派建筑的渊源、徽派建筑的外观造型、徽派建筑的典型装饰风格等几方面探讨了徽派建筑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韩玲 《工业建筑》2011,41(11):150-153
由宣城供电公司电力调度综合楼方案设计引发的徽色空间的建筑体验,对传统徽派建筑中的共享空间如何运用到现代办公楼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从形式上的元素处理,到空间上的传承表达,以及对于现代办公楼建筑的影响作为出发点,引发出"空间的共享,时间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我国徽派建筑的火灾风险及应对方法,选择 3处典型的徽派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近年来我国文物建筑火灾形势、致灾原因以及徽派建筑中现存消防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从可燃物现状、防火间距、建筑防火、消防设施及救援能力等方面探究徽派建筑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选取江西某徽派建筑与其周边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 FDS 建立火灾模型模拟火灾场景。提出可行性较大的相关改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徽派建筑艺术,以自然古朴、隐僻典雅独具风格。它与自然保持和谐,以大自然为依皈;它笃守古制,信守传统,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坚持宗教法规,崇奉风水,追求朴素淳真;它含隐蓄秀,奥僻深邃,凝重孤峭,寂寥幽丽。 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三二云:“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中。”卜山筑室,择水定居,必因地制宜,顺乎自然。尤为难得的是,徽人身处黄山、白岳(齐白云)之间,新安江之畔,山水之乐,得天独厚。故依山傍水、背山面水是徽派建筑与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9.
徽派建筑作为徽州的一种特色,直接体现这生存文化价值以及背景韵味,其样式多样化,拥有的着大量的美学元素,本文从多角度对徽派建筑进行分析,如:装饰、造型、环境等。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对徽派建筑装饰中砖雕、石雕、木雕及色彩画这四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介绍,对传统徽派建筑装饰艺术进行深入分析,在装饰艺术方面,蕴含着深厚的艺术特色。并对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聂玮 《安徽建筑》2011,18(1):28-30
传统徽派建筑精彩绝伦,震撼人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今,徽派建筑作为一种建筑类型,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已慢慢走出徽州。文章结合建筑类型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归纳总结了一些新徽派建筑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曹磊 《福建建筑》2011,(6):9-11
徽派建筑作为特定地域文化的代表,详尽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哲学。一方面传统的徽派民居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生态效益。另一方面,自工业革命的爆发以来,人类开始对自然界盲目而疯狂的征服与破坏,造成了人与自然的激烈对抗和日益严重的恶性循环。于是全球范围内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渐高涨。在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等概念也应运而生。所以本文试图从传统的徽派建筑思想观中吸取精华,融合现代的生态建筑学方法,为新徽派建筑的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2.
杨秉德 《新建筑》2005,(1):48-51
从三个领域整体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1840~1949)民族形式建筑的探索历程:源自民间的无意识探索、西方建筑师在教会大学校舍建筑领域的探索,以及中国近代建筑史发展兴盛期的后期(1927~1937)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以天津意式风貌建筑保护区规划建设为例,总结了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规划的基本要点,分析了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做到以保护为前提,处理好保护与区域发展和活力再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鑫 《南方建筑》2008,(2):24-27
路易斯•巴拉干是墨西哥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的成功归因于对现代建筑做出的回应,以及对流行的国际式建筑展开的批判。通过分析,本文展现了巴拉干对时代特征和历史文化之间关系的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otions of ‘blunting’ and ‘jading’, correspondingly posed by Heinrich Wölfflin in the second part of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1888) and Adolf Göller in the lecture ‘What is the Cause of Perpetual Style Change in Architecture?’ (1887). In both elaborations, the response of the individual to architecture is characterised by a negative reaction that, similar to boredom, becomes more intense as architectural forms lose the power to impress. These early preoccupations of architectural theory with the affective capacity of buildings identify exhaustion as a defining factor in the production and recep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addition, they indicate a shift in the interest of the discipline, moving from the design and creation of architectural objects to the concern with space as a category of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6.
吴超 《国外建材科技》2007,28(4):135-138
通过对肯尼.弗兰普顿《批判的地域主义:现代建筑与文化认同》一文的阅读,在今天,现代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人类进步面前,许多前所未有的矛盾出现了。由于现代建筑的国际化神话并不扎根于所有土壤中,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一场对国际式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开始了,肯尼.弗兰普顿在文章中所论述的并不是狭窄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有活力的地域形式,建筑语言并不是封闭的,而是通过在文化和文明2个层次上吸收外来的影响,与其它的文化一同构成"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关于柯布西耶住宅作品的建筑解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这是一篇建筑史方法论的读书笔记。它围绕着《国际式》、《空间、时间和建筑》、《理想别墅的数学及其他论述》《私密性和公共性──作为大众媒体的现代建筑》等4本西方现代建筑历史理论名著关于柯布西耶住宅作品的解读,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立论和论证方式。  相似文献   

18.
清代惠陵工程处的建制与职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即工官制度。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历史上建筑工程各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和工作流程,反映着建筑历史最为基础的信息,因此对于工官制度的研究始终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重要课题之一。但由于历史资料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局限,以往对于工官制度的研究多停留在历史沿革变迁上,无法深入到具体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的层面。本文通过对于清代家传样式雷图纸和档案的系统整理和研究,以惠陵工程为例,揭示了我国古代大型土木建筑工程管理机构建制的系统性与职能分工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19.
张善峰 《建筑与文化》2016,(12):163-164
在城乡规划学与风景园林学均独立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目标与就业范围间的交叉将会进一步弱化。浙江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针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以"做好配角、服务主角"为课程定位,以"不求全、但求通"为课程教学目标,探索与实践在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下实现具有一定"风景园林/景观"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城乡规划设计、开发管理或后续城市研究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循环建造的诗意 建造一个与自然相似的世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它们的建筑传统都曾经是生态的。而当今,超越意识形态,东西方之间最具普遍性的问题就是生态问题,建筑学需要重新向传统学习,这在今天的中国更多意味着向乡村学习。不仅学习建筑的观念与建造,更要学习和提倡一种与自然彼此交融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的价值在中国被贬抑了一个世纪之久。我们相信,一种超越城市与乡村区别,打通建筑与景观,打破专业与非专业界限,强调建造与自然的关系的新建筑活动必将给建筑学带来一种触及其根源的变化。建筑学正在经历从传统景观意识到现代景观观念的变迁,我们特别需要一种对建筑的深远思考,而正是这种思考将会振兴新的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