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论家和教育家,蒋廷黻在执掌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历史系期间,始终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为己任,其大学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在学科发展上坚持文理并重,在课程设置上主张中西兼通,在人才培养上提倡学用相济,在师资建设上注重聘养结合.蒋廷黻的大学教育思想具有实用性、现代性和爱国性特点,推动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民国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是革命性的,也是渐进性的,其运行机制展现出一种有别于他国的内涵与外延。“全面学苏”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在后发外生型国家的模式移植中拉开序幕,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探索由外生性驱动,在此情形之下,哈尔滨工业大学以“斯大林模式”为样板进行改革;自主探索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以运动式治理为导向,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探索由内生性催发,在此情形之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所系结合模式为蓝本进行改革。改革开放以后,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模仿对象,“全面学苏”与自主探索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不足被不断弥补与调适。然而,中国的高等教育至今还没有找到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纵观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变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际化与本土化是辩证统一的,国际化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本土化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源,而中国化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最终归宿。因此,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推动下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时代诉求探索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3.
韦慤是我国早期革命家和文字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在近代中国,他曾担任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上海特别市教育局局长、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及江淮大学校长、华东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教育部副部长、华侨大学代理校长等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韦慤形成了极富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韦慤认为大学的本质和使命是培养专门人才、弘扬和发展学术,他主张结合中国国情,建立本土化的中国大学教育制度,他极为关注大学生职业教育和就业问题,提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指导理论,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不应被忘记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4.
1931年国联教育考察团的来华影响了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的演进历程.这主要体现为:考察团开展的各种检讨,影响了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的演进历程;特别是考察团针砭中国大学分布失衡问题,指责大学课程设置混乱问题,以及建言实施大学统一招生考试,推动了国民政府发展西部高校、改革大学课程、试行公立大学统一招生考试.进而,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呈现出两点积极变化:其一,汲取欧洲高等教育经验;其二,从混乱局面转变为有序发展,在办学质量上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海外留学教育在管理制度和培养效果等方面存在的诸多负面问题引起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立身北方高校的独立评论派学人群体也在留学派遣的存与废、留学发展的统与放、留学价值的学与用、留学管理的内与外等问题上产生了较大分歧,进行了激烈论争。独立评论派在留学问题上的不同言说,表面上看是如何评价留学教育,如何推动中国的大学教育改革,但实质上却是如何援引西方文化以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彰显出民国知识精英在文化取向上的困境和张力。独立评论派的留学教育论争是新旧转型期中西文化较量的结果,其蕴含的学术独立思想和民族主义诉求是民国高等教育中国化、现代化的重要表征,可以为当前我国的"双一流"建设提供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早期现代大学教育在政局动荡、经济濒于崩溃的晚清时期应运而生,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民国初期茁壮成长,在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民国中后期艰难发展,其顽强的生命力除来源于大学组织自身的活力之外,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视.它以显在和隐在的方式,深深地主导并影响着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及其校训和校园生活等各个方面,给大学的崛起、变革与发展注入了无尽的动力与活力.如何向世界先进的大学教育看齐,从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中获益,走中国特色的大学教育发展之道,是亟需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首届中青年学者高等教育论坛于2000年12月2日至3日在湘潭大学举行。论坛围绕“21世纪大学文化精神的塑造与文化传统的积淀”这一主题,集中研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高等教育本质与大学文化精神;2.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3.社会转型与中国大学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大学的学术独立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至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变革已由被动地接受外来的教育影响转向主动面向世界、寻求自身变革之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现代大学历史上两位赫赫有名的高等教育大家——蔡元培和梅贻琦,他们分别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为依托,开始探索中国大学学术独立之路,历经学术理念创新、学术组织创新、学术体制创新,中国现代大学的学术,一种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于其他活动的学术活动,实现了从观念到形成制度、从制度到实践使制度思想化的过程转变.从而使我国现代大学步入学术独立的殿堂。最后,从中国学术传统和西方大学传统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大学学术独立探索的个性特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怎样办好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校合并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回顾,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重视和加强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大学校长的素质和在教师队伍中培养大师级教授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政策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政策,是一个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在经历了民国初期的革新与兴起、北洋军阀时期的发展与推进、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完善与定型,以及国民政府中后期的动荡与调整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后,逐步构建了完善、成熟的高等教育政策体系.由此日趋呈现出高等教育政策基础的复杂与多元、高等政策体系的完善与清晰、高等教育政策内容的稳定与具体以及高等教育政策功能的实用性与政治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重读特罗高等教育系统崩溃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增长与扩张导致诸多问题,在高等教育系统与文化整体中形成一个问题簇。这个问题簇影响高等教育系统核心要素并使它们成为问题要素,影响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并使它成为问题系统,随之导致高等教育系统质变;系统质变形成精英、大众与普进三种性质不同的高等教育系统。三种系统之中,精英是规范系统与高等教育系统确立系统,大众是非规范系统与高等教育系统分化系统,普进是反规范系统与高等教育系统粉碎系统。大众与普进两个系统衍生后,高等教育系统可能由两种或三种系统构成,作为混合系统存在于教育系统与文化整体中;也可能由一种系统构成,作为纯一系统存在于教育系统与文体整体中。高等教育系统整体,随着非精英系统所占比例增加,逐渐走向系统分化,走向系统粉碎;高等教育系统为纯精英系统时,系统因确立而稳定;为纯大众系统时,系统因分化而震荡;为纯普进系统时,系统因粉碎而崩溃。高等教育系统崩溃,不仅导致高等教育社会心理与社会身份崩溃,而且危害文化其它系统及文化整体。这是特罗在《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中提出的高等教育系统问题预警,可以称为特罗高等教育系统崩溃预警!这一预警对高等教育健全发展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中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变革是一重要环节。它包括新式教育行政机构的创立和教育管理职能的转换。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同新式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样 ,是与科举制的革废密切相连的。 190 5年以前 ,由于受到以科举考试为重心的传统教育体制的制约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艰难缓慢。新式高等教育开始是由总理衙门和各省督抚分头管理 ,后虽设京师大学堂统辖全国新式学堂 ,但其地位不高 ,职能不全 ,并没有成为独立和专门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科举制废除后 ,学部创立 ,中国高等教育行政体制与职能发生根…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大学文化,二是中国特色,因此,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教育、大学发展、变革的内在规律,二是中国社会文化,特别是中国社会主导文化发展、变革的深刻影响.在一个开放的世界里,中国特色大学文化还要在激荡交融中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深刻影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回顾总结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发展、变革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是新形势下我国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教育》2005,(5):F0002-F0002
为总结与推广我国群众性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创新,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推动我国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中国高教研究》于近日完成了每年一次的全国范围内有关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成果的汇编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为2004年1月至12月在《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相似文献   

15.
梁燕玲 《现代大学教育》2006,18(5):23-29,108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化的核心问题在于坚持真正的学术研究,根本在于培养真正的研究者。为此,确立学术信念,完善学术制度,关键在于激发学术兴趣;正是这一个性化的力量推动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化的结构演进;在这个多元文化空间,学术信念无疑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化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6.
民国著名大学校长们的办学理念与治校方略虽然不尽相同、有的观点甚至还截然相反,但是却都持之有据、自成一家,真实地体现出大学校长办学的自主性和思想的多元化。从育人、研究、服务、文化(以文化人、化民成俗)四个高等教育职能的维度来探讨他们的办学之"道",便可描绘出这样多元化的"四大道":育人之道,重专、重通、重平衡;研究之道,重学、重术、重事功;服务之道,重用、重教、重推广;文化之道,重传、重改、重引领。而自主性大、多元化强、自洽度高,或许正是孕育和产生著名大学校长的必备条件与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7.
大学学业考试制度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与实践方式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而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民国大学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它的学业考试制度设计理念先进、考核形式多样,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民国大学学业考试制度的流变及主要特征进行梳理与剖析,发现其建立与演变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在提升近代高等教育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教育考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大学自主是近年来政府在分权范式下所采取的一项颇具普适性和影响力的高等教育政策,市场本位是大学自主的核心价值与实质。而政府分权作为大学自主的主导性因素,大学自主的市场取向受制于政府的分权取向,本文适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向度对此进行了求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经验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首先,认识到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学习他国经验的现象后,回顾与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不同时期引进和学习国外许多做法的基本特点;其次,针对全盘移植,有针对性借鉴外国高等教育经验及其体现本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等,进行了有关内容的讨论;再有,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中国高等教育百年来走过了一条依附式发展道路的观点;最后,还就今后学习、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经验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进一步提出了有关的五点认识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课程以知识系统为应然之心,有应然之心者是实心课程,无应然之心者是空心课程。空心课程在现代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已经是一种实然存在;在中国,垫心课程源于外语教育,是外语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空心课程危害的不止是外语教育,而是整个高等教育甚至整个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