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资源分配不仅涉及所有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更与人们的发展密切关联,是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人才强国的关键环节。教育资源的正义分配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究其本质,是一种前置分配,目的在于实现始端公平。始端公平相较于终端公平更具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有着更好的道德氛围。帮助人们实现教育机会平等、弥补生活环境的差异、补偿自然天赋的缺陷是教育资源分配正义的应有之义。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分配正义,首先需实现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的均等化,通过教育资源的分配保障受教育者选择的自由,在教育资源分配中体现出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并借助教育过程涵养人们的正义品质。  相似文献   

2.
教育机会平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高校收费应该建立在充足的财政资助体系之上才能维护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政府应大力拓展慈善组织,增加高校的社会捐赠,打破高校对政府单一资金来源的路径依赖,也由此打破行政路径上政府对高校的管制。慈善组织和高校都应该独立于政府,因此政府应该明确行政边界,利用社会捐赠进行"第三次分配",增加学生资助,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性,改善社会的"不公正感",培养公民意识,加强社会自治。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剧变,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政策也在"公平"与"效益"的矛盾和冲突中不断地进行着调适与改革.透过对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政策的回顾和脉络走向的把握,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政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政府有必要进一步转变角色、职能,关注群体间接受高等教育"量"与"质"的双重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其社会属性与意义必然发生根本性变化,高等教育成为人权、人权实现手段或人权支柱,高等教育公平便成为社会发展必需.教育公平包括入学公平、资源公平与结果公平等三个维度,其中,资源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教育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致学交流"的本质决定了师资与课程是资源公平的核心,课程与教师资源品质差别将导致高等教育质量公平的缺失,优质师资争夺将加剧资源及教育质量的国际、区际与校际差别.我国要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公平,最有效途径不是调整或重新配置,而是合作开发与共享,使高校群体平等使用优质资源,使大学生整体平等获取优质资源.为此,应该建立开发与共享系列策略或制度,主体包括: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制度;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制度;跨校学分互认与互换制度.  相似文献   

5.
西班牙人民党在19%年和2000年的两届竞选中都以高等教育公平政策的推行为其竞选的核心纲领之一,人民党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关注从学生入学的公平扩展到了对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中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等方面。其中主要的政策包括:在保障学生入学机会方面提供更多、更为广泛的经济资助,采取更为灵活的选拔方式;在扩大学生选择权方面取消就读的区域限制和原来的双轨制;在提高院校质量方面则是建立了国家一级的质量和评估机构。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教育学研究中最根本的问题,包括教育权利公平与教育机会公平。慕课作为高等教育在线教育的融合形态,具有共享、在线、自主、低廉等特性,其公平性更多集中于权利公平的政策层面;运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哈佛在线教育等慕课开放大数据对慕课的教育机会公平进行检验,发现慕课在教育机会公平层面呈现极不均等的状态。无论是入学机会、学习过程还是学业成就,都高度倾向于经济发达国家及地区的高学历年轻男性,客观上扩大了教育差距。我国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时期,应着力于慕课教育机会公平的改善,可通过资源均衡布局、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建设、发展先修课程及在线学位、构建课程体系等多种举措使慕课助力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推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是一种有分配作用的公共产品,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根据罗尔斯原则,高等教育公平应该遵循"普惠"和"差异"并存,坚守"正义底线"与"差异补偿"并重.本文从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基础、制度博弈和制度建构三个方面,采用案例研究、模型分析和理论推导等思维方法与演绎方式,探究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以寻求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对江西、天津数所高校在校生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几年大扩招的情况下,当前我国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总量或规模上,城乡差距虽仍存在,但并不很严重,不过,在高等教育机会的质量(或层次)和具体结构(分类项目)上,城乡不公平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这一情况表明,西方学者提出的MMI(不平等最大化维持原则)及更尖锐的EMI(不平等有效维持原则)等关于教育不平等的持续性和递进性的假设在我国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验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问题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教育公平与效率既有矛盾冲突,又是两个可以独立的、同等重要的教育追求或者教育目标.教育公平本质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平衡.教育公平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一种在‘比例平等'原则下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份额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法律制度.教育公平具有原则性、相对性、历史性、特殊性和主观性等特点.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制度层面,经济发展水平低且不平衡是我国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一些学者利用基尼系数等方法对我国教育公平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开展了各种不同人群教育公平的研究,探讨了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我国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视是在全球化和国际社会日益重视教育的民主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和国内高校改革及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出现的,吸引了不同学科学者的参与,研究内容非常丰富,但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一些研究缺少教育独特性、超前性和创新性,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0.
德国高校入学与收费制度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种类繁多,但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大学,二是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专)。通过了文科中学毕业考试(Abitur),即获得普通毕业证书的青少年才有资格进入大学学习。而申请进入高专的学生,则要求拥有所谓的专科高中授予的专科中学毕业证书。这种双元的高校入学制度在德国由来已久。Abitur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由各州文教部长会议联席会议决定其命题的要求。各州都相互承认,通过Abitur,即获得各种高校的入学资格。  相似文献   

11.
尽管代际传递对高等教育起点公平的影响备受关注,但高等教育代际传递的城乡差异问题尚未得到已有研究的充分挖掘。基于两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并采用OLS回归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代际传递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农村居民中却呈现出特殊的"反再生产"特征,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居民更能培养出"凤凰男"。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相较于农村居民,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居民更能熏陶出"学二代",高等教育起点不平等的再生产路径得以形成。要降低代际传递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未来的政策设计需要提升农村居民参与高等教育的能力,加大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经费支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增加对农村大学生奖助学金的投入并为其求职提供政策支持,从高等教育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来补偿起点不公平。此外,政府应推进"普惠型户籍改革",尽快实现城乡居民身份平等化。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对公平影响的国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从公共教育投资中获益最多的乃是中上收入阶层的学生,低收入阶层的学生只从中获得一少部分公共资源。免费或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低额学费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成了一种通过税收把穷人的收入向富人转移的不公平机制,实行成本回收,则可以部分地纠正这种这公平现象,但由于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费增加的反应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低收入家庭对学费的变化较之富裕家庭更为敏感,所以实行成本回收,会对低收入家庭出生的学生产生不利影响,消弱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两种公平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转换机制,不过,由成本回收所造成的对低收入阶层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学生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与学费减免等措施部发地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大学教育》2006,(4):16-16
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急剧扩张的时期,大大增加了人们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民主化,但同时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向学生收费过高,政府与高校对弱势群体关注太少,导致大量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而改变就学进程和志愿。这一现象,引起国内外学者与民众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政府与高校除应考虑我国现状与特色之外,还有必要参照世界其它国家的做法。在这方面,西欧国家与地区最近的一些政策与举措值得借鉴。第一,理性扩张。西欧各国在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注重理性发展,很多国家与地区将高等教育入学率目标定为2010年达到的50%。与我国相比,考虑其雄厚的经济基础与教育基础,西欧的这种发展目标与速度应该是非常有节制的。第二,理性收费。确实,面对高等教育扩张,连一些在教育收费方面最保守的国家也已经开始或准备收费,如德国公立高等教育向来是不收费的,但政府为了控制学生逗留高校的时间,从2006年下学期开始准备对超过规定学业年限达4个学期的学生开始收费。但西欧高等教育收费占人均GDP的比例只相当于中国的1/20到1/40。  相似文献   

14.
高校扩招政策的制定、实施、效果及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政策作为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的制定、政策的实施、政策的效果、针对效果进行的调整应当形成一种循环.以社会政策过程研究的思路审视高校扩招的政策制定、实施与结果评价,就会发现存在诸多的问题:政策制定的过程过于仓促,政策实施的过程数量先行,结果对经济拉动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且对入学机会的平等性、教育质量、就业问题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而政策还有诸多方面需要调整与改善.  相似文献   

15.
教师队伍拥有硕士学历教师比例的增多,表明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但是,仍需对这一现象进行冷静思考,分析不同类型可能成为教师的硕士生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科学类和科学教育类硕士生的科学教育目的观进行比较,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科学类硕士生更加关注知识传递和科研人才培养,而科学教育类硕士生更加关注能力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思维与观念等。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科学类硕士生的教师中心倾向与策略更加明显,对科学教育目的观中知识与促进社会发展维度的影响更加显著。上述差异可能源于两类硕士生的培养模式。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用人单位需要在选拔教师的过程中制定合理的选拔标准,不应只关注教师的学历。非师范类高校应该在入学阶段对学生的求职意向进行调查,为有意向成为教师的学生开设教育理论与实践类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互动的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认为社会分层不仅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具有明显影响,而且对接受教育的类型、层次有重要影响。高等教育是影响代际阶层流动的最重要因素,但它的影响要基于正式的教育资格成为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必要条件这一前提。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大学作为学习机构旨在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满足学生的学习权利;本科教育被视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旨在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在本科学习阶段,学校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好奇心,强调学生的写作、阅读、查询、定量分析以及沟通等五大核心能力;以桥梁课程、本科研究、新生研讨会、学习社区、学术咨询等为平台丰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新生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创业,促进学生的公平入学,从而加强学生的在校保留以及成功毕业。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大学作为学习机构旨在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满足学生的学习权利;本科教育被视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旨在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在本科学习阶段,学校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好奇心,强调学生的写作、阅读、查询、定量分析以及沟通等五大核心能力;以桥梁课程、本科研究、新生研讨会、学习社区、学术咨询等为平台丰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新生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创业,促进学生的公平入学,从而加强学生的在校保留以及成功毕业。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对公平影响的国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从公共教育投资中获益最多的乃是中上收入阶层的学生,低收入阶层的学生只从中获得了一少部分公共资源.免费或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低额学费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成了一种通过税收把穷人的收入向富人转移的不公平机制.实行成本回收,则可以部分地纠正这种不公平现象.但由于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对学费增加的反应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低收入家庭对学费的变化较之富裕家庭更为敏感,所以实行成本回收,会对低收入家庭出生的学生产生不利影响,消弱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两种公平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转换机制.不过,由成本回收所造成的对低收入阶层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学生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与学费减免等措施部分地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地区自1994年起启动教育改革至今行程十多年,其中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与快速发展引人注目。根据台湾地区近年教育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客观分析台湾高等教育呈现出的明显特点:就其发展程度和办学模式看,高等教育已由大众化走向普及化,并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轨体系,而且私立院校在提供高等教育机会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在人才培养规格和层次上,本科院校急剧扩增而专科学校逐渐减少,高校学生培养又以研究生增幅最大,而且科技学科的在学学生数远大于社会科学在学学生数;随着大学多元入学方案的实施,招生制度朝向公平、多元方向发展,而大学录取率的持续攀升,反映台湾少子化对教育带来的冲击已由基础教育延伸到高等教育。透过这些特点认知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容及影响,以探讨高等教育带有共性的改革规律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