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从知识协同、资源协同、战略协同和创新绩效角度分析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的内外部动力转化关系。利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市场环境、强制性政策以及建筑设计标准化等方面提出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特色经济的发展,以及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秦皇岛环境保护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关系,成为当前社会公众重点关注的重要事项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产业布局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是促进两地发展的重要合作战略。本文将简要分析秦皇岛环境保护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关系,以期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快速促进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7):88-89
本文从京津冀地区经济收敛性测算这一角度,对三地协同发展的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从1995—2013年的较长时期看,京津冀总体上呈现经济发散趋势,但其间经历了收敛—发散—再收敛三个阶段;从影响因素看,京津冀地区存在生产要素配置失衡、国有企业比重过高以及产业同构与结构梯度差异并存等问题。三地经济协同发展的突破路径主要在于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市场化进程以及合理的产业转移和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13个主要城市的工业化进程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北京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唐山处于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石家庄处于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秦皇岛、廊坊、沧州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邯郸、承德等其他6个城市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最后,根据京津冀各主要城市所处发展阶段实际,提出加快推进京津冀城市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6):125-128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三大国家战略之一,也是大同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2008年以来,大同市委市政府就开始探索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转型发展,近年来已取得较大的成效,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大同城市步入新的发展周期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同正面临着首都产业转移、生态环境改善、京西文化高地等发展机遇,要充分认识发展趋势,把握发展机遇,促进大同文化旅游进一步发展,抒写东方文明复兴的"大同篇章"。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4):241-242
要想有效的实施创业教育,主要还是需要依靠高校、社会以及政府部门形成一股合力。社会是进行创业教育的实际得益者,所以在大学生进行创业之前,它们应该要努力的创建出一个比较良好的文化、市场氛围,从而来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社会的认同和思想的基础。政府部门是掌控资源的主体,它们应该要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行政职能和信息获取的优势来为大学生的创业制定出比较有利的政策,同时还应该发挥出它应有的政策保障作用。而创业教育实施的主体就是高校,所以对于高校的主阵地作用就应该要充分的发挥出来,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应该要不断的完善,建设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建良好的具有系统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丰富的创业实践资源和平台,从多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保障。文章主要就针对创业教育的平台构建保障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生态保护是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水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出发点,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水泥产业发展研究提出了新要求,京津冀地区的水泥过剩产能不能采取单一的破坏性淘汰方式,京津冀水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首先要处理好"走出去"与"留下来"关系,水泥产业必须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水泥产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应该与人民币国际化相结合,应该与"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选择。高等院校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培育一流创新科研成果的主战场、孕育一流先进文化理念的主基地,迫切需要通过推进协同创新,深化科技发展模式转变、主动适应创新性国家建设的战略需求,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名校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4):20-24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客观看待京津冀三地同源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超过合理区间的经济势差、依然量化考核三地年度发展成果对协同发展的影响。第二,将"三地三方"视为协同对象,有利于京津冀以多中心城市体系进入世界级城市群行列,且从源头上避免将北京与其他城市的不平等关系扩大至京津冀地区及其他地区。第三,不能忽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原有的地缘经济关系,应依靠更广范围的区域资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雄安新区。第四,以一个独立的区域单元标准规划雄安新区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确立唯一建设主导主体,彻底解决多头主体管理低效的问题,使雄安新区成为自身建设的关键参与者。第五,处理好"两个雄安新区"的关系,使雄安新区成为缩小京冀差距与河北内部差距的引擎;第六,雄安新区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之一,不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唯一措施;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随着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潜在问题和新问题会显现,相应的举措会继续出台。第七,当前雄安新区的七大政策有助于强化三地功能定位,雄安新区能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但是作用程度有限且差异较大,在实践中需要大幅提升雄安新区相关政策措施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同时也要看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落实需要多措并举,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10.
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获得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背景下,在对2006年至2008年编制批复的《京津冀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8-2020)》进行技术要点回顾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在京津冀地区开展的多项规划实践,进一步审视京津冀城镇群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与《京津冀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8-2020)》的研究结论相互印证,最终对未来新一轮京津冀区域规划提出若干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析工程担保制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工程担保的概念,从确保工程质量、规范建筑市场、转变政府职能、发展保函业务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实施工程担保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工程担保的现状,提出了在我国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教育是中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其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大局。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显得尤为紧迫和艰巨。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党建工作不能照搬本科生的模式,原有的研究生党建模式不能很好地完成新时期赋予的时代内容,因而需要对研究生的党建机制进行创新。文章结合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党建机制创新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贾滨 《山西建筑》2012,38(27):228-229
对大型重点工程的设计程序及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大型重点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组的人员组成及技术人员责任,着重阐述了不同设计阶段设计工序及管理方案,对今后该类工程设计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柴雪峰 《山西建筑》2011,37(26):225-226
介绍了市政热力管道安装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求及其依据,阐述了市政热力管道质量保证体系的作用、基本原则、基本要素及其涉及到的特殊过程的控制等内容,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5.
刘俊 《福建建筑》2010,(1):118-120
代建制是目前各地正在探索的一种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它能有效地实现投资、建设、管理、使用职能四者分离的目标。本文指出了我国政府投资委托代建工程担保中现存的问题,对比分析我国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担保模式与国际通行担保模式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对政府投资委托代建工程建立新的担保模式进行了研究,为工程担保在我国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奕  李华 《高等建筑教育》2013,22(1):164-168
文章通过对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大著名大学联盟的案例分析,发现大学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完善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其核心是由决策、管理和质量保障三大体系组成的组织构架与运行模式,并结合国外经验对发展中国大学联盟的启示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核心内容出发,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凝聚区域性人才、产业和科研优势,面向社会和产业问题,提出加强产学研结合,实现资源共享,构建"1(学校)+3(行业材料、交通和汽车)>4"的高层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式,最终形成教学管理规范和质量评价制度,健全大学、学院二级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当前我国关于住宅工程质量保修的制度,分析了其存在的弊端,简要介绍了国外住宅质量保证保险的情况,论述了我国推行住宅质量保证保险机制的必要性,并提出对我国住宅质量保证保险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郑艳 《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163-165
文章从高校财务管理环境变化对学校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着手,分析了新形势新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在新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应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队伍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