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南 《风景园林》2009,(6):11-11
12月15日,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主办,《风景园林》杂志社与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管理处、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共同承办的“中国五·一二地震纪念景观概念设计国际竞赛设计作品展”及“2009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展”,在深圳园博园拉开帷幕。展览将于2010年1月5日结束。  相似文献   

2.
一、竞赛背景“城市庆典”概念设计国际竞赛由国际建筑师协会主席、巴西库里蒂巴市前市长、著名建筑规划师詹姆·莱纳先生倡导发起,并将此次竞赛作为2005年伊斯坦布尔“国际建协第22次世界建筑师大会”的主题活动之一。竞赛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竞赛由各国建筑学会组织,各国学会选出5个获奖方案报送国际建协参加第二阶段的国际竞赛,获奖作品将在2005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展出。中国建筑学会和国际建协《北京之路》工作组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决定在国内组织“城市庆典”概念设计竞赛,推动建筑规划和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二、竞赛主题基于对人与自…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4)
城市设计作为新时期城乡规划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城乡发展建设的新形势下,为培养优秀的城乡规划人才,城市设计课程改革是必然选择,学科竞赛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载体和方向。本文分析了城市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阐述了学科竞赛平台对城市设计能力提升的意义,探讨了依托竞赛平台培养学生城市设计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现代城市设计源起于19世纪后期,与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相伴而生,城市设计教育则以1953年哈佛大学研究生院首开城市设计课程和1956年召开首届城市设计会议为标志。经过近60年发展,城市设计已成为具有明晰的研究对象、思想理论和技术路线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科研究领域。我国现代城市设计的相关活动始于80年代,进入90年代以来,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设计研究在新城建设和旧城更新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999年国际建协颁布的《北京宪章》指出“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从观念上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学、景观学、城市规划学的要点整合为一”,进一步强化了城市设计的在人居环境学科中的地位。应对城市设计实践活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建筑类院校积极开展城市设计相关教学研究与探索,城市设计在建筑学、城乡规划以及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均是核心课程之一。如何紧密结合学科发展的动向,将最新学科理念和学术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实践;如何紧密结合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动向,应对当前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治理的转型,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专业人才是城市设计课程教学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我校建筑学专业2014年度城市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实践,尝试建立以学科竞赛为引导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许晶 《高等建筑教育》2021,30(1):111-116
我国正处于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应顺势而为,抓准破解城乡二元化格局的重要利器,探索小城镇城市设计课程在交叉学科教学体系中的重构和拓展。福建师范大学小城镇城市设计课程立足本科核心素养培育,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构建翻转课堂、小组研讨、经典阅读、实践教学及竞赛驱动等五个环节的FGCPP课程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中国设计”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都料建筑在“芝加哥联合车站2020”国际设计竞赛中获得优秀奖,成为竞赛中唯一获奖的中国建筑师事务所,我们提交的作品题目名为“环上环(loop on the loops)”,获奖后作品还在芝加哥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布穆汉姆Burnham 2.0高速铁路城市的规划展“中被展出(截止到2009年4月13日)。  相似文献   

7.
南月慧  桂涛 《安徽建筑》2024,(2):109-111
文章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建筑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介绍和现阶段设计竞赛对建筑学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结合设计竞赛与教学改革,通过“昆工杯”设计竞赛的过程分析,探讨设计竞赛和课程教学的紧密关系,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建筑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于2011年被批准为三个并列的一级学科,这为科学营建和谐城市人居环境带来了新的契机.“蚂蚁工坊”杯全国大学生概念设计竞赛即以“交叉与共融”为主题,许多参赛作品均全面阐释了绿色城市、科学发展、学科共融的主题思想.通过分析本次竞赛获奖作品,旨在对一级学科下的学科教学、学生实践、专业技能、设计训练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1989年在美国举办的以“未来的工业城市”为题的国际城市设计竞赛,是国际建协认可的首次国际性大赛。有来自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份方案同台角逐,共22个方案获奖。世界著名城市规划师、建筑师A·拉波波特,A·雅各布森、C·柯里亚等担任了评委。华中理工大学建筑系教师龚则均、Sylvia Wallis(美籍专家)指导的85级学生冯漫江、周鸽、刘珩、吕丹、邵国波、周锋合作设计的方案在此次竞赛中获荣誉奖。这里刊登的是龚则均老师对他们的设计思想所作的简介。从他们对密尔沃基以及一般工业城市历史—现实—未来的分析和预测中可以看出,这次成功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10.
周曦  张芳 《高等建筑教育》2022,31(3):172-180
各类高水平设计竞赛对建筑学本科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选择竞赛作为设计课程组织全体师生参加拥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难点。通过近年来组织的竞赛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竞赛课程的优势与劣势,总结了竞赛选题、课内教学到课后延伸辅导的教学组织过程。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学生方面对竞赛课程的评价普遍较高,多数能跟上竞赛节奏;教师方面也同样认同竞赛课程,认为原教学框架基本能适应竞赛要求。总之,竞赛作为设计课程是一项可行且有益的教学活动,还需持续地积累经验,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2.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5.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6.
高善学 《山西建筑》2011,37(30):127+211-127,211
为了预防电力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因铁芯多点接地导致接地电流超标而造成的铁芯发热故障,提出了一种新的变压器铁芯接地智能保护原理,并通过对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的实时监测,在检测到接地线电流超过国家标准后采取自动启动限流装置的措施,实现将接地电流限制在规程要求的范围之内,并对电气设备状态进行在线检修、评估、预警和风险分析,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杨玉玲 《山西建筑》2011,37(11):56-57
以锚索框架为研究对象,讨论了锚索框架支护技术在边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框架形式,阐述了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包括锚索材料,岩体条件,张拉器具和工序,外界自然条件和人工作业因素等,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中环线大柏树立交桥工程中需拆除预留两联高架桥。该文介绍了该工程采用人工破碎方法拆除的施工流程;施工中的主要技术混凝土凿除,预应力释放,箱梁支撑系统设计和箱梁变形控制。经工程实践,使拆除工程在不影响周边环境及该处交通的前提下安全顺利地得以实施,为市中心交通枢纽处拆除高架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9.
对湿陷系数、本构模型和弦线模量等几种计算湿陷变形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对比原位浸水和载荷试验结果,湿陷系数计算湿陷变形误差很大,本构模型尚未在工程中推广应用,弦线模量计算湿陷变形最为准确.由于能够准确计算湿陷变形,因而能够按变形控制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