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以食品接触用纸/铝/塑复合包装为研究对象,结合应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全面研究这类多层复合包装在接触食品过程中的迁移风险。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全面筛查食品接触用纸/铝/塑复合包装在不同迁移条件下的挥发性、半挥发性和非挥发性迁移物质,基于商业数据库、实验室自建库及行业信息解析物质化学结构及可能来源,利用内标半定量迁移水平,结合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符合性评价及风险评价。结果 20批纸/铝/塑复合食品包装在体积分数为4%的乙酸模拟物中未发现迁移风险,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模拟物中共计检出35种物质,可能源于溶剂、抗氧剂、爽滑剂、低聚物、抗氧剂氧化/降解产物等物质。其中,33种物质经法规评估及毒理学评估,显示风险较低;其余2类聚烯烃低聚物因结构难以确定、缺乏毒理学研究建议持续关注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国内外法律法规动态。结论 通过结合应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表明,在通常的使用条件下,纸/铝/塑多层复合包装用于盛装果汁等水性食品时不存在安全风险,但接触高乙醇含量或油脂类食品时建议关注聚烯烃类低聚物的迁移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聚酯(PET)饮料瓶为对象,采用食品模拟物盛放在PET饮料瓶中,经过不同环境条件存放,考察PET饮料瓶中的对苯二甲酸向食品模拟物迁移的情况。测试结果表明,聚酯(PET)饮料瓶在-560℃的温度范围内,存放192小时未发现有对苯二甲酸迁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食品接触用硅橡胶制品中潜在危害物的迁移研究现状,为相关法规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介绍食品接触用硅橡胶中硅氧烷低聚物、N-亚硝胺类物质及金属元素向食品模拟物和真实食品的迁移研究进展,并提出可减少硅橡胶制品中潜在危害物的建议。结论食品接触用硅橡胶制品中的硅氧烷低聚物易向油性食品模拟物和高脂肪含量的食品发生迁移,且分子量较小的硅氧烷低聚物更容易发生迁移;硅橡胶奶嘴中的N-亚硝胺类物质会向人工唾液中发生迁移;硅橡胶制品中的金属会向酸性食品模拟物发生迁移。这些物质迁移到食品中会存在健康隐患,故需要减少食品接触用硅橡胶制品中潜在危害物的含量,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食品接触纸质包装材料安全法规的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论述了欧美国家及中国的食品接触纸质包装材料的相关法令法规,并着重对法规中规定的纸质包装材料中需检测有害物质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纸质包装材料中化学残留物通常会迁移到食品中,从而造成食品的污染并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制定相关的食品卫生安全法令法规以保障食品包装的安全.但是,目前世界各国之间的食品接触纸质包装材料法令法规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油墨溶剂在食品软包装材料中的残留及迁移行为,为食品包装生产企业提供安全风险控制方面的参考。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技术,对印刷油墨的挥发性溶剂在食品软包装中的残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检出率较高的苯类溶剂甲苯、酯类溶剂乙酸丁酯和酮类溶剂丁酮为迁移研究对象,分别以PE,PP,PET/CPP,PET/PE,OPP/CPP,PET/PA/CPP为包装材料,研究油墨溶剂在水性食品模拟液(蒸馏水)、酸性食品模拟液(体积分数为3%的乙酸)、醇性食品模拟液(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和脂肪性模拟液(正己烷)中的迁移残留行为。结果研究表明,印刷后的食品软包装材料中大部分都有苯类、酯类和酮类等有机挥发物的残留,残留溶剂在食品模拟液中迁移量的大小依次为正己烷乙醇(体积分数为10%)乙酸(体积分数为3%)蒸馏水,而且对于不同的包装材料迁移量的大小也不同。结论油墨溶剂在食品软包装材料上的残留和迁移行为,主要与环境温度、食品性质以及包装材料的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水性涂布纸作为食品接触用纸时,其安全风险未知,通过对水性涂层纸中半挥发性迁移物进行筛查和安全评估,探究水性涂布纸的潜在安全风险。方法 以体积分数为4%的乙酸、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和异辛烷为食品模拟物进行迁移试验,使用二氯甲烷液萃取迁移物,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MS-DIAL软件和NIST质谱库对半挥发性迁移物进行非靶向筛查和定量分析,结合特定迁移限量(SML)和毒理学关注阈值法(TTC)进行初步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 初步识别出21种半挥发性迁移物,主要与造纸纤维原料、乳液助剂等有关,比如长叶烯、脱氢枞酸甲酯等,包括7种Cramer Ⅲ类毒性物质、1种Cramer Ⅱ类物质。少数具有SML的物质(比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迁移中的最高浓度均处于安全范围,Cramer Ⅲ类油酸酰胺、秋水仙胺的迁移量超出了安全摄入暴露阈值(0.09 mg.kg−1.d−1),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在其他条件下,迁移物的浓度均低于相应的Cramer安全阈值。结论 水性涂布纸在长时间接触酒精性食品的情况下,更多的风险物质会迁移到食品中,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
HDPE膜中Irgafos168在脂肪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正己烷、异辛烷和95%乙醇作为脂肪食品模拟物时,HDPE膜中Irgafos168的迁移量.探讨了温度和模拟物的选择对其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正己烷和异辛烷作为脂肪食品模拟物时,可以大大缩短迁移试验时间.温度加速了Irgafos168向脂肪食品模拟物的迁移,同时也影响其在包装材料与脂肪食品模拟物中的分配.  相似文献   

8.
敬荣生 《中国包装》1993,13(2):52-54
聚酯包装材料(PET)主要包括非结晶聚酯、结晶聚酯和共聚性聚酯(PETG)3种。非结晶性聚酯透明度高,可作折叠式包装盒和气泡式包装盒;结晶聚酯的耐高温性能好,可作冷却食品的包装;PETG清澈透明,且坚韧性好,通常作医疗品包装。主要特性资料表明,PET消耗量的年增长率已跃居各种塑包装材料的前列。显然,这与PET的各种性能十分优良有关。首先,作为单层  相似文献   

9.
刘哲  张正健 《包装工程》2021,42(11):73-80
目的 研究基于PLA/PBAT可生物降解食品保鲜袋中成分的测定,以及其中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的迁移规律.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材料中的成分及向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厚度、不同时间、不同模拟物对ATBC迁移规律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从微观分析薄膜浸泡前后的变化.结果 在温度和厚度相同的条件下,ATBC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中迁移量最大;在同一种食品模拟物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ATBC的迁移量越大;在温度和食品模拟物保持相同的条件下,厚度越小,ATBC的迁移量越大.结论 食品模拟物的性质、温度、厚度和时间都是影响ATBC迁移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技术的总有机锡迁移量分析方法,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总有机锡的快速筛查。方法 使用四氢呋喃溶解法筛选出添加有机锡类热稳定剂的试样,采用水和体积分数为4%的乙酸模拟物进行迁移试验,迁移温度为20 ℃和40 ℃,迁移时间为10 d,同时比较常规浸泡迁移和超声加速迁移的结果,对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了确认。结果 总有机锡迁移测定方法在质量浓度为0.13~13 μg/L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体积分数为4%的乙酸模拟物迁移的检出限为0.011 μg/L,定量限为0.033 μg/L;水模拟物迁移的检出限为0.0097 μg/L,定量限为0.029 μg/L。总有机锡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8.1%~109.9%,相对标准偏差(RSD)<4.5%。结论 此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准确性高等特点,适用于PVC包装材料中总有机锡迁移量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1.
邓玉明  潘祥华  唐蕾 《包装工程》2023,44(7):168-176
目的 以乳制品包装为研究对象,建立一套科学评价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风险的方法,全面评价食品接触材料在接触食品过程中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方法 采用非靶向高通量筛查检测技术全面筛查食品模拟物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根据权威数据库和物质毒理学资料进行危害评估,参考欧盟和美国膳食暴露量计算方法进行暴露评估,结合评估结果计算风险系数,最终表征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风险。结果 抽取了市面上的塑料、金属、涂料及复合包装等不同材质的乳制品包装进行检测,检出铜、铬、锰和锡等元素,以及有意添加物(如单体、溶剂、抗氧剂、光引发剂、爽滑剂、增塑剂等)、非有意添加物质(如抗氧剂降解产物、寡聚物等)。采用暴露评估和危害评估方法分别表征检出物的膳食暴露和健康指导值,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系数分布在0.007%~9.4%之间,安全风险较低。结论 建立的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评价方法是一种有效评价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风险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企业、行业和政府部门等可用于识别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风险,为减少和排除安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Cyclic monomer and oligomers are the major migrating substances from polyamide (PA) food contact materials. An increase of caprolactam (+44%) and cyclic oligomer content (+27%, incl. caprolactam) in PA6 was observed by thermal treatment, here by extrusion of a PA6 film from a granulate. Migration experiments with a PA6 and a PA66 packaging film were carried out into food simulants according to directives 85/572/EEC and 82/711/EEC. Contact conditions (2 h/100°C) were chosen for a heat treatment of the food in the packaging, in this case production of scalded sausage. Aqueous and ethanolic food simulants clearly revealed to be the worst case for migration of cyclic PA6 and PA66 monomer and oligomers. Migration of cyclic oligomers into oil was one order of magnitude lower. No migration could be observed into isooctane (<8 µg dm?2). The substitutes for oil, 95% ethanol and isooctane, were inapplicable for simulating migration of cyclic oligomers into oil. Caprolactam showed different migration behaviour compared with cyclic oligomers, migrating into oil and water to the same extent depending on contact conditions. Fifty percent of the extractable caprolactam migrated from a PA6 sausage casing into scalded sausage (4.2 mg kg?1), residual 41% apparently were extracted by the boiling medium or during pretreatment (soaking) of the casing. Potential migration of caprolactam and cyclic oligomers from a PA6 tea bag was found to be 18% of the specific migration limit for caprolactam and 36% of the overall migration limit.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revealed rapid migration of cyclic oligomers from polylactide (PLA) packaging when stored in contact with 96% ethanol. The mass losses in contact with water, 3% acetic acid, 10% ethanol and isooctane were 3 to 5 times smaller and no migration of cyclic oligomers was observed. The presence of cyclic oligomers in the original PLA films and their solubility in ethanol, thus, explains the rapid mass loss for PLA in contact with ethanolic food simulant. On prolonged ageing no further mass loss was observed in 96% ethanol, whereas mass loss in aqueous food simulants increased because of hydrolysis of PLA matrix or the cyclic oligomers to water‐soluble linear products. The mass losses were generally somewhat smaller for the stereocomplex material compared with the poly‐l ‐lactide materials. Similar trend was observed for solvent uptakes, which is easily explained by the higher degree of crystallinity and stronger secondary interactions in the stereocomplex material. The use of ethanol as a fatty food simulant for PLA materials could, thus, lead to overestimation of the overall migration value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王利兵  吕刚  冯智劼  曹丽静  张彬 《包装工程》2011,32(21):19-22,36
米氏酮(MK)广泛用于纸质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而米氏酮具有潜在致癌性。采用液相色谱法对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米氏酮及其相关芳香胺进行了检测和迁移性研究。将实验用的涂有聚乙烯涂层及无涂层的纸板样品放入多种食物模拟物中,对其中的米氏酮的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和评估。实验选用了水、3%乙酸、10%乙醇以及95%的乙醇作为食品模拟物。同时,也进行了与MK相关的其它芳香胺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MK在酸性水溶液中的降解是十分明显的,因MK可能从多种紫色染料或颜料中通过化学或光降解而产生,所以MK是食品包装材料的潜在迁出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纸质包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向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方法选取改性聚苯醚作为食品模拟物,首次建立模拟物MPPO直接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包装用纸中23种有机挥发物质迁移量的方法。结果该法测定23种挥发性物质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相对标准偏差为1.4%~4.6%(n=7),检出限为0.03~0.60 mg/m2,加标回收率为81.2%~110.2%。结论该法无需前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满足包装用纸中23种有机挥发性物质迁移量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一次性纸质食品包装制品(盒、袋、桶、杯等)中挥发性饱和烃矿物油(MOSH)组分的含有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以确定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各挥发性MOSH组分向外挥发的性能以及对所包装食品(食品模拟物)的潜在危害性。方法 将样品裁切(5 mm×5 mm)后,取适量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法进行萃取富集,然后使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进行检测,通过NIST质谱库检索、特征离子碎片检索以及标准样品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同时,为确定各样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的迁移性能,在时隔6个月之后,对以上样品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取样、检测、分析。最后,根据2次检测的结果,判断市售一次性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的迁移性,以确定其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情况。结果 结果表明,所测的16种样品中均含有挥发性MOSH组分,并且其含量随着时间而降低;同时发现,没有印刷图文或印刷图文面积极小的纸质包装制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向外迁移的速度较低。结论 SPME-HSGC-MS适用于纸质包装材料或制品中挥发性(半挥发性)MOSH组分的检测与分析。为降低由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性,建议纸质包装材料或制品制作完成后,在不增加仓储压力的情况下,放置一段时间,并加大其存储空间的通风,再用于食品包装。  相似文献   

17.
用气相色谱分析PET瓶中化合物的迁移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以大数量级把氯苯和苯酚浸泡入洁净PET薄片中.而后,分别用4种食品模拟液(正己烷、15%乙醇、3%醋酸和蒸馏水)浸泡制备好的PET薄片.用气相色谱分析测定不同时间下4种食品模拟液中氯苯和苯酚的迁移量,为迁移模型分析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