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利用含水层的调蓄能力储存丰水年不能消纳的南水北调来水,对提升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意义重大,但在储备管理中面临地下水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管理主体及取用水主体类型多数量多、管理专业性强、地下水水质安全存在潜在风险等挑战,亟待建立南水北调来水存入地下水源地储备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机构职能,建立储备区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存取用水管理、水污染防治、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方面制度,规范南水北调来水存入地下水源地储备行为,保障储备工作合法、合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2.
《北京水务》2023,(S2):6-7
<正>地下水战略储备与泉域恢复方案研究成果围绕五大地下水库,开展地下水储备规划,集成钻探、物探、同位素及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明确了五大地下水储备区范围、储备空间及储备目标,提出了地下水战略储备区回补工程体系,建立了地下水储备制度体系,制定了泉域恢复技术方案,制定了“加大补、限制采、探索灌、防灾害”的泉城恢复技术方案,研究成果为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及市委市政府水安全保障工作决策部署提供重要支撑,对确保极端条件下首都水资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实施地下水资源储备战略,是保障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水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浙江省水资源储备的形式和地下水使用状况,分析了实施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所需的地质条件和制度保障条件,提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储备规划、完善政策法律、建立技术与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回顾怀柔应急备用水源地供水历程,介绍了南水北调水进京后区域开展的地下水调蓄工程措施,并分析了经过水源地热备或停采、南水北调水人工回灌等调蓄措施后,区域地下水恢复涵养效果;提出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及建议。本次研究对恢复涵养密怀顺地区地下水资源储备和进一步提高北京市供水安全保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下游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丰富,但遭受突发事件或区域性极端干旱时,城镇因地表水资源枯竭或供水能力不足而面临水资源安全危急。可利用相对安全的含水层,建立地下水战略储备(GSR)以应对水资源安全问题。基于此,针对地下水战略储备如何选址,从水资源利用与安全角度提出了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原则,并采用专家咨询与层次分析方法,从地下水储备区供水能力、应急利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灾害影响等方面识别了16个影响因子,确定了影响因子权重(含水层储水能力和应急供水时间权重最大,分别为0.213 8和0.153 0,应急供水经济成本权重最小,为0.005 7),建立了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下水战略储备布局及应急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结合北京市水资源工作的实际.运用FEFLOW模型对地下水水位时间和空间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应用于水资源配置方案比选,水源热泵井群布局,温度场影响预测及地下水溶质运移等方面,对于FEFLOW软件在地下水的研究应用有着科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FEFLOW模型在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北京市水资源工作的实际,运用FEFLOW模型对地下水水位时间和空间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应用于水资源配置方案比选,水源热泵井群布局,温度场影响预测及地下水溶质运移等方面,对于FEFLOW软件在地下水的研究应用有着科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城市遭受突发事件或极端气候时,单一的地表水资源存在明显的供水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城市正常运行。在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可建立地下水战略储备应对突发事件出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目前缺乏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的评价依据。为此,从地下水储备区供水能力、应急利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灾害影响等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以长江流域中下游典型城市——武汉市为例,考虑供水规模和含水层富水性,对圈定的5个靶区开展了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区选址评价,其结果均为适宜性较强。在此基础上,采用Feflow从开采井布置方案和应急时间等角度,对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区应急利用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应急时间较短时,抽水井布井方案对地下水动态影响较小;随应急时间增加,抽水方案对地下水动态影响越显著,但影响程度随抽水井间距增加而减小。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中下游地下水战略储备布局及应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民黄河》2015,(11):58-61
在分析北京市岩溶地下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合理界定岩溶水开发的战略地位。依据北京市岩溶水勘察评价最新成果,对岩溶水超采状况进行评价,以应急供水、储备保护为原则,提出岩溶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案、保护对策与建议。研究表明,岩溶水是北京市的战略水源,2011年开采量3.54亿m3,超采0.89亿m3,规划2020年压减2011年开采量的42.1%,另外建设3处战略储备水源地,提高城市水资源储备水平,保障首都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0.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在制度建设、超采区治理、地下水动态监测、机井建设审批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创新。在分析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地下水双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重点在探索水位与水量关系上下功夫,加强地下水水位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切实解决我国地下水超采问题,通过加强地下水的管理与保护,发挥地下水战略储备和应急资源的本来属性。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北京市防汛物资储备和管理工作现状,梳理了防汛物资储备种类和储备仓库建设情况,分别从防汛物资储备种类、数量、方式以及防汛物资管理制度等4个方面论述了北京市防汛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明确了未来北京市防汛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思路,为"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完善北京市防汛物资储备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是支撑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供水水源,也是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随着对地下水的利用,近几十年来,北京市出现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资源衰竭和地下水污染加剧等问题.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掌握实时地下水动态,对保障用水安全以及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有站网存在监测布局和监测层位欠佳、信息传输设备落后等现象,且绝大部分监测井为生产或生活用井.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市防汛专业物资储备基地布局规划研究为例,在遵循分布合理、覆盖全市;储备科学、突出重点;分工明确、操作高效;体现应急、服务预案原则的基础上,从土地保障、区位、交通、分区管辖以及储备物资数量规模等角度,对上海市防汛专业物资储备基地布局方案进行规划研究,提出上海市防汛专业物资储备基地“1-4—8—1”的布局方案,为其他沿海城市防汛物资储备基地布局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地下水水位下降严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北京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特别是城镇居民供水水源地水位严重下降的现状,从北京市气候变化、水资源状况、供用水量、供用水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北京市地下水水位下降严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遏制地下水持续下降、涵养地下水水源的对策与措施,为北京市水资源规划、管理和配置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平原区砂石坑综合治理利用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北京市平原区砂石坑现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综合治理利用,通过对砂石坑的现状调查,分析评价其对大气环境、地下水、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影响。结合相关规划,定位砂石坑的主导功能为雨洪调蓄、生态景观及储备用地3大类,并对各类砂石坑提出相应的治理利用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营口城区为例,对水源工程地下水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提出了地下水源可持续利用保护措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的主要措施包括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污染控制、地下水保护与恢复、城乡供水安全和地下水监测项目。除了供水措施的使用,其他措施亦属保护的内容。地下水资源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制度、法律、能力及机制制度等方面,根据编制《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发布和完善地下水功能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军  赵辉  耿直 《中国水利》2010,(13):38-39,45
通过分析1980-2005年间我国地下水供水量的变化过程,指出地下水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地下水管理现状,从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与配置管理、地下水涵养与保护、重点地区地下水环境治理与修复、地下水管理和监督能力建设、地下水应急与战略储备水源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监测管理业务主要包括全市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监测及站网建设、相关业务培训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编发《北京市水资源公报》和《地下水动态简报》. 地下水监测是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有效途径.北京市水文总站主要利用现有的885眼监测站网(729眼人工监测井和156眼自动监测井)数据,通过整理分析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状况,参与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同时,每年对北京市各区相关人员就地下水监测的理论、方法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经验交流,为更好地推进北京市监测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海河流域1980—2018年近40年地下水开发利用资料,分析了流域地下水供水量变化趋势、现状地下水的超采量及其超采区分布情况,总结了由于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引发的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从总量控制、超采区治理、动态监测、建立水资源储备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强地下水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山西水利》2011,27(11):19-20
地下水作为战略储备资源,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1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山西省地下水动态长观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积累,1990年全省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建设已初具规模,在水位、水温、水量、水化学的测定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制度规范。截至2011年底,全省基本监测井780处(其中专用井168眼,自动监测井133眼),统测井2 400处,控制面积达31 980 km2。地下水动态长观也由单纯的观测变为监测和管理并重,其提供分析成果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环境提供科学、准确的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