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要举措,1+X证书制度则为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专创融合提供了支持。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的开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社会参与等方面尚存不足。1+X证书制度为专创融合(即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深度融合)提供了助力,通过完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校内外协同产教深度融合、发挥团队优势、提升师资水平等路径可以实现1+X证书制度下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新时代大专院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在专创融合的理念之下,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药学系食品类课程积极探索“以赛促学”的教学改革,通过开创食品创新工程实践课程,将食品类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通过项目式“专创融合”教学,大幅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推动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让创业真正成为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3.
以高职院校"双高"建设为背景,构建优质工作室制"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创建"创新、创业、创意"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专创融合"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新措施。研究三螺旋理论、科学竞赛模式、学分互换模式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的新机制。研究基于创客空间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完善新时代服装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习方式,为推动高职"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杨昌盛 《西部皮革》2022,(15):57-60
专创融合教育是目前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以及双创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双创”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保持高度重视,对专业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做了一定程度改革。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技能质量上还有待提升,因此,高职教育应当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和现状,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的方法和路径。文章主要对浙工贸鞋类专业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三段三进”式专创融合培养模式进行分析论述,为高职教育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存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疏离、专创融合型课程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现以创客教育课程设计指导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基础,构建基于专创融合的"学做创一体"高职专业创客教育课程设计模式,探索"双创"背景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姚远 《西部皮革》2023,(5):67-69
文章分析了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并重点对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从明确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建设师资队伍、优化教育环境等方面,探索了将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为抓手,将创新创业教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是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需解决的问题。以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意立裁课程为例,通过分析高校专创融合现状,阐述在课程建设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及实践的必要性,探讨服装类高校专业课教学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开展创新创业改革实践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培养教育高度重视,在2015年提出《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相融合。在此背景下,重知识灌输、轻建构过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现阶段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以食品创意设计课程为例,探索了专创融合的产品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建立了专创融合特色课程建设体系,以达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之下教育领域的重要板块,是学生在专业领域学习与实践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理论知识是否扎实的有效标准.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高等职业院校中,"专创融合"是实现创新创业课程有效执行的复合型教学模式.总结目前高等院校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分析高等职业院校中"专创融合"的必要性,以及"专创融合"对有效课堂提...  相似文献   

10.
张蒙 《西部皮革》2023,(15):50-52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现代高职院校教育重点关注的内容。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涵盖了设计基础课程、服装设计历史、艺术与设计、设计实践、时尚管理等内容,属于高等高职院校重要专业和学科。随着服装市场对服装设计人才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过程融入思政教育、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创新能够拓展和扩充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内容,助推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和德育教育的渗透融合。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各高等院校都在通过积极探索建设专创融合课程来实现这一目标,以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围绕专创融合课程的育人理念,分析了目前《家具设计》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门课程存在的短板,结合专创融合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的思路,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融合以及考核评价方面阐述了《家具设计》专创融合课程的构建及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年来服装设计专业不断扩大教学规模,在有限的市场需求前提下,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难度。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对有关就业、创业课程开展较少,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服装设计专业人才适应社会能力,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养。文章结合当前教育形式,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是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主体单位,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并科学实施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实验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的关键切入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改革实验实践课程体系,绘制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建立综合教学实习体系,建设公共实验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强化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突出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教学特点、提升教学育人水平,率先在食品专业中创新教学理念,从普通本科教育阶段和专升本后承接本科教育的2个阶段采取目标牵引式教育,并从基础课程“普通化学原理”出发,建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有机衔接,同时在专业课程中创新“六个融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育的有机贯通。构建“目标牵引+融合”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可为更多高校及专业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袁燕  石赛 《丝网印刷》2024,(5):114-116
围绕国家在新时代美育工作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服装设计专业建设中在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美育工作展开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时代美育工作融入服装设计专业建设“互融共建”模式,通过课程整合、教师跨学科交流与合作、艺术资源共享、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创业、服务社会,提升全民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6.
艺术设计学教育是设计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厘清了“大思政”理念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内在逻辑基础,将“大思政”与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与社会评价机制进行融合创新,以期构建可资借鉴的艺术设计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系与实践路径,为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思政的融入提供价值引导与路径参照,助力艺术设计学课程思政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双创教育的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越来越被重视,高职院校开展好双创教育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的提高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高职院校的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期对部分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教育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政产学研用”融合培养体系是在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研究中的新兴热点,成为协同创新育人的新路径。以锦州医科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对从创新教育融入、教育实践活动、服务平台、教育师资等方面开展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多部门融合的联合育人模式进行阐述,构建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政产学研用”融合的教育改革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对以输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等院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作为一门实体技能性强的专业,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服装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中职教育中,教师应该制订人才的定向培养计划,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职场打好基础。服装设计和工艺专业主要就是学习服装的设计、服装的制作、材料的选取,是一门综合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创新教学流程,为学生传授更加科学的教学内容。基于市场调研不难看出,在当下的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中,运用“产训融合,同基分向”人才培养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基于该教学模式,着重分析相关模式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朱爽 《福建轻纺》2022,(12):64-65+75
为了建设改革型、创新型、专业型的现代化高校,创新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白城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以建设以专业教育为中心,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培养体系,建立“一中心,三融合”的新模式的实践为例,对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期望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