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丝绸之路沿途(中国段)发现的大批具有异国情调的织锦实物,都带有明显的异域特色.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敦煌藏经洞等地的发现都显示这类织锦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流行.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这些织物被当作中亚粟特织锦,粟特织锦上的图像风格受不同民族文明传播的影响.文章就粟特织锦纹样风格进行分析,以期提供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粟特人在丝绸之路的主要干道上从事商品贸易活动,在东往西来的过程中,粟特锦受波斯文化影响而形成自己特有的织物风格,这种织物随着丝绸之路贸易东传而极大的影响了中国织锦体系。杰出的工匠们吸收外来纹样与传统图案融合再创造,不仅生产出具有西方审美情趣的纹样,又对东方图案纹样进行新的创造革新。这种东西交流的过程虽可简单地描述为几个步骤,但这些步骤往往是交替反复的,文化的碰撞有时强烈,有时淡静,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终归是东西方双向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研究岩彩颜料在炳灵寺壁画造像服饰色彩中的艺术表现,有助于将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作为当今服饰色彩的启迪与应用。被喻为艺术宝库的炳灵寺石窟壁画,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反映了十六国时代西北地区的社会风貌、音乐舞蹈以及装饰艺术。而我们研究岩彩颜料在古代壁画造像服饰色彩中的艺术表现,通过不断临摹诸如炳灵寺等古代遗存的壁画中的形象,一方面使得岩彩颜料技法得以良好的传承与延续;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古代不同时期的服饰特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于作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进行应有的梳理与记录。  相似文献   

4.
南方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在这条古道的商业贸易中.食盐运销是起源最早和十分重要的贸易活动.本文着重探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食盐的来源,早期食盐贸易活动.以及食盐贸易对这条古道形成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笑  卞向阳 《西部皮革》2021,(2):137-138
壁画是绘制于建筑墙壁上的艺术作品,反映了人物的身份、 地位与社会风貌,也是作为研究古代服饰的重要的图像资料.以武士和侍从形象为题材的墓室壁画,在宁夏固原地区的墓室壁画中最为常见,且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本文以北周李贤墓室壁画现存的人物图像为例,从造型特征、服饰特征、艺术特征三个方面入手,论述北周李贤墓室壁画中人物的形象特...  相似文献   

6.
张东民 《西部皮革》2022,(7):142-144
甲胄是一种重要的战争防护用具,是古代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承载历史的重要工具.甲胄的形制与装饰体现了特定时代的社会生产水平与美学观念.龟兹是古西域的传统大国,其壁画是了解古代西域服饰文化的第一手资料.作为服饰体系中极为特殊的一部分,甲胄的形制依据于不同时期的服饰造型与文化而发生改变,为丝绸之路上中原地区、西域地区...  相似文献   

7.
<正>艺术展简介"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在北京金秋时节,北京服装学院与新疆龟兹研究院通力合作,举办"丝绸之路—龟兹壁画艺术展",这是继2013年我院成功举办"垂衣裳—敦煌服饰艺术展"之后又一场壁画与服饰主题的艺术盛会,这次的展品有全新的龟兹壁画数字高清图像、珍贵的龟兹壁画临摹作品、独特的龟兹石窟模拟仿真洞窟等,此外,我院师生们临摹了龟兹壁画中的动物、植物等纹饰,提取其中的元素进行服饰设计创新,最终的设计作品也一并展出。  相似文献   

8.
19世纪70年代,著名的德国地理学家希霍芬在他的《中国》一书中,把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中国与河中地区(指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带)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叫作“丝绸之路”。这一命题后来为世界各国学者所接受,逐渐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古代起于中国通往世界各地的丝绸之路主要有三条。第一条向西。以长安为起点,经陇西高原治河西走廊西行,一直通向中亚细亚,最后到达地中海东岸。这是条陆路通道,大约形成平汉唐时期。汉代张甚出西域走的就是这条路。第二条向南。…  相似文献   

9.
"2020丝绸设计周"活动于2020年6月19日至24日在杭州举行,其logo是以翼马纹为原型的设计。由此可见,翼马纹在丝绸之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在分析粟特锦中翼马纹设计特征的基础上,论述粟特翼马纹的纹样设计对唐锦纹样设计的影响,并从主题图案、构图排列、色彩构成三个方面指出唐锦中翼马纹设计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0.
刘睿佳  邵新艳 《丝绸》2022,(11):143-149
本文以唐代肩部拼接式半臂实物图像为研究对象,从外观形制上分析其特点。同时将该类半臂与公元7—9世纪的吐谷浑国、吐蕃王国和中亚粟特九姓国的图像材料和文献记录进行对比互证,得出其肩部的异色面料拼接是初唐时期吐谷浑族受吐蕃文化及西亚、中亚一带服装肩部镶拼影响,并结合本土与中原文化因素的复合型服装式样。该类半臂服装为人们直观了解吐谷浑服饰面貌提供实例,同时蕴含着7世纪以来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西方文化交流交汇的历史,投射出中国唐朝时期服饰文化的民族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
白雪 《辽宁丝绸》2012,(2):32+11-32,11
19世纪70年代,著名的德国地理学家希霍芬在他的《中国》一书中,把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中国与河中地区(指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带)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路线叫作“丝绸之路”,这一命题后来为世界各国学者所接受,逐渐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2.
"黄金之丘"服饰配件艺术归属于希腊化时期中亚艺术范畴,但其所出土日月星辰金垂饰、龙形飞翼双马神守护国王金垂饰、格里芬混合中国龙狮虎造型的金扣饰等黄金饰品,体现了中国、波斯、西亚、中亚草原文化多元艺术要素。本文选取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黄金配饰作为研究对象,探寻希腊化时代中亚艺术的多元因素,并通过其造型特征与亚欧地区主要造型进行比较,找到丝绸之路东西文明某种共通的信仰,确立其服饰艺术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2001年甘肃庆城县穆泰墓出土了一批彩绘陶胡人俑,在这些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的陶胡人俑(庆城县博物馆藏)上见有几种当时胡人的服饰。笔者关注的是这些服饰的边缘部位。本文通过笔者在粟特地区的田野调查,推定胡人俑服饰边缘部位的制作技术以及类型,并论述基于该技艺连接起来的各地特殊人群和文化的流动与交融。  相似文献   

14.
织金技艺随着对外交流繁盛的隋唐开始传入我国,对我国古代丝织品艺术表现的丰富性产生重要影响,改变了我国丝织品的艺术表现格局和面貌,并达到极高的艺术价值,形成我国丝织品中重要的装饰工艺之一。其中,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是重要环节,而向中原地区传授此技艺的是生活在"丝绸之路"核心地带的古代新疆地区善捻金线织金锦的回鹘人。  相似文献   

15.
华夏之韵,文化悠长;服饰之好,丝路回响。为将古代丝绸之路上盛大磅礴的服饰文化、繁盛精致的“衣冠王国”和浸润着千年文化自信的人文历史图景-呈现,“云想衣裳——丝绸之路服饰文化特展”于近日在成都博物馆启幕。展览以“一带一路”“民族融合”“技术与文化交流”等为主题思想,通过“丝路初开与汉锦西传”“民族服饰的融合发展”“织造技术与样式革新”等主题,展出20余家文博机构的186件(组)珍贵文物,包括丝织品、服饰、陶俑、画像砖等,为人们展现出丝绸之路上的多源头服饰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回鹘与汉族、粟特族等民族的文化交融,是中国北部丝绸之路上最为活跃的少数民族部落。回鹘服饰形态多样,回鹘人以其独特的文化精神反哺丝绸之路,为丝绸之路注入新的元素。文章以敦煌莫高窟回鹘供养人的服装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传统服装文化,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利用毛毡与丝绸进行面料的结合,体现历史与现代服饰文化的碰撞,使回鹘人物服饰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播,并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郭艳 《印染》2024,(4):92-95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一座丰碑,壁画上大量点缀的精美图案蕴藏着宋、元两朝文化相互交融的特征。传统壁画图案艺术价值巨大,是现代纺织服装行业中的珍贵装饰资源。详细阐述了永乐宫壁画图案的艺术特征与创新设计方法,并将创作出来的新型图案成功应用在时尚服饰设计中。研究永乐宫壁画图案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对于促进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继承与发展,以期对服装产业价值的提升有实际作用与意义,也能为业界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健 《丝绸》1997,(3):40-42
中亚古城布哈拉,是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重镇,也以一生产一种我经丝织物--布哈拉而闻名。文章论述了布哈拉织物的生产工艺、纺样特点及服饰风格,并旨出我国新疆的艾得丽斯绸戌布哈拉的渊泊关系。  相似文献   

19.
帕华寺是老挝琅勃拉邦众多佛寺中唯一较为完好地保存着古代壁画的佛寺,其内容题材十分丰富,其中还有描绘中国风土人情的画面,是研究老挝宗教、社会、民俗、艺术以及文化交流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本文依托于实地考察,从建筑形制、壁画布局、内容题材、形式风格以及境内外的交流与影响等方面,对帕华寺壁画进行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敦煌石窟壁画中所绘回鹘公主供养像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事迹和现存画像状况及榜题进行了全面梳理,从文献、图像、实物三个角度对所绘人物的头冠和首饰、袍服、内衣、鞋、配饰等服饰图案的造型、色彩与涵义进行了分析,并探索和实践了回鹘公主服饰艺术再现。研究认为,回鹘公主作为甘州回鹘与归义军政权联姻的重要人物,其供养像服饰图案体现和保留了民族历史和文化语境下的装束特点,同时明显受到汉族装饰审美的影响,是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