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方兴未艾。上上下下,校内校外,都在谈论通过计算机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优化教学、教育的问题。教育技术又一次向现代化大步迈进,并且更清晰地为我国的教育勾画出一幅美好的前景。这美好的前景,既使人憧憬,也催人思考。一、教育技术现代化会自然地带来教育现代化吗?1.教育技术可以先行现代化,但与教育现代化却不存在着线性的关系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都来自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但它们之间也有着不应忽视的差异。当前,“办学不以营利为目的”这一要求是很明… 相似文献
2.
关于合并型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作为合并型综合性大学 ,更应坚持原有教师教育的传统职能 ,并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构建新的教师教育模式 :以学术性和师范性相统一为基本理念的“大学加师范”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既有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快速发展 ,又有学科专业的调整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还有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技术的更新与改造。概而言之 ,这是一场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变革 ,我国大学教育正处在现代化的历程之中。大学教育现代化问题是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审视相关论著 ,我们发现 ,很多研究要么失之于抽象学理演绎 ,要么拘泥于个别具体问题的改革 ,少有研究对大学教育现代化做全面、深入的归纳、梳理 ,进而再阐发的工作。近期读了韩延明教授的新著《大学教育现代化》 (山东教育出版社 ,1 999年 1 2月版 …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学生眼中的大学教育,研究者引导大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围绕大学是(像)什么、大学教学是(像)什么、大学教师是(像)什么、大学生是(像)什么,创作隐喻,提出自己关于大学的认识。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创作的隐喻主要关注大学的人才培养和个体发展功能,大学生活的自由和迷茫,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等。同时,也反映出大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标准化生产,课程内容枯燥、脱离实际,教师工作繁重、缺乏与学生交流,忽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本研究有利于学生反思自身所经历的大学教育;有利于大学行政人员了解学生对大学的相关认识,并将其作为制定相关政策的参考;也有利于拓展教育领域中的隐喻研究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6.
知识经济时代 ,研究型大学的社会中心地位将更加突出。教育创新既是时代对研究型大学的呼唤 ,也是研究型大学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创新既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 ,也要明确现阶段教育创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以教育学视角研究大学建筑设计有利于厘清教育与建筑间的关系,并使教育空间回归本真状态。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蕴含人性尺度、校园一体化与学术社区等独特理念。在这些理念的引领下,英国新大学通过营造绿地上的学术村落,创立一体化的混合校园,以及引进人性化的预制组件等举措,构建了一个新型教育空间。总览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可以发现,它具有如下教育意蕴:帮助大学抵御外界干扰,使个体自由地追求真理;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推动大学的跨学科融合;彰显大学平等教育理念,使个体获得真正归属感;凸显非正式教育的价值,引导个体成为整全的人等。探讨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希望能够超越建筑学的视角,赋予大学建筑以真正的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引入大学英语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极大的冲击。本文在学生中心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 ,总结了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人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班级学生的学期能力综合测试成绩 ,阐述了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9):i0003-i0004
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联合主办,中国铝业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共同承办的。有色金属行业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于9月13B~14日在中国铝业公司中州企业隆重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姜伟新,河南省耐省长史济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副会会长王恭敏,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肖亚庆,河南省经贸委主任张大卫、焦作市市长毛超峰,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司长赵家荣。副司长周长益,部分省市经贸委负责同志、行业专家、国内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以及中国铝业公司下属主要企业的负责人出席。新华杜、《中国改革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有色金属报》、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的记者到会采访。 相似文献
10.
大学各种荣誉的评选,基本以科研成果作为核心指标。因此,大学的荣誉在事实上都是科研荣誉,大学也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和强势的科研荣誉体系。与之相反,大学有"含金量"的教学荣誉极为匮乏,教学荣誉体系更是没有建立,这无疑削弱了大学教师的教学激情。大学教师客观上存在不同的类型,大学客观上存在教学型院系和专业,本科教育是大学的基本目标,理想的大学教师应是教学科研均衡发展,故大学应该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构建一个融"教学性""丰富性""层次性""荣誉性"为一体的教学荣誉体系,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学教师的教学激情,保护他们的职业尊严。 相似文献
11.
布局和推进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政策议题。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遵循外部设计逻辑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拥有新办学使命、新办学体制、新师资队伍、新学科结构、新组织架构、新治理体系、新科创模式以及新评价机制,具有创新程度高、应用能力强、跨界范围广、迭代速度快以及办学质量高等特征。服务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探索构建大学发展新范式和推动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提出迫切需求。加快推进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应采取以下举措: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战略谋划的前瞻性;强化交叉融合,布局建设理工科集聚度高的新型学科集群;坚持应用逻辑,构建基于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以改革创新为导向,提升大学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以评价改革为牵引,健全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学是一个高度依赖声誉辨识的社会组织,声誉循环是大学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从办学质量、教育市场与大学排名三个方面分析,创业型大学正是遵循声誉循环战略的典范。创业型大学声誉循环的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以资金为聚能点、以师资为出发点、以成果为落脚点、以声誉为发光点、以生源为新起点。在此运行机制的作用下,创业型大学比传统型大学更能实现高校的主体性复归、办学资金筹措的多元化以及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向,成为当前最有利于实现声誉循环战略的大学模式。随着声誉循环的不断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会先后实现两个转向,即从办学理念到办学类型的转变,再从“自我”到“无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期现代大学教育在政局动荡、经济濒于崩溃的晚清时期应运而生,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民国初期茁壮成长,在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民国中后期艰难发展,其顽强的生命力除来源于大学组织自身的活力之外,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视.它以显在和隐在的方式,深深地主导并影响着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及其校训和校园生活等各个方面,给大学的崛起、变革与发展注入了无尽的动力与活力.如何向世界先进的大学教育看齐,从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中获益,走中国特色的大学教育发展之道,是亟需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式大学到大学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根溯源,今日之大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参照西方近代以来大学的组织原型,"中国式大学"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中国历史上不同于西方近代大学的传统高等教育机构或组织形式;其二中国式大学可以用来指称近代以来中国大学发展实践中所形成的诸多不同于西方大学的办学方式,即所谓"中国特色"的大学.与"中国式大学"相比,"大学的中国模式"着重强调西方近代大学制度在中国的本土化与再创造,强调今天大学这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适性的制度形式在中国高等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与发展.二者有区别亦有联系.中国式大学某种意义上包含了大学的中国模式这一层含义.但大学的中国模式具有更明显的积极含义,直接意味着大学制度与组织形式的个性化发展与创新.而中国式大学一词则显得相对较为中性,这种"大学"可能是西方大学制度与组织形式的创新,也可能是异化.目前可以说,我们已经有了"消极"意义上的中国式大学而尚不见大学的中国模式.未来时期,中国大学的发展目标应是从中国式大学走向大学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5.
后人类主义在当代的兴起颠覆了传统人文主义的“人类中心论”,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个体与自然界、科技、机器等非人类他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文化结构的重新构建。在教育领域,后人类主义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人文教育理念,拓展了教育研究的领域,还突破了人类至上的例外优越论,力图构建以互融共生关系为导向的后人类教育框架。从人类主体到万物共生,从技术增强到生命完善,从数据致瘾到数字人文,后人类主义教育如何超越人类中心的现代教育传统,转变当下人的功能化与工具化趋向,将会是后人类世创建教育新范式的必要选择和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迈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防范与化解教育教学风险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教师数字化教学中的知识获取与存储、选择与组织、传递与共享带来新的机遇,有效满足了教师对知识教学、知识管理与创新的现实需求,同时也给教师数字化教学带来潜在的知识风险。这些风险表现为知识碎片化与知识鸿沟风险、知识离身化与知识错觉风险、知识侵权与知识破损风险、知识浅薄化与知识惰化风险、知识圈层化与知识粘滞风险等多重样态。教师数字化教学知识风险的形成既有教师核心素养欠缺、数字化教学风险治理机制缺位等原因,也有技治主义僭越、知识不确定性与管理缺失等诱因。教师数字化教学知识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需要:重塑教师的知识观念与角色,培养数字风险素养;创新学校教育治理体制,提升数字风险治理能力;优化社会知识管理范式,构建知识风险协治机制;加强技术伦理规约,搭建优质知识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7.
学科、经验、问题:构成大学课程的三个相对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程突破先定的、单一的、单向度的学科课程藩篱,确立学科、经验与问题作为大学课程相对起点,以实现大学课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面向过去、立足当下与面向未来以及知识本位、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有机统一,由此构建适合中国大学完整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的大学正面临全球化竞争加剧,国家体制改革力度增强,以及高教系统内由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齐头并进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与挑战.这种压力与挑战深深影响到大学内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本文采用宏观因素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将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目标、改革过程及主要措施放在世界教育改革总趋势下进行分析,揭示中国的研究型大学在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的高潮期.如何将学校内在发展的需要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压力有机结合在一起,如何通过本科教育教学的深度改革,增强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及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