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建筑史》勘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建筑史》教学小组前言《中国建筑史》编写组编写的《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已成为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建筑专业“中国建筑史”课程的通用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通过十数次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这本书有...  相似文献   

2.
    
高介华 《华中建筑》2009,27(4):I0001-I0001
由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建筑与文化学术委员会主办,《华中建筑》杂志社编辑部进行编纂的《中国当代优秀青年建筑师作品》·首卷(以下简称《优秀》·首卷)(原名为《中国当代杰出青年建筑师人物·作品大典》)即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并将于2O09年10月在千年学府一岳麓书院举行的“全国第十一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暨讨论会20周年纪念”会上举行隆重的首发式。  相似文献   

3.
阿飞 《中州建设》2008,(17):80-80
1939年,梁思成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从1942年开始编写《中国建筑史》,历时两年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也实现了梁先生从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的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  相似文献   

4.
袁忠 《新建筑》2011,(2):128-130
考察了中国军事建筑的研究,从中国建筑史的角度评介《中国军事建筑艺术》一书的学科价值,认为它是一种专题的中国建筑史,开创了军事史的新篇章,是中国军事建筑研究的里程碑,并从研究材料、研究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全书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文清 《华中建筑》1989,(3):33-34,30
不久前,在由汪坦教授主持召开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上,不少代表的发言涉及到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内涵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可分纵横两方面来论述。纵的方面,即近代建筑史的断限;横的方面,即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对象或内容。这两方面即构成了近代建筑史的时空框架。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与断限,一方面应该考虑中国史学界对中国社会史分期问题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应该考虑到建筑史不同于政治史的某些特点。在前一方面,建筑史学界的观点较为一致,认为把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上下断限定为1940年到1949年,这是正确的。至于近代建筑在地域上发展的不平衡性,可以在研究地方史时取不同的断限,但从整体上看,从全国看,近代建筑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料工作方法浅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代建筑史料可分实物、图片、文字及口碑四种。实物以测绘来验证并归结为理论。图片包括旧图纸、照片、出版物中的图片与画稿、纪念册。文字史料有已成“集”的文字资料、分散的文字资料、碑记和其它专业史与史料集。口碑是口述的一种,同其它史料同等重要,甚至有更重要的价值。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是一项巨大工程;其史料工作需要一代人去努力完成。  相似文献   

7.
以伊东忠太《中国建筑史》为参考系,探讨梁思成早期中国建筑史研究,指出:伊东忠太的建筑史观起于对法古孙、弗莱彻等的批判,但并没有摆脱他所批判的西方学者著作的影响;史学方法上,缺少史料的考订,多凭主观臆测;其"以今日之建筑律三千年前之建筑",存在重大缺陷。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是建立在近代实证史学基础上,他的木构本体论,缘于对中国营造演进过程中自身内在理路的观察,并非来自法国结构理性主义;其建筑史观,在历史发展动力上,受进化史观的影响,与温克尔曼的艺术发展观无关;在中国建筑认识上,与物质史观暗合。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在陈志华的《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和罗小未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两部外国建筑史经典教材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文章概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外国建筑史教材的影响,对于理清外国建筑史教学的发展脉络、认清外国建筑史教学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对课程思政的聚焦与深化,文章以《中国建筑史》为例,梳理基于文化自信下的《中国建筑史》教学目标,深入剖析该门课中文化自信的教学内容、价值意义及融合路径,将“无形”的文化价值和“有形”的建筑课程深度融合,使学生在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保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创新精神,完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的重构,真正促进学生“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的协同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斗是宋李诫《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条中的重要内容,斗有四种,而栌斗可谓铺作(斗栱)中最重要之斗。目前,建筑史学界通常认为唐代之前的木栌斗实物无存。实际上,汉代考古资料中的木“梁垫”,可为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木栌斗建筑实物。文章以这一重要发现为例,联系其他考古实物资料、现代研究论著等,进一步说明建筑史学与考古学科、历史学等交叉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两部中国建筑通史 体味一个世纪史学命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薇 《建筑师》2008,(4):85-90
作者对刘敦桢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和梁思成先生所著的《中国建筑史》这两部通史,通过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表述:一,“南刘北梁”的背后:通史内容和方法与中国营造学社和汇刊;二,时差中的解读:通史特色和价值与撰写过程和出版;三,轮回中的思考史学百年与两部建筑通史的意义。在以时间为轴、以比照为法、以史学发展为贯穿认识两部通史的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的同时,作者也对当下建筑史学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金磊 《中州建设》2011,(11):80-80
张镱,是杨永生编写的《中国四代建筑师》一书中排在第二代建筑师前列的大家。回眸中国百年建筑史,张镡在这部百年史中留下了道道踪迹,有深有浅、有喜有悲……将这些珍贵的历史“碎片”汇聚在一起,铸就《张铸:我的建筑创作道路》(简称《张镩》)这部“大书”。  相似文献   

13.
李华 《时代建筑》2009,(3):38-43
文章以对三本“教科书”——《建筑空间组合论》、《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和《中国建筑史》——的解读为基础,试图揭示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末,职业训练和建筑生产体系在中国的“布杂”基础,以及这个体系的现代性。就文章所论述的范围,“组合”——个“布杂”的基本工具和一种现代的构筑知识的方式——为整个体系的构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冯江 《华中建筑》2004,22(B07):A0001-A0003,A0008
《中国建筑文化之西渐》系“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第26号专著。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在中国建筑文化西传史领域的研究状况,以及作者在资料零散情况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在专题选择、时期划分等方面的特点,探索了一些新的史学方法在比较建筑史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华中建筑》1988年第4期,刊载了《渭桥——秦建筑文化中的水上明珠》一文,并由此而开辟了《中国建筑文化拓荒》专栏.这是很令我这个一直有志于建筑史、园林史及与之有关的文化艺术史研究的。门外人’兴奋的.从《华中建筑》创刊以来,曾不错用大量篇幅,多次刊载诸如楚文化与建筑、中国文化与建筑、秦建筑研讨等等有关的专题文章,对推动学术研究、指导设计实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郑琦 《规划师》2009,25(6):91-95
除了丽江、日喀则等部分民族地区外,中国古代城市都曾经有过城墙(城池),有一些城市甚至在一个历史时期内同时并存双重(多重)城墙或两座(多座)城池,这种现象在规划史、建筑史中至今没有一个特定的专用名词。董鉴泓先生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中称之为“双重城”;张驭寰教授称之为“分城埘;陈桥驿先生在介绍大同城垣时称城外之城为“附城”;顾朝林博士在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基础上提出“主、辅城池”之说;此外,还有“套城”“围城”“关城”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来,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可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4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第二时期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自1985年开始起步,到今年已经走过了整整二十年的历程。经过七年的“起步”(1985-1992),1993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进入“发展”阶段,其标志有二:一是组织加强,研究领域扩展,二是研究结合社会实际,同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1980年代以降,受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深刻影响,批判西方中心主义、重新书写建筑史逐渐成为西方建筑学界的一种潮流.这一时期,学术视线不断下移,同时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始介入建筑史的研究.在此背景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卡斯托夫(SpiroKostof)教授在1985年出版了《全球建筑史》[1].该书扩展了建筑史的研究范围:在地理上拓展到西欧和北美之外的“非西方”世界,在内容上不再局限于“纪念性建筑”而将民居、市民环境等都作为研究对象,使之成为以曾让中国学者耿耿于怀的“建筑之树”而闻名的弗莱彻《比较建筑史》(初版于1896年)[2]之后,“第一部真正挑战西方中心观的严肃的建筑史著作”[3].  相似文献   

19.
《建筑创作》2006,(2):i0020-i0022
在《世界现代建筑史》的提要中,此书被描绘为“到目前为止论述19世纪到20世纪世界现代建筑发展的最完整的中文史论著作”,以及“迄今为止国内同类型著作中最完整、最具有理论深度的一本”。然而在我看来,这非但不是一个令人欢呼雀跃的学术事件,反而再次提醒我们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中国的世界建筑史研究仍处在一片贫瘠的状态。(本文所评《世界现代建筑史》一书,作者:王受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年12月第一版,2000年九月第二次印刷,定价:70.00元。  相似文献   

20.
请向兴亡事里寻—《中国现代建筑史》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失生曾以“若惊道术多迁变,请向兴亡事里寻”来表示他一生哲学史研究方式的多次转向,其实如果回顾中国现代建筑近百年的繁衍变化,也是完全符合这一概括的。这可以说是读过邹德侬先生的鸿篇巨著《中国现代建筑史》以后的最深印象。 国人对中国建筑史的著述,始之于1942年粱思成先生应国立编译馆之托,于1944年完成初稿的《中国建筑史》,那主要是对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近半个世纪以来,对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已拓展到城市史、园林史、技术史、艺术史等,但有关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却一直举步维艰。建筑科学院在1959年编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