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乙醇-氨水介质中硫酸钾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钾和磷石膏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硫酸钾。采用乙醇-氨水为介质,通过正交实验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乙醇质量分数、氨水质量分数、配料比对产品质量、原料转化率以及产品晶形的影响,得出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45℃、乙醇质量分数30%、氨水质量分数20%、配料比(磷石膏与氯化钾质量比)1.29∶1。在该条件下,制得产品硫酸钾的氧化钾质量分数为37.34%,氧化钾的转化率为75.56%,氯离子质量分数为0.86%,水质量分数为1.06%。  相似文献   

2.
甲醇溶液硫铵法制取硫酸钾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甲醇溶液硫铵法制取硫酸钾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甲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和配料比对氧化钾收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氧化钾收率达到90%以上。工艺过程简单、清洁,操作条件温和,甲醇易于回收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难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对硫酸铵和氯化钾制备硫酸钾的溶剂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氧化钾收率为评价指标,确定其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20 m in,反应温度45℃,萃取剂用量以不超过90%(质量分数)为宜,固液比22%左右,配料比1.85左右。对硫酸钾产品进行质量分析,表明其达到农用一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4.
有机胺介质中硫酸钾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膏和氯化钾为原料,探讨了有机胺介质中硫酸钾的制备工艺.选用三乙醇胺、二甲基甲酰胺、甲酰胺3种不同的有机胺做介质,同时选取乙醇作为有机介质的稀释剂,进行了反应介质筛选的单因素实验,得出三乙醇胺作为介质效果较好.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优化工艺方案为:配料比n(CaSO4)∶n(KCl)=1.1∶1,液固比6∶1,三乙醇胺质量分数65%,反应温度30 ℃,搅拌速度300 r/min,反应时间2 h,结晶温度12 ℃,结晶时间0.5 h.在此条件下,制得产品硫酸钾的K2O质量分数为38.66%,氯离子质量分数为0.96%,水分质量分数为1.86%,氯化钾的转化率为84.17%.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乙醇作为添加剂的三乙醇胺反应介质中,以磷石膏和氯化钾为原料制取硫酸钾的新工艺。得出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磷石膏过量10%,液固比2∶1,反应温度20℃,三乙醇胺质量分数75%,反应时间2h,先加氯化钾与反应溶剂,磷石膏分两次加入。在此条件下,氯化钾转化率为83.62%,硫酸钾产品的K2O质量分数为51.03%,氯离子质量分数为0.96%,水的质量分数为1.88%,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对磷石膏和氯化钾制取硫酸钾溶剂法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在氨水及乙醇-氨溶液体系中影响硫酸钾收率的主要因素。实验得到较优的工艺条件:乙醇质量分数为25%、氨水初始质量分数为25%、反应温度为5 ℃、反应时间为60 min、液固体积质量比为10∶1 mL/g。在此最优条件下,氧化钾收率达70%左右,所得硫酸钾产品质量达到农用一级品。该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条件温和,溶剂经回收后循环使用,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氯化钾—硫酸铵法生产的硫酸钾产品纯度低的问题,对硫酸钾精制过程进行了研究。在理论指导下,根据正交设计试验结果,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结晶温度、反应时间、配料比都显著影响硫酸钾的收率。同时得到精制过程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晶温度40℃,反应时间90min,氯化钾与硫酸钾的配料质量比为0.15。实验结果为:硫酸钾的单次收率达到85.26%,循环总收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8.
对以磷石膏、(NH4)2CO3、KCl为原料的两步法制备K2SO4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讨论了第二步反应中(NH4)2SO4与KCl物质的量比(物料配比)、(NH4)2SO4溶液初始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有机溶剂种类及用量等工艺参数对原料转化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到适宜工艺条件,反应时间1.5h,反应温度50℃,物料配比[n(NH4)2SO4∶nKCl]为1.05∶2,(NH4)2SO4初始质量分数40%,有机溶剂质量分数为40%,该条件下使K+转化率达到80%以上,产品K2O质量分数达50.89%,K2SO4质量达GB20406-2006国家农用K2SO4一等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通氨盐析硫酸铵钾提纯氯化铵转化法制取硫酸钾的新工艺。精制硫酸钾母液Ⅱ和粗品氯化铵母液Ⅳ混合加热,与氯化钾和热析硫酸铵钾一起反应制取粗品硫酸钾,再与氯化钾反应得到含51.27%氧化钾的硫酸钾;分离粗硫酸钾后的母液Ⅰ与硫酸铵和通氨盐析硫酸铵钾一起高温反应,分离热析硫酸铵钾的母液,经蒸发一定水后,冷却制取粗氯化铵;由贫氨母液溶解粗氯化铵后,经通氨盐析硫酸铵钾分离的母液进行蒸氨后冷却析出含33.35%铵根、64.01%氯离子、0.5%氧化钾的氯化铵。整个工艺过程闭路循环,氧化钾回收率达96.5%~97.5%。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氨法脱硫副产的硫酸铵溶液直接与氯化钾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K2SO4结晶的工艺参数.离心分离K2SO4结晶,经干燥后制得合格的农用化肥硫酸钾产品.试验表明: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30℃、L/G为1.2,KCl与(NH4) S04质量比1.10条件下,采用硫酸铵与KCl定量配比投料能生产出硫酸钾合格品.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工》2022,(9):2353-2356
在电解锰浸出液中,Mn(2+)、Mg(2+)、Mg(2+)、NH(2+)、NH+_4初始浓度分别为28,20,30 g/L时,研究结晶温度、蒸发瓶转速、结晶时间、有无晶种对复盐体系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晶温度的提高,锰、镁、铵结晶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随着转速和结晶时间的提高,锰、镁、铵结晶率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相较无晶种添加,添加8%晶种时,可小幅提高体系结晶率。复盐体系锰、镁、铵结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结晶温度为55℃,转速为90 r/min,结晶时间为60 min,添加8%晶种,此时,复盐体系锰、镁、铵结晶率分别为68.05%,97.59%,94.81%,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章明美 《应用化工》2004,33(3):60-62
以FeSO4与KCl复分解制取K2SO4。用四元体水盐相图法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一段转化物料质量比FeSO4∶KCl=4∶3,固液比1∶1.5,室温反应60min;二段转化物料质量比KCl∶FeSO4·K2SO4=10∶12.2,固液比1∶1.5,室温反应60min。本工艺克服了传统制K2SO4设备要求高、成本高的缺点。流程简单、能耗低、投资省。  相似文献   

13.
以硫酸铵和氯化钾为原地硫酸钾,K2SO4的收率一般只有70%左右,新工艺采用添加一和中有机溶剂的方法,使K2SO4的收率提高到90%以上。另外,采用三个反应器串联连续操作,即可简化操作,又可使工艺条件稳定,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4.
葛敬  朱家骅  夏素兰  刘仕忠 《化工学报》2018,69(7):2829-283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二水硫酸钙在硫酸铵溶液中(298.15~348.15 K)的溶解度,利用E-DH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总平均相对偏差为2.81%;并考察了E-UDH方程的理论预测值,与实验值对比,总平均相对偏差为4.13%。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协同影响下,二水硫酸钙在(NH42SO4-H2O体系中溶解度随硫酸铵浓度增加先降低后又增大,在298.15~348.15 K温区内,溶解度突变点硫酸铵浓度为0.07~0.08 mol·kg-1;随溶液中硫酸铵浓度增加,温度对二水硫酸钙溶解度的影响更趋显著。研究结果对磷石膏矿化烟气CO2的过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硫酸亚铁制备硫酸钾的萃取反应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硫酸亚铁和氯化钾为原料、采用萃取—反应耦合方法生产硫酸钾 ,并副产Fe(OH) 2 的新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两步萃取—反应耦合过程 ,先从硫酸亚铁水溶液中萃取硫酸 ,然后通过阴离子交换从氯化钾水溶液中萃取盐酸 ,是一条制备硫酸钾较好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7.
The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304 stainless steel in 0.1–0.5m Na2SO4 and Na2SO4 + NaHCO3 aqueous solutions at pH8 was done in combination with SEM surface analysis. Passivation of the surface film without any pitting events is observed for the current–potential and current–time experiments, and no anodic current spike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depassivation events, are distinguishable above the background current level. However, SEM pictures of an electrode surface polarized at potentials above 0.4V show microscopic pit nucleation. Even when the metal may be regarded as passive from a current–time or current–potential characteristics, passivity is not stable and localized film breakdown can still occur. The events are ascribed to pit nucleation at the active inclusion sites. The pits do not grow even into the metastable state but die through repassivation by metal salt precipitation immediately after birth. The effect is ascribed to the solubility of metal salts with the electrolyte produced by dissolution in the nucleation si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it nucleation and pit growth are two distinct processes. The importance of solution composition 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bicarbonate ion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中,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含高浓度SO42-的酸性钛白粉废水的技术可行性及ASBR处理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试验结果表明:SRB法处理含高浓度SO42-的酸性钛白粉废水是可行的,在选定试验条件下,模拟废水和钛白粉废水的SO42-去除率分别为92.7%和88.3%,且出水硫酸盐质量浓度<250 mg/L,达到了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1983)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
The inorganic sulfate content of several typical anionic surface active agents has been determined by a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with lead nitrate using the potassium ferri-ferro cyanide couple to detect the end point. The recovery of added sodium sulfate varied from -6 to +5% of the contained amount at the 0.5% sulfate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