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研究了水生植物菖蒲和芦苇对复合重金属(V、Cr和Cd)的富集能力及对重金属的生理响应,以考察这两种植物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浓度的提高,两种植物的耐性系数均有所下降,但菖蒲的生长状况优于芦苇.在不同重金属污染浓度下,菖蒲和芦苇均表现出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其次是Cr,而对V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弱.在相同重金属浓度下,菖蒲对三种重金属的富集总量大于芦苇,在重金属质量浓度为15 mg·L-1时,菖蒲对三种重金属的富集量分别是1065.02、1754.80和4372.40 mg·kg-1,且菖蒲地下部分对V、Cr和Cd的富集系数分别是芦苇的2.1倍、1.5倍和1.8倍.综合考虑得出菖蒲比芦苇更适用于V、Cr和Cd复合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应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污泥焚烧飞灰中的Cd、Cr、Cu、Mn、Ni、Pb、Zn等各重金属元素总量。研究发现,样品用HNO3-HF混合酸经微波消解后, 溶解时间由原来的3~5 h缩短到30 min。选择合适的分析谱线, 用FAAS直接测定试液中上述7种重金属元素各自总量及其不同形态含量,所得各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分析结果表明,污泥焚烧飞灰中重金属Zn, Pb, Mn含量较高, 而Ni的含量较低; 污泥焚烧飞灰中含有的重金属除Cr相对比较稳定外, 其它重金属元素的不稳定态所占比例均很高。 处置污泥焚烧飞灰时应选择不同的处置和利用方式,尽可能地将污泥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由不稳定态转变为稳定态。  相似文献   

3.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对目前亚洲最大的卡林型金矿——贵州烂泥沟金矿区的紫茎泽兰及其基质中的Au,Cu,Zn,Pb,Cd,Cr,Co,As,Hg 9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并针对紫茎泽兰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和土壤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土壤中As高达666.021mg/kg,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40mg/kg的16.65倍;Hg高达4.206mg/kg,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1.5mg/kg的2.8倍,污染状况比较严重。另外,紫茎泽兰根、茎、叶对Cr的富集系数分别是:3.286,9.532,8.191,转运系数为2.7,远大于1;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2.95,1.66,3.73,转运系数0.91,接近于1;对其他重金属元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因此,紫茎泽兰可以作为矿区生态修复与重建的一种先锋植物来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使用HNO3-HF混合酸体系微波消解煤飞灰样品,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煤飞灰中14种痕量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微波消解的程序为:0.2 g样品中加入10 mL HNO3和5 mL HF,5 min加热到110 ℃保持5 min、5 min升温到150 ℃保持5 min、5 min升至190 ℃恒温30 min。实验对较高浓度元素Be、Co、Cr、Cu、Mn、Mo、Ni、Pb、Sn、V和Zn采取稀释10倍、降低总溶解性固体(TDS)含量后以外标法进行测定,Cd、Sb、Tl等低含量元素则采用标准加入法以消除基体干扰;方法检出限为0.001~0.04 mg/kg。将实验方法应用于煤飞灰标准物质SRM 1633c中11种金属元素(Be、Cd、Co、Cr、Cu、Mn、Ni、Pb、Sb、V、Zn)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3%~3.6%,加标回收率在83%~112%之间。采用实验方法测定煤飞灰实际样品的结果与12个实验室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ICP-M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和滴定法等其他方法测得结果的平均值对比,经t检验统计表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植物修复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重要手段。为了探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地土壤污染状况并对其进行修复,本研究以湖北省朝北河和典型钒矿冶炼厂为对象,按季节采集该区域土壤(样本量n = 14)和当地优势陆生植物(样本量n = 113),使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V、Cr、As和Cd重金属含量,根据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评价了土壤污染程度,评估了各种植物对四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朝北河采样点中排污口与河水交汇处土壤中重金属Cd含量较高;钒矿冶炼厂原矿堆放区V超标近83倍,Cr、As和Cd重金属超标两倍以上,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其他采样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和耐受性评价结果表明,鼠麴草、密叶飞蓬、一年蓬对四种重金属耐受性极强,小蓬草、白茅、少花龙葵、野菊、白车轴草、稗是V、Cr和Cd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构树对As的富集能力极强,野艾蒿对Cr和Cd的富集能力较强,丁香蓼和日本毛连菜分别对Cr和V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和富集特异性,委陵菜和垂序商陆对Cd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和特异性。五种优势植物盆栽实验表明,苎麻在复合金属污染条件下耐受性最强,委陵菜富集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固态碳质燃料(如煤和焦炭)已经常用作闪速炼铜的代用能源,其结果大大节省了能源成本。此外,由于反应塔和沉淀池中化学势不同而使闪速炉工况得以改善。它包括:弃渣含Fe_3O_4及Cu降低;沉淀池炉底上升减至最小;上升烟道炉结易于清除。但是在低氧分压下熔炼使得某些微量元素富集于冰铜相中。热力学计算表明,某些Va族微量元素会富集于冰铜,难以造渣及挥发除去。所以,了解固态碳质燃料对闪速炼铜化学过程的影响对于优化实际操作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高铅渣还原清洁炼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底吹氧化炉产出的高铅渣进行了固体还原剂煤的还原试验,主要考察煤比、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钙硅比、铁硅比等对还原的影响。并对不同还原渣的密度、熔点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参数为:煤比3.25%3.50%、还原温度1 225℃、还原时间30min。在上述还原条件下,渣中铅含量小于2%,锌85%富集在渣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金属Cd在土壤-香蕉幼苗体系中的迁移分配规律.[方法]以沙质砖红壤为供试土壤,以香蕉为试验植物,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Cd在土壤、香蕉根系、茎、叶中的浓度和富集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Cd处理浓度对香蕉苗体内Cd富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当低浓度Cd处理土壤时,富集系数最大,高浓度时富集系数最小.香蕉苗不同部位吸收累积重金属Cd有明显差异,大部分累积在根部,向茎和叶迁移的量较小.[结论]该研究可为科学认识香蕉中重金属的残留问题、健康风险及其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程度.[方法]采样分析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Cr、Ni、Cu、Zn、As、Cd、Pb)的平均含量及富集状况,分别以现代工业化以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全球最高背景值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自然背景值为参比值,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生态危害系数以及生态危害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以2种背景值为参比得出的重金属污染水平相近,Cd和Pb是对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主要重金属元素.[结论]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潜在危害程度为轻微-中等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某镍钼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Cd、Pb、Zn、Cu、Ni及Cr)污染情况和周边蔬菜及水稻中重金属含量对居民的影响,在矿区周边采集土壤样品,并采集其周边土壤根际的蔬菜或水稻样品。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利用健康风险评估法对各种蔬菜或水稻判别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并采用生物富集系数法对各种蔬菜或水稻对重金属元素富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相比,各个取样点重金属含量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以Ni超标最严重。潜在生态危害趋势为Eir(Cd)Eir(Ni)Eir(Cu)Eir(Pb)Eir(Zn)Eir(Cr),17号样点污染最严重,达到强生态危害级别。未发现可对Cd、Cr、Cu、Ni、Pb及Zn有富集能力的蔬菜及水稻,但发现辣椒和萝卜对Cd有较强吸收,水稻、萝卜及玉米对Zn具有较强吸收。结合重金属总量分析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区应注意Ni及Cd污染治理与防治,还应注意Cr及Pb造成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1.
在对特征煤基础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用特征煤替代部分肥煤和气煤进行了40 kg小焦炉及4.3 m顶装焦炉炼焦试验,结果表明,特征煤代替肥煤配量控制在20%以内,焦炭质量变化不大,热态强度略有改善,在常规顶装焦炉上用10%~15%的特征煤代替肥煤炼焦是可行的。增配10%特征煤、相应减少肥煤配量8%、气煤2%,可生产出高强度一级冶金焦(M40=84.3%、M10=7.2%,CRI=23.5%、CSR=69.7%),降低配煤成本19.1元/t。  相似文献   

12.
在7台炉构成的煤气站中,采用每台炉单独出渣再人工运走的传统出渣方式,存在劳动量大、操作环境恶劣和效率低的问题。为此,改进煤气炉的炉底结构,将每台炉的炉底灰斗末端深入到一条长水水槽内,水封高度保证煤气炉的炉内压力要求,设置刮板链条、改向轮、压轮及传动机构等,构成自动除渣系统。应用表明,系统除渣顺利,煤气炉炉底周围无粉尘污染。  相似文献   

13.
磨煤机是粉煤制备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其作用是将具有一定尺寸的块煤干燥、破碎并磨制成粉煤,常用的有卧式球磨机和立式磨煤机两种。本文介绍了粉煤制备系统的工艺流程,对两种磨煤机进行了对比,详细描述了立式磨煤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在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公司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煤岩组分对高炉喷吹煤粉燃烧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拟高炉风口工作条件,测定了不同煤粉的燃烧率。分析了不同煤岩组分对燃烧率的影响及其和未燃煤粉显微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煤粉中镜质组含量的增加,煤粉燃烧率逐渐降低,镜质组含量在30%~40%(体积分数,下同)时煤粉的燃烧率较高。煤粉燃烧率随煤粉中丝质组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丝质组含量为30%左右时煤粉燃烧率最高,其含量再增加燃烧率呈下降趋势。镜质组是高炉未燃煤粉的主要来源,在配煤过程中应适当降低喷吹煤粉中镜质组含量,提高喷吹煤粉中丝质组含量。  相似文献   

15.
郑晓雷  代成 《鞍钢技术》2013,(5):14-18,28
借助于煤岩学理论,利用煤岩显微镜及相关软件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炼焦用37个采矿点的77种单种煤进行了煤岩分析,并建立了炼焦用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谱汇编,根据可行的配煤预案分别进行手工配煤和小焦炉配煤煤岩测定.将其实验室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实现了煤岩配煤技术在鞍钢鲅鱼圈炼焦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发的新型煤粉改性剂(ZZZ),对非炼焦煤改性和配煤炼焦。ZZZ能改善添加非炼焦煤后的焦炭质量,提高非炼焦煤的添加量,降低炼焦成本,扩大炼焦用煤资源。在2 kg试验焦炉开展非炼焦煤配煤炼焦试验,研究ZZZ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出白煤的添加粒度为全部小于3 mm,其中小于1 mm的占70%;非炼焦煤的最佳配入量为15%,其中白煤5%,喷吹烟煤10%,ZZZ的最优添加量为0.1%。由此方案炼得的焦炭质量达到南钢生产焦炭质量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某公司型煤入炉和中块煤配烧的运行情况,总结了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煤代焦 提高喷煤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占仑 《山东冶金》1997,19(5):57-59
钢铁企业在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的基础后,发展方向应及时地转变到优化生产结构、降低成本增效益上来。炼铁工艺应以提高喷煤比作为主要措施之一,从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大投资力度,改造和完善喷煤设施,提高喷煤比。  相似文献   

19.
兰天  朱子宗  田辉  盛建文  王鑫海 《钢铁》2009,44(4):20-0
 在2 kg试验焦炉开展配白煤炼焦试验,研究了煤粉改性剂(zzz)对配合煤、焦炭质量的影响。确定出白煤的最佳配加粒度、最佳配加量以及zzz的最佳配加量。通过试验确定出最佳配煤方案:白煤配加量达到8%(粒度小于3 mm),zzz量配加0.10%。由最佳试验方案炼得焦炭的冷态强度M40、M10和热态性质CRI、CSR都可以达到南钢生产焦炭质量的水平。试验方案在南钢40 kg试验焦炉中进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然  王杏娟  梁春朝  吕庆  冯帅  杜林森 《钢铁》2013,48(7):12-16
 以邯郸钢铁公司2种高炉喷吹用煤粉作为原料,用马弗炉进行预热,测定不同温度预热后的失重率和燃烧率,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预热后煤粉表面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烟煤150℃预热时的失重率为512%,且随着预热温度升高,煤粉的失重率增加,预热温度300℃时失重率可达到17.24%。无烟煤预热后失重率变化不大,预热温度为300℃时失重率仅为5.66%。预热后煤粉燃烧率明显升高。300℃预热条件下的烟煤燃烧率为89.74%,相对于原煤提高了15.67%,无烟煤燃烧率为85.19%,相对于原煤提高了24.80%。预热后煤粉表面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层状和孔隙结构增加,从而提高了煤粉的燃烧率,为提高预热煤粉的燃烧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