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能伊敏露天矿因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系统工作面胶带机、端帮胶带机和出入沟胶带机的搭接、布置关系,在东端帮形成了咽喉通道,造成运输流量受限的同时存在安全隐患,并无法实现真正的双侧内排。华能伊敏露天矿通过引进箱型钢制组装路涵跨越工作面胶带机,解决了东端帮运输通道流量受限及其带来的安全隐患,为我国露天开采的开拓运输系统布置提供了另一种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伊敏露天矿东端帮运输方式存在的问题,说明该问题产生的影响,对伊敏露天矿东端帮运输方式进行优化,解决"布置的胶带机系统长度较长,胶带机系统段数多,胶带机系统转载设备多"和"占用端帮空间,挤占排土空间,占用剥离运输道路平盘布置位置,拦截了东端帮生产运输的道路"等问题,达到高效、安全运煤。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以胶带机为运输的半连续开采工艺,结合具体矿山分析了工作面胶带机与端帮胶带机搭接及移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垂直、扇形移设方式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工作面胶带机与端帮胶带机按一定角度搭接及移设的可行性,对露天矿半连续开采工艺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伊敏露天矿引进半连续跨越桥涵以来,大大缓解了东端帮车流密度,车辆通过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文中基于跨越桥涵建立,根据现有采、排关系,合理调配及优化运输时空关系,最大限度提高东端帮运输系统的通过能力,从技术与管理角度巩固并增强东帮运输系统,为提高产量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5.
伊敏露天矿的岩体属软岩,东端帮煤层露头区岩层分布不规律,岩体较为破碎,目前的东帮监测数据不能准确界定变形区整体影响范围,为掌握边坡变形规律、发展趋势,需对边坡监测系统进行优化改造,至少形成两条观测线,尽快在东端帮胶带机布置区内增加地下位移监测点,确定影响深度。文中对优化后的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做了简单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2012年10月,伊敏露天矿通过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发现东端帮变形区滑动速度进一步加剧,位移速度由1 cm/d增至6 cm/d。发现边帮滑动后,露天矿立即启动边坡应急预案,制定控制措施,并立即执行。经过近3个月的边坡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东端帮变形区进入缓慢匀速变形阶段。文中对露天矿东端帮变形区的成因、机理、治理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今后的边帮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伊敏露天矿东端帮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其变形破坏机理和潜在的滑坡模式。  相似文献   

8.
建立工作面胶带机与端帮汽车运输道路立体交叉的新系统,解除流量限制和杂作业干扰,实现自由通过,达到改善两种运输方式交叉配合效果的目的。建立工作面胶带机与端帮胶带新的搭接转载方式,实现当煤层隆起或出现向斜,B#转明显不适合转载时,改变转载方式,建立分段的转载机构等新的转载方式,适应工作面标高浮动要求。  相似文献   

9.
伊敏煤电公司露天矿自移式破碎机采煤半连续系统在冬季运行过程中极易造成胶带冻沾,螺旋清扫器底部以及工作面沿线洒落的煤粉较多,利用清料机以及人工清理占用设备运行时间长,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结合伊敏露天矿实际工况,从技术、经济、安全方面分析论证了在半连续系统工作面皮带增设翻带装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华能伊敏煤电公司露天矿数字矿山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通过2大平台6大层次4大板块的数字露天矿总体构架,分期分批开发了13个应用系统,由此在伊敏露天矿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GNSS边坡监测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其优势。通过合理布设监测点,结合伊敏露天矿东端帮、内排土场边坡位移情况,分析监测数据,针对数据所反应问题采取合理措施;对各区域稳定性综合分析,总结出各区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部分露天矿一般采用单斗—卡车工艺,运输交通安全成为露天矿安全生产的主题,而防碰撞预警技术则为露天矿运输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基于此,自主研发成功露天矿卡车调度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华能伊敏露天煤矿。最后提出相关技术发展方向,如防碰撞预警系统、卡车调度系统共存,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将防碰撞预警技术融合到卡车调度系统中等。  相似文献   

13.
井采方向对露井协采边坡稳定影响的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绍臣  周杰  李宏杰  李伟  马明 《煤炭学报》2014,39(4):666-672
为了得出露井协采矿山中井采工作面与露天矿边坡空间相对位置的最优布置方式,结合平朔矿区露井协采工程实践,设计了3套方案对不同井采工作面布置方向时井采对露天矿边坡稳定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露井协采中井采工作面与露天矿边坡面倾向平行布置时,井工开采对露井协采边坡稳定及端帮运输道路的不利影响最小。在井采工作面采取上述方式布置时,对井采工作面的推进方向进行优化分析,发现井采工作面沿背坡的方向回采时,露天矿边坡岩体受井采扰动较向坡开采时严重。故在露井协采工程实践中,建议井采工作面与露天矿边坡面倾向平行布置,采用向坡方向推进,以降低井工开采对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  相似文献   

14.
2013年露天矿半连续系统端帮胶带与转载站将布置在采区西端帮,西端帮将由工作帮转成非工作帮,持续时间10-15年。在详细分析伊敏露天矿西端帮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西端帮地质模型,对西端帮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最终确定:设计边坡稳定系数取1.4-1.5,西端帮整体边坡角为19°,可满足西端帮作为非工作帮需要。  相似文献   

15.
伊敏河露天矿进入淤泥区开采后,发生多次陷车陷铲事故,对此,在工作面布置、电铲站立水平和段高选择、采掘程序安排、推进方式、淤泥的运输和排卸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后,解决了深度小于的淤泥用电铲采掘的问题,对深度大于的淤泥采掘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20 m 20 m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采区转向、地质构造、东端帮煤炭开采、西端帮扩帮、采煤半连续系统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东端帮煤炭开采形式、东端帮的合理开采、西端帮排土线路等方面对伊敏露天矿的采排关系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伊敏河露天矿进入淤泥区开采后,发生多次陷车陷铲事故,对此,在工作面布置、电铲站立水平和段高选择、采掘程序安排、推进方式、淤泥的运输和排卸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后,解决了深度小于20m的淤泥用电铲采掘的问题,对深度大于20m的淤泥采掘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二、三采区之间合理开采过渡,伊敏露天矿采取西帮转向动轴的采区转向扇形推进方式进行生产接续。针对伊敏采区、半连续胶带系统、排土场实践过程中的扇形转向优化布置进行经验总结,以对日后转向工作存在难题进行总结与预判。  相似文献   

19.
伊敏河露天矿进入淤泥区开采后,发生多次陷车陷铲事故,对此,在工作面布置、电铲站立水平和段高选择、采掘程序安排、推进方式、淤泥的运输和排卸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后,解决了深度小于20m的淤泥用电铲采掘的问题,对深度大于20m的淤泥采掘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伊敏一号露天煤矿采区转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原采煤运输系统进行改造。将一号破碎站和东端帮带式输送机系统移至西端帮,将三号自移式破碎机采煤工作面流向改为由东向西,三号破碎系统搬迁至西段帮,改造后的采煤运输系统消除了原有系统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