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忠辉 《山西建筑》2008,34(11):143-145
讨论了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思想、设计流程、参数选择和布桩原则,对桩间土的承载能力、CFG桩设计时考虑的各种因素和主要参数及各种情况下的布桩进行了研究,为CFG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刚性桩的桩体刚度比较大,承担较大荷载后桩身变形较小,其桩土应力比远大于半刚性桩的桩土应力比。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仍沿用半刚性桩复合地基经验设计,导致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过于保守,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确定其桩土应力比。基于刚性桩荷载传递规律、桩-土-垫层变形协调条件,综合考虑了桩体的上下刺入变形、桩侧正负摩阻、桩长、桩径、土性等影响因素,推导得到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简化公式,并与刚性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公式便于工程应用,更有利于刚性桩复合地基定量化设计和计算沉降。  相似文献   

3.
在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刚性桩布桩间距等于(3-5)倍桩径,桩长和桩径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设计目标值确定,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特别是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是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现有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和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并利用刚性桩现场单桩荷载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大型荷载试验成果,对现有计算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方法进行改进,得出的初步结论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某罐区立式钢制储罐基础设计为例,探讨预制桩、灌注桩和浅基础应用于储罐基础的设计方法。储罐基础设计可比拟为“板-柱结构”体系,借助pkpm结构软件分析两种桩型承载力、浅基础设计、场地条件影响及桩-土共同作用。储罐桩基设计应对水平承载力、竖向承载力和配筋量三控制设计,对于端承型桩基,一般情况下单桩水平承载力起控制作用。相同桩数时,采用方形布桩的边桩配筋比环形布桩的更易产生突变。应用于软土场地的砼预制桩不仅应进行桩基承载力计算,还应加强桩基配筋验算。  相似文献   

5.
某钢厂炉卷主车间所在地基为一复杂软土地基,通过理论分析计算、现场试验,从地层分析、桩端持力层、桩型、桩径等方面详细介绍该车间厂房柱基桩和在线设备基础桩的设计过程,为复杂软土地基中桩基设计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胡坤 《山西建筑》2005,31(18):85-86
阐述了砂石桩法的适用范围及加固机理,从桩的布置及桩位、桩间距、砂石填料等方面,探讨了砂石桩法的设计与施工,经工程实践证明,振动砂石桩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得到了提高,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螺杆桩新技术及其应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管桩、沉管灌注桩、螺杆桩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法对实际工程进行了设计计算和对比。采用静载试验对螺杆桩设计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螺杆桩设计方法在实际工程中是可行的,表明了在同等条件下螺杆桩单桩承载力比管桩和沉管灌注桩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设计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设计思路已引起工程界的重视.通过对长、短桩组合桩基础进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揭示长短桩联合工作机理,对不同的长短桩的数量、桩长和布桩位置等方面对长短桩的设计进行了优化和分析,验证和评价长短桩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对此新型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张荣生 《工程质量》2003,(3):14-15,51
介绍了桩基施工前,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用经验公式法(按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查表法)估算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和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在打桩机型号确定后,用打桩公式法(动荷载试验法)试算该桩的单桩竖向容许承载力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和打桩经验贯入度;把以上估、试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三项值和打桩经验贯入度作为控制打桩质量的初步指标,结合高应变动力检测法取得工程桩试桩检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最终贯入度和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以上三种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均满足了设计者给定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从而确定用打桩最终贯入度为主,控制订桩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考虑桩土变形协调的软土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规范设计,软土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间土的承载力往往被过高使用,其设计承载力对应的沉降大于复合地基沉降,而实际中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桩间土承载力并不能按照设计发挥,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桩、土变形协调的关系。为揭示桩、土变形协调的内在本质以及软土承载力被过高使用的问题,采用双曲线切线模量法,分别计算桩、土的p-s曲线,然后叠加成复合地基的p-s曲线,建立桩、土变形协调关系,以此分析桩、土荷载分担的情况。分析后发现,按照规范方法设计时,通常软土的承载力使用过高和桩的承载力设计偏低,如单桩承载力或其强度不足,易导致桩及复合地基破坏。针对规范方法的不足,提出合理的软土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应考虑桩、土变形协调的关系,应根据其p-s曲线按照相应沉降量所对应的荷载确定桩间土承载力,建立的考虑桩、土变形协调的软土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可为今后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加水拌合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简称CFG桩),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文章根据现行设计规范,结合合肥某高层建筑基础处理的实例,对CFG桩的设计计算及相关参数取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CFG桩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对其它同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志刚  刘景生 《山西建筑》2008,34(1):124-126
通过描述CFG桩复合地基的工程特征,以桩长、桩径、桩距、面积置换率、单桩强度为设计参数建立了经济最优化问题的设计,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本程序的正确性,为其他同类桩体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实测得到了在等厚径比条件下,长短刚性桩复合地基长桩、短桩、桩间土的承载力发挥系数,得到了长桩、短桩、桩间土承载性状与厚径比的相关关系,长短刚性桩复合地基采用等厚径比,使长桩、短桩和桩间土承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是很困难的,且短桩承载力发挥较长桩更为充分。在等厚径比试验结果基础上,对长短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厚径比设计进行了研究探讨,认为长短刚性桩复合地基宜采用变厚径比设计,降低长桩厚径比、提高短桩厚径比,让长桩厚径比小于短桩。变厚径比设计可采用等褥垫厚度变桩径(长桩桩径取大值)或等桩径变褥垫厚度(长桩选用较薄褥垫)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胡晓明 《建筑技术》2024,(2):159-162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及工程实践,从CFG桩复合地基设计角度出发,对设计过程中的附加压力、变形计算深度、压缩模量、压缩模量提高系数、地下水等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桩长、桩径、桩间距等参数的选取原则,得出桩径越小,经济性越好,但同时相邻桩相互影响问题更加突出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取值、桩型的选择、沉桩的控制标准、桩基的检测验收、静压桩偏差的控制和处理等方面阐述了对静压预制桩基础的设计体会,以积累静压预制桩基础的设计经验,促进静压预制桩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某油库树脂生产车间、仓库的PHC管桩基础设计为例,探讨pkpm结构软件JCCAD在管桩设计中的应用、基础建模、桩基基础设计,桩顶连接节点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比分析了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水平承载力和沉降量的设计结果。PHC管桩抗压承载力高、抗弯、抗水平力较差的特性,以及施工中易产生接桩、砍桩等问题,使管桩基础设计在JCCAD应用中存在诸多不足,需人工概念性补充修改设计,一般情况下单桩水平承载力起控制作用,并综合考虑场地条件的影响;及处理好桩顶与承台的连接节点是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嵌岩桩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桩,由于高承载力、小沉降、抗震性好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设计理论、设计细则规定等还不完善。通过对嵌岩桩设计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嵌岩桩承载机理需根据桩周边岩石的不同岩性进一步研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取值严重偏离实际情况;嵌岩桩设计宜有长径比要求;小直径桩的构造规定不完全适用于大直径嵌岩桩。  相似文献   

18.
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均简称预应力桩)桩身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简称轴压设计值)的两种计算方法、预应力桩综合折减系数及预应力桩成桩工艺系数的取值进行了讨论,说明了根据国内现行的一些技术规程、标准、图集等计算的预应力桩轴压设计值与实际工程经验不符,并对其提出了较合理的计算方法和观点。研究结果对预应力桩的合理应用和技术规程、标准、图集等的编制或修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影响复合地基桩土应力的因素,指出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与垫层刚度、桩间土刚度、桩刚度的大小有关。从荷载试验应力-变形曲线入手,利用荷载试验能从宏观上反映桩土相互作用的特点,提出考虑垫层刚度、桩间土刚度、桩刚度的多桩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的计算方法;指出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应将主;辅桩设计为两道防线,主桩为第一道防线,主要目的是减小复合地基沉降,设计时宜采用刚度较大的桩体;辅桩为第二道防线,主要保证复合地基的安全度、调整主桩的应力,设计时宜采用柔性桩或者刚度较小的桩。垫层厚度的调整对桩土应力影响较大,但对应力发挥顺序影响不大。通过分析得到: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应全面看待各刚度的影响,根据实际问题,调整主、辅桩和土的刚度以及垫层的厚度。后续研究应集中在建立合理的复合地基的评价机制上。  相似文献   

20.
工程中用砂层、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屡见不鲜,近年来选择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工程实例也很多。本文对不同桩端持力层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进行了探讨分析,同时对桩端为岩层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桩端落在较好土层的情况,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设计计算时,需要保证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同时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桩端为岩层的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思路与桩端落在较好土层的情况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