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敏  邱明  汪洁琼  彭英 《风景园林》2019,26(10):107-112
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正经历着从解析机理到供需匹配的侧重点迁移,研究指出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特征表现为4个方面:1)受服务人群的影响;2)兼具非排他性与潜在竞争性;3)各类型之间具有明显的融合性;4)与空间要素密切相关。针对已有的研究存在供需关联薄弱和整体评测不足的短板,研究以场地尺度的城市滨水空间为对象,提出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简称IPA)可以成为测度和分析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况的有效方法。选取上海苏州河4处滨水空间,从景观要素特征因子识别出发,基于IPA构建特征因子的重要性—满意度分布模型,分析滨水空间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特征,通过对需求的回应,明确优化有效服务供给的策略,从而为城市滨水空间存量更新与规划设计提供可行有效的技术支持以及可操作、可落地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梁启凡  李畅  林倍多  翟俊 《中国园林》2023,39(11):125-131
评估文化生态系统服务(CES)在空间上的供需平衡状况是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联系起来的关键。然而其无形性特征使其在空间上难以量化,因此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中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基于社交媒体照片,整合多源数据,利用ArcGIS和MaxEnt模型,对苏州市内审美服务、历史文化服务、休闲娱乐服务3类CES的供需平衡状况进行了制图与评估。研究表明:苏州市供需失衡特征明显,其中历史文化类CES失衡区域面积占比最大,高达48.1%,其次审美类失衡区域面积占比38.4%,而休闲娱乐类失衡区域面积占比则为37.0%。在景区尺度上通过CES供需失衡分析,依据不同的失衡类型提出旅游地的CES供需空间调配的策略,进而为景观规划设计人员与地方决策者提供可践行的指导,以实现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及区域保护与开发的协同。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公共健康风险特征,结合风景园林“三元 论”界定公共健康视角下城乡绿地的概念、尺度和规划职责, 借鉴国际城乡绿地促进公共健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从 “园林”“风景”和“地景”3个尺度提炼理论方法与规划技 术,为充分发挥城乡绿地系统干预效用提供支撑。为应对公共 健康风险,构建包含“辨识模块-响应模块-规划模块”的城乡 绿地系统规划响应框架,并从健康规划应对和健康规划保障两 方面提出其规划响应途径,推进城乡健康人居环境建设,完善 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从而推动以健康为导向的风景 园林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倞  宋捷 《风景园林》2019,26(12):28-33
临汾—运城盆地是中国最早的农、盐业生产区之一,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地域景观。研究利用地方志、相关水利、农业等历史信息和现代考证成果,结合历史舆图和1968年卫星航拍图,以水为线索归纳其地域景观特征和营建智慧,为传承地域景观、缓解区域城镇化问题和指导未来相关规划编制提供启示。临汾—运城盆地的传统地域景观主要包括引泉、引河灌溉等引水工程主导的区域景观格局和与自然相适应的聚落防洪排涝景观体系,未来规划设计可以重点从4个方面开展:1)利用传统引水工程骨架构建区域景观格局,发挥新的城镇复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开展水生态关键区域的精明保护、修复和关键资源的人文复兴;3)延续传统聚落防洪工程智慧,结合现代工程技术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防洪系统;4)传承城镇水利系统、公共环境和人文空间相复合的传统,实现城镇环境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5.
潘哲  王贝妮  庞平  冯晖 《规划师》2012,28(7):87-90
由于受到强大的外部作用力,特大城市周边和城市群地区的县域空间发展显示出与一般县域空间发展不同的动力和结构特征,面临着不同的矛盾和问题,使得其空间规划需要突破一般县域空间的规划思路。天津市静海县、宁河县在中心城市职能外溢、大区域项目涌入、内生产业升级等多重动力的影响下,县域空间发展在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和城乡关系等方面都受到挑战。为了"融入区域、统筹县域",两县都提出了空间发展的"区域目标"和"县域目标",并在双目标指导下,提出了应对策略:县域空间重心偏移和区域联动;整合县域产业空间,推进现有园区与外来项目的融合;严格控制生态体系构建和生态敏感区;实现多种模式下的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6.
蓝色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维持老年群体健康水平方面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在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推进下,正逐步引起城市建设者的重视和关注。尤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包括水域要素的城市全域全要素空间管控的要求下,如何制定清晰和准确的健康老龄化导向下蓝色空间规划路径,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精细化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的重要突破口。立足老年身心健康特征,归纳了近10年蓝色空间研究进展,总结了蓝色空间对老年群体产生健康效益的三类行为特点,借助MA体系分析框架,提炼了蓝色空间在生态系统服务下的三类关键功能,总结促进老年健康的蓝色空间开发目标;在反思我国蓝色空间当前建设的现实困境背景下,提出实现老年健康目标的城市蓝色空间规划路径,包括规划要素的界定和规划工具的支撑;围绕我国前沿探索的规划成果和实施成效,提出保障水循环高效、营造水场所便捷、消除水接触障碍三类目标下的九类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7.
商谦  朱文一 《建筑创作》2012,(7):190-195
地下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近十几年间,高密度区的增加导致城市问题严重,城市景观的要求带来城市对地下空间的需要。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北京的大型地下公共空间有了较大的发展。其在空间分布上趋向双轴双环的布局结构,在功能类型上分为综合、文化、体育和休闲等多种类型。本文探讨北京大型地下公共空间的分布,并针对其不同的空间类型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地下北京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仍然是个未受到足够重视的薄弱环节。在社会格局剧变和文化高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隔离区域生态与文化特征的规划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人民对生活质量及其可持续性的更高追求。实现生态与文化视角的融合既是社会实践的要求也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以福建北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实施研究区生态与文化区划的基础上,以空间统计与地理信息技术为手段,验证了研究区生态与文化类型区的空间关联性,并据此构建了乡土景观分类及区划方法体系。对乡土景观区划成果在区域风景道规划及旅游资源空间管制等领域的应用途径做了初步探讨。本研究可视为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有关乡土景观资源整合保护的一次有价值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以杭州市西湖区城乡结合部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其道路、水系、公共空间与边界等线性景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城乡结合部线性景观存在的景观紊乱、连续性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并对城乡结合部线性景观提出因地制宜,注重生态效益,保留乡土树种和区域文化特色等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我国城市文化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文化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的文化,城市规划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智慧结晶。分析了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文化发展内容:一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二是城市空间要素组合的文化表达。三是城市景观风貌和个性特色。四是城市发展建设的思想文化理念。五是城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指出发展城市文化是城市规划的使命,期待通过城市规划为城市文化的发展繁荣给力,开创城市文化复兴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1.
钱明一  张燕 《华中建筑》2014,(2):128-132
文章介绍了杭州职业技术学校总体规划设计理念:通过萃取构成基地的三个主要景观元素——丘陵、河流(冲沟)、水塘,组织和利用丘陵、建筑与水体的互相关系来取得生态化、诗意般的山地校园空间;通过建筑单体设计实现室内空间到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过渡,通过校园共享空间的组织,着意创造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空间形态满足现代化校园开放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对于营建城市生态系统及提高公众福祉具有促进作用。探讨、厘清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审美的关键因素,对于健康、稳定的绿地生态景观营造及公众生态价值观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生态审美的概念和内涵,总结符合生态审美的绿地特征,提出符合生态审美的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原则与对策:基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绿地基础条件及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将城市绿地划分为生态保育型、生态功能型及生态景观型3类生态绿地,构建生态绿地网络;基于绿地植物群落物种构成、空间布局及绿地功能需求,提出6类自然式植物群落配植模式。旨在为营建高生态效益、高景观质量的绿地景观提供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继力  赵烨  高翅 《风景园林》2023,30(2):123-130
【目的】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发展的重要依据,目前村庄规划存在规划理念、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以风景特质识别为理论和方法体系,探索有利于村庄分类指导目标的乡村风景特质识别方法。【方法】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即通过系统分类,对不同乡村区域村庄提供规划设计引导。适应性调整了乡村风景特质识别的3步程序:风景特质图谱绘制、风景特质图谱信息分析、乡村风景保护利用对策制定。绘制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图谱,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形成了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图谱,并以风景特质区域为分类依据提出了晋源区乡村保护及利用建议。【结论】乡村风景特质识别对乡村的分类指导、开发强度、保护利用模式等具有一定借鉴作用。在后续研究中,相关理论及技术方法等仍需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岳峰  傅凡  戴菲  袁满  曾辉 《中国园林》2021,37(9):83
气溶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绿色空间 被认为是缓解气溶胶污染的重要生态设施。既往研究集中于单 个污染因子与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但对绿色空间景观格局与 综合空气污染物空间规律的定量化研究较少。以武汉市为例, 基于遥感影像,利用ENVI、ArcGIS提取绿地和AOD数据, 运用Fragstats计算绿色空间景观指数,从统计学规律和空间 分布规律两方面研究了绿地景观格局与AOD的关系。研究发 现:1)绿色空间景观指数和AOD都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 征;2)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缓解气溶胶污染的核心景观指数指标 为CA、PLAND、LPI、COHESION、AI;3)基于地理加权 回归的绿色空间核心景观指数对AOD浓度分布影响具有空间 差异。提出了绿色空间核心景观指数缓解气溶胶污染的调控策 略,旨在从缓解气溶胶污染角度出发,为绿色空间类生态规划 设计等提供参考,为人居健康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建设提供理 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政策的提出强化了乡村规 划的引导作用,为乡村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 向。然而,尽管当前对于乡村规划实践的关注 较多,但针对乡村规划理论的探索较少,导致 乡村规划未能达到振兴乡村的目的,乡村规划 更多地沦为一种市场资本单向往乡村渗透的 扩张工具。本文将核心—边缘理论引入乡村 规划理念的探索,提出强化核心、开放边界的 乡村核心—边界理念,使乡村在保留特质的基 础上适应时代发展。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 以厦门市欧厝村为例,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 合,在分析作业方式、文化认同、聚落形态三 方面凸显的问题的基础上,以乡村核心—边 界理念为指导,从产业、文化与空间三方面提 出较为系统的振兴策略,为类似的村落规划 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Z2)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Xi'an Section) is a transitional section between the Qinling Mountains and Xi'an City, so it has great ecological signifi cance.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landscape city, space structuring of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was studied with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landscape city, it was disclosed that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was a signifi cant ecological screen for the landscape city spatial pattern of Xi'an, and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its "mountain, water and city" cultures. Then, fi ve infl uence factors for the space structuring of the study area were given, and basic contents of the space structuring analyzed from fi ve perspectives of spatial structure, spatial for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space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so as to explor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moderate utilization of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structuring.  相似文献   

17.
城市对于地下空间开发所关注的焦点,已由扩充商业容量转变为发掘其所具备的公共空间价值。苏州平泷路地下空间为了达成建构地下公共空间与特色街区的开发目标,针对特色街区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与对应影响因素的项目设计思路。为了确保开发过程中,项目能确实发展为平江新城的公共活动平台,平泷路地下空间以设置专业沟通平台,坚持合理与科学化发展的方式作为核心策略。同时,在项目计划初期阶段,从区域开发的角度优化调整相关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商业策划阶段,藉由制订主题、调整空间业态与经营定位的方式,精准定位未来运营方向;在设计概念阶段,增设了文化活动空间,为城市文化活动的产生保留余地;在设计深化与施工阶段,对内部重要与竖向节点进行重点设计,使平泷路地下空间最终能成为一个舒适、安全与安心的城市步行环境。最后,指出以公共空间开发为主,结合空间主题与城市文化设计的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模式,能够创造出地下空间街区的特色,并建议此模式可作为我国未来开发地下空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既是国家文化战略,也是区域发展战略。借助文化景观理论,可将人群、文化、历史、地理和环境等诸多与长城有密切关系却常被忽视的要素纳入到同一“区域”空间下进行整体考察,有助于长城遗产价值的系统阐释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关于文化景观的研究多偏向于应用研究,在方法论层面的研究和探讨仅有为数不多的国外学者。长城作为超大尺度的文化景观,具有突 出的“历史复杂性”,构建一个多维度的长城文化景观研究框架十分必要。通过梳理国外文化景观的研究方法、框架和模型,结合长城自身特点,提出以人类活动、文化传统、景观形态 3 个要素为核心,以时间与空间为轴,构建长城文化景观的研究框架。在北京长城文化景观的研究中,使用此研究框架有助于探寻其形成、发展和变迁的机制与驱动力,对于区域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Comprehensive landscape valuation requires an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economical and social values. Landscape image does not only comprise its spatial and structural parts but also the formal visual and cultural aesthetic expression of the landscape.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holistic image of the landscape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se special elements and visual functions is reflective of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coherence and beauty of long functioning natural and cultivated landscape systems.Landscape image and identity on the one hand and its natural or cultural variety (singular appearances of elements, local peculiarities or particulars) on the other hand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riteria for evaluation, classifying and protecting against possible impacts on the local and regional landscape.However, in addition to the desirability of preserving existing landscape identity, the protection of existing elements, space and functions should not blindly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new developments emerging with new values.Based on this basic idea value ranking of landscape features and individual expression of partial image sectors can be performed on the level of 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land use and planning culture. In landscape planning it is recognised that such a ranking requires a combination with professional judgement, informed opinion and public preferences as well.To ensure the aims of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high-quality nature and culture beauty special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image are requested. The demonstrated methodical steps should correspond to the objective of a sustainable nature and landscape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an aesthetic landscape planning level with guidelines and helpful data for the impact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rule (German nature conservation act).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全域空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市县层面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而科学地调整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是实现区域绿色和协调发展的必要保证.文中从点、线、面三要素出发,对城乡空间结构各阶段的居民点、道路交通以及用地布局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构建了哈尔滨城乡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