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Urban-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s the priority task of China due to the wide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cities and villages caused by the most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his-tory.In the province-city-town-villag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China,town,as the smallest urban form,is the social,economic,and cultural center of a rural area and becomes the key to many development problems.An improved township enhances living standards and creates numerous jobs in rural areas,and it will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urban-rural sustainable integra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ree typical rural forms in Nantong and demonstrates the objective fact that rural form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residents'living habits,his-torical context,an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areas.Then,this study aims to find the clos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form and town development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orphological indicators.Therefore,on the basis of full understanding of rural forms,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town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rving the countryside,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ural residents,and protecting the rural landscape texture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the development mode conforming to the spir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
以改善乡村环境和空间形态作为研 究的起点,通过中日乡村营造系统的对比研 究,提出基于人、地、村三方维系的乡村营造 新模式,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乡村营造过程 中人、地、村三方,探究其背后所存在的各自 特质以及三方维系,借鉴中日乡村营造的成 功案例,从建立乡村规章,及振兴乡村产业, 至优化乡村环境,归纳总结出现代乡村建设 所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和必须遵循的营造准 则,以及具体的做法要求,为国内的乡村振 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甲苏 《山西建筑》2007,33(10):83-84
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各个方面阐述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做好村镇规划编制工作,为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期乡建发展概况与类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新一轮乡建热潮,其参与主体、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出极为复杂多元的局面,需要学界客观的分析和认知。论文通过对我国三次乡建发展历程的梳理,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四方面探讨近期乡建兴起的原因,以“问题——目标——实践”模式为导向总结出乡建的四大类型:以经济可持续为目标的产业发展、以社会可持续为目标的社区重构、以文化可持续为目标的文化复兴、以生态可持续为目标的环境保护。并以典型案例评析各种类型化实践的设计理念、实践方法、实施效果与实施限制,以期为我国乡村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和农村建设 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只 适用于城市地区,适用于农村地区的建筑环 境评估体系还比较缺乏。本研究从农村可 持续发展理论和中国农村现状出发,对国内 外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 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得出了目前现有的评估 体系在中国农村应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相 应的改进策略和建议,为进一步发展适合中 国农村地区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提供了新 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孜 《室内设计》2015,(3):18-22
中国在城镇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 着严重的乡村社区衰落的问题,为了寻找契 合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模 式,笔者深入遂昌县长期跟踪调研,通过分 析总结遂昌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乡民如何结合新媒体工 具与地域认同,再生社区凝聚力,进而实现 可持续的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地域多功能协同提升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土地综合整治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乡村"三生"功能协同提升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交互关系的理论框架,以山东省王村镇为研究区,构建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区域特征解析,耦合"三生"功能强度与协调度关系形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分区格局,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揭示不同格局中乡村地域弱势功能,并提出相应的多元化整治模式。研究发现:①王村镇地区"三生"功能整体协调性较高,不同村庄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和不协调性;②王村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格局分为适度整治区、优先整治区和重点整治区,具有"点—线—面"的形态特征,农业生产资源匮乏、生活设施条件不便、绿地面积偏少等问题是"三生"功能的短板;③结合障碍因子组合情况,设计出8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用于实现王村镇乡村"三生"功能协同提升,进而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西北乡 村建设与地域文化发展出现了种种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在复杂的城 乡系统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打通症结,解决 文化、空间、生态多系统的“乡村病”值得深 思。本文针对乡村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当地 普遍建设的生土建筑为切入点,以生态宜居 建设与地域文化传承为目标,提出一系列相 关保护与更新策略,并以定西市通渭县为例 探讨。策略包括在提炼当地传统民居生态特 性的基础上,以工程技术手段优化生土建筑 的材料性能与建筑结构,扩大生态与社会可 持续效益;凝练生土建筑文化特性为设计建 设基础,以技术研究、绿色教育与艺术活动 激活文化内生动力,并完善法规规范支持地 域文化传承。实现将生土建筑发展成果有策 略地整合,为西北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乡村农业生产力水平决定其生产关 系,并构成了乡村社会关系结构的总体特征, 进而形成相应的村落空间环境格局。当乡村 生产力水平发生根本变革,它也带来了一系列 改变,乡村传统空间布局也因此面临被改变、 被放弃的挑战。本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理论视角,运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分析指 出我国乡村空间在新的生产力动力下将迎来 空间重构的大趋势。乡村空间布局应适合新 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演进的客观 规律,从而促进乡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可持续 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和重构应发挥自然 资源和传统文化优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 发展传统乡村空间遗存,采用分类指导、多元 融合、包容增长、统筹谋划和科学布局,实现 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Mark Scott 《Housing Studies》2009,24(6):755-774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ural development policy and planning policies for rural housing within the context of Ireland. Drawing on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 to policy analysis, the paper examines competing narratives of ‘the rural’ within the policy arena that underpin a fragmented approach to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evidence points to a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se spheres of public policy marked by a strained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communities and regulatory planning, not least with regard to the preferred shape of the rural settlement pattern. It is argued that any housing policy for rural areas must give full regard to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ttributes of rural life and not just the criteria of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In this context, partnership based local planning processes would enable the exploration of competing rural narratives to be re-orientated towards local needs, capacities and the perspectives of local people and the adoption of cultural, environmental and community values within the policy process.  相似文献   

11.
发达地区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变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贤 《城市规划》2006,30(11):36-40
结合发达地区县(市)域①开展的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区域一体化进程等背景变化是规划变革的主要动因,规划必须应对这些背景变化提出适应性的变革要求;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战略问题、规模问题和外来人口问题是发达县市城镇体系规划变革的主要驱动力;针对发达地区县(市)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发展要求,认为发达县(市)城镇体系规划重点将转向突出发展战略研究及空间管制规划,弱化“三个结构规划”,强化片区规划组织,从新的视角研究区域支撑系统规划,并提出了乡镇联盟、规划垂直管理、跨区域增长管理等相应的实施机制,增强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效力。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活动等众多领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统。本文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将从经济、社会生活、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来构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文章末以重庆某郊县作为试验研究区,以该县2000~2002年相关数据,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评判。  相似文献   

13.
西京古道历史悠久且历史遗迹较多,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但乡村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落后,存在严重的“空心村”现象。文章在西京古道周边地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京古道开发利用对其周边乡村转型发展的前瞻效应、回顾效应和旁侧效应,总结了西京古道开发利用驱动乡村转型发展的机制,为南粤古驿道沿线周边乡村把握古驿道活化利用的契机,实现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旅游业随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且近年来,紧张的城市生活让人们更加向往乡村,追求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乡村游也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此,以韶关小坑玉龙湖旅游规划为例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依托区域、整合资源营造休闲度假旅游生态环境,打造特色名镇,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县镇(乡)村域规划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由农业国家向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国家的转型时期,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健康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成为党和国家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推进城市化进程重要战略措施。本文根据我国县镇乡村区域层面规划存在问题,如区域性空间管制规划被架空、国家相关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村镇基础设施规划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支撑不足、村镇体系规划脱离实际等,进行了国外相关研究和对策的研究,并对国内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技术基础进行了梳理,提出县镇乡村域规划创新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乡空间统筹下的厦门农村发展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唯山 《规划师》2007,23(2):8-11
城乡统筹及城乡空间整体规划是城市和农村"双赢"发展的有力保障,全面解决好农村建设发展问题,应当关注农村的主动城市化和被动城市化两种模式.厦门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根据"以城带乡统筹规划"的基本思路,对城乡空间发展进行统筹布置,强调对非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农村发展实行整体规划,采取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并举的农村空间发展模式,实施农村"金包银"等建设工程,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还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蝉鸣 《室内设计》2012,93(2):42-48
乡村是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和社会主体,促进乡村发展是城乡统筹规划的核心。本文引入"乡村经营"理念,以四川省开江县城乡统筹规划为例,明确经营乡村的资源条件和重点解决问题;并从经营的空间统筹出发,强调乡村发展的空间全覆盖与区域联系。本文分县域、城市规划区和跨域统筹思考经营乡村的策略与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滞后原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广斌  王勇  谷人旭 《城市规划》2005,29(10):40-44
以农村工业发动、发展为主线,系统地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与建设面临的困境和滞后的原因。分析表明,“路径依赖”的“累积因果”效应是产生农村工业和小城镇发展区域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制度变迁改变了小城镇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产生多方面负面影响;农村费税改革在短期内造成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停滞。  相似文献   

19.
Spatial planning in the Netherlands is shifting from regulatory toward more developmental modes of plann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ackground of these changes and discusses current approaches to developmental planning,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It combines views reflected in planning theory with the accumulated experiences of a project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Netherlands, called Heuvelland. The Heuvelland project is aimed at the mobilisation of market parties for spatial developments. It is an attempt to circumvent the path-dependency in which many current spatial innovation projects get caught up, owing to established institutional planning and policy arrangements. We argue that in order to stimulate innovation and create a new economic base for rural spatial developments, new economic actors and new public–private structures and networks must be mobilised. We consider how this can be don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mportance of sustainable reg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县级行政建制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其鲜明的农村性,综合性及地域性特征,特别是它在我国发展地方经济,协调城乡关系,实现地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发展已成为我国目前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在编制指导其发展的县, 级政府又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困难,诸如资金,人才,组织及规划的管理实施等,为此,本文从人地系统理论入手,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提出一初步的县域规划编制规范,以期对此问题的解决建立一个研究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