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以黏胶纤维、中空涤纶和亲水聚烯烃双组分(ES)纤维为原料,采用梳理成网、在线撒粉和热风加固技术,制备吸液性能良好的一体式非织造吸液芯体.设计正交试验,当上下纤网层质量组合形式为200 g+ 100 g时,研究纤维质量配比、热风温度和热风时间对芯体吸液倍率、多次吸收速度及回渗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芯体纤维质量配比为50%亲水ES纤维+48%黏胶纤维+2%中空涤纶,热风温度为133℃及热风时间为120 s时,吸液倍率最高、回渗量最低;当芯体纤维质量配比为50%亲水ES纤维+48%黏胶纤维+2%中空涤纶,热风温度为137℃及热风时间为130 s时,多次吸收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2.
以80%麻赛尔+20%棉混纺纱线为原料,采用两根纱线合股在HK-MN型手摇横机上编织针织医用敷料,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影响针织医用敷料透气性、吸液倍率和可伸展性的主要因素,如纱线线密度、组织结构、弯纱深度。结果表明:随着弯纱深度的增加,可伸展性、透气性增大,吸液倍率减小;组织从平针变化到1+1罗纹、1+2罗纹、2+2罗纹,透气性和吸液倍率先增大后减小,可伸展性变大;纱线线密度越大,可伸展性、透气性越小,吸液倍率越大。在织物组织为1+1罗纹、弯纱深度1.7 mm,纱线线密度30 tex条件下制备麻赛尔纤维医用敷料的综合性能最能满足临床的要求,可伸展性为1.17 N/cm,透气性为2 174 mm/s,吸液倍率为10.77倍。  相似文献   

3.
以木棉、超吸水纤维(SAF)和聚乳酸(PLA)纤维的混合针刺层作为里层,聚丙烯(PP)纤维和麻赛尔纤维的混合针刺层作为表层,采用热黏合技术进行复合,制得多组分非织造医用复合敷料。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里层木棉和SAF的比例、表层麻赛尔纤维质量分数和预针刺道数对敷料的断裂强力和吸液倍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里层木棉和SAF质量比为1∶1、麻赛尔纤维在表层中的质量分数为50%、预针刺道数为4道时,制得的敷料其综合性能最优。在该工艺下制得的敷料,其断裂强力为16.37 N,吸液倍率为14.96。  相似文献   

4.
聚乳酸(PLA)纤维受热后易发硬、变脆。为寻找聚乳酸纤维热熔絮片合适的加工温度,以聚乳酸中空纤维和ES纤维为原料制备热熔絮片,对聚乳酸纤维质量分数为40%~90%的热熔絮片的加工温度进行试验,并对热熔絮片的保温、压缩、蓬松、透气、透湿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与ES纤维的质量配比为7∶3、加工温度为128℃、热风穿透时间为1 min时,热熔絮片既有较好的保温、压缩、蓬松及透气、透湿性,又能很好地保留聚乳酸纤维的优良特性,适用于服装和家纺填充料。  相似文献   

5.
介绍新型吸湿发热再生纤维素储能纤维及麻赛尔纤维的功能和特性,并将其与抱合力较好的棉纤维混纺,采用赛络紧密纺工艺制备18.0 dtex储能、麻赛尔、棉(30∶30∶40)混纺纱。重点分析纤维配比、混纺纱设计,以及针织技术和后整理技术的突破过程,并对采用不同配比、不同原料设计的4种储能纤维织物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储能、麻赛尔、棉混纺纱与氨纶交织的单面衬垫织物,具有优良的透气性、抗起毛起球性、尺寸稳定性等,而且其吸湿发热性能和保暖性能具有显著优势,是一种新型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面料。经批量生产和产业化推广应用,受到市场和消费者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6.
以麻赛尔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比例为50∶50)编织的半空气层罗纹组织麻赛尔纤维针织面料为试样,以白度和顶破强力作为测试指标,采用碱氧一浴法对麻赛尔纤维针织面料的前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氢氧化钠用量、30%过氧化氢用量以及练漂温度、时间的范围。结合正交实验,优化了麻赛尔纤维针织物练漂工艺为:氢氧化钠用量2.5%、30%过氧化氢用量4%、亚硫酸钠用量1%、精练剂用量1%、练漂温度80℃、练漂时间50 min、浴比1∶15。实验结果显示,经最佳工艺练漂后的麻赛尔纤维针织面料性能稳定,织物白度较练漂前明显提高,织物的强力虽较练漂前有所下降但控制在较好范围内,完全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湿法造纸工艺制备活性炭纤维纸,探讨活性炭纤维与纸浆配比、热熔性纤维含量、热压时间、热压压力、热压温度对活性炭纤维纸的透气性、拉伸断裂强力、顶破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纤维含量的增加,活性炭纤维纸的透气性增加,拉伸断裂强力降低,对顶破强力的影响不大;当加入热熔性纤维时,活性炭纤维纸的整体性能有所提高;较合理的工艺为热压温度120℃、热压时间30 s、热压压力10 MPa,此时活性炭纤维纸的透气率为135.71 mm/s,拉伸断裂强力为6.2 N。  相似文献   

8.
邓勇  沈季疆  陈宽义 《纺织导报》2006,(6):68-69,72
纳米抗菌非织造布已经开始应用于医用卫生材料和服装等领域,而对于纳米抗菌复合材料的透气性能和吸液性能却鲜有报道。文章介绍了采用纳米抗菌材料生产高吸水性、高透气性水刺非织造布的方法与工艺,并通过试验结果证明了采用纳米抗菌材料的生产方法优于采用抗菌剂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利用废旧纺织品,选用回收的废旧涤纶纤维、废棉纤维和再生涤纶短纤,利用低熔点涤纶短纤的热学特性,经消毒处理、机械开松、混合梳理、气流成网,及热风黏合工艺制得废纺纤维毡。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原料配比、热烘温度、热熔时间、成型压力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包括拉伸断裂强力和顶破强力,通过极差分析各因素对其影响的主次顺序,得出当再生涤纶短纤∶废旧涤棉纤维∶低熔点涤纶短纤比例为20∶50∶30,热烘温度185℃,热熔时间11 min,成型压力0.3 MPa时制得的纤维毡性能最为优异,拉伸断裂强力约为480 N,顶破强力约为1 082 N。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了莱赛尔族纤维与其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化学溶解性能的细微差别,通过研究时间、温度和试剂配比等因素对溶解性能的影响,成功找出用经典方法——溶解法对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的莱赛尔族纤维定性鉴别的方法,并对鉴别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在80∶10的甲酸/氯化锌溶液中,温度70℃、时间40 min,作为莱赛尔族纤维的定性鉴别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40%甲壳素纤维和60%漂白棉(质量分数)为原料,经梳理、交叉成网和水刺加固等工艺制作具有可降解性和抗菌性的新型卫生产品面层材料。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合适的工艺参数制成的甲壳素/漂白棉新型卫生产品面层材料的透气性和吸水性比当前用作卫生产品面层材料的普通热风非织造布分别提高66.2%和147.2%;纵横向强力均匀;抗菌性远高于当前使用的卫生产品面层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5.37%和97.09%;与皮肤接触无任何刺激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在废革胶原纤维中混合一定比例的热熔纤维,经过气流成网、水刺缠结制成非织造材料,再通过热黏合工艺作进一步加固,探讨热黏合工艺对该材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品的纵横向单位断裂强度随着热轧温度、压强和时间的增加,基本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撕裂强力随着热轧温度的升高而递减,随着热轧压强的增加和热轧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透气率随着热轧温度、压强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热黏合加固能有效提高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力,可以克服胶原纤维水刺非织造材料强力不足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几种生物基纤维在非织造领域的应用及材料特性进行了介绍。如海藻纤维和壳聚糖纤维作为海洋生物基纤维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其非织造材料常被用于敷料、生物组织工程等中;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通过针刺、热粘合等工艺可以制备成非织造材料,用于过滤、装饰、农业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海藻纤维、黏胶纤维、涤纶的纤网,通过针刺工艺制备一种新型复合医用敷料。研究不同海藻纤维含量、不同纤网结构的复合医用敷料对液体的吸收性、扩散性以及透湿性和透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藻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敷料的吸液量、透湿量及透气性有所提高,防止液体扩散的性能也有所提高;杂乱排列的纤网结构相对于平行排列的纤网结构,吸湿和透气性能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韦玲俐  王璐  孙窈  罗菁  夏鑫 《毛纺科技》2020,48(5):7-12
为提高驼绒絮片防风及抗静电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其附加值,以驼绒与罗布麻纤维为絮片主体,混合超细涤纶纤维、三维卷曲涤纶纤维以及ES纤维(聚乙烯/聚丙烯复合纤维),通过热合方式制成6种不同纤维比例的多组分混合絮片,并对其面密度、保暖性、压缩性、透气透湿性等基本性能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对其抑菌性、抗静电性及防紫外等功能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多组分混合絮片综合性能最优的混合配比为:驼绒/罗布麻/超细涤纶纤维/三维卷曲涤纶纤维/ES纤维45/20/15/10/10,该混合絮片具有优等透气率,抗菌性符合GB/T 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要求,抗静电性能符合纺织品C级摩擦带电电压低于2.5 kV的要求,紫外防护系数高达58.72。  相似文献   

16.
刘亚  程博闻  周哲  成国祥 《纺织学报》2007,28(10):49-53
介绍了聚乳酸(PLA)熔喷非织造布的加工研制过程。通过对所制PLA熔喷非织造布进行电镜分析、过滤效率和透气性能测试,分析干燥过程、熔喷模头温度、热空气温度和压力(速度)、狭缝宽度等熔喷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可在190~230℃进行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220℃时纺丝效果最佳。随热空气温度增加,纤维直径有所增加;随热空气压力(速度)增大,纤维卷曲度下降;随狭缝宽度增大,纤维直径增大,卷曲度下降;这些热空气参数对PLA熔喷布的过滤性能和透气性可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水刺非织造材料、热熔纤网和热风非织造材料为原料,分层叠加,置于烘箱中热风加热,制得两层和三层复合非织造材料。对分层非织造材料的厚度、透气性、孔隙率以及吸声性能等进行测试,探讨各因素对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随着非织造材料厚度增加,同一声波频率的吸声系数提高;单层非织造材料的吸声系数随声音频率的增大而提高;双层复合材料吸声系数随着热风非织造材料面密度增加而提高,最高吸声系数向低频段偏移,吸声频段拓宽,吸声系数随着频率增加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双层分层吸声材料选择孔隙率梯度从受声面开始由低到高排列,三层复合材料的孔隙率按照低—高—低排列,可获得较好的吸声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甲壳素棉交织医用敷料的设计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降低医用敷料的成本,采用缎纹组织和经纬交织的方法设计了新型医用敷料,并与两种纯甲壳素非织造布对比试样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所设计的敷料在力学性能、吸湿透气性能和抗菌性能等方面均好于对比试样,贴皮肤面为甲壳素纱线的敷料结构发挥了甲壳素特有的性质,减少了甲壳素用量(仅为42.92%).由此认为新型敷料设计思路可行,实现了降低成本、满足医用性能要求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物理方法将竹纤维与双组份低熔点涤纶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开松、梳理、铺网等工序制备出多层纤维网,利用热风烘压方法将多层纤维网制成毡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并表征了竹纤维和复合毡的形态;测试分析了竹纤维的结晶度、官能团结构、纤维直径及其分布、拉伸断裂强力性能;对双组份低熔点涤纶的长度与熔点进行了表征分析;对竹纤维/双组份低熔点涤纶复合毡的拉伸断裂强力性能、透气性与传热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纤维复合毡的性能与竹纤维的含量相关,断裂强力与传热性能及竹纤维含量呈正相关,透气性随着竹纤维含量的增加先变大后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