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经济学需求定理,分析了再生水的价格对再生水需求的影响,即在再生水的水质和水量能够满足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情况下,价格是影响再生水需求的主要因素,合理的价格机制能够对再生水的需求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我国的污水再生利用的不同工艺,分析了再生水的成本构成,探讨了再生水价格的合理形成机制,并提出了合理的再生水价格构成。  相似文献   

2.
再生水的价格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济学需求定理,分析了再生水的价格对再生水需求的影响,即在再生水的水质和水量能够满足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情况下,价格是影响再生水需求的主要因素,合理的价格机制能够对再生水的需求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我国的污水再生利用的不同工艺,分析了再生水的成本构成,探讨了再生水价格的合理形成机制,并提出了合理的再生水价格构成。  相似文献   

3.
再生水资源成本价格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再生水资源是水资源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价格是影响污水回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再生水价格有多种形式,为了与我国现行的自来水价格相一致,论文以制水成本为依据,借鉴给水厂工程投资和输水管网的费用函数,建立了再生水资源的成本价格模型,并应用模型进行了模型工程的实例计算,这一模型可为制定再生水的价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出入境水量计算是水资源评价及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内容之一。本文提出了根据天然出入境水量,由流域综合耗用水系数推求人类活动影响地区现状及不同上出入境水量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山东省泰安市水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基于进水量变化对污水处理价格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给出2种情况下基于进水量变化对污水处理价格的调整方法,为污水处理厂BOT项目的特许经营价格确定和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河流的不同功能,将河流水量分为生态环境水量、资源水量、灾害水量3部分,以松花江嫩江干流为例,对河流3部分水量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并探讨了河流各部分水量的变化趋势及规律. 对于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云综合评判模型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建立了基于云理论的综合评判模型,将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用隶属函数描述了评价等级的模糊性,又利用超熵概念充分考虑了隶属度本身存在的随机性.将云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洮河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并同传统模糊综合评判、可拓评价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可行,并能体现出评价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地表水资源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193站年降水、蒸发、径流资料,分析了哈尔滨市水平衡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阐明了全市出境水量、客水量及主要江河水质状况,对全市地表水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得出:哈尔滨市地表水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下降,必须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设计进水水质水量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选择、工程设计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数据,其计算不当会给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带来不良影响。调查了贵州省已建9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2012年运行情况,结果表明:基于规划面积、人口和工业发展的预测及其生活污水量、工业废水量和公建、商业设施污水量所占比例计算的设计进水污水量和污染物浓度往往偏差较大,设计进水水量和水质普遍较实际进水偏高,设计进水BOD/COD、BOD5/TN与实际情况脱节,并给已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逻辑的水电工程生态效应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评价研究进展情况,探讨将基于模糊逻辑的综合评价法应用于水电工程的生态效应研究.对模糊综合评价理论中因素集和评语集的建立、隶属度函数确定、模糊算子选择等问题进行分析,引入降半阶梯形分布函数用于隶属度计算,选择加权平均型模糊算子用于模糊关系合成.结合水电工程生态效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构建水电工程生态效应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定义一个能反映各个评价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大小和方向的参数即指标综合影响向量,并根据实例中已经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对于大朝山水电站生态效应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并与前人评价结论相吻合;定义的指标综合影响向量能够反映各指标对水电工程生态效应影响的大小和方向;所建水电工程生态效应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房价的上涨需要经济基础发展的支撑.文章基于北京市2001-2012年间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了房价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房价与人均GDP的回归分析、弹性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计量模型,揭示了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房价相对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的弹性系数为2左右,房价增速远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增长幅度;因此,应严格按照“国五条细则”严格控制房价增速,使其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使北京房价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分散型污水处理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资源短缺,人口增加和经济高速发展使水环境污染日趋严峻.污水分散处理系统投资小、见效快、可实现水资源就地回用,目前在建设集中污水处理系统的同时,城市污水分散型处理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分散污水处理系统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运行系统、投资与见效、处理工艺技术及水资源回用等几方面与集中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影响中国分散型污水处理系统正常发展的原因,促进此项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库兹涅茨曲线(EKC曲线)模型,构造带有三次项的环境 收入对数模型,利用2000—2014年我国水污染、大气污染与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内的四类区域污染指标数据及辽宁省环境监测相关数据,对库兹涅茨曲线模型进行多次回归分析,得到拟合度最好的回归曲线,并验证2015年全国及辽宁省的各项数据,对比分析辽宁省与全国各项环境污染指标与经济增长(人均GDP)的关系曲线,分析并预测了环境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辽宁省还是全国,随着人均GDP的上升,人均废水排放量与烟粉尘排放量上升,人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与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水资源分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模糊聚类分析原理为基础 ,按区域水资源的几个重要指标 :年降水总量、年河川径流总量、年地下水总量、年水资源总量和产水模数 ,对全国 2 9个省、市和自治区进行模糊聚类 ,根据F分布确定最佳阈值λ ,考虑实际情况将区域分成了 7类 ,对政府的经济决策及水资源的科学研究都很有意义 .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再生水作为替代水源成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措施.概述了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和因缺水造成的重大损失,阐释了缺水地区将城镇污水开发为稳定水源的概念和特点,并从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确保生态需水量、严格实施污水治理政策等方面论述了新生水源开发的意义,提出了新生水源水法规政策的制定、标准的建立和处理技术的研究是目前亟需解决的几个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中水系统规划优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外污水(再生)回用的发展状况,在分析中水系统各部分费用关系的基础上,将中水系统纳入给排水系统进行综合规划,建立了城市中水系统规划的数学模型,结合华北某城市拟建的中水系统,进行了实际的规划计算,表明模型完全可行,能全面协调中水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满足水量供需平衡,能合理分配各种水资源,使整个中水系统的总费用达到最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IPAT方程为理论基础,建立了水资源效率模型,并以辽宁省为实证,利用GDP增长数据、水资源供给和消耗的数据,分4种情况讨论并计算出辽宁省到2020年期间水资源合理用量和单位GDP水资源消耗需要降低的倍数。在2010、2015和2020年水资源效率分别提高1.2、1.5和2倍,比较符合辽宁省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观点和实现水资源效率革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效率模型及以辽宁省为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IPAT方程为理论基础,建立了水资源效率模型,并以辽宁省为实证,利用GDP增长数据、水资源供给和消耗的数据,分4种情况讨论并计算出辽宁省到2020年期间水资源合理用量和单位GDP水资源消耗需要降低的倍数。在2010、2015和2020年水资源效率分别提高1.2、1.5和2倍,比较符合辽宁省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观点和实现水资源效率革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以1985~2008年河南省的数据为例,研究了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研究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和人均GDP之间是协整的,两者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农村居民的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文教娱乐、医疗保健更大.在滞后期为3年或4年时,人均GDP的增长和农村居民家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