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辉  张宇 《中外建筑》2009,(1):91-93
建筑师职业素质与执业能力的培养受到建筑学高等教育的重大影响,本文在探讨建筑师培养与建筑教育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筑师培养是建筑教育的职业性目标,提出建筑学本科教育在进行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责任教育、建筑学的核心价值教育、体验教育、生态建筑理念与设计方法教育和团队协作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掌握形式语言是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根本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形式的重要功能是表达,好比演说家使用语言,作家使用文字。对形式的理解和运用是建筑师应该掌握的基本功。建筑学专业设计基础教学应以学习形式的认知、运用和表达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郝曙光 《建筑》2000,(6):26-27
决定建筑设计质量的根本因素在于建筑师的素质 ,我国建筑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建筑师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已成为我国建筑界的共识。建筑学专业大学本科教育对建筑师素质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从组成建筑师素质的各个方面去反思建筑学教育 ,分析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建筑师素质的全面认识很有必要。艺术才思既然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设计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 ,那么建筑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思维能力 ;同时 ,建筑是社会的审美客体 ,作为建筑艺术创作主体的建筑师需要…  相似文献   

4.
因中西方对建筑理解的不同,第一代建筑师进行了艰难的转译,让中国建筑体系从无到有。但直到今天,建筑学还未完成本土化,只是把传统的形式换成现代的形式而已,这与建筑学术体系的不完善有关。如何看待深受西方影响的建筑体系,以及建筑学如何解决新时代中国大地上的问题,都需要对当前的建筑体系进行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5.
黄惠菁     
<正>女,1973年6月生于北京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院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理事建筑学会高层建筑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代表CTBUH规划硕士珠江城广州"珠江城"位于珠江新城CBD的核心区域,采用"零能耗"的设计理念,包含辐射制冷带置换通风和风涡轮发电等11项节能技术以及可  相似文献   

6.
罗文媛 《新建筑》1994,(4):53-55
建筑形式的重要功能是表达,好比演说家使用语言,作家使用文字,对形式的理解和运用是建筑师应该掌握的基本功,建筑学专业设计基础教学应以学习形式的认知、运用和表达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冯江 《新建筑》2013,(1):33-38
1953年,多位重要的建筑师为了武汉三校(即后来的华中工学院)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聚首于喻家山南麓,其中柳士英与夏昌世的设计理念相左,对新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上世纪20~30年代他们分别在日本和德国习得了建筑学,但在回到中国之后的几十年里,又逐渐发展出各自的建筑理念.在两位先生屋顶形式之争中,华中工学院最早一批建筑很快便建威了,并成为新中国建筑史中弥足珍贵的遗产.通过这一段钩沉,讲述了两位建筑师从习得的建筑学到人生的建筑学的转变过程,从而认为有必要重新理解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及其作品,应辩证看待习得的建筑学与人生的建筑学共同构成的复杂建筑生涯.  相似文献   

8.
正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与全球化、普世性相对,关于地域性的研究一直是建筑学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特别是进入196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兴起,社会学、人类学对乡土、民族等问题被重新讨论,乡土建筑、地域建筑逐渐成为建筑师、建筑学者反抗国际风格的重要阵地。1964年,  相似文献   

9.
建筑史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既隶属于大建筑学,同时也是艺术史学的一个研究分支。所谓大建筑学,或称广义建筑学,包括了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多方面的内容。或者说,它是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建筑论》,及古今中外无数建筑理论著述中不厌其烦、反复言说、深入阐释过的一门学科—Architecture(建筑学)。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与“结构”的融合设计一直都是建筑师关注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建筑与结构设计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结构建筑学”概念应运而生。该文以结构建筑学理念为导向,通过对日本大跨体育建筑及上海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造设计案例的分析,明确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和建筑空间的结构体系,阐述结构建筑学理念导向下的建筑结构设计及应用特点,指明建筑设计在实际工程改造中的应用方向,以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际建筑师协会(UIA)通过的《建筑教育宪章》要求职业建筑师具有不少于5年的大学教育背景。建筑师注册制度在国际上已成为惯例.而建筑师注册制度总是和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和建筑学专《职)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联系在一起的。英,美等国,通常只有获得建筑学专(职)业学位的人,才能参加注册建筑师考试.而能够授予建筑学专业学位的院校必须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评估,评估通常由该国建筑师协会的建筑教育(评估)委员会主持.如英国的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教育委员会.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的全国建筑学教育评估委员会(NAAB)  相似文献   

12.
膜结构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然 《世界建筑》2000,(9):63-64
环境、氛围、文化、建筑形式的和谐统一,是世界范围内建筑师、规划师连末的最高目标。人类进入21世纪如何理解,构思,创造和建设我们的生存空间?是当今建筑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正如世界建筑师大会“北京宪章”指出“广义建筑学……从理念上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的要点整合为一”。这是广义建筑学对当代建筑师、规划师提出的新要求. 建筑环境设计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活动空间,同时创造了气象万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久居樊篱下,复得返自然”.阳光、空气、绿草、水溪、人造景观把人们带入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世…  相似文献   

13.
结构建筑学(Archi-Neering)是在欧美国家和日本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建筑设计视角。本文通过对结构建筑学既往研究的梳理,辨析其真实含义。并通过对国内外三个优秀现代木结构建筑案例的分析,提出现代木结构建筑是符合结构建筑学理念的。希望通过现代木结构建筑的设计能够让建筑师、结构设计师以及设备工程师在设计中相互融合、促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建筑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建筑师的著作权除了设计与建造建筑,也逐渐包含研发数字化工具。建筑学面临着被科学思维重新赋能,建筑知识体系的快速迭代已然成为建筑教育的核心议题。建筑智能实验室正在成为研究建筑数字化软硬件工具的载体,覆盖了设计生成、感知、推演、模拟、优化、再现、建造等诸多过程。如今,建筑智能增强下的分布式集群研发与网络化共享协作正在定义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工具、流程,并不断扩展着建筑学的内涵。从实验到实证的研究范式,带来了针对设计与建造过程的可模拟性、可迭代性、可推演性、可控制性的精确研究内涵。建筑智能实验室的研究范式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增强建筑师的思辨力与分析能力,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性能化协同,这正在成为建筑学转型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5.
王珏玮 《山西建筑》2007,33(20):31-32
从材料的视角重新审视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建筑学的顺利发展需要对材料有足够的正确认识,从材料与建筑、材料与构造、材料与形式等几个方面阐述建筑师对材料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6.
俞挺 《世界建筑》2014,(8):51-56
本文通过作者对自己设计的图表来讲述自己对建筑学的认识,发现建筑学的困境和局限,评价建筑、建筑理论和建筑师的成就。帮助读者发现建筑学中隐性知识做进一步创新。这个图表就是作者评价建筑的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建筑师解读布迪厄》是关于20世纪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相关理论的入门导引,从建筑师视角出发,旨在向建筑圈读者介绍布迪厄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展示将其应用于建筑学的可行性。结合建筑学相关研究,对该书中所涉及的布迪厄的结构人类学课题、阶级区隔研究和以惯习、资本和场域为核心概念工具的文化实践理论进行了简要总结与梳理,或可为将布迪厄相关理论引入国内建筑学微观性个案和宏观性反思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盼 《建筑与文化》2020,(4):168-169
建筑类型学出现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是一门用于建筑物、建造环境物理结构形式或其他特征分析和分类的对比研究学科。文章通过对两位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建筑理论先驱穆拉托利和阿尔多·罗西的建筑学类型学理论思想和建筑方案分析,进而对意大利学派建筑类型学研究的成因和发展过程进行简要的介绍。对于西方建筑类型和类型学的讨论,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建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建筑空间的基本形式,同样可以增强我们发现不同文化、地域特征影响下的建筑物和建造环境之间具有类型学共性所呈现的潜在联系性的能力,能够给予当今建筑师一个分析、认识和设计所建环境的全新角度。  相似文献   

19.
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与英联邦建筑师协会、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美国建筑学教育评估委员会、加拿大建筑学教育认证委员会、韩国建筑学教育评估委员会、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学会、墨西哥建筑学教育评估委员会,于2008年4月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共同签署了《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认证实质陛对等协议》(简称《堪培拉协议》)。  相似文献   

20.
李辉 《建筑与文化》2009,(7):104-105
数码建筑是近些年来建筑创作中越来越引人关注的话题。本文限制在建筑形式创作层面上讨论如何在信息时代理解当代的数码建筑。首先对建筑的自由形式创作进行历史回顾,并对当下的数码建筑自由形式创作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从计算机技术对建筑创作方法的改变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提出当下建筑自由形式创作对于建筑学专业核心问题的意义并展望其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