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结合大朝山水电站厂区地下洞室群的勘测和施工过程,论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地质工程理论在大跨度厂区地上洞下室群的位置及轴线选择,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施工建设中的应用。表明重视地质条件对地质工程设计,施工及支护的指导和控制作用,有利于控制设计,施工与地质脱节的现象,可确保工程的合理设计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糯扎渡水电站左岸厂房区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文远  张四和 《水力发电》2005,31(5):30-32,39
糯扎渡水电站的地下厂房位于左岸,工程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厂房区地下洞室群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以确定地下洞室群的围岩类别,预测洞室开挖后的应力应变情况,评价洞室群围岩稳定性,从而为洞室群的位置选定及支护形式设计提供依据,并为确定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清原抽水蓄能电站场区的主要建筑物由上水库、输水发电系统和地下厂房、下水库等组成。介绍地下厂房工程地质条件,经过预可研、可研及施工阶段的地质测绘、钻探、试验等工作,对清原抽水蓄能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揭露,描述地下厂房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地质缺陷对建筑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从总体上看,场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具备修建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鉴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方向涵盖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以及地下人防工程、能源矿建工程等行业和领域,且本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点多、应用范围广、行业特 色显著,结合黄土地区独有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具体岩土工程背景,以及现行工程设计施工体 系的逐步拓展和重大工程项目的推进,使得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养的要求逐步变高。随着黄土地 区城市地下空间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具体工程问题所面临的专业挑战也越来越复杂。本文在 分析总结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建议在传统工程设计类和施工管理类毕业 论文基础上,进一步结合黄土这一特色鲜明的特殊地质条件,通过对选题立项、开题答辩、过程管控和答 辩环节进行梳理和重建,从而培养出熟悉掌握勘查设计、施工管理和具有良好科学研究素养的毕业生。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水布垭水电站地下电站厂房系统地质条件之复杂在国内外均较为罕见。本工程第一次在地下电站工程设计中大规模对软岩部位采用混凝土置换的形式以保证施工及运行安全。因本地下厂房处于软岩中、高边墙、大跨度,导致洞室岩体稳定问题较突出。在施工中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特性,采取不同的开挖、支护方法,确保洞室施工安全及运行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棉花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布置于左岸大坝下游侧山体内,通过施工开挖验证,前期勘测阶段地下厂房位置的选择与轴线方向的确定是合理的,施工开挖揭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初步设计论证基本相符,利用提供的地质参数进行围岩支护设计与施工,经观测与工程运行实践证明围岩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吴楠 《四川水力发电》2013,(5):149-150,156
不良地质条件地下洞室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施工难点,施工进度、安全及投资都是业主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大岗山水电站大坝深部基础处理工程历时五年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复杂地质条件洞室工程业主方管理提供了较多可参考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向家坝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家坝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在大量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了地下洞室群,尤其是主厂房的施工程序和支护参数.建设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施工管理和作业控制,建立了集设计、科研、施工于一体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反馈系统.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实践中形成的设计、施工和项目管理原则和程序,可对类似工程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下洞室群施工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洞室群,洞室开挖对围岩产生强烈扰动,造成巨大卸荷效应,对围压稳定有较大影响,关系工程的安全。以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为依托,从岩体地质条件及洞室布置实际出发,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需要拟定的分层开挖及支护方案,对地下洞室群建立三维模型,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进行数值计算,研究设计方案下围岩的稳定性以及支护措施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工程地质条件很差,文中主要介绍了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厂房开挖施工程序、施工观测和技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期关于怒江流域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风险程度高而反对水电开发的言论,笔者对怒江断裂带进行了研究,对怒江流域进行水电开发而进行的工程抗震问题进行了论述,对修建水库大坝后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水平进行了预测,并介绍了我国高坝抗震安全保证的综合措施。研究表明:怒江断裂带并非是一条作为欧亚大陆碰撞缝合线的深大断裂;怒江在建设水库大坝后会降低流域内的地质灾害风险水平;在复杂构造带和强震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是可行的;在详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基础上和细致的工程抗震设计后进行水库大坝的建设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在工程招标建设体制下,发包设计文件是工程承建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李家峡水电站建设实践中,对导流隧洞发包地质资料与国家规范要求、竣工地质报告等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发包设计文件应达到技术施工设计阶段的深度,从而为工程承建合同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洪家渡水电站坝址位于深切峡谷地区,岩性以强可溶岩为主,地质构造、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均较复杂,且在地面厂房下游右岸发育有1号、2号大型塌滑堆积体,并处在泄洪消能防冲区内。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影响较大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岩溶稳定、岩溶涌水及塌滑堆积体稳定等。为此,施工地质人员在熟悉前勘察资料的同时加强了现场巡视,掌握了基础开挖地质情况,并及时预报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问题及根据设计意图提出正确的地质处理建议,从而使上述的不良地质问题均得到了快速、妥善的处理,为工程的顺利、如期竣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大伙房输水隧洞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内容,包括设计依据、测试方法、测线布置、断面选择和实施方案要求等.目的在于保证隧洞施工设计、施工方法和措施能顺应地质情况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和修改,有效地预防和处理,避免地质灾害发生.对于安全科学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节约投资等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基于引汉济渭工程隧洞施工实际,结合我国现有技术规范要求,对比分析了引汉济渭工程隧洞动态设计、超前地质预报、隧洞开挖方式、隧洞支护时效及衬砌与掌子面距离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得到了适宜引汉济渭工程隧洞施工特点的动态施工技术方法。针对不同围岩条件实施隧洞动态设计,采用了不同的开挖和支护方式。对物探发现的异常区进行钻探验证,以提高地质超前预报及涌水预测精度。地质复杂区段按照"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组织施工。在实际施工中,应提倡利用围岩在无支护条件下的允许暴露时间也就是围岩的自稳时间实现短距离的掘进与支护分离。对硬岩(Ⅰ—Ⅲ)围岩采用"钻爆设计、光爆施工、工序组织、快速施工"的思路,对软岩(Ⅳ—Ⅴ)围岩采用"围岩量测、确保安全、遵守设计、按部就班"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引汉济渭秦岭特长输水隧洞全长81.779 km,隧洞穿越秦岭岭南中低山区,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且具有强构造应力。受复杂地质条件和地质构造的影响,秦岭隧洞1~#勘探试验洞主洞段施工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大变形,原设计围岩类别为Ⅲ类,实际施工过程中已经达到Ⅳ类和Ⅴ类,初期支护完成后变形严重。多处变形量超过10 mm/d,局部最大变形量达到了69 cm,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发生大变形段采取了二次套拱、加长锚杆、径向注浆、初支拆换、二次衬砌加强等措施进行控制。今后大变形段设计施工过程中,应通过加强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提高支护设计参数、加大预留变形量来预防大变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松林河大金坪水电站引水隧洞断面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金坪水电站为松林河干流河段规划建设的引水式电站,隧洞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隧洞施工初期,按照圆形断面顶拱进行了一期开挖,根据开挖揭示围岩地质条件及后期工程建设进度的要求,在隧洞布置、设计流量既定,保证电站机组出力不变,确保电站稳定安全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设计断面优化。对隧洞围岩条件良好洞段,论证取消隧洞原圆形钢筋混凝土衬砌,选定马蹄形锚喷断面作为最终优化断面形式。方法实用方便,满足精度要求。随着中小型水电站实际建设情况,此优化设计可作为隧洞施工中及时进行断面形式调整的一种简捷易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工程地质数据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如何实现工程地质数据的共享、海量存储和异地传输显得尤为重要。全面阐述了工程地质数据库的设计、内容、建设流程及其应用。实践表明,工程地质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地质勘察工作效率,还可以为地质勘察成果的整合共享提供重要的基础。 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灵石县石膏山水库拟选坝型为拱坝,拱坝对地质条件要求较高。文中详细叙述了水库上坝址(推荐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对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驮英水库拦河坝经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两种坝型的比选,推荐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根据地质地形情况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灌溉、发电系统等建筑物进行协调布置。结合坝料主要来源于料场和溢洪道开挖料的特点,对大坝进行了分区设计,并根据坝料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结果初步确定坝体填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