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红 《材料导报》2004,18(Z3):329-331
研究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法)测定钒铁中硅、锰、铝、磷元素,进行了试样分解试验,考察了基体、共存元素对被测元素的影响,确定了分析谱线、最佳工作参数,建立了同时测定硅、锰、磷、铝元素的分析方法,同时还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精密度试验及准确度试验.  相似文献   

2.
采用ICP-AES法测定了钴基高温合金中Nb,Ta,Zr,Mo,Al,Ti,La等元素,进行了试样的溶解、试液介质的影响、基体及共存元素的影响、内标元素的影响等试验,以及有关工厂的验证试验。本方法快速、稳定,已用于实际试样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ICP-AES法同时测定水中钾、钠、钙、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芳 《福建分析测试》2004,13(3):2031-2033
本文采用美国Perkin--Elmer公司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Optima 4300DV),对同时测定水中的钾、钠、钙、镁四种元素的最佳测试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元素间的干扰情况,并进行了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试验,结果均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美国Perkin-Elmer公司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Optima 4300DV),对同时测定水中的钾、钠、钙、镁四种元素的最佳测试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元素间的干扰情况,并进行了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试验,结果均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多晶硅铸锭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碳、氮、氧杂质元素,这些杂质会形成沉淀、复合体等缺陷,成为少数载流子的复合中心,缩短硅的少子寿命,从而降低硅片的太阳能转换效率。因此控制和降低铸锭中这3种杂质元素的含量对提高铸锭的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碳、氮、氧元素的来源、分布,着重综述了铸锭中3种杂质元素的存在形态及不同形态对铸锭的影响,总结了降低3种杂质元素含量的方法,指出了目前研究的问题,并对铸锭中这3种杂质元素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直读光谱仪分析法检测钢中各元素含量已经在各炼钢、铸造、机械制造等部门广泛应用。本文对直读光谱仪分析法测定不确定度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钢材料中碳、硅、锰、磷、硫五种元素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ICP-OES法测定取向硅钢的多元素测定条件进行了探讨。因Si含量高,且在强酸中易析出,单独称样0. 1g、用稀硝酸溶解、测定。其它元素称样0. 5g、用混合酸溶解、测定。考察了溶样方法、溶样器皿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基体匹配法,选择合适的钢标准物质、处理方法与试样完全相同,实现取向硅钢中多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HPLC-ICP-MS对银勺进行砷、镉、铅迁移量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中性实验条件下,砷、镉、铅均未检出。在酸性实验条件下,检测出了微量的铅元素。对所用银勺进行杂质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锑和铅元素。银餐具的安全性,应引起商家和检测机构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林群 《福建分析测试》2003,12(3):1800-1802
采用ICP—AES法同时测定水中Fe、Mu、Cu、Zn、Al、Pb、Ag、Cd的含量,研究了彼此间相互干扰情况。同时采用同心雾化器、轴向观测方式以及结合多元光谱拟合(MSF)校正技术,减少了背景干扰,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降低了各种元素的检出限值。测定了这些元素的主要分析线的检出限值。测定了这些元素的主要分析线的检出限、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加标回收率为94.5%~107%,RSD为0.52%~2.31%。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1+5)硝酸来分解高锰钢中硅、锰、磷、铬元素,并以ICP-AES法对其进行同时测定。方法的RSD为0.82~2.65,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7.8%~108.0%。用标准样品进行对比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同时测定磷灰石中的K、Na、Ca、Mg、Ti等元素。确定了各元素的检出限,回收率在97%-104%之间,RSD小于1.5%,该方法用于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铜、锌、钴、镍、铬、锰这六种元素可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大型仪器进行分析测定,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分析条件和范围。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Al、Sn、Cu元素对钛合金强度、延伸率以及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金元素的增加,合金强度均升高;在试验范围内,Sn元素含量超过5%后,合金弹性模量和延伸率呈下降趋势,Al、Cu元素的增加对合金延伸率无明显影响,与弹性模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优化微波消解条件,并根据不同元素性质,调谐ICP-AES工作条件至最佳,实现了茶叶中K、Na、P、S以及Fe、Mn、Cu、Zn、Ca、Mg 10种元素的同时测定。10种元素测定结果 RSD%为0.67(Cu)~5.57(Na),回收率为84.0%(Na)~101.5%(Fe),检出限为0.001(Mn)~0.029(S)μg·g-1,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能够满足茶叶中K、Na、P、S、Fe、Mn、Cu、Zn、Ca、Mg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人发中五种微量元素:镁、锌、铜、铁、铝的ICP-AKS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中采用了正交设计,确定了多元素同时测定最优折衷工作条件。并对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和正确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方法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16.
水热制备锌、硅、镁、铁等元素掺杂羟基磷灰石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元素掺杂是赋予羟基磷灰石材料更多生物学功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但不同元素的掺杂行为尚待进一步揭示。本研究使用并行水热合成方式, 制备分别含有锌、硅、镁、铁、锰、铜、锶、硒、钴的9种羟基磷灰石粒子, 并对其物理化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元素掺杂显著改变了羟基磷灰石粒子的形貌和晶体生长方向, 但不改变其物相组成和官能团。晶体的(211)和(112)晶面衍射峰的强度均降低, 结晶度下降。元素实际掺杂效率分析结果显示锰>锌>镁>铁(三价)>锶>钴>铜>硒>硅, 与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相关。锰、锌、镁三种元素掺杂量较高, 因其离子半径与其替代的钙离子接近。铜元素掺杂效率较低是由于其在合成溶液中与氨产生络合作用, 硅元素和硒元素则因几何结构和电荷(SiO32-、SeO32-/PO43-)差异导致掺杂率低。本研究揭示了掺杂行为与离子特性之间的联系, 为功能化羟基磷灰石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欧盟RoHS(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指令中所限制的有害元素,建立了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聚合物中的铅、镉、汞、铬、溴元素的新方法。利用内标法减少了非规则样品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优化了操作条件。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和检出限,方法中镉、铅、汞、铬、溴元素的检出限可达10 mg/kg、6 mg/kg、4 mg/kg、4mg/kg、6 mg/kg。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RoHS指令中定量筛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欧盟RoHS(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指令中所限制的有害元素,建立了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聚合物中的铅、镉、汞、铬、溴元素的新方法.利用内标法减少了非规则样品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优化了操作条件.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和检出限,方法中镉、铅、汞、铬、溴元素的检出限可达10 mg/kg、6 mg/kg、4 mg/kg、4mg/kg、6 mg/kg.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RoHS指令中定量筛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钛合金中常用β合金元素Mo、V、Cr等对β相合金化的影响,通过设计制备一系列不同元素含量的TiMo、Ti-V、Ti-Cr二元β型钛合金,分析了含单一合金化元素的β型钛合金的显微组织、硬度及室温拉伸性能。结果发现:随着合金中β稳定元素含量的增加,所有二元合金的晶格常数及晶粒尺寸都呈减小的趋势,其中元素Cr具有最强烈的减小晶格常数效应,而元素Mo对晶粒细化的效果最显著。成分为Ti-xV、Ti-xCr的β相的拉伸强度随元素含量增加的变化规律与硬度变化相似,先减小后增加。Ti-xMo拉伸强度则随元素含量的增加强度升高。元素Cr对β相的强化效果高于Mo和V。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XRF金标样的多元素回归方程,对Pt、Pd的荧光强度进行修正,修正后的荧光强度当作Au、Ag的荧光强度代入回归方程中,利用计算机编程计算铂制品中的Pt、Au、Pd、Ag、Cu、Ni等6种元素的含量。该法测定的准确度优于0.5%,适用于Pt的测定范围为85%~99.92%.具有无损、快速、准确、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