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RMD半自动根焊技术所使用设备的工艺原理、新型焊接材料工艺特点以及RMD根焊技术在X80管道钢焊接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出RMD根焊技术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对根焊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刁凤东  张展  汪兰天 《焊管》2009,32(11):59-62
PWT全自动外根焊技术具有焊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焊接质量稳定等优点。由于焊接参数、环境因素、气体纯度等因素的影响,焊缝中容易产生气孔缺欠。介绍了PWT全自动根焊工艺特点,详细分析了气孔产生的机理。针对PWT根焊气孔缺欠,制定了防止气孔产生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口径不等壁厚连头焊接时,由于壁厚不同,易导致根焊高度不同;采用焊条电弧焊或RMD根焊时,厚壁侧极易产生咬边或未熔合;因焊接停留时间控制不当出现埋藏性气孔缺陷;内焊道也会与厚壁侧内壁母材产生夹角,形成假未熔合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全自动不等壁厚焊接工艺研究,确定了不等壁厚的焊接工艺;根据接头设计型式,选取了适合的焊接方法及各层焊接工艺参数,探索了根焊和外焊接的技术操作特点,并通过预定参数进行大量的焊接试验,焊接出合格焊口。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的区分STT根焊与RMD根焊各自的优点及适用范围,从采用的设备、工作原理、参数调节方式、焊缝成型、质量和现场应用情况等方面对两种根焊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看出STT与RMD的送丝机构不同,一个是开放式,一个是密封式,STT在厚壁材料上易出现冷溶缺陷,但能很好的控制薄壁材料的变形,因此,STT更适合于在固定地点、薄板和需控制焊接变形的结构上应用;RMD更适合于管道野外施工.  相似文献   

5.
薛慧  孔繁荣 《焊管》2015,38(11):41-43
目前我国大直径长输管道大部分采用X80管线钢,X80钢根焊道的焊接常采用管道全位置自动焊、STT和RMD半自动焊、钨极氩弧焊以及焊条电弧焊等工艺。管道全位置自动焊设备昂贵、适应性差。STT和RMD半自动焊焊接时灵活性较差,必须严格防风措施。钨极氩弧焊的抗风能力差且焊接效率太低。低氢焊条电弧焊虽操作难度大且焊接效率不高,但灵活性强、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好且设备简单,适应于返修、连头和不良地段的焊接。详细介绍了X80管线钢低氢焊条根焊焊道的焊前准备、焊接操作技术及焊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冯成功  陈龙  朱绍全 《焊管》2009,32(4):65-68
以建设阿联酋阿布扎比原油管道工程为例,介绍了RMD气体保护半自动根焊与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填充、盖面焊工艺的特点及其焊接工艺。为了适应该工程对大管径、厚壁X65钢级钢管的要求,利用先进的RMD根焊技术完成管道环缝根部焊接,利用熔敷效率高、全位置成形好和环境适应能力强的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工艺完成填充、盖面焊接。此工艺在焊接操作、焊接质量、焊接速度等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在大直径长输管道施工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明  胡德虎 《焊管》2023,46(5):60-64
为了解决螺旋埋弧焊管预焊焊缝气孔缺陷,提高精焊埋弧焊缝质量,通过对预焊气孔产生原因和焊接工艺进行分析,提出了预焊焊缝气孔的预防措施。结果表明,预焊焊缝出现气孔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混入保护气体以及坡口两侧存在铁锈;在熔池凝固过程中,在焊缝表面和内部产生气孔,最终在预焊焊缝成形后形成气孔缺陷。在钢管预焊焊接时采用高Si/Mn元素焊丝、控制保护气体比例及流量、严格执行合缝间隙和坡口清洁等措施均可避免预焊焊缝气孔的产生,从而提高焊管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频焊管常见焊接缺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升旗 《焊管》2003,26(4):47-51
高频焊接制管是最快和最有效的制管方法,但高频焊接制管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焊接缺陷。分析了高频焊管生产中夹杂物、预弧、熔合不足、边部熔合不足、中部熔合不足、粘焊、铸焊、气孔、跳焊等9种常见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9.
深入分析了富氩气体保护焊时各种气孔产生的原因 ,总结了氢气、一氧化碳及氮气气孔的特征 ,提出了工艺防护措施 ,有效解决了MAG焊易产生气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直缝埋弧焊钢管预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金明  王宏勇  张驰 《焊管》2006,29(2):26-28,37
简述了国内外直缝埋弧焊生产机组预焊工艺的技术现状,介绍了预焊工艺和预焊设备.分析了预焊中常见问题如错边、烧穿、气孔、飞溅等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