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炸食品风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炸食品因其具有良好的风味特征而被消费者所喜爱。油炸食品的风味是原料在油脂中发生复杂理化反应的结果。本文简述了油炸过程与风味的关系, 介绍了油炸食品香气、质构和色泽的研究进展。油炸食品的香气主要是由两种香气按一定比例构成的特殊香气, 一是由低级的、不饱和的醇类和醛类构成的油脂香, 二是吡嗪、吡啶、呋喃酮等含氧、含氮的杂环化合物所构成的焦糖、烘烤香; 其主要受油脂本身的风味成分、炸油中脂肪酸组成、油炸方式、油炸工艺参数等因素影响。油炸食品的质构特征主要是在外部形成一层坚硬的外壳、在内部分布着微孔, 主要受油炸的工艺参数、炸油的品种、油炸的方式等的影响。油炸食品的特征色泽主要是红色和黄色, 主要是由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以及其他反应共同生成, 主要受原料本身的性质、油炸中产生的物质、油炸工艺参数、加工处理方法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油炸食品因其具有良好的风味特征而被消费者所喜爱。油炸食品的风味是原料在油脂中发生复杂理化反应的结果。本文简述了油炸过程与风味的关系,介绍了油炸食品香气、质构和色泽的研究进展。油炸食品的香气主要是由两种香气按一定比例构成的特殊香气,一是由低级的、不饱和的醇类和醛类构成的油脂香,二是吡嗪、吡啶、呋喃酮等含氧、含氮的杂环化合物所构成的焦糖、烘烤香;其主要受油脂本身的风味成分、炸油中脂肪酸组成、油炸方式、油炸工艺参数等因素影响。油炸食品的质构特征主要是在外部形成一层坚硬的外壳、在内部分布着微孔,主要受油炸的工艺参数、炸油的品种、油炸的方式等的影响。油炸食品的特征色泽主要是红色和黄色,主要是由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以及其他反应共同生成,主要受原料本身的性质、油炸中产生的物质、油炸工艺参数、加工处理方法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拟油炸水产裹涂食品的生产工艺,对在高温油炸条件下油炸用棕榈油及水产裹涂食品油脂品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煎炸用油和食品残油的酸价、羰基价都随油炸时间延长而增大,食品油脂的酸价和羰基价较油炸用油的酸价和羰基价变化速率快,而油炸用油的相对粘度较食品油脂的相对粘度变化速率快,因此应以食品中油脂的劣变程度决定煎炸用油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4.
油炸食品安全性分析及危害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油炸过程中,煎炸油脂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油炸食品中有害物的形成与危害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危害预防措施。在油炸过程中,煎炸油脂发生热水解、热分解和热氧化聚合反应,产生游离脂肪酸、醛、酮、烷烃、二聚物等有害物质,而油炸食品在高温油炸条件下,会产生多环芳烃、杂环胺类化合物和丙烯酰胺等有害物。为了减少油炸过程中有害物的形成,可以采取低温、短时油炸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模拟油炸水产裹涂食品的生产工艺,对在高温油炸条件下油炸用棕榈油及水产裹涂食品油脂品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煎炸用油和食品残油的酸价、羰基价都随油炸时间延长而增大,食品油脂的酸价和羰基价较油炸用油的酸价和羰基价变化速率快,而油炸用油的相对粘度较食品油脂的相对粘度变化速率快,因此应以食品中油脂的劣变程度决定煎炸用油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油脂对油炸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24°棕榈油以及42°棕榈油5种油脂连续油炸薯条、油条和鸡块后,对油炸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从而为油炸食品工艺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5种油脂连续油炸薯条(176℃、2 min、45 s)、油条(176℃、2 min、30 s)和鸡块(176℃,3 min)5 d,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油脂对油炸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使用不同种类油脂油炸的薯条、油条和鸡块均产生反式脂肪酸,其中,菜籽油煎炸的薯条和油条中反式脂肪酸最多,为38.74 mg/100 g和37.51 mg/100 g,棕榈油煎炸的油炸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最少,薯条为4.98 mg/100 g、油条为6.01 mg/100 g、鸡块为4.36 mg/100 g。结论:为使食品加工所产生的反式脂肪酸最少,应选用稳定性较好的42°棕榈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油炸等含油脂类食品中反式脂肪、芥酸、黄曲霉素、转基因、苯并芘等新危害的产生及其危害性, 分析了油炸等含油脂类食品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新危害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对油炸食品的环境危害和预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油炸过程中油的质量变化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炸食品产生独特的美味,是一种重要的烹调加工方法。油炸过程经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如油的吸收、氧化、水解和热分解,产生许多有害成分,影响油炸食品感官,危害身体健康。各国对极性化合物和聚合物浓度等指标的最大值进行了限定。本文还综述了油脂酸价、氢过氧化物(LHP)及过氧化物的检测方法。总结目前的研究可以发现,油炸食品在良好的加工工艺和平衡膳食中不会对健康构成显著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应严格控制油炸温度和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炸食品香气诱人,酥脆可口,加上金黄颜色,令人食欲大增,不少人喜欢食用。但是,食油在锅中的温度可升至250℃~300℃,食油和被炸食品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中会发生极其复杂的化学变化,从而产生许多新的化学物质,其中有些对人体有害;对于油脂及食品中营养素在高温下的变化,我们的烹饪师傅必须有起码的了解,才能在油炸食物时控制好温度。 一、油脂在高温时的物理化学变化 1.油脂老化 油脂在高温加热反复使用后,色泽变深,粘度变稠,泡沫增加,发烟点下降,这就叫油脂老化。油脂老化,不仅使油脂的味感变劣,营养价值降低,而且也使其风味品质下降,并产生一定毒素。 颜色变深,除由于烹任食品在高温下发生焦  相似文献   

10.
煎炸食品香酥可口,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煎炸菜是酒家名楼饭馆必不可少的菜目,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油炸快食面、油炸面包圈、油炸土豆片等油炸食品工业也日益在发展。食品在油炸过程中、油脂的一部分甘油酸酯发生水解。氧化、聚合、裂解等化学变化。生成挥发性分解物和非挥发性聚合物,致使油脂的质量逐渐劣变。影响油炸食品的质量,色泽加深,风味变差,营养价值降低,不合卫生要求等。油脂劣变程度越大,对人体健康危害就越大。这里除了  相似文献   

11.
油炸是食品熟制和干制的一种加工方法,即将食品置于较高温度的油脂中,使其加热快速熟化的过程。油炸肉类食品的主要特点是香、脆,深得人们喜爱。主要从油炸的基本原理,油炸肉类食品的优缺点,油炸对肉类食品主要营养成分及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预防措施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预油炸产品在微波中复热时,由于表皮和内部存在温度梯度造成水分迁移,使表皮18%失去脆性。由于表皮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因此油脂组分是微波复热时影响表皮升温速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保持表皮的脆性,本文利用微波工作站对油脂类组分在微波辐射下的升温特性进行研究,期望今后可通过改变表皮升温特性以控制预油炸食品内部水分向表皮的迁移,解决此类食品经微波复热后的脆性问题,开发出可微波油炸食品,推动我国微波食品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经高温油炸后,香气宜人,色泽金黄,但在煎炸过程中会产生极性物质。选取上海市三家企业的不同油炸豆制品,研究油炸豆制品中油脂极性组分含量。采用制备型快速柱层析法进行极性组分的检测,并对油炸豆制品中水分含量、油脂含量、油脂极性组分含量以及对应的煎炸油中极性组分含量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表明:油炸豆制品中水分含量、油脂含量及油脂极性组分含量与油炸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有关;油炸豆制品中油脂极性组分含量与其煎炸油中极性组分含量相对应;三家企业的三种油炸豆制品中油脂极性组分含量均低于国家限定标准27%,但仍应及时对煎炸油进行净化和更新。  相似文献   

14.
1真空油炸干燥原理真空油炸干燥是利用在减压状态下,食品中水分汽化温度降低,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脱水,实现在低温条件下对食品进行油炸。热油脂既作为食品脱水传热的中间体,又是改善食品风味的重要因素。因此,真空油炸干燥将脱水干燥和油炸有机的结合为一体,生产出  相似文献   

15.
食物油炸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油炸食品的特有风味与食物油炸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成分有关。由于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复杂性,这类物质的鉴定需要有效的气体收集方式和检测分析手段。本文介绍了挥发性成分的常用收集方法、检测技术和安全性分析等,论述了煎炸油直接加热、食物油炸模拟过程和实际食物油炸过程挥发性成分生成情况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食物油炸安全性的提高、煎炸油脂使用期限的评价、油炸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改善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煎炸油过滤机--延缓油脂劣变新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煎炸油劣变及相关规定在食品油炸过程中 ,用于煎炸食品的烹饪油在空气、水分和食物残渣存在的情况下 ,持续高温加热 ,油脂会产生热分解和氧化反应。油脂氧化成酸 ,油脂水解也生成酸。一旦游离脂肪酸含量超过 0 .5 %~ 1 .0 %时 ,分解速度则加快。如果酸价过高 ,油脂的发烟点则降低 ,容易引起冒烟现象 ,从而影响油炸食品的风味。在无氧的情况下 ,油分子会聚合生成环状化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 ,使油的粘度上升 ,因而降低传热系数并加剧食品的吸油 ,使产品的含油率升高。使用已酸败的油煎炸食品 ,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世界各国普遍都为此制定…  相似文献   

17.
预油炸产品在微波中复热时,由于表皮和内部存在温度梯度造成水分迁移,使表皮18%失去脆性。由于表皮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因此油脂组分是微波复热时影响表皮升温速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保持表皮的脆性,本文利用微波工作站对油脂类组分在微波辐射下的升温特性进行研究,期望今后可通过改变表皮升温特性以控制预油炸食品内部水分向表皮的迁移,解决此类食品经微波复热后的脆性问题,开发出可微波油炸食品,推动我国微波食品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居民的饮食尤其是早餐结构中油炸食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食用油在高温条件下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研究人员对市场上销售的20种油炸食品的油脂含量和煎炸油卫生情况进行了检测,并根据相关标准计算出每种油炸食品每个月的安全食用次数。在每次吃50克且只吃1种油炸食品的前提下.油条每月最多能吃17次,炸薯条每个月可以吃8次,炸鸡翅每个月只能吃4次。  相似文献   

19.
我们日常食用的很多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反式脂肪酸.一些焙烤和油炸食品如油饼、丹麦馅饼,深度油炸食品如炸鸡、炸土豆条等,以及假奶酪、人造奶油、冰淇淋、糖果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可能较高,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于加工时使用了部分氢化油脂所致,也有的是加工过程中由于热作用产生的,它们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大都随加入的氢化油量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当煎炸油或加工原料中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时,产品中便会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存在.传统的油脂氢化方法是在镍催化下,将氢气直接加成到脂肪酸不饱和位点处,对植物油脂或动物油脂进行部分氢化,高温、高压的催化条件能导致TFA的大量产生.传统的氢化工艺产生的反式脂肪酸较多,但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量.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将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写入食品标签,美国FDA的规定已于2005年1月正式启用,即每份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大于5%时,须在标签中标明.而我国在反式脂肪酸的研究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国际,还没有关于反式脂肪酸含量的相应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马铃薯条对不同油脂的吸收规律,使用深度油炸1、3、5 d后的大豆油、油茶籽油及两种油脂不同比例调和油煎炸马铃薯条,测定马铃薯条在油炸过程中总油脂、表面油脂、结构油脂、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对于同一种油脂来说,马铃薯条中总油脂含量随油炸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于各新鲜油脂处理组马铃薯条,当油炸时间小于150 s时,总油脂含量随油炸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当油炸时间超过150 s时,总油脂含量随油炸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明显,油炸240 s后的总油脂含量接近0.22 g/g。油脂劣变程度对油炸马铃薯条的油脂含量有明显影响,对于相同劣变程度的油脂,随油炸时间延长,油脂黏度增大,马铃薯条对油脂吸附能力增强,表现为所有处理组马铃薯条的表面油脂含量的升高。在油炸过程中,当油炸时间小于120 s时,水分含量变化速率随着反复油炸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油炸150~240 s时,总油脂含量与水分含量的比值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差异逐渐增加,其中在使用深度油炸3、5 d的油处理时,油茶籽油油炸组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