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分别在1.3 MPa~1.6 MPa模头压力下进行膨化处理,研究不同的膨化压力对小麦麸皮粉理化特性、微观结构和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处理强度的提高,小麦麸皮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植酸含量降低,褐色反应逐渐明显;微观结构观察表明,挤压膨化会导致小麦麸皮粉颗粒破碎,粒径降低;加工特性研究发现,随着挤压强度的增大,小麦麸皮粉的堆积密度、振实密度和相对增重有所提高,流动性、水合特性、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显著增强(P<0.05)。由试验结果可知,小麦麸皮粉经挤压膨化处理后可作为一种高膳食纤维类食品配料,数据可为挤压膨化自动化参数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不同配比大麦-金针菇复合粉挤压膨化前后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螺杆转速45 Hz、喂料速度35 Hz、套筒温度140℃、原料水分含量20%),挤压膨化后的大麦-金针菇复合粉相比于挤压膨化前色度明显变化颜色加深,水溶指数和吸水指数上升,糊化温度下降,高峰黏度、低谷黏度、最后黏度、反弹值均有降...  相似文献   

3.
以藜麦、燕麦、青稞、苦荞为主要原料,辅以薏仁、葛根、桑叶、菊粉、低聚果糖等,利用酶解植物性原料及挤压膨化工艺制备代餐粉。以分散性指数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结合优化原料挤压膨化工艺,并对原料代餐粉、挤压膨化代餐粉和酶解挤压膨化代餐粉的品质、体外消化率和血糖生成指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酶解挤压膨化代餐粉的最佳挤压膨化工艺为挤压温度150℃,螺杆转速810 r/min,喂料速度340 r/min,该工艺下代餐粉的分散性指数98.81%,感官评分89分。三种粉品质差异显著,酶解挤压膨化代餐粉的分散性指数和感官品质最高,酶解挤压膨化代餐粉eGI值为51.56,属于低GI食物,可为低GI代餐粉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青稞、绿豆、黑豆、苦荞为原料,对双螺杆挤压膨化技术进行工艺优化,解决杂粮粉冲调结块、分层明显的缺点,得到溶解速度快、质地均匀、富有营养的杂粮粉。利用线性规划法(LP),科学设计出杂粮营养代餐粉配方。通过对物料水分、挤压温度和螺杆转速3个单因素以及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得到复合杂粮代餐粉的最佳双螺杆挤压工艺参数:螺杆转速162 r/min,挤压温度160℃,物料含水量18%,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杂粮代餐粉离心沉淀率为(SR)76.54%,吸水性指数(WAI)为372.6%,水溶性(WSI)为16.8%,分散性(DI)为92.45%,润湿性(WP)为35.32 S,结块率(AR)为10.18%,冲调性能具有极大改善。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挤压膨化前后物料结构进行对比,发现挤压膨化使其冲调性改善的原因是挤压过程中高温、高压、高剪切力使淀粉糊化、蛋白变性,大分子物质剪切成较小分子。  相似文献   

5.
苦荞麦粉的挤压膨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苦荞麦粉在QPS65X2型双螺杆挤压膨化机膨化时,螺杆转速,含水量,进料量对膨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度随含水量增加而下降,随杆转速,进料量的增加而上升,研究了苦荞麦粉与其它辅料(大豆,芝麻,南瓜粉)的配比,螺杆转速,进料量,含水量协同挤压膨化,结果表明:苦荞麦心粉与皮粉的比例为70:30,螺杆转速为350r/min,进料量为450g/min,水分含量为15%时膨化效果最好;苦荞麦粉与大豆的比例为95:5,螺杆转速为350r/min,进料量为350g/min,水分含量为10%时膨化效果最好;苦荞麦粉与芝麻的比例为98:2,螺杆转速为350r/min,进料量为450g/min,水分含量为15%时膨化效果最好;苦荞麦粉与南瓜的比例为95:5,螺杆转速为350r/min,进料量为550g/min,水分含量为10%时膨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以青稞、绿豆、黑豆、苦荞多种杂粮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技术制备杂粮代餐粉,分析其挤压前后营养成分、挥发性风味物质、晶体结构等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挤压处理后杂粮代餐粉蛋白质、脂肪、水分、淀粉、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下降了2.83%、0.47%、4.45%、2.62%、17.89 mg/100 g、9.02 mg/100 g;膳食纤维和灰分变化不显著。风味贡献较大的醛类、醇类、杂环类物质有所增加,大大改善其风味。结晶结构由A型转变为V型,结晶度下降了24.97%。RVA、DSC结果显示,峰值黏度、最低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生值和峰值时间分别下降了156、46、110、111、177 cP、2.2 min,焓变值下降为0.15 J·g-1表明大部分的淀粉已糊化。凝胶质构结果显示,硬度及胶粘性分别下降了35.72 g、4.08 g,粘附力、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分别增加了5.11 g、0.19 Ratio、5.08 mm、1.98 mJ,赋予其良好的口感。粉体品质特性研究显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持水力增加,持油力减少;粉体特性明显改善,色泽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7.
挤压膨化对糙米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挤压膨化过程中,糙米的淀粉、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及植酸都发生了有益的变化,淀粉颗粒增大,淀粉颗粒间距加大,有利于生产新型糙米食品。  相似文献   

8.
刘兴丽  赵双丽  靳艳军  张华 《食品科学》2019,40(15):106-111
挤压膨化技术是一种高温、短时的加工方法,可以改变紫薯粉的特性,从而提高复合面团的品质。因此,本实验对紫薯粉进行挤压膨化,对比研究挤压膨化紫薯粉和紫薯生粉对小麦面团水分分布、糊化特性及热机械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紫薯生粉相比,挤压膨化紫薯粉显著缩短了横向弛豫时间T21(P<0.05),表明挤压膨化能够使水分与淀粉或面筋蛋白紧密结合;此外,与小麦粉相比,添加紫薯粉显著降低了面团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点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P<0.05),尤其是挤压膨化紫薯粉。热机械学特性结果表明挤压膨化紫薯粉能够显著提高面团的吸水率、酶解速率和蒸煮稳定性(P<0.05),缩短面团形成时间,降低回生值和峰值扭矩(P<0.05)。挤压膨化紫薯粉的添加不仅可以提高面制品的出品率,也有助于延缓面团的老化,延长保质期。本研究为挤压膨化紫薯粉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挤压膨化技术开发高蛋白营养膨化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双螺杆挤压机将大豆、绿豆、玉米混合物制成高蛋白营养膨化粉,研究水分含量、膨化温度、螺杆转速和物料配比对膨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膨化工艺参数:水分含量16%,膨化温度130℃,螺杆转速80r/m in,大豆、绿豆和玉米的配比为5∶3∶2。最后借助粉质仪、拉伸仪和糊化黏度仪对膨化粉进行流变学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核桃粕为主要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膨化制备膨化核桃代餐粉。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代餐粉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以膨化核桃代餐混合粉总质量为基准,膨化核桃粕粉添加量47.6%、速溶椰子粉添加量19.0%、利体素添加量14.0%、赤藓糖醇添加量4.0%、菊粉添加量10.0%、木糖醇添加量5.0%、香兰素添加量0.4%,用此配方生产出的代餐粉色泽浅白,具有浓郁的核桃香气,甜味适中,理化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1.
李次力  缪铭 《食品科学》2007,28(2):105-108
利用DSE-25型双螺杆挤出机对亚麻籽粕进行挤压膨化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挤压膨化过程中亚麻籽粕的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在高温、高压、高剪切力环境下,蛋白质变性,总膳食纤维部分降解,有毒成分生氰糖苷被消除,氨基酸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增加,游离脂肪和水分含量减少,淀粉发生糊化裂解,组织结构疏松均匀,水溶性指数升高,吸水性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2.
挤压参数对玉米-小麦混合粉挤压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小麦混合粉为原料,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挤压试验,研究了两种配比的混合物料在挤压过程中的挤压特性。单指标评价表明,对产品容重影响的顺序是:水分含量、物料配比、加热温度和螺杆转速及模口形状;进一步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向量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影响顺序为:加热温度、水分含量、模口形状、螺杆转速及物料配比。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到较好的试验条件为:温度160℃、水分含量20%、圆形模口、螺杆转速245r/min及物料配比1:1。  相似文献   

13.
张亭亭  邢贝贝  赵强  熊华   《中国食品学报》2020,20(1):158-165
为探讨婴幼儿米粉基料干法制造过程中挤压膨化处理对米粉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不同品种大米经挤压膨化得到米粉的理化和消化特性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挤压膨化条件下,不同大米之间淀粉组成差异明显,导致膨化度、吸水指数和水溶性指数差异显著(P<0.05);处理后由淀粉体外消化特性得出:早籼米中抗性淀粉含量最高,接近15%;糯米快速消化淀粉含量最低,小于75%。蛋白质消化特性结果显示,糯米制品的胃蛋白酶消化率和蛋白质总消化率均低于其它3种米粉,这可能是因糯米中蛋白质的结构和组成不同所致。研究结果为挤压膨化技术在米粉生产中的应用及对不同品种大米米粉的性能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挤压处理对青稞粉的质构性质如糊化、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挤压处理对青稞粉的糊化度、膨胀率、水溶性指数(water solubility index,WSI)、吸水指数(water absorption index,WAI)、质构性质及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含水量为13%,机筒温度为160℃(最高),螺杆转速为150r/min的条件下,糊化度达到94.50%。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挤压青稞粉从原始紧密包裹的质地变为海绵状多孔形态;挤压青稞粉的糊化温度(50.50℃)低于未挤压过的青稞粉(66.85℃);快速黏度分析(rapid viscosity analysis,RVA)显示挤压后的青稞粉变得更稳定并且更容易糊化,这与体外消化试验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沙棘果粉、红小豆粉、薏仁米粉为主要原料,添加甜菊糖苷、赤藓糖醇、菊粉和魔芋粉研制一款沙棘营养代餐粉(以下简称代餐粉),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因素筛选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结合感官评分优化代餐粉的配方,并对其流变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代餐粉的最佳配方为红小豆粉添加量8.89 g、薏仁米粉添加量6 g、沙棘果粉添加量3 g、甜菊糖苷添加量0.05 g、赤藓糖醇添加量1.01 g、菊粉添加量3 g、魔芋粉添加量0.49 g,该工艺下代餐粉的感官评分为(91.0±0.6)分。流变特性研究表明,在恒定的剪切速率下,20%代餐粉的粘度在0~15 min内急速增大,在15~30 min内趋于平缓。所得产品经热水冲调后酸甜适口,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和黄酮等营养成分,且其加工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青麦仁复合代餐粉配方,采用单因素和均匀设计进行优化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青麦仁粉添加量、青麦仁粉粒度、木糖醇添加量、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柠檬酸钠添加量对代餐粉冲调特性有较大影响。均匀设计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感官评分受柠檬酸钠添加量的影响程度大于青麦仁粉粒度;润湿性受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CMC-Na添加量青麦仁粉粒度;溶解度、分散性、水合能力受各因素影响情况符合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提取的4个主成分能解释92.72%的指标信息,达到指标降维目的;岭回归分析建立的综合得分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预测最佳工艺参数为:青麦仁粉添加量61%,小米粉与燕麦粉添加量分别为18%、12%,青麦仁粉粒度125目,木糖醇添加量8%,CMC-Na添加量0.85%,柠檬酸钠添加量0.28%,实际综合得分为1.13,均高于试验组中的最高分。本研究参数为后续青麦仁代餐粉产品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山药全粉为原料,分析比较了其挤压膨化前后理化性质、加工特性和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变化.结果 表明,山药全粉经挤压膨化后,总淀粉、总脂肪含量分别从(67.80±0.01)%、(14.5±0.06)%下降到(65.47±0.01)%和(8.23±0.02)%,多酚和多糖含量分别增加了4.20%和38.38%,而可溶性蛋白、...  相似文献   

18.
张晓彤  吴澎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2):342-347
代餐食品不仅具有高纤维、低热量、易饱腹的特点,而且在辅助治疗肥胖病和糖尿病等方面也十分有效,能够降低体重及体脂百分比,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糖代谢水平,且目前产品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本文系统总结了代餐食品的发展背景、功能及研发产品现状,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旨在为今后体系化地规范和发展代餐食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双螺杆挤压膨化技术对大麦全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螺杆转速45 Hz、喂料速度35 Hz、套筒温度140 ℃、原料水分含量20%),挤压膨化所得的大麦膨化粉与膨化前相比,其水分含量、总淀粉含量、粗脂肪含量、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下降了12.16%、6.89%、1.46%、1.38%;吸水指数和水溶指数分别上升了341%和7.98%,颜色加深;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和回生值分别降低了3932.99、3036.93、5244.09和2206.81 cp,糊化温度由69.59 ℃下降至50.21 ℃,且无明显糊化过程。扫描电镜显微照片可见,挤压膨化后的大麦全粉的淀粉颗粒发生明显改变,各种物质都被均匀的聚合到一起,呈现出相互粘连呈片状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开发出一款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代餐粉。首先经喷雾干燥制得脂肪微胶囊;然后通过三大供能营养素供能比的设计及营养素的搭配,得到代餐粉的配方;继而采用高速制粒工艺来改善代餐粉的流动性和溶解性;最后对代餐粉进行人体GI测试,评价代餐粉对餐后2 h血糖的影响。结果显示:脂肪微胶囊颗粒表面完整致密,且添加复合抗氧化剂茶多酚棕榈酸酯(TP)与0.15%的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的脂肪微胶囊可进一步减缓贮藏过程中油脂过氧化值的上升,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代餐粉经过高速制粒,明显提高了粉体的流动性,流动性指数从59.0上升到77.5;制粒后的粉体粒径主要分布在600 μm左右,且制粒后的代餐粉背散射光强度明显高于制粒前的粉体,溶解性得到明显改善。最后,通过人体GI值测试得出本文开发的代餐粉GI值为52.2±5.1,属于低GI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