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隧道开挖过程中软弱围岩的爆破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软弱围岩具有岩体较破碎、节理较发育、层面粘结力弱等特点,本文通过分析隧道掘进过程中爆破作用对软弱围岩的扰动影响、爆破后对洞室造成的超欠挖以及洞室成型后自然拱的变形甚至掉块、塌顶,得出了软弱围岩在爆破后稳定性差及变形不规律的特征。并在严格控制钻孔精度、周边孔线装药密度、周边炮眼间距布置、装药结构四个主要因素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洞室成型后连续的监控量测并对这四个主要影响因素的爆破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出了软弱围岩的爆破方法。 相似文献
2.
软弱围岩隧道开挖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进行了数值分析.利用大型通用软件ANSYS提供的单元生死功能和隐式蠕变方程,就隧道上下台阶法施工作业方式进行了二维弹一粘塑性分析,并进行模拟,所揭示的规律能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含软弱夹层的某公路边坡开挖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某含有软弱夹层的公路边坡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其开挖支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考虑了2种不同的开挖工况:1)只开挖不支护;2)开挖并及时支护。研究表明:在开挖未支护时,边坡开挖完成后安全系数小于1,边坡整体都发生很大位移,将沿着软弱夹层带发生破坏;在开挖并及时支护时,边坡位移明显减小,软弱夹层附近塑形变形区得到了有效控制,且开挖完成后安全系数为1.87,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浅埋偏压会对隧道围岩稳定和支护结构产生很大影响,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垮塌。利用FLAC3D 程序对烟海高速公路解家河隧道穿越浅埋偏压洞段采用的施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解家河隧道在采用不同开挖工序时各阶段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变化情况。结合现场监测断面的量测成果,经过数据整理和计算得到解家河隧道浅埋偏压洞段围岩及支护的受力特征,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判断。所得结论为解家河隧道顺利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可为具有类似地质、地形情况的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邓祥辉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3,(12):974-981
山岭隧道建设条件复杂,通常洞口段埋深较浅、围岩破碎,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坍塌、边仰坡失稳等事故.根据某隧道洞口段地质情况、地形条件以及设计参数,对拟采用的交叉中隔壁法和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和数值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施工上看,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有利于工期;从数值分析看,采用交叉中隔壁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完成开挖后,隧道结构y向最大沉降分别为6.65cm和1.68cm,临时支撑X向最大变形分别为20.5cm和4.42cm,采用后者施工变形更小;从计算结果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围岩和隧道支护结构受力更小.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后,C25喷射混凝土Y向最大拉应力为3.07MPa,远大于采用双侧壁导坑法的1.27MPa,且超过该喷射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因此,从隧道变形和受力分析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岩体工程开挖后的应力调整和变形并不是瞬时完成,本文采用大型有限元工程模拟分析软件ABAQUS,模拟二道垭隧道的开挖与支护过程,研究隧道开挖后考虑不同的应力释放比例后再支护时,围岩的变形及锚杆的受力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松软岩层来说,考虑应力释放后再支护的计算结果更好地反映工程围岩的变形和破坏特性. 相似文献
7.
刘加敏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4)
针对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关于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在V级围岩不得超过40 m的规定,采用MIDASGTS软件,探讨仰拱闭合与掌子面距离分别为30 m(工况1)和60 m(工况2)时,对隧道施工变形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仰拱闭合距离缩短,拱降和水平收敛均减小,初期支护的内力减小,围岩的应变减小;仰拱跟进距离减小,围岩的稳定性更好.同时,为隧道现场仰拱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地震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ANSYS软件的谱分析,研究了地震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得出在不同岩性、跨度、地震波的类型情况下地震作用对隧道围岩产生拉应力和位移的特征,指出围岩的位移差异是破坏衬砌的主要原因,提出隧道支护应注意的问题,定量解释了大量调查资料中地震破坏隧道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岩体工程开挖后的应力调整和变形并不是瞬时完成,本文采用大型有限元工程模拟分析软件ABAQUS,模拟二道垭隧道的开挖与支护过程,研究隧道开挖后考虑不同的应力释放比例后再支护时,围岩的变形及锚杆的受力情况. 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松软岩层来说,考虑应力释放后再支护的计算结果更好地反映工程围岩的变形和破坏特性. 相似文献
10.
11.
隧洞施工中围岩收敛观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引黄入晋”工程连接段隧洞施工中围岩变形情况,讨论了隧洞收敛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现场观测方法以及观测数据的温度修正。通过对施工过程中测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了收敛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某高应力软岩隧道为背景,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施工的时空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影响范围及大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应力软岩隧道围岩稳定很大程度上受到隧道的"空间效应"及"时间效应"的影响,同时指出在施工时应尽早施加初期支护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在围岩变形趋于稳定时施加二次支护坚决抑制软岩的流变所引起的大变形. 相似文献
13.
以瑞金二隧道为例,在施工过程中先对隧道围岩进行监控量测,再采用EXCEL数据库和Boltzman函数对监控量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量测结果较为准确,曲线拟合程度也较高,能够较好地反映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位移的变化情况.有利于施工者对隧道的稳定性做出止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兰渝铁路的工程实例,对桃树坪隧道使用CRD法和CD法与双侧壁导坑法相结合的两种不同开挖方法下断面的围岩变形进行监测,研究其稳定性,并对围岩的变形曲线进行回归分析,为开挖方法的优化和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南通市通京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中隧道基坑的施工监测为例,阐述了隧道基坑施工实时监测的项目、要点以及数据曲线的分析方法,指出数据超标和曲线越位所提示的安全隐患,对及早发现和整改施工过程发生的异常情况,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软岩隧道开挖与支护的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验证某国防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根据地下结构设计理论和岩石屈服的Drucker—Prager准则,考虑到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用ANSYS9.0软件对该隧道的开挖与支护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对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对周边围岩变形和初期支护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该设计方案可行,初期支护满足要求,围岩能够自行稳定,该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一致,可为相关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隧道的拱顶下沉、水平收敛等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得出了该隧道不同围岩岩性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确保了隧道的安全施工。采用多项式、乘幂、指数函数等分别对水平收敛量及拱顶量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判断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隧道施工期间围岩稳定和支护结构体系安全,本文结合超前地质预报与洞内、外地质观察,通过对某大断面软弱围岩公路隧道进行施工监控量测,分析处理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监测数据,研究其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施工工法和支护参数设计合理,围岩变形大都呈现“急剧增大—增速放缓—趋于稳定”趋势。当掌子面通过地表下沉监测断面10倍B时(B为隧道开挖宽度),地表下沉趋近最终稳定值。当掌子面通过洞内监测断面3倍B时,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变化量可达最终值的80%左右;6倍B时,变化基本趋于稳定,且上台阶收敛变化量明显大于下台阶。当后行左洞与先行右洞掌子面之间的间距大于5倍B时,能有效减小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隧道在穿过节理裂隙较发育的地质环境时,地下水与支护条件等因素会对隧道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以国内某山岭高速公路隧道为背景,基于离散元理论,考虑裂隙水压力作用,分析了砂浆锚杆与混凝土衬砌等支护条件在隧道开挖后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并基于3DEC软件,对裂隙岩体隧道的开挖与支护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围岩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特征,以陕西省石泉县喜河—后柳改建公路的拟建隧道为研究对象,以有限元为研究方法,基于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工程地质特征数据,形成模型相关参数,以此建立隧道三维地质数值分析模型,利用隧道钝化模拟单向全断面开挖的施工工况,探讨其应力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挖的隧道会表现出显著的应力集中现象,其对隧道顶部围岩稳定性影响最大;在本模型中,隧道开挖未支护时,天然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中风化绿泥石石英片岩和断层带整体处于破坏的应力状态,而开挖前相当稳定的微风化绿泥石石英片岩、微风化石灰岩、微风化闪长岩在开挖时大部分处于稳定状态,只有局部处于破坏状态,而微风化碳质石英片岩稳定性不受影响;在参考监测数据中,中风化绿泥石石英片岩开挖后失稳,其他岩层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