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酱香型白酒大曲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的重要香型,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风格特点,其所具有的独特风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欢。大曲在白酒的发酵中有着重要作用,作为白酒的糖化发酵剂,大曲发酵过程中产生丰富的微生物和酶等物质,形成了酱香大曲特有的风味。该文系统综述了酱香型白酒大曲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产香成分分析、酶活研究,以及大曲微生物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酱香型白酒酿酒微生物的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中国白酒是世界最古老的蒸馏酒之一.酒曲是中国白酒必不可少的发酵剂,在发酵过程中担任"微生物制剂""复合酶制剂"和"风味物质载体"等角色.酱香型白酒主要以高温大曲作为发酵剂,大曲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群系及其分泌的复合酶类.本论文主要依据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简要介绍大曲中主要微生物种类、微生物菌群功能及多种酶系的作用,旨在为...  相似文献   

3.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独特,其风味、口感都广受消费者喜爱。细菌在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是主要的生香来源,因此,研究酱香型白酒大曲细菌菌群结构对于解析其与产酱香风味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提升其酒体风味。该文阐述了酱香型白酒大曲细菌菌群结构多样性及功能性,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在酱香型白酒中的作用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酱香型白酒大曲中细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高温酱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一株耐热性良好的放线菌FBKL4.010,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归属于高温放线菌科(Thermoactinomycetaceae)莱斯氏菌属(Laceyella sp.),经过进一步系统发育学比对分析鉴定为1?株糖莱斯氏菌(Laceyella sacchari),其最适生长温度为45?℃;同时针对白酒酿造体系设计纯种菌株固态发酵实验,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菌株挥发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固态发酵体系下能够代谢产生大量吡嗪类、芳香类物质,为发酵液赋予特征性豆豉、坚果风味,其中四甲基吡嗪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3.318%,其被认为是酱香白酒风味的主体成分之一,为日后深入探究该菌株在酱香风味形成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酱香型大曲中挥发性成分与微生物代谢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曲中细菌和酵母对大曲风味形成的贡献,该研究从5个酱香型白酒厂取酿酒用大曲,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大曲的挥发性成分,并将通过感官评定筛选的5株产香酵母和11株产酱香细菌进行固态发酵,利用GC-MS分析固态发酵物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酱香型大曲中有醇、醛、酸、酯、吡嗪、酮、酚类等51种挥发性成分,高沸点酯是酱香型大曲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酵母固态发酵后发现只有25.49%的成分在大曲中检测到,且酵母主要为大曲提供果香味成分和高沸点酯。细菌固态发酵后只有11.76%的成分在大曲中检测到,且细菌主要为大曲提供吡嗪类成分,且芽孢杆菌能代谢产生大量具有酱味的吡嗪类物质和酸味的物质。说明细菌和酵母能为大曲提供大部分风味成分。  相似文献   

6.
陶融型大曲微生物多样性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陶融型大曲为研究对象,解析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揭示大曲中功能微生物与风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陶融型大曲中共检测出7个细菌门和3个真菌门,细菌优势菌属为泛菌属(Pantoea)、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克罗诺杆菌属(Crono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真菌优势菌属为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曲霉属(Aspergillu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大曲中共检测出4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分为7大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曲中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与吡嗪类、酯类、芳香族类等多数挥发性风味成分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与吡嗪类、酮类、酸类、酯类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7.
栗永清  赵玉培 《酿酒》1993,(2):38-39,45
传统的大曲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耗粮高,对自然气候条件要求奇刻。北方省份由于气候条件上的差异,很难生产出具有茅台水平的酱香型白酒。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麸曲酱香型酒生产新工艺,具有简化工艺、降低消耗、缩短周期、对自然条件要求比较宽等优点,但产品质量与大曲酒比还有一定差距。“九九计划”在黑龙江省几十年学习、实践酱香型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考虑到北方的气候及原料特点及市场消费状况,提出了一条大曲、麸曲结合生产酱香型酒的新工艺路线。这条路线经参加的12个厂所3年应用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它产生的突出效果有3  相似文献   

8.
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主体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习  方尚玲  刘超  李锐利  陈茂彬 《酿酒》2012,39(3):19-23
酱香型白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其风味物质主体成分的研究是白酒科研领域的热点之一。总结了产酱香风味物质的微生物种类,综述了对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主要成分研究的结果,并简单介绍了检测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酱香型白酒以其独特的风味闻名于世,针对酱香特征性香气构成及产生机制的研究也一直是酱香型白酒的研究热点。论文整理总结了多年来的研究文献资料,重点分析了微生物类群结构、独特酿造工艺与酱香风味之间的紧密关系,论述了酱香主体风味成分确定的研究过程与现状,并对今后酱香型白酒主体风味成分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为酱香型白酒特征性风味成分的发掘及形成机理的研究和探索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以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液液萃取(LLE)对白酒样品进行前处理,并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其萃取条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固相微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45 min,萃取温度50℃,酒精度15%vol;最适液液萃取试剂为二氯甲烷;液液萃取优于固相微萃取。在最适液液萃取条件下,酱香型白酒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成分162种,包括酯类58种,醇类37种,酸类7种,酚类4种,醛酮类25种,呋喃类4种,吡嗪类7种,其他类20种。其中酯类、醇类和酸类物质含量较丰富,分别占总含量的41.4%、11.4%和39.9%。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不同区域、企业、场地及陈曲时间所得酱香型大曲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差异,本文描述了应用Illumina MiSeq 2×300研究6种不同类型的14个酱香型大曲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优势微生物属于4个不同细菌目和真菌目,其相对丰度分别超过了96.48%和79.75%。芽胞杆菌目(Bacillales)、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和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等为优势细菌目,优势真菌则是酵母菌目(Saccharomycetal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散子囊菌目(Eurotiales)和丝孢酵母目(Trichosporonales)。这些样品检测结果的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测度(NMDS)的分析显示,茅台镇与其它类型的样品间其曲心群落多样性差异明显,前者的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片球菌属(Pediococus)、假丝酵母属(Candida),曲霉属(Aspergillus)等属微生物丰度较高。在二郎镇地区生产的酱曲香大曲的群落结构组成也不同,陈曲时间也致使其群落多样性呈现差异。这些结果揭示了酱香型大曲的微生物群落具有显著的时空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Hiseq测序手段对高温大曲、堆积发酵和窖池发酵过程中的真菌微生物菌落结构进行分析,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样本原生态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别是复杂的酱酒发酵工序中的菌群。在整个酿酒过程中,堆积发酵真菌微生物多样性相对较高,窖池发酵过程中的群落丰度除优势真菌外都比较低。在窖池发酵过程中,在大曲中能鉴定出的真菌菌群,并且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类群,如Coprinellus、Calcarisporium、Myxotrichum和Cladophialophora等,这说明高温堆积和窖池发酵使得微生物多样性有所改变。对酱香型白酒而言,普遍认为酵母菌与霉菌存在共生关系,本文尝试通过网络分析来简单了解真菌菌属间的关系,发现一些优势菌类呈现负相关且多为酵母菌属,而部分霉菌类为正相关,这些研究结果为将来深入鉴定单株菌株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任爱容  黄永光 《食品科学》2021,42(4):167-174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数理分析方法,系统性研究茅台镇酱香型白酒不同酿造区域生产大曲中的细菌菌群结构特征,共检出细菌21个门和532个属,首次在酱香大曲中检出解硫胺素芽孢杆菌属(Aneurinibacillus)、鲁梅尔芽孢杆菌属(Rummeliibacillus)、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普劳斯氏菌属(Pr...  相似文献   

14.
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酱香型白酒酒曲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映月  胡萍  谢和 《酿酒科技》2012,(10):107-111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酱香型白酒制曲过程中的细菌菌群结构及其消长规律,鉴定出不同样品的优势茵群。结果表明,酱香型大曲间的细茵组成存在明显差异,母曲与出仓曲的相似性系数仅为O.29。随着曲药的发酵,细菌多样性下降,优势茵群变化明显。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片球菌属(Pedio-cocus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高温放线茵属(Thermoactinomyces)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母曲和翻仓曲的优势菌群,而出仓曲的主要类群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另外,还发现了在白酒曲药中不曾报道的种群和不能培养的细茵:Uncultured Propionibacteriaceae bacterium、Uncultured Weissellasp、Uncultured cyanobacterium,该技术克服了传统分离培养的缺点。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通量测序并结合数理统计分析对酱香型白酒机械化制曲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发酵过程的优势菌门为Firmicutes、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及Cyanobacteria,随着发酵的进行,逐渐由多菌种演替为单一Firmicutes为主导。机械化制曲发酵过程中共检出84 个细菌属,稍高于传统制曲的82 个细菌属;机械化制曲发酵过程优势细菌属共14 个,包括Pantoea、Rhizobium、Lactobacillus、Weissella、Bacillus、Oceanobacillus、Lentibacillus、Kroppenstedtia、Thermoactinomyces、Staphylococcus、Enterobacter、Saccharopolyspora、Pediococcus和Tepidimicrobium,其中Pediococcus和Tepidimicrobium是机械制曲发酵过程特有的优势细菌属,Leuconostoc及Pseudomonas是传统制曲过程特有的优势细菌属,表明机械化制曲与传统制曲过程优势菌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通过优势菌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发现,主要功能细菌属Bacillus、Lactobacillus及Weissella都与大曲制曲温度呈正相关,与大曲酸度呈正相关,表明在机械化制曲过程中要合理科学控制相对较高的温度及酸度,既有利于主要功能微生物的生长,又能抑制不耐热、不耐酸杂菌的繁殖。本研究从发酵细菌群落结构上说明酱香型白酒的机械化制曲可以代替人工制曲,为酱香型白酒机械化制曲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奠定了一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茅台镇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大曲及从中分离的霉菌为研究材料,分析茅台镇酱香白酒5个酒厂酿造大曲的理化指标、水解酶活及其霉菌水解酶组成及酶活,以进一步解析酱香大曲霉菌与大曲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酱香型大曲间糖化力86.91~535.06 mg/(g·h)差异较大,其它理化指标无显著差异,且5种大曲中都能检测到多种水解酶酶活,但液化酶、糖化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植酸酶差异较大,可能与大曲中的霉菌种类有关。此外,分析从大曲中分离霉菌产酶活性,发现分离霉菌能产多种酶,且霉菌产糖化酶酶活(0~1724.56 U/g)和中性蛋白酶酶活(0~2671.00 U/g)差异较大。曲霉主要产糖化酶、蛋白酶、果胶酶等,毛霉主要产糖化酶和蛋白酶,根霉主要产糖化酶,青霉主要产脂肪酶和果胶酶,说明霉菌对大曲中酶系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丽  卢红梅  陈莉  乔岩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3):128-135,149
酱香型白酒生产用大曲在10、20、30℃的温度下贮存,研究贮存期间大曲的曲虫取食量、水分含量、酸度、淀粉含量、发酵力、液化力、糖化力、酯化力、酒化力与微生物菌落总数、酵母菌、霉菌总数等的变化,结合大曲颜色、气味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探讨贮存温度对酱香型大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贮存温度控制在20℃左右,能有效降低酱香型大曲的贮存损耗,大曲的淀粉含量损失小,符合《DB 52/T 871-2014酱香型白酒酿酒用大曲》要求的程度高,生化性质稳定,有利于酱香物质的形成,减少曲虫活动带来的不良气味,并保持酱香型大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酱香大曲、浓香大曲和清香大曲中的风味物质与其产品风格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该3种大曲中,酱香大曲的风味物质最为复杂,离子丰度也最高,浓香大曲和清香大曲二者相差不是十分明显;在这些风味物质中,3种大曲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这可能与其长期的酿造活动所形成的酿酒微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从而在大曲的生产开始就已经决定了各自产品中风味物质的体系,对其产品的风格特征的形成和强化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酱香大曲酒不同季节性投料试验,初步总结出酱香大曲酒在山东省每年的十二月投料能更加提高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