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文剑  谢珂 《中国包装》2023,(8):113-115
红色文化展馆是承载红色革命历史和珍贵文化资源的场所,令红色历史打动观者引起其心中的共鸣是红色文化展馆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叙事性设计为切入点,将叙事形式、叙事语法、叙事元素相结合,以香山革命纪念馆为例,对红色展馆现状进行剖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将叙事性思维方法应用于红色展馆设计中,对于延续革命精神,促进红色文化宣传,缝合新旧展馆的端点,解决红色展馆设计中的问题,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乡村作为地域文化的空间载体之一,其景观形象反映着地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本文首先阐述了地域文化植入乡村景观的设计方法与原则,然后以大章村为例,通过对其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梳理,提炼出了大章村四大村落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根据大章村的总体规划,对大章村部分文化景观提出了细化设计方案,以期通过景观空间更新展现出大章村的独特地域特色,同时保护与传承乡村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概念综述,针对天津市革命历史文博资源的现状梳理与特征提取,从设计学学科角度探索符合当地政策与文化愿景的主题设计路径。依托国家或省级文博管理机构提供的最新数据和政策文件,梳理天津市革命历史文博资源的类型与发展现状,明确研究内容与目的,根据史料与数据提取出天津市红色“文化名片”的三个典型特征,即成长型奋斗精神、地标性遗址精神和聚合型风貌精神,并挖掘出符合天津特征的革命传统教育素材、场地空间基础和文化传承体系框架。以“中华百年看天津”的宣传主题为路径目标,制定了主题出版的绘本设计、主题文创的产品设计、主题空间的虚拟设计三条设计路径,并用典型案例进行验证论述。对地方革命历史文博资源特征提取与主题设计路径的探索,拟对红色文化传承的设计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乡村社会得以传承发展的精神源泉.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扩张,乡村地区面貌在焕然一新的同时乡村文化资源也遭受了巨大破坏,乡土文化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乡村中乡土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探索在乡村景观设计中乡土文化传承的有效策略,以重新构建人与乡村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延续乡村文脉,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站设计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视觉设计。在网络时代,用户体验对网站的使用率有直接影响。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将红色文化符号融入高校网站设计,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传承红色精神的有效路径,能够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符号学和红色文化符号的概念,分析了红色文化符号的构成要素,论述了红色网站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并重点对基于符号学原理的高校红色网站设计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总结,以期改善网站用户体验,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6.
黄晶 《包装工程》2018,39(18):238-244
目的对井冈山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探索基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方法通过对井冈山实地调研和红色文化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挖掘出井冈山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所蕴涵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伟大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对井冈山红色文化内容进行梳理,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构建井冈山红色文化体系。基于器物的文化传播功能,结合符号学和产品情境理论,从设计符号和设计情境提出井冈山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法。结论从设计符号和设计情境出发,进行井冈山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使之成为历史情境和产品情境的关联纽带,成为红色文化互动性情感体验的触媒,传承井冈山红色革命精神,是对契合时代特征的井冈山红色文化传播途径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陕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其通常以实物形态或文字形式存在于博物馆中。文章从革命文物数字“活”化的角度,运用动态视觉设计手段,探寻传承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展现红色基因。从设计角度而言,从革命文物中提取元素符号并且结合文物的特性,探讨了文物动态化表达应遵循的原则,同时也运用提取出来的革命元素符号为动态视觉设计语言增添文化含义。从传播方式的角度,通过新形式展现红色革命文物,调动大众兴趣,激发爱国情怀,使得观众进一步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并最终起到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革命文化、汇聚精神力量厚植文明沃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魏威 《上海包装》2023,(10):96-98
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景观设计能优化乡村人居环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提升乡村居民文化自信力,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乡村景观设计存在同质化严重、传统文化边缘化和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从尊重保留、以人为本和创新与传承等原则出发,提出了新时代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景观的设计策略,以期对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乡村景观设计中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苏水网密布、物产丰富、人文荟萃,人们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创造了以文化物证为主要特征的聚落景观,以及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在新时代乡村建设语境下,通过系统地观察百年来江苏乡村建设文化景观图像变迁的轨迹,旨为江苏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和探寻内生的文化凝聚力提供参考依据。从类型学研究视角,通过类同研究与异质研究,解析20世纪初至今江苏乡村建设文化景观的生成逻辑。百年江苏乡村建设文化景观图像按照功能可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景观、产业景观、生活景观和生命景观,它们四位一体、融合共生,共同构建起百年江苏乡村建设的文化景观系统,记录着江苏乡建百年的变迁轨迹与集体的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0.
张晓宇  左俊玮 《包装工程》2018,39(12):224-230
目的以井冈山旅游区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红色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具有井冈山红色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策略和途径。方法在对国内红色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现状调查基础上,对井冈山红色资源进行系统地梳理,从特色景观、视觉图形、革命故事、文化创作等资源中提炼红色文化符号,进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设计。以《井冈丛书》为例,选取红色革命故事、诗歌等题材,结合当地民间传统工艺,对旅游纪念品的主题、造型、题材、材质、性能、价格、实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提炼与整合,形成设计方案。结论一方面通过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打造具有井冈山红色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品牌,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推动本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以旅游纪念品为载体带动江西红色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11.
宗祠是我国传统文化和宗祠文化的实体呈现,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价值,而湖南古宗祠建筑作为宗祠文化辉煌灿烂的一支,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首先,传统设计本身成为改造的对象;再者,设计从解释、内涵、范围、功能及教育诸方面也渐渐发生着诸多的变革。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许多杂乱无章的消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据,再以这些数据建立起位置匹配的数字模型,可积极地解决文物保护不当带来的不可抗力的损伤。当下我国各项文物保护的数字化保护进行得如火如荼,湖南古宗祠理应进行数字化设计,并将数字化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公众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李婉姗  季铁  王梓溪  张松 《包装工程》2022,43(20):146-153
目的 以文化基因之间相似性关系为基础,对革命文物进行关系匹配,构建革命文物数字化聚合体,整体性地展现革命文物关系并应用于设计创新当中,为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提出新的路径。方法 首先,对革命文物数字化聚合体进行定义,确定聚合体的基本构成单元U,U=(M,G,R):M=革命文物唯一标识/名称,G=革命文物文化基因,R=革命文物文化基因关系连线;其次,从本体属性中提取出满足创新设计应用的革命文化基因并进行类型维度的层次分级,建立以文化基因为基本遗传单位的革命文化基因数据库;最后,以革命文物为核心,以文化基因之间的等价性为关系连线,对革命文物数字化聚合体进行构建。结果 通过对革命文物数字化聚合体的构建,形成革命文物文化基因关系网络,有助于在革命文物的创新设计应用中提供设计因子与创意思路,提高再设计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王丽红  黄向东 《包装工程》2019,40(24):82-85
目的探索新文科建设,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学科体系。方法从设计考古概念出发,以设计与考古两个学科体系为基础,通过众多的考古遗迹、出土文物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来展开研究。结果概念提出与研究成果的不断完善,搭建了以考古学材料和设计学考察共同完成的设计考古的新学科架构。结论提高了文化自信,为达到中国"智"造的战略目标,使中国现代设计在历史武库中找到了硬核思想的巨大支撑。让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的本质属性,成为了这个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14.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各种现代思潮的影响和对现代化的激进追求下,中国乡土社会的价值取向与评价标准也逐步受到冲击,导致“三农问题”集中爆发,“乡村建设”在20世纪初危机深重的中国本土孕育而生。如何从百年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渊源来认识和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建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和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建设文化景观系统”成为当前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研究议题。回溯中国乡村建设文化景观百年变迁演进过程,阐释乡建文化景观与乡村振兴国家记忆“融合共生”的映射机制;按照新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五大目标要求,提出当代乡村乡建文化景观设计的“145”系统构架,并结合影响乡村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社会、经济三大要素,创建“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生境”“五生融合”的共生机制,完成由传统“设计造物”向“融合共生”文化景观系统的转换与提升,最终为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旨在解决当前历史文化名镇风貌遭受破坏、保护与开发不当等现实问题,同时使其实现景观风貌保护和活态化传承。以历史文化名镇——碛口古镇为例,综合运用景观基因理论方法、AHP(层析分析法)、FCE(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形成“景观基因识别—景观基因提取—景观基因图谱建立—景观基因排序—景观基因现状评价”五层级景观基因提取及评价体系。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碛口古镇核心景观基因是码头文化,现存问题是码头文化缺失、功能布局混乱、街巷损坏严重、民俗文化衰落,并从文化景观视角提出保护措施。以期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6.
卢军 《中国科技博览》2011,(36):412-413
据统计,迪庆藏族自治州目前登记在册有一定规模的寺庙有23处,其中60%上属于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香格里拉,德钦,维西3个县境内,这些寺庙除了本身的历史价值外,其内部陈列的各种古代雕塑、壁画、文物等更具不可再生性,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历史资料,是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是宗教、旅游活动集中地和文物保护的重点,更是消防安全保护的重点单位,如何做好这些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安全,是消防工作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王赛兰  李昕昕  龚勋 《包装工程》2022,43(22):309-317
目的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以川西南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向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主要目的,对川西南地区以纸本保存的图像文化遗存进行研究和数字化修复,探索其活化的路径和方法。方法 从四川冕宁、石棉、九龙、木里、大小凉山等地区采集超过400张纸本经图资料,对这些图像文献的宗教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再以数字化的方式对其进行修复与再现,并根据数字化后的文化符号在当地景区进行了设计实践。结论 川西南大量的纸本经图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重要艺术价值的民族文化符号。通过数字化的方法对这些经图进行重现,并且赋予其现代审美和设计的意味,最终形成以旅游为平台的文化传播产品,是民族文化与旅游行为有机结合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8.
汪瑞霞  陈凯莉  黄伊涵 《包装工程》2022,43(4):80-94, 119
目的 对百年来国内外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法,分析乡村文化景观设计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及乡村文化景观设计原则。结合设计实践案例总结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内容,对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结论 乡村文化景观是一个融合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生态系统,对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的研究不仅要关注整体系统中的自然环境,还要关注因人而居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将个体情感、民族记忆、身份认同都纳入其中,并进一步拓展思维,跨学科开展研究,未来的乡村文化景观设计实质上是一个文化记忆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