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是自然界中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分泌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容易污染粮食作物及其制品,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大米、玉米等作物及与其相关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强的天然致癌物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黄曲霉毒素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本文着重从黄曲霉毒素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两方面介绍国内外目前食品中常用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手段,包括传统的经典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同时对粮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供国内外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食品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已经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所以开发出用于简便、快速和灵敏检测食品中霉菌毒素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核酸适配体是在体外筛选,并能特异性识别目标物的单链寡核苷酸序列,因具有易合成、易标记、易修饰、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分子量小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蛋白质、霉菌毒素、农兽药等目标物检测的生物传感器。本文主要综述了食品中霉菌毒素的限量和危害,以及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筛选技术用于食品中霉菌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在农产品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具有广泛的毒性作用,能够引起人和动物癌症、肝毒性等各种症状。如果人和动物食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或饲料,则会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或使畜牧业生产蒙受损失。因此世界各国对此高度重视,许多国家针对食品、农产品霉菌毒素残留问题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并对食品、粮食规定了最低允许残留限量。由于农产品毒素污染主要与气候和生物学因 相似文献
9.
动物源性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污染概况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种由青霉属和曲霉属的真菌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肝毒性和肾毒性,并有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赭曲霉毒素A极易造成饲料生产企业的饲料污染,这些产品被加工成为肉制品后,也会对人类造成危害。同时,不当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还会造成香肠等肉制品受到赭曲霉毒素A污染。目前,国内缺少相关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也没有动物源性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判定依据,造成该领域的风险研究相对国外也比较匮乏。本文概述了动物源性食品赭曲霉毒素A污染状况,总结受污染的原因,介绍防控措施,并分析近年来针对不同类型动物源性食品的检测手段,以期为国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11.
甜瓣子发酵是豆瓣酱生产的重要阶段,低盐发酵甜瓣子中生物胺含量极易超标。采用生物胺显色培养基,以生物胺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BAs)进行筛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和荧光检测定性分析方法测定生物胺含量,并通过16S rDNA、18S rDNA和ITS测序鉴定菌株。结果表明,甜瓣子中产胺菌株多为芽孢杆菌属、肠杆菌属、短杆菌属,少数小孢根霉等也产生物胺,其中枯草芽孢杆菌B11在9%和12%盐度下发酵16 d,分别产苯乙胺233.9,546.5 mg/kg。降胺菌株以美极梅奇酵母属、片球菌属、乳杆菌属为主,其中香肠乳杆菌F003在6%盐度发酵的甜瓣子中发酵16 d,可完全降解100 mg/L的苯乙胺,对100 mg/L的组胺、酪胺和精胺的降解率分别达57.61%,25.52%和45.99%。F003回接至6%的甜瓣子,发酵得到的甜瓣子酯香味浓,无刺激性气味,甜瓣子品质好。在发酵甜瓣子体系中,枯草芽孢杆菌是产生物胺的主要菌种。本研究筛选到1株高效降解生物胺的香肠乳杆菌F003,可为甜瓣子发酵体系中生物胺的控制提供菌株支持。 相似文献
12.
发酵食品因具有多种多样的促进健康功能、特殊风味和便于储藏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在发酵食品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和蓄积大量的有害物质生物胺(biogenicamines,BA),过量食用后会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BA是一类非挥发性低分子量的含氮有机物,由氨基酸脱羧形成。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由于微生物、化学和物理条件的影响,BA的产生很难被控制,因而使得发酵食品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问题。目前对于BA以及产BA微生物的检测已经有较成熟的方法,但是对于如何清除发酵食品中的BA仍然缺乏有效的措施。较为可行的一种措施是BA酶降解法,通过向发酵食品中添加能够降解BA的微生物来降低BA的含量,但是此方法规模化的应用仍然有诸多问题需要探索。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当前发酵食品中BA引发的问题、检测、预防以及微生物降解BA的研究进行论述,旨在让人们了解发酵食品中BA的危害,同时让发酵食品行业对于微生物降解BA这一新方向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14.
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胺是一种低分子量有机碱,主要是通过氨基酸的脱羧作用生成,广泛存在于食品尤其是发酵食品中。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生物胺的来源、生理及毒害作用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16.
Ying DAI;Haiyong SONG;Xi WU;Chunyuan YU 《肉类研究》2020,34(11):89-97
生物胺是肉制品等富含蛋白质或氨基酸的食物中常见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质量有机化合物,肉制品中生物胺的含量过高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肉制品中生物胺的形成机理、检测技术、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较为系统地阐述,并简要介绍肉制品中生物胺的风险评估研究情况,以期为肉制品中生物胺的高效分析和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自然发酵香肠作为对照,通过接种最佳复配比(1∶2)嗜酸乳杆菌与木糖葡萄球菌的复配发酵剂为实验组,探究复合发酵剂对发酵羊肉香肠理化品质及有害生物胺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产酸速率>对照组,发酵结束时p H降至两组最低5.13;实验组pH快速下降也促使Aw值下降速率快于对照组;相比同一时刻的失重率、干燥程度、硬度,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检出4种生物胺为苯乙胺、尸胺、组胺和酪胺,实验组生物胺含量增长速率小于对照组;整个过程,对于毒性最强的酪胺、组胺,实验组中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复配发酵剂可促使pH和Aw降低,并可有效抑制毒性最强的酪胺和组胺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生物胺(biogenic amine,BA)作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含氨基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主要由氨基酸进行脱氨基作用而产生。该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天然及加工后的食品中,适量摄入生物胺能够对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积极作用,但一旦摄入过量会导致不适,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建立灵敏、快速、高通量的生物胺前处理和检测方法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目前,常用于样品中生物胺检测的前处理技术包括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和基质辅助固相分散萃取等,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液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生物传感器法等。本文对生物胺的种类与生理作用、前处理方法与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够为食品及生物制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生物胺是发酵蔬菜中主要存在但易被忽视的一种有害代谢产物,过量的生物胺会引发产生一系列中毒反应,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目前,由于产品的多样化等原因,规定发酵蔬菜中的生物胺残留量存在一定难度,在我国发酵蔬菜中的生物胺还没有相关的限量标准。研究发酵蔬菜生物胺控制技术,将有利于保证产品安全性,促进发酵蔬菜产业的长远发展。该文对食品中生物胺的危害、限量及控制发酵蔬菜生物胺的意义进行简述,综述发酵蔬菜生物胺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酶解法、菌株筛选控制法及发酵工艺控制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