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甲基吡嗪是传统发酵食品中重要风味物质,而乙偶姻(acetoin,ACT)是其生物合成前体。本实验从凉州熏醋醋醅中分离出了200 株产酸菌株,利用Voges-Proskauer(V-P)显色反应法初筛得到了28 株产乙偶姻的菌株,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结合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法复筛得到了一株高产乙偶姻的菌株C92,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鉴定为巴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使用Design-Expert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1.31 ℃、接种量8.27%、pH 6.55、摇床转速209 r/min,此条件下乙偶姻产量最大,达到19.04 g/L,比原始发酵产量高35.8%,证明C92菌株是一株在食醋酿造过程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菌株。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相结合的方法对凉州熏醋熏醅前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凉州熏醋熏醅前后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58种和57种,主要包括醇类、酸类、酯类、醛类、酮类、杂环类、烃类七大类化合物;凉州熏醋在熏醅前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铵(18.223%)、乙酸乙酯(15.853%)、乙酸(15.236%)、3-羟基-2-丁酮(19.532%)等;熏醅后为乙酸铵(49.959%)、乙酸乙酯(5.352%)、3-羟基-2-丁酮(9.530%)、糠醛(12.007%)等。初步探明了凉州熏醋熏醅前、后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葡萄酵素接种发酵过程中物质变化规律,以葡萄为原料,分析了接种酵母菌、醋酸菌以及乳酸菌发酵过程中总酸、有机酸、乙醇体积分数、总酚、主要功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β-葡萄糖苷酶)以及香气成分等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总酸质量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第34天达到最大值19.37 g/L;在接种酵母菌(0~6 d)发酵过程中有机酸主要以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为主,且乙醇主要产生于该阶段;接种醋酸菌后(6~27 d)主要产生乙酸;而后接种乳酸菌后(27~41 d),乳酸、柠檬酸质量浓度逐渐增加至最大值102.09 mg/L和67.70 mg/L,而苹果酸减少,此时乙醇体积分数降低至最小值0.47%并趋于稳定;总酚含量与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变化趋势一致,主要于接种酵母菌(0~6 d)发酵以及接种乳酸菌发酵后期(34~41 d)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葡萄酵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以醇类、酸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葡萄酵素的精准制备以及品质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弄清薏米醪糟发酵过程中代谢物形成机制及各环节的影响因素,研究薏米醪糟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薏米醪糟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到49种小分子代谢物,它们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发酵初始检测到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别不大,仅苏氨酸含量稍高。发酵24 h后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葡萄糖和半乳糖含量显著增加。除油酸和亚油酸以外,其它非游离脂肪酸变化不明显。游离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11-十八碳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饱和脂肪酸呈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薏米醪糟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是基础代谢变化的主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种不同培养方法对红曲进行培养,并对红曲与白酒质量有关的主要代谢产物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红曲主要代谢产物为乙酸、丙酸、丁酸、己酸、β-苯乙醇、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壬酸乙酯、癸酸乙酯;两种培养方法,红曲代谢产物部分产量相对稳定,但产量相差很大;红曲能产生多种微量风味成分,可能是其提高酒质的主要原因;红曲在白酒产酯的贡献中可能以提供酸为主;乳酸乙酯产量低,且乳酸没有检出,其具有"增己降乳"和"增乙降乳"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蚕豆酱传统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对其产品的成熟、风味形成及食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有效分析蚕豆酱的传统日光暴晒酿造过程中菌种的动态变化,作者采用菌株专一性的Rep-PCR指纹技术,分析可培养细菌菌种在酿造过程中的定量变化,并分离鉴定优势菌株。结果表明,日光暴晒的传统酿造过程中,好氧细菌总数均在较高水平,为107~108CFU/g,主要为芽孢杆菌属,包括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methylotrophicus)。兼性厌氧菌的数量在103~104CFU/g,主要是是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发酵前期枯草芽孢杆菌为优势菌,占80%以上,到发酵后期,淀粉液化芽孢杆菌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含量增多。所以,该蚕豆酱传统酿造过程中,芽孢杆菌起到主要的作用;此外,蜡状芽孢杆菌含量较多,这与敞开式发酵相关,但与好氧菌相比,其数量保持较低水平,表明其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从而能够保证这一传统发酵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的39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法筛选具有优良抑菌特性的乳酸菌,分别对菌株的生长曲线、产酸能力、耐胆盐、耐渗透压、耐酸碱、抑菌谱进行检测,并研究代谢产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筛选出三株具有良好抑菌特性的菌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HS011、德氏乳杆菌HS023、嗜热链球菌HS033。三株菌经培养20 h后,发酵液pH分别由5.44、5.44、5.42下降到3.55、3.54、3.57;三株乳酸菌能耐受0.1%以下的胆盐和14%的NaCl溶液;在pH 5.0~8.0时生长情况良好;且具有较为广泛的抑菌谱,对大肠杆菌O157:H7、蜡样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等均有较好抑制作用,但对霉菌和酵母无作用;代谢产物经温度(20~121 ℃)、pH(2.0~8.0)处理后仍有较好抑菌活性;经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过氧化氢酶处理后菌株代谢产物抑菌活性未有明显变化。表明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的乳酸菌具有良好益生特性,其代谢产物稳定性好,可作为发酵产品中的生产菌株,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桑叶经霜采收的合理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桑叶中黄酮类成分,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4 个成分含量及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析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含量,研究不同季节黄酮类成分、4 个单体成分及生物碱(DNJ)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桑叶黄酮类成分在7、8月份气温较高时含量较低,10、11月份经霜后达最大值;DNJ在7、8月份气温较高时含量最高,9、10月份随着气温下降含量下降,经霜后更低。生物碱类成分对桑叶疏散风热、清热润肺等功效可能影响较小,桑叶经霜药用可能与黄酮类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巨峰葡萄为原料,选用4种不同的乳酸菌进行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选择的4种乳酸菌均能在发酵过程中较好的生长且均能产酸,产酸能力大小依次为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15 d后,干酪乳杆菌总酸含量最大,达8.40 g/L;不同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活变化一致,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第7天时总酚含量最大,分别为3.53、3.49、3.59mg/mL,植物乳杆菌在发酵第9天时总酚含量最大,为3.62mg/mL;干酪乳杆菌在发酵第6天时SOD酶活最大,为284.57 U/mL,副干酪乳杆菌在发酵第7天最大,为274.26 U/mL,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第9天最大,分别为262.22 U/mL和272.33 U/mL;抗氧化性测定指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发酵过程中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变化趋势与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综合比较,这4种乳酸菌均能提高葡萄发酵液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酱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代谢产物解析平台的研究进展,包括该平台(项目)的起源与构建、平台运行内容以及平台运行的成效。通过引入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数据库及研究思路,构建了酿造微生物代谢产物分析标准操作流程(SOP),搭建起代谢产物解析的研究平台,并进行了实际应用。该项目不仅实现了风味研究平台的延伸,而且为提高企业乃至白酒行业生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凉州熏醋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山西老陈醋的生产工艺,利用玉米、大麦、青稞、豌豆等原料,生产出有地方特色的熏醋。  相似文献   

12.
柿果醋酿造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柿果醋生产过程中抗氧化性能变化规律及其物质基础。方法:以水柿为原料、采用一步发酵方法,对柿果醋生产过程中主要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性能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总酚、总黄酮和VC含量在发酵阶段都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陈酿过程中呈缓慢上升趋势,三者含量相互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柿果醋的总抗氧化能力在发酵过程快速上升,在陈酿中呈缓慢上升趋势,与总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柿果醋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总黄酮、总酸和V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柿果醋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作用是果醋中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无花果醋的酿造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无花果干为原料,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制得无花果醋。添加0.15%的果胶酶进行酶解处理,解决了无花果中含有大量果胶不利于发酵的问题;固定化酵母进行酒精发酵,缩短了澄清时间。产品风味纯正,带有蜜甜味,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保健型果醋。  相似文献   

14.
以新鲜石榴汁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石榴果醋酿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酒精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0℃,酵母菌接种量0.07%,发酵时间5天.醋酸发酵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10%,发酵温度28℃,初始酒精度7%.配制的石榴果醋饮料色泽棕红,无沉淀物,酸味柔和,具有石榴果醋特有的醋香气.  相似文献   

15.
树莓果醋的酿造工艺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树莓为原料,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陈酿、澄清处理后制得香味独特,品味纯正的树莓果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建立的食醋感官评价小组,对中国主要的酿造食醋进行了风味评价。首次构建了中国酿造食醋的风味轮,其中包括16个类别共45个描述词。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筛选出了16个能够描述中国酿造食醋风味差异的词汇,其中味觉描述词包括酸味、甜味、鲜味、咸味、涩味、苦味6个,嗅觉描述词包括酸气、甜香、焦香、酱香、果香、麸皮香、烟熏香、米香、酒香、花香10个。对选择的酿造食醋样品进行感官描述性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酿造食醋风味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金秋梨果醋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金秋梨为主要原料,经破碎、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酿制金秋梨果醋,试验得到最适醋酸发酵条件为:温度30℃,酒精浓度6.5%,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约12d,成品呈淡琥珀色、澄清透明,有浓郁的果香和醋香。  相似文献   

18.
酿造白醋生产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分析了酿造白醋色素形成的原因,介绍了制取高质量白醋的技术进步,提出了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